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西泠秋拍 | 名人手迹专场建立十五年 两大专场来庆贺

财富   2024-12-24 20:47   浙江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中国戏曲音乐艺术

暨已知唯一存世袁克文日记专场

12月29日(周日)

19:00 A厅

点击封面图片

or扫描二维码

查看电子图录








西泠拍卖副总经理、名人手迹专场创始人 陆丰川
西泠拍卖名人手迹部 曹家辉
一同解读
已知唯一存世 袁克文日记







点击浏览:已知唯一存世袁克文日记 历经百年 再现人间

点击浏览:袁克文日记天津回家展 | 戏如人生,随展览读手稿



壬戌年十月十一日(1922年11月29日)晚上,位于上海白客路侯在里的袁克文家中,灯火辉煌,宾客满座,好戏接连上演,一直到凌晨一两点钟才唱罢。昆剧表演者有:丁紫垣、姚元爽、朱少云、徐叔理等18人,顾曲者有:时年78岁高龄的吴昌硕、浙江籍书法家刘山农、文人周瘦鹃、剧评家戏剧家冯叔鸾等,他们以戏会友,好生热闹。


主人袁氏压轴表演“折柳阳关”一剧的小生,他英俊的脸庞、到位的眼神和身段动作、专业的唱腔将当晚的雅集氛围推上高潮,赢得阵阵喝彩。当日还有一个特别的客人——小说家、票友何海鸣从北京来,周瘦鹃邀请其一起来参加那晚的雅集。昆剧表演结束后,众人兴之所至,又临时增加了一场京剧表演:何海鸣与高秋颦“合演京剧武家坡”。



袁克文(右)的戏曲表演剧照



这样的经典时刻被袁克文记录在其“龟盦日记,壬戌”中,洋洋洒洒三百字,并有详细的“剧目表列于次”,可见袁氏对戏曲的热爱和认真,以及其在伶票两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这样的笔墨在西泠拍卖二十周年秋拍 已知唯一存世袁克文日记实物“寒云日记 西泠本”中多有所见,广泛涉及昆剧、京剧、戏剧评论界,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戏曲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真实见证。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81

袁克文(1890~1931) 已知存世唯一日记

日记 一册(共七十六页)

1922至1925年作

23×16cm(册)


参 阅

《寒云日记》,民国双色影印本。

著 录
1. 谢国桢《袁克文<寒云日记>》,载《文教资料》1988年第1期。
2. 《可居丛稿》P508,王贵忱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
3. 《可居丛稿》增订本下P686,王贵忱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诗文著录
1. 《为周瘦鹃题紫罗兰神造像二首》,载周瘦鹃《寒云忆鱼》,《申报》,民国三十六(1947)年。
2. 《为周瘦鹃题紫罗兰神造像二首》,载《清末民初文坛轶事》P260,郑逸梅著,学林出版社,1987年。
3. 《蝶恋花》,载《辛丙秘苑》P137,袁克文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说 明

袁克文自题跋,王贵忱题签。

此为袁克文已知唯一存世日记,有袁克文本款、钤印,未刊,著录于谢国桢书跋、王贵忱编《可居丛稿》中。是市场所见体量最大,最重要的袁克文手迹,同时也是这类民国侠士最重要的代表性手稿。
册中计有袁克文龟盫日记(壬戌)42页、癸亥日记22页、北行日记2页、万年室日记10页,多达一万余字,此册内容、形式、纸张均可与民国时影印出版的《寒云日记》互相参照,且时间早于民国影印本。
本日记中部分应为张学良旧藏。本册日记的最后一种,为袁克文于甲子年正月所作,且日记末有其于乙丑年八月补记的题跋。世间多个版本的文字皆有提到,《寒云日记》甲子、乙丑年两册,被张学良喜爱而收藏,若日记没有甲子年间所写的其他版本,本册应当就是曾经被张少帅珍藏并带走的。它曾遗失在战火中,现又重见天日,充满传奇色彩。
日记末有袁克文于乙丑年八月补记的题跋,查民国影印的日记并未寻见类似题跋,为袁克文已知日记中唯一一段。
日记从钱币盟主、宋版书和古物顶级藏家、京剧、昆曲票友、文学家、书画家、“二皇子”等六个方面,全方位展示袁克文在诗词、书法、戏曲、鍳藏等各方面的造诣,记录其在上海、天津、北京三地的生活、交游情况,是袁克文极其重要的传记、著作文献,对于扩充寒云日记原始文献、推进袁克文研究有重要意义。
其中含袁克文自作诗词多种,张丹斧、何积炜等手拓或持赠钱币、古玩拓片23帧,印蜕3枚,尤以关乎戏曲、书画诗词创作、钱币及古玩鍳藏等方面内容为多,文笔流畅,内容丰富,可作民国掌故、笔记小说观。







