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士康跟河南签署了一个重磅协议,计划投资10亿元在郑州建设700亩总部大楼,并且要将新能源车业务放在郑州空港新区。
比如,说郭台铭不知天高地厚,发话“去大陆建厂,就是给大陆赏饭吃。”这几年嚷嚷着要把工厂开到世界各地,先去了美国,号称要投资100亿美元打造“世界第八大奇迹”,结果两年不到,美国便率先毁约,收回“减免税收”的福利。后来去了印度,要将苹果四分之一的代工产能转到印度去,但没想到,印度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在印度组装的苹果手机,合格率只有五成左右,导致产能迟迟提不上去,欲哭无泪。这激起了君临的好奇心,打算深入去看看,能不能挖出一些投资机会。富士康在中国内地业务的经营主体,是在A股上市的“工业富联”,今年一季度营收增长12.09%,净利增长33.77%,看起来不错。不过,这个公司并不包含富士康的手机代工业务,主体是通讯网络设备、云计算服务器等。工业富联前几年的业绩也不好,这两年能够反转,主要得益于AI的爆发。作为英伟达AI服务器核心供应商,工业富联占了全球AI服务器组装份额约40%~50%的份额。富士康在台湾上市的母公司叫鸿海精密(TW:2317)。2023年,鸿海精密营收6.16万亿新台币(约合1.4万亿人民币),净利润1421亿新台币(约合313亿人民币)。但最近十年,鸿海精密其实增收不增利,早在10年前的2014年,就实现了1824亿新台币的净利润。此后逐渐沉沦,业绩始终在1000亿新台币的水平线上挣扎。主要原因,就是曾经盈利丰厚的苹果代工业务,从一家独大变成了多人抢食,利润率逐渐下滑。“目前立讯精密是苹果最大的无线耳机和智能手表代工商,占据着苹果AirPods代工份额的60%-70%,Apple
watch代工份额的40%。在苹果的核心产品iPhone的代工份额上,立讯精密也不断蚕食台资厂的份额,逐渐跃升至和富士康并驾齐驱的位置。据业内数据,立讯是在2020年首次获得iPhone代工组装业务的。此前,苹果主要将iPhone交给三家台资厂组装,即鸿海富士康、和硕、纬创,份额分别为64%、31%、5%。由于纬创业务萎缩,份额仅剩下零头,遂萌生退意,相关在大陆的工厂被立讯在2020年以33亿元买下。接下来的几年,立讯在iPhone的代工份额不断扩张——2021年,公司斩获iPhone 13 Pro 40%份额,对应公司在iPhone组装份额增至10%;2023年,公司在iPhone15系列上获得20%~25%的订单比例,对应公司在iPhone组装份额增至20%,超越和硕;同年,公司斥资21亿元收购和硕子公司昆山世硕63%股权,以扩大产能;2024年,公司在iPhone16系列上预计获得35%~40%的订单比例,并且从富士康手上抢走了苹果最高端手机iPhone 16 Pro Max的全部组装订单。”从上文的分析,结合其它资料,可以得知,和硕是在2017年首次获得苹果手机代工业务的。此后几年,份额不断扩张,逐步挤占了三分之一原本属于富士康的比例,是导致富士康相关业务开始衰败的重要转折点。立讯2020年入场,2023年突破20%的份额,又进一步挤占了富士康的生存空间。现在,富士康“苹果手机代工之王”的头衔已经暗淡了许多,而且耳机、手表、头显这些最新的苹果产品,订单全部落到了中国企业手中。仅仅几年时间,果链江湖变化如此之大,不禁令人唏嘘。在A股里,向来有“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为果链三巨头”的说法,那么除了立讯以外,另外两家有没有看点呢?2023年的营收,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立讯2319亿的营收,甚至大于蓝思+歌尔之和。利润表现上,立讯同样一枝独秀,109亿的净利润相当于蓝思+歌尔之和的2.5倍。营收规模虽然排第二,但盈利能力和成长性,都跟另两家拉开了差距,掉队明显。蓝思科技虽然营收规模最小,但盈利能力出色,23年毛利率16.63%,净利润率5.58%,比立讯的11.58%、5.28%更优秀。论成长性,去年23.42%和今年一季度379.02%的增速,都跑赢了立讯。2015年,立讯的营收刚刚突破100亿元大关,此时蓝思科技的营收172亿元,歌尔股份136亿元。立讯精密开始了狂飙突进的增长,年均营收增速在40%左右,规模迅速做大。2017年超过200亿,2018年300亿,2019年600亿,2020年900亿,2021年1500亿,2021年2100亿,2023年2300亿……歌尔的营收增速可以排第二,年均30%左右,其实也不差,不过不太稳定,有过两次负增长。2016年营收负增长,被立讯超过了,2017年复苏大爆发,但2018年又停滞了;2019年营收被歌尔超过之后,差距越拉越大,如今规模仅为歌尔一半左右。君临此前的文章分析过,立讯的成功,主要是其拥有两大能力,一个是极致的运营管理能力,一个是强大的并购整合能力。过去十几年,立讯进行了十多次重大收购,每一次收购都是为了切入一块新的业务。随后,通过管理层变更,提升运营管理能力,不断扩大在苹果体系中的份额占比。