价格战、营销战、补贴战(以旧换新)……
今年的车市,内卷程度堪称史上第一,逼得传统车企老总也不得不亲上车展督战,搞直播、蹭流量。
4个月下来,有人欢喜,有人愁。
愁的是大多数,尤其是利润率,哇哇的往下掉,很多车企估计都挺不过年底了。
数一下A股汽车整车板块的24家企业,一季度亏损和净利率下滑的有14家,占比高达三分之二。
国营车企中,上汽集团的净利率只剩下2.05%,长安汽车2.31%,一汽解放0.89%。
基本上无限趋近于零。
我们将视野拉长一些,根据乘联会的数据——
2014~2023年,我国汽车行业利润率分别为8.99%、8.7%、8.3%、7.8%、7.3%、6.3%、6.2%、6.1%、5.7%和5%。
到今年一季度,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到4.6%。
可以预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数据还将往下掉,直到中尾部的车企死掉一大批。
只有集中度大幅上升,头部企业形成相对垄断优势,类似现在白电、手机行业3-6家企业瓜分市场的局面出现,整个行业才会获得利润率的回升。
现在这个情况下,即使是行业龙头,压力也相当大。
像比亚迪,作为新能源车之王,今年价格战的发起者,看起来是赢麻了。
但实际上,未必。
看一季度的数据,比亚迪实现营收1249亿元,同比增长3.97%,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10.62%。
在推出各种荣耀版,动不动就降价几万块的情况下,毛利率依然从23年的20.21%,提升到21.88%。
规模效应看起来非常给力。
但实际上,由于研发投入从去年一季度的62亿增长到106亿,销售费用从46亿增长到68亿,两项分别增长了70%、48%,导致净利率只有3.82%。
这个数据,比23年底的5.20%下降了1.38个百分点。
相比起来,A股整车板块里,只有3个企业的财务数据是相对亮眼的。
第一个是长城。
一季度营收428亿元,同比增长47.60%,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1752.55%。
17倍啊,堪称炸裂!
毛利率20.04%,净利率7.53%,相比23年底分别上升了1.3、3.48个百分点。
第二个是赛力斯。
一季度营收265亿元,同比增长421.76%,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135.12%。
三位数的增长,同样牛翻天了。
毛利率21.51%,净利率0.33%,毛利率大幅提高了11个百分点,净利扭亏为盈。
第三个是宇通客车。
一季度营收66亿元,同比增长85.01%,净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445.09%。
毛利率24.84%,净利率10.03%,毛利率稳定,净利率提升了3.23个百分点。
————
这三个企业,我们点评一下:
宇通客车的业绩含金量最高,毛利率和净利率都排名第一。
主要原因是从事的客车,竞争程度相对和缓,这两年靠着出口中亚和俄罗斯大赚特赚。
赛力斯的营收增速最猛,主要原因是抱了华为大腿,在高端化、智能化上表现突出。
按最新5月11日公布的数据,问界M9上市136天累计大定突破8万辆,其中4月交付了1.34万辆。
这可是定价50万元的车啊,基本跳出了国产车的泥坑。
它的对手只有BBA这些国外品牌,智驾技术简直就是降维打击,想不赢都难。
不过,赛力斯和宇通客车的业绩表现,市场都已经有了预期。
毕竟它们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营收的高速增长,股价因此也已经高高在上。
早就是“明牌”了。
相对来说,长城的业绩是更令人意外的,“黑马”成色更足。
毕竟,在去年的一整年,市场对长城的“唱衰”之声,可是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的。
对比一下去年的数据。
2023年,长城实现营收1732亿元,同比增长26%,净利润70亿元,同比下跌15%。
毛利率18.73%,净利率4.05%,双双下滑。
营收虽然增长了,但利润下跌,利润率下滑,显然是被价格战拖累了。
再分析一下唱衰的“声音”。
一是新能源转型缓慢。
靠着燃油SUV这个单一细分市场,独木难支,要是营收规模上不去,迟早要被卷死。
二是营销能力太烂。
这几年搞的阿猫阿狗的车型名字太奇葩了,代言人也不靠谱,走小资情调路线,跟越野车的男性受众差异巨大。
总之在产品定位和营销路线上,长城都走了弯路,自己把自己“玩死”。
再加上车市下行,价格战愈演愈烈,长城销量甚至跌出了前十之外,貌似神仙都救不活了。
于是在一片看衰声中,长城的股价从2021年的高位69.43元下跌到今年初的最低19.11元,跌幅高达72.47%。
可谓是膝盖斩了。
那么,为什么长城能在今年一季度实现业绩大爆发呢?