天津展览 媒体报道集锦





袁克文不仅演唱昆曲,还在报刊上发表研习昆曲的文章。现存民国初年出版的杂志《游戏世界》,刊有《寒云说曲》,就是他演唱昆曲的经验总结。同时,他还公开发表了不少对南北度曲之士的艺术评论。他对同学同好公开褒扬,而且发自内心,独具见地,这在同行相轻、同好相妒的年代很得人心。


如日记中写道:十七日晚上,“赴小世界串剧,应翥冈召也。与吕子一琴合演《藏舟》。一琴饰邬飞霞,极袅娜明靓之致。”一句话便把跟他搭戏的名角的艺术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



已知唯一存世袁克文日记内页




此时的袁克文,沉浸在昆曲艺术中,后又接连三日的日记皆与此有关:

初九日,李生邀往共舞台演剧,与元爽合串《佳期》,与一琴合串《藏舟》。

初十日,为叔岩书榜曰含商吐角,为琴心书曰云起雪飞。

十一日,星丈见过,出示所得汉建安错银弩鐖。国桢邀至亦舞台,观叔岩(生)、琴心(旦)、王长林(丑)鲍吉祥(末)合演《庆顶珠》。






袁克文癸亥年底去北京后,在写于甲子年正月二十一日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述:“后访绵蛮,偕赴蒋君稼之约,座有侗厚斋丈、钟秋岩及疑始、采之。秋岩擫笛,厚丈操琴,予与君稼合歌《琴挑》一出。”



袁克文等在新新大戏院的戏报




他与名伶们来往。从不像一般人所说是公子与戏子、名票与名伶的关系,而是情趣相投的知己。几十年间,他与许多半师半友的戏曲艺术家保持友好往来。梅兰芳曾约他合演《洛神》虽然因故未果,袁克文还是因此而得意,并且始终与梅兰芳保持联系。



已知唯一存世袁克文日记中

记录有关与梅兰芳、姚玉芙等的聚会





- 本专场其他精品 -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98
刘 墉(1719~1804) 行书《三琴记》《游鲦亭记》
纸本 镜片
1798年作
85×18.5cm

说 明

田口米舫鉴藏。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601
明 人 《秋月照茅亭》琴谱图册
绢本·纸本 册页(二十二页)
19.4×14cm×22

说 明

鲁铎题跋。项元汴、吴廷等递藏。

此为古琴谱图对题册,含设色琴谱图10帧、琴谱10段、鲁铎题跋2页。

《秋月照茅亭》为古琴曲,传为东汉蔡邕所作,一说为西晋左思所作。意趣为贤士独坐茅亭之下,睹月光朗照,而神会于琴。此曲传谱,有明崇昭王妃钟氏《思齐堂琴谱》所收本,分十二段,前十段题名与此册一致。

据题跋,可知此册原作十二册,后“对月高歌”“抚掌大笑”二开遗失。



跋者简介:鲁铎(1461~1527),字振之,景陵(今湖北天门)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受李东阳赏识,预修《孝宗实录》。正德五年奉命出使安南,后迁国子监司业,升南京祭酒。著有《戒庵文集》《鲁文恪公文集》。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605
查阜西(1895~1976) 自制、自跋、自珍影像十六册
照片 十六册(共约一千四百九十帧)
约1918年至1980年代作
约一至十一寸 

部分出版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査阜西与张充和》P43、45,严晓星著,中华书局,2020年。


