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报陆续放榜,科技股迎来榜一大哥之争。
除了前两天写的立讯精密,摘得“预增王”桂冠以外,另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便是北方华创。
北方华创不仅是我国芯片设备行业的龙头,芯片产业“国产替代”的扛旗者,在业绩表现上也相当优秀。
根据7月12日北方华创发布的公告,今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7亿-29.6亿元,同比增长42.84%-64.51%。
公司Q1净利11.27亿元,据此计算,预计Q2净利为14.43亿元-18.33亿元,环比增28%-63%。
这个业绩,在截至7月16日,已公布中报预增盈利的科技板块公司中,暂时名列第二,仅次于立讯精密。
但立讯作为代工企业,一季度研发投入占比只有3.64%,科技成色是有点不足的。
北方华创不同,作为典型的高技术密集型企业,同期研发投入占比高达12.30%,科技股龙头“实至名归”。
况且,北方华创在近两年的成长性上,也超越了立讯精密。
从净利润增速的角度来看,2019-2023年——
北方华创分别为:32.24%、73.75%、100.66%、118.37%、65.73%。
立讯精密分别为:73.13%、53.28%、-2.14%、29.60%、19.53%。
可以看到,2019年立讯精密的盈利增速仍高于北方华创;
但2020年开始,接下来的四年,北方华创迎来高光时刻,增速均高于50%,而立讯精密则逐渐下降至增速20%左右。
2024年半年报预告,北方华创增速42.84%-64.51%,同样高于立讯精密的20%-25%。
作为我国当下科技股赛道的两大“预增王”,一个是上游研发环节的代表,一个是下游代工环节的代表。
研发环节的盈利增速连续4-5年超越了代工制造环节,或许可以看作是我们这个产业升级的时代,潮水流向最生动的体现。
北方华创这个业绩含金量,老实说,不仅跟代工龙头比更出色,即使在卧虎藏龙的芯片设备板块内部,也是独一档的。
目前,A股已上市的芯片设备公司里,市值300亿元的公司有五家。
分别是市值1800亿的北方华创、900亿的中微公司、400亿的盛美上海、340亿的拓荆科技、320亿的华海清科。
这TOP5的龙头,基本体现了我国芯片设备板块的竞争格局。
对比成熟度更高的全球市场,集中度同样非常高,营收TOP5的规模处于遥遥领先的状态。
在整个半导体设备市场中,能占到65%以上的份额。
这里面,排名第一的阿斯麦(ASML)主营光刻机,我国暂时没有对标的上市公司。
排名第二的应用材料(AMAT),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芯片设备平台,除了光刻机和测试设备不做,别的都在卖。
我国的对标企业,就是北方华创。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除了阿斯麦(ASML)这个BUG以外,应用材料(AMAT)相对于其它芯片设备企业的规模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北方华创在我国芯片设备市场上的地位同样如此。
单看市值就能看出,一个北方华创,大致相当于2个中微公司,4.5个盛美上海,5个拓荆科技和华海清科。
五大龙头中,截至7月16日,仅有北方华创和华海清科公布了中报预告。
华海清科相比北方华创要逊色一些,据公告,公司预计2024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2500.00万元至44500.00万元,同比增长13.61%至18.95%。
一般来说,业绩出色的都会早早公布,迟迟不公布的,大多是羞于见人的。
参考一季度数据——
北方华创,营收58.59亿,同比+51.36%,净利润11.27亿,同比+90.40%,毛利率43.40%,净利率19.09%
中微公司,营收16.05亿,同比+31.23%,净利润2.49亿,同比-9.53%,毛利率44.94%,净利率15.50%
盛美上海,营收9.21亿,同比+49.63%,净利润0.80亿,同比-38.76%,毛利率46.32%,净利率8.70%
拓荆科技,营收4.71亿,同比+17.25%,净利润0.10亿,同比-80.51%,毛利率47.31%,净利率1.65%
华海清科,营收6.80亿,同比+10.40%,净利润2.02亿,同比+4.27%,毛利率47.92%,净利率29.72%
————
可以看到,北方华创不仅在营收和净利规模上,遥遥领先;
在业绩增速上,同样一枝独秀,除了他之外,华海清科获得个位数增长,其它三个则全部负增长。
可以预见,如今中报未披露的三个,中微公司、盛美上海、拓荆科技,应该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将继续维持颓势。
数年前,几家芯片设备龙头刚刚上市的时候,君临和几个分析师曾经讨论哪个更有投资价值。
这几个龙头中,除了北方华创是平台型企业,几乎什么都涉猎以外,另外四家都是专业型企业。
中微公司主打刻蚀设备、盛美上海主打清洗设备、拓荆科技主打薄膜设备(PVD\CVD)、华海清科主打抛光设备(CMP)。