长城真的实现反转了吗?
我们看赛力斯和宇通客车,一个靠着高端化,一个靠着出口,实现了业绩和股价的双丰收。
长城又是靠的什么路子呢?
先看产品销量。
一季度,长城汽车旗下各个品牌均迎来增长,其中表现最出色的是高端子品牌“魏牌”和“坦克”。
魏牌3月销售3608辆,同比增长182.98%,1—3月销售9608辆,同比增长182.34%。
坦克SUV 3月销售18953辆,同比增长58.60%,1—3月销售49184辆,同比增长103.16%。
魏牌价位在20-30万元,坦克价位在20-40万元,两者都是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型。
尤其是坦克,月销量在1.5万以上,目前已成为主力担当,基本替换了两年前的哈弗H6。
而相比起后者,价位在9-15万之间,整整翻了一倍多。
可以说,高端化战略成效明显。
再看一季度的27.53万销量中,海外销量达到9.28万辆,同比增长78.51%。
海外销量占比33.7%,成为了拉动增长的另一支柱。
跟宇通客车一样,长城的出口主要靠俄罗斯和中亚、中东等地区,今年预计表现还会持续亮眼。
从今年1-4月的汽车出口销量数据来看——
整车出口增速最快的,第一是比亚迪,出口14万辆,同比增长1.4倍;
第二就是长城,出口12.9万辆,同比增长74.7%。
不过,比亚迪增速快,主要是基数小,其出口占比只有总销量94万辆的14.8%。
长城却是在23年底30.6%出口占比上的进一步增长。
虽然说,新能源车是未来几十年的大趋势,但从5-10年的周期角度来看,海外燃油车市场的出口空间还是更大的。
需要知道,我国新能源车发展迅速,是有特殊性的。
一来我国拥有完善的电力基础设施,二来拥有低廉的电价,三来政策补贴给力。
但这些因素,在国外都不具备。
发达国家方面,美国基建不如中国,而且油价便宜,汽车工业成熟,特斯拉在美国已经显示出颓势了,甚至不敌丰田、本田的混动车型。
更况且,这个国家基本不会对中国车企开放。
相对较好的是欧洲,基建虽然不错,但这几年也遇到了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俄乌冲突,电价飙升,新能源车优势减少;
另一方面是德法等国为了保护本土燃油车产业,减少补贴,同时提高进口的新能源车关税。
可以说,适合新能源车发展的海外市场,现在由于竞争关系,普遍在走向保护主义,发展空间收窄了。
而发展中国家,则有电网落后的问题,时不时闹停电,充电比加油更麻烦,价格也不见得便宜,新能源化之路道阻且长。
可以推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燃油车依然会是中国出口的主力。
这就给了出口竞争力强的长城巨大的机会。
左手高端化,右手出口高增长,两个轮子同时在转,这波长城的反转基本上算是稳了。
而且,在木桶的长板更突出的同时,长城的短板也在改进。
产品方面,一季度新能源销量5.92万辆,同比增长112.82%,占比提升到了21.5%。
营销方面,一季度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原来的营销团队被撤换,老板魏建军亲自走向前台抓营销。
4月以来,魏建军积极向雷军学习,搞互动、发微博,甚至还进行了一个小时的NOA(城市导航辅助驾驶)测试直播。
魏建军未必会是一个优秀的营销大师,离雷军更是差得远。
但至少,不会再“昏招频出”了。
这就够了。
毕竟市场竞争,关键还是拼“长板”,尤其是市场战略和产品力。
只要长城的短板(营销)不再拖后腿,新能源和高端化战略持续见效,出口能保持住竞争力,新一轮增长周期就稳了。
在汽车的内卷化时代,能脱颖而出的,还是那些锤炼出了“拒绝内卷能力”的企业。
关于相关行业的部分板块及公司,我会在后续文章和《私享版》中和大家继续深入分享。
市场机会纷繁杂乱,如何才能在众多的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的主线?
私享版限时优惠
粉丝优惠价:3988元/年
粉丝优惠价:7288元/年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订阅
1
君小盈:JHservice2
2
君小福:junlinshou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