说 明

査阜西、徐问铮伉俪旧藏。查阜西自制、自跋、自珍,且通篇批注。部分为张充和、罗常培等签赠。

査阜西为近代琴坛领袖,是新中国琴学的奠基人,开拓了古琴学的新时代。

此为査阜西拍摄、题注、装册旧照一批,含照片16册,多达近1500帧,多数摄于民国时期,为市场所见数量最大、最全的查阜西影像数据,是市场中最重要的琴人影像数据,弥足珍贵。

照片记录了査阜西大半生的人生轨迹,尤其是抗战经历,以及今虞琴社等古琴相关的社会活动,为最重要的查阜西影像传记数据,亦是中国古琴文化重要的遗世瑰珍,对现代琴人、琴学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照片记录时间横跨近70年,生动勾勒出査阜西为学、为仕、为人的真实形象,为査阜西琴学活动和琴学思想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无声史料,极大地扩充了査阜西琴学及生平研究的界限,在近代名人影像收藏体系中亦属罕见。



点击浏览:古琴大师査阜西 自制自跋自珍影像十六册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609
释栖谷旧藏、夏莲居递藏、李廷栋铭 “灵发”列子式古琴
长:127cm 隐间:118.5cm 
额宽:20.5cm 肩宽:21.5cm 尾宽:16.5cm

著 录
1. 周庆云编《晨风庐琴会记录·上卷·六》,民国1922年。
2. 夏莲居著《渠园外篇十种之七·弦外音》,2009年,第18、19页。

说 明
此琴制式“列子式”,亦称“中和”此琴制体圆厚,体积大而沉重,线条方折,有古朴端方之态,正是此相。髤褐、黑二漆,漆灰厚坚,蛇腹断带细密流水断,额饰白玉螭龙,青玉轸足,紫檀岳尾。圆形龙池,方形凤沼。构思精巧,形制特殊,岳山由一弦至七弦逐渐减低。八宝灰厚重,隐见孔雀石、珊瑚等各色宝石,珠光宝气。
琴背首刻琴名“灵发”,其后铭文应有三段,其一为龙池上一段被人磨去的铭文,据龙池下面大段铭文的落款“李廷栋再识”可知,此应亦为清雍正年间李廷栋所铭。其二,为龙池下的李廷栋铭文,大体仍可辨识,其记载了此琴木材的获得以及制琴的经过。李廷栋所铭古琴极少,有其铭文的另外一例,为“明代第一琴”宁献王朱权所制“飞瀑连珠”,李廷栋曾得此琴,并将之修复,此琴背后铭文落款“襄平拙庵再识。”
铭文之三,于琴背今已不可见,或被磨去重漆,然其文可见夏莲居著《渠园外篇十种之七·弦外音》第18、19页,曰“制玮材异,声称其形,唐柳元赵,莫之与京。吟龙唳鹤,铁马春莺,功深力到,妙响乃生。陶性导和,感物宣情,天人合发,沉著空灵。耳根清净,心地开明,是迦陵音,孰解真听。”夏老天才于古琴,能自作曲,兼制谱并自弹,也参与制琴,所见名琴以数千计,此琴“灵发”应为其所藏,后禄于此书中。
琴背首刻琴名“灵发”,其后铭文应有三段。




铭者简介:李廷栋,字简之,号拙庵。辽东人,据《皇清书史》等古籍可知其位清康雍年间人,曾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由江南苏松水师左协副将升任京口右陆水师总兵,雍正初年官佐领。善书画,嗜好古琴,常携琴交游。顾梅羹家族收藏的“飞瀑连珠”琴即其旧藏,“飞瀑连珠”为明宁献王朱权所制,有“明代第一美琴”之称。

藏者简介:1. 释栖谷(1872~1930),法名广智,江都(今扬州)人,苏州圆通寺琴僧,清末广陵派琴家枯木禅弟子。
2. 夏莲居(1884~1965),名继泉,字溥斋,号渠园。著名佛教学者,喜操古琴、藏琴颇丰。历任直隶知州、静海知县、苏州知府、山东团练副大臣,辛亥革命被公推为山东省各界联合会会长,宣告山东独立。民国成立,他历任山东都督府最高顾问、岱北观察使等职。解放后,他将收藏的三百余件珍贵文物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和郓城县文化馆。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610
宋·凤势式古琴
长:120cm 隐间:112.5cm 额宽:19.2cm 
肩宽:21cm 尾宽:15cm