从连接线做起,到无线耳机、手机、智能手表、VR设备,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迈上了“代工之王”的宝座。这种堪称“六边形战士”的管理与资本结合的长期扩张能力,放眼国内,无出其右。歌尔的起家业务是声学电子产品,2010进入苹果供应链,给iPhone、iPad供应扬声器模组、麦克风,以及有线耳机等,获得快速发展。2019-2022年,歌尔获得AirPods代工订单,营收从200多亿增长到1000亿规模,增长了四倍,是其近年来的高光时刻。导致AirPods的良品率相对立讯较低,订单份额逐步被立讯超越,最后在2022年因为某款型号的订单被苹果砍掉,从而导致营收下滑、业绩崩盘。在其最强的声学电子产品上,输给了立讯,后来尝试多元化,发力XR设备赛道。只可惜,all in投入多年,钱花了不少,实际效果没看到。XR设备(VR、AR)的故事,市场期待了很多年了,谷歌、Meta、苹果等巨头都耗了不少心血,但技术不成熟,市场起不来,也是徒呼奈何。创新这条路,不是那么容易走的,这正是歌尔股份的困境所在。蓝思科技最近十年的发展,其实跟歌尔股份有相似之处,都是单吊在一个领域。蓝思科技的专注点是玻璃,2006年就进入苹果供应链了,十几年来围绕着玻璃做精做深。从为初代苹果iPhone生产玻璃防护屏,到为其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表等多条产品线生产玻璃,再到2023年为苹果最新的智能头显Vision Pro供应显示玻璃面板……在十几年的合作中,蓝思科技参与了苹果每一款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合作深度是非常紧密的。今年3月,苹果CEO来中国视察,专门会见了三家果链企业的负责人,比亚迪、蓝思科技、长盈精密。这三家企业,都是苹果的老牌供应商了,跟苹果的合作均有十年以上。可见,蓝思在玻璃相关业务上的功力是非常深厚的,不存在类似歌尔惨遭苹果抛弃的困境。第一,缺乏像立讯一样强大的并购扩张能力,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有走出玻璃这个狭小的赛道。第二,缺乏像歌尔一样的赛道运气,能抓住AirPods这个爆发性增长的机会。玻璃其实不是个好赛道,作为外观功能件,缺乏像内部微电子、芯片一样的倍数或指数级高增长机会。这也是蓝思的长期成长性,逐步跑输立讯、歌尔的核心原因。那么,为什么最近一年多时间,蓝思的增长势头又起来了呢,好像又行了呢?我们看数据,直到2022年,蓝思科技对苹果的销售达到331.4亿元,占比依然高达70.96%。但2023年,公司对苹果的销售下滑了,2023年销售金额为315亿元,占比下降至57.83%。来自第二名的客户,收入从15.63亿元大幅增长至84.72亿元,占比从3.35%大幅增长至15.55%。2023年,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收入449.01亿元,同比+17.50%,营收占比82.40%;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座舱类业务收入49.98亿元,同比+39.47%,营收占比9.17%;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业务收入31.04亿元,同比-12.29%,营收占比5.70%。头显业务是负增长的,首先排除,新能源车业务虽然增速较高,但营收占比仍低于10%,不可能。“另据 TrendForce 集邦咨询报告显示,2023年折叠手机出货量约为1,830万部,同比增长43%,渗透率为1.6%,并预计2024年出货量将继续增长38%至2,520万部,渗透率扩大至2.2%。”也就是说,蓝思在暗示,这个第二大客户的主要增量订单是来自折叠屏手机的。从国内市场来看,这两年在折叠屏手机市场上风头最劲的就是华为了,几乎占了一半的份额。以及去年华为手机回归后,快速的份额增长,可以判断,这个第二大客户是华为的概率极大。也就是说,蓝思近期的强劲业绩增长,主要是找到了华为这个“第二春”。关于相关行业的部分板块及公司,我会在后续文章和《私享版》中和大家继续深入分享。
市场机会纷繁杂乱,如何才能在众多的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的主线?
普通的投资者,限于专业技能和精力,面对此类问题,往往无所适从。尽管大家也可以通过阅读券商研报来获取有用信息,但即使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讲,筛选研报也是一件繁重、耗时的事情,更不用说跨行业筛选了。鉴于此,君临团队集结资深行业研究员,推出《私享版》服务:只为给中小投资者从茫茫研报中,筛选出真正具备参考价值的信息,轻松享受投资经理般的待遇。粉丝优惠价:3988元/年
粉丝优惠价:7288元/年
iOS系统如无法通过以上二维码订阅,可点击公众号主页下方“私享版”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