大多数人都表示更看好以中微公司为代表的专业型企业。
理由是:
平台型企业往往看起来大而广,什么都做,但却问题很多。
一来,由于资源的分散,加上组织臃肿庞大,很容易导致管理成本高企,投入产出效率降低。
二来,专业型企业往往是从大厂里的团队出来创业的,专精某一个细分领域,技术有特色,竞争力会越来越强。
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拆分一下看看——
从整个行业来看,半导体设备细分市场众多,按投资额占比由大到小:
分别为光刻机(30%)、刻蚀设备(20%)、薄膜设备(PVD+CVD)(15%)、清洗设备(10%)、测试设备(10%)、离子注入设备(5%)……
北方华创的主要营收来自刻蚀设备、薄膜设备、清洗设备三个子版块,恰好跟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盛美上海的主营产生了重叠。
1)刻蚀设备领域,北方华创VS中微公司。
刻蚀设备是仅次于光刻机的第二大细分赛道,主要包括金属刻蚀机、硅刻蚀机、介质刻蚀机三种。
这三种刻蚀机用处不同,并不能通用。
金属刻蚀主要是在金属层上去掉铝合金复合层,制作出互连线;硅刻蚀应用于需要去除硅的场合,如刻蚀多晶硅晶体管栅和硅槽电容;介质刻蚀是用于介质材料的刻蚀,如二氧化硅。
其中,中微公司集中攻克了技术门槛最高的介质刻蚀,其设备已进入台积电7nm工艺设备采购名单,5nm工艺的设备也通过了台积电验证。
北方华创则主要涉及金属刻蚀和硅刻蚀,技术节点只能做到14nm,主要满足于国产替代需求。
看起来,中微公司的技术水平比北方华创更先进。
但实际上,由于细分赛道有差异,更先进的中微公司并不能抢占北方华创的市场。
他们的对手都是外资企业。
但在营收规模上,2023年中微公司的刻蚀机业务营收47亿元,不及北方华创60亿元的业务收入。
2)薄膜设备领域,北方华创VS拓荆科技。
薄膜设备是第三大赛道,又分为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两大类。
目前,北方华创是我国薄膜设备产品布局最完整的企业,在CVD和PVD都有完善的产品线。
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推出40余款PVD设备,30余款CVD设备,2023年营收规模高达60亿元。
拓荆科技专攻单一的CVD赛道,在技术上和北方华创各有特点。
但在营收规模上,2023年拓荆科技只有27亿元,仅为北方华创薄膜设备业务的一半。
3)清洗设备领域,北方华创VS盛美上海。
清洗设备是第四大赛道,目前湿法清洗是主流的清洗方案。
盛美上海是这三个子赛道中,唯一营收体量大于北方华创的设备龙头。
据盛美上海2023年报,Gartner 2022年数据显示,公司在全球单片清洗设备中市场份额提升至7.2%,排名第五,国内清洗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为23%。
北方华创的清洗设备业务是2017年收购美国Akion公司获得,截至2023年底,公司清洗设备累计出货超1200台。
两者的2023年营收,盛美上海为38亿元(清洗设备和立式炉),北方华创的对应业务数字是超30亿元,差别也不大。
————
总体来看,专业型公司或许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并不明显。
反映在毛利率上,以一季度数据为例,拓荆科技47.31%、盛美上海46.32%、中微公司44.94%,均略高于北方华创的43.40%。
但落到净利率层面来看,专业型公司则被吊打。
北方华创19.09%,大幅高于中微公司15.50%、盛美上海8.70%、拓荆科技1.65%。
为什么会这样?
君临认为,主要原因或许是北方华创已经建立起来的规模优势。
北方华创不仅是整体规模比三个对手大,即使是在单一赛道上,如上面分析的,也是具有优势的。
平台型公司相比专业型公司,最大的优势是渠道营销成本较低。
一旦专业型公司无法在技术上和平台型公司拉开差距,那么平台型公司就可以通过交叉销售,带来更大的营收规模。
规模优势又可以摊薄研发等各项成本,逐渐形成马太效应,蚕食专业型公司的份额。
看看下面这个研发投入对比图:
相比其它二线设备公司,北方华创的研发投入规模简直是令人窒息。
如果专业型公司无法研制出具有颠覆性技术优势的产品,那么未来跟平台型公司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这正是北方华创近年来的业绩,逐渐变得一枝独秀的原因所在。
关于相关行业的部分板块及公司,我会在后续文章和《私享版》中和大家继续深入分享。
市场机会纷繁杂乱,如何才能在众多的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的主线?
私享版限时优惠
粉丝优惠价:3988元/年
粉丝优惠价:7288元/年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订阅
1
君小盈:JHservice2
2
君小福:junlinshou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