参 阅
王世襄编著《自珍集——俪松居长物志》第4页,宋“梅梢月”宣和式琴。

说 明
《五知斋琴谱》记凤势琴式:“魏杨英作,于两肩腰间,为飞尖势,广二寸。有霹雳声。”
此琴凤势式,未题名,髤黑漆,螺钿徽,琴首方正,项与腰两弯半月曲线相交,相交处为圆,如波浪起伏、凤展翅之前奏。龙池、凤沼浑圆,出音有力,琴声润透无比。通体断至小蛇腹、冰纹、牛毛,错杂相间,有剑锋,美不胜收。是为古意盎然,造化天然,且无影响走弦弹奏,走音圆润而长,琴音松透响亮。此琴形廓柔和,美甚,俊朗清雅,有雄健挺拔之力。形状较扁,薄且清,琴面弧度小,为典型宋人制琴的“宋扁”风格。琴人所谓“唐圆宋扁”,即唐代制琴多圆厚,而宋人制琴多扁薄。具制式判断,琴应为宋代作品。且其上断纹非宋不能及。历经千年岁月,火气尽退,松透温和至极,闻之心神清净。

来 源
湖南户家旧藏。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611
鲁迅友人陶亢德旧藏 清早期“秋籁”落霞式古琴
长:106.5cm 额宽:13.5cm 肩宽:17cm 尾宽:11.2cm 隐间:99cm

说 明

琴落霞式。鹿角灰胎,外髤黑漆,蛇腹断隐现,长方形池沼,池内纳音微凹。手感松透,古韵悠长。琴形别致,线条圆润流畅,为原“落霞式”琴制之变体,曾为琴家多年抚奏,按弹落指手感佳。此琴形制小巧,亦称“膝琴”,为古人为在外出行弹奏方便所特殊定制,传世极少,目前可见尺寸约同者,约仅有清宫旧藏凤势式“流泉”琴、乾隆御制“湘江秋碧”琴、浙江博物馆藏唐至宋仲尼式“秋鸿”琴。膝琴之工艺比常规古琴更加考究,其弹奏场景多见山野、瀑布边等。

此床膝琴原为五四文人、出版家、鲁迅友人陶亢德所藏,于1954年在琴背书并刻“秋籁”为琴名。


来 源

陶亢德旧藏。


藏者简介:陶亢德(1908-1983),字哲庵,笔名徒然、哲庵、室暗等,浙江绍兴人。民国时期著名编辑、出版人、鲁迅友人,通晓多国语言。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因受邹韬奋赏识而任《生活》周刊编辑,后协助林语堂编辑《论语》《人间世》。1935年创办人间书屋,与林语堂合作创办《宇宙风》杂志。后创办亢德书房,主持太平书局。1949年后,曾先后在革新书店、上海群联出版社、新知识出版社、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任编辑。著有《徒然小说集》等,编有《北平一顾》《自传之一章》等,另有译作多种。









Lot 696-Lot 736 为程砚秋遗珍专题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696
程砚秋(1904~1958)  民国时期《梅妃》大幅手工着色剧照

照片(银盐纸基、手工上色) 一帧

1928年摄

30.5×22cm


出 版

1.《霞光画报》1928年第1卷第3期P3。

2.《北洋画报》1936年第29卷第1427期P2。

3.《风月画报》1937年第9卷第48期P2,惜云主编,容丽摄刊。

4.《百美图》1939年第1卷第5期。

5.《上海游艺》1946年第4期。

6.《程砚秋唱腔集》图版页P5,郑大同、夏邦琦等整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


说 明

此为程砚秋在《梅妃》中扮演旦角江采萍的剧照,手工上色,尺幅较大,品相完好,由北平容丽照相馆拍摄。根据《霞光画报》刊载时间,此照应摄于1928年首演之时,后见诸民国各戏曲相关报章,是程氏该剧最具代表性的存影之一。

《梅妃》是程砚秋重要成名作,与《红拂传》《文姬归汉》并称程氏早期三大名剧。程氏《梅妃》与梅兰芳《杨贵妃》、尚小云《汉明妃》和荀慧生《斩戚姬》合称京剧四大名旦的“四妃”。

此戏剧本1925年由程砚秋编演而成,改自宋代文言小说《梅妃传》,1928年首演于北京华乐园,当时由郭仲衡饰演唐玄宗,芙蓉草(名赵桐珊)饰演杨玉环,有《京剧大师·程砚秋老唱片全集》传世。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697
程砚秋(1904~1958)致严独鹤《聂隐娘》签名剧照

照片(银盐纸基) 一帧(带卡纸)

1926年作

19×13cm(照片)  31×24cm(卡纸)


出 版

1.《程砚秋图文集》1946年第11月期P1,天蟾舞台广告部编。

2.《图说中国剑》P59,殷伟编著,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年。

3.《京剧经典品读·锁麟囊》P188,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长安大戏院编著,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6年。


展 览

《百年留声——老唱片精品展》,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一层入口,2023年12月7日至2024年1月15日。


说 明

严独鹤上款。

此为程砚秋1926年签赠《聂隐娘》剧照,大尺幅,品相完好,由北京太芳照相馆所摄,裱于该馆卡纸上。签赠当年的9月8日至10月17日,程率鸣和社在上海共舞台演出,到沪时应曾至严寓拜访。民国时期伶人到外地演出讲究“拜码头”,严独鹤的寓所“严公馆”是当时梨园人士到沪的必拜场所。

严独鹤为程砚秋重要拥趸、著名票友。严是当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民办报纸《新闻报》主笔编辑,每逢梅兰芳、程砚秋等名角来沪演出,就在报上刊登京剧院、电影院所送包括演员剧照和剧情介绍在内的巨幅广告,往往占去半张报纸篇幅,与四大名旦皆熟识。同时,他还同老舍、袁克文、吴昌硕一道,围绕荀慧生自发成立沪上文人组织“白社”,为其提供场地支持和宣传保障。严在“白社”中地位,可与罗瘿公在“程党”中相媲美。


  严独鹤(1889~1968)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729

金仲荪(1879~1945)跋,张宗昌(1881~1932)、孙传芳(1885~1935)、程砚秋(1904~1958)等 罕见1927年济南双十节军署庆祝会大幅合影

照片(银盐纸基)一帧(带卡纸)

1927年10月10日作

27×21cm(照片),38.5×32cm(卡纸)


参 阅

《程砚秋演出剧目志》P168、169,程永江编著,时代文艺出版社,2015年。


说 明

金仲荪题跋,程砚秋旧藏。金为鸣和社编剧。

此为1927年10月10日程砚秋赴山东出演赈灾义务戏期间,在济南中山公园四照厅前与张宗昌(前排左一坐者)、孙传芳(前排左三坐者)等直奉军阀在双十节军署庆祝会上所摄合照,系程氏与军政界人物的罕见合影。未见出版。

此照在程砚秋艺术表演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摄于程氏被评为“四大名旦”当年,据照片中座位,亦可见程氏深受礼遇。当年六月,《顺天时报》将23岁的程砚秋选入“四大名旦”,位列第二,仅次于梅兰芳。

照片尺幅较大,品相完好,由济南容彰照相馆拍摄,裱于相馆专用卡纸。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617

孔尚任(1648~1718)  致孔贞灿  佳笔宝剑帖

纸本  镜片


刊 载

1.《孔尚任的几篇墨迹信札》,黄立振撰,《山东文学》1963年第1期。

2.《孔尚任信札墨迹》P344-345,黄立振撰,《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4期。


著 录

3.《孔尚任全集辑校注评 第4册文》P2540,徐振贵主编,齐鲁书社,2004年。


说 明

孔贞灿上款。

此为清初诗人、剧作家孔尚任早年书札,约作于康熙初年,1963年即曾发表,且影印于《孔尚任信札墨迹》文中。

孔尚任以《桃花扇》闻名于世,其手迹存世稀少,早年墨迹尤罕。
信中,孔尚任以“不善书人”自况,调侃自己虽得好笔,亦如宝剑悬于书室,只是供人观摩,饶有趣味。
孔贞灿与孔尚任分别为孔子第63、64代孙,且有四氏学师生之谊。

出版物图版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618

孔传鋕(1678~1731) 花卉四帧

设色纸本 册页(四帧)

37.5×28.5cm(册) 


说 明

英纯等鉴藏。英纯为清宗室,绵字辈。 
孔传鋕为剧作家,著有《软羊脂》《软邮筒》《软锟铻》传奇三种,收入《古本戏曲丛刊五集》。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622
张充和(1914~2015) 庭园山色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14×22.5cm

说 明

委托人得自张充和家属。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634
张充和(1914~2015) 书《题凤凰沈从文墓》斗方
纸本 画心
2004年作
46×33cm

说 明

由张充和家属友情提供。

此为张充和书《题凤凰沈从文墓》斗方。《题凤凰沈从文墓》为1993年张充和、傅汉思到凤凰为沈从文扫墓时作。

沈从文为张充和姐夫,与张氏过从甚密。除抗战中流寓西南时张充和常住沈家外,建国后张充和每次回国亦均住沈家。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678
于右任(1879~1964)、寿石工(1885~1950)、邵逸轩(1885~1954)、溥 伒(1893~1966)、梅兰芳(1894~1961)、马 晋(1899~1970)、荀慧生(1900~1968)、程砚秋(1904~1958)等 为尤志逵作书画册
纸本 册页(二十八页)
1934至1936年作
23.5×17.5cm(册)

说 明

尤志逵上款。

此为梅兰芳、程砚秋、于右任等书画册,作于1934至1936年间,共计28页。作者有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于右任、溥伒、马晋、郑洪年、熊斌、寿石工、宋君方、关赓麟、陈宝书、陶北溟、贺良朴、王运孚、邵逸轩、吴瀛、张肇铭、阮绍蓥、孙世伟、胡奂、冯飞、沈肇年、唐一禾等,涵盖戏曲界、书画界及政界人士。其中梅兰芳页为其所绘佛像,另有多人在所题文字中提到此事。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745

弘 一(1880~1942) 致李圆净有关丰子恺及净峰寺的信札

信笺 一通一页

1935年作

24×16.5cm


出 版

1. 《郑逸梅收藏名人手札百通》P170,郑汝德整理,雷群明选编,学林出版社,1989年。


著 录

2. 《郑逸梅收藏名人手札百通》P171,郑汝德整理,雷群明选编,学林出版社,1989年。

3. 《弘一法师书信集》P197-198,林子青编,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

4. 《弘一大师全集 第八册· 杂著卷、书信卷》P200,《弘一大师全集》编辑委员会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

5. 《弘一大师文汇》P267,中华佛教文化院总编,王志远主编,华夏出版社,2011年。

6. 《弘一法师全集 03书信》P25,李叔同著,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

7. 《李叔同全集 05书信》P30,弘一法师著,哈尔滨出版社,2014年。

8. 《弘一法师书信集(增订版)》P198,林子青编,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

9. 《弘一法师书信全集》P355,陈飞鹏编,文物出版社,2017年。

10. 《李叔同文集 书信卷》P204,李叔同著,线装书局,2018年。

11. 《弘一大师全集 第八册· 文艺卷、杂著卷、书信卷》P382,《弘一大师全集》(修订版)编辑委员会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年。

12. 《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长编》P716,陈星编著,上海三联书店,2021年。



部分出版物书影



说 明

李圆净上款。郑逸梅旧藏。

此为弘一晚年论移居晋江草庵的信札,兼及丰子恺,作于1935年11月,1989年以来出版、著录不断。

写作时,弘一仍住泉州惠安净峰寺。

李圆净与丰子恺有多次编纂合作。李曾参与编辑丰的《护生画集》,并在初集上附刊长篇劝善文字《护生痛言》;丰曾为李著《旅行者言》作插图。1970年代,丰撰文《戎孝子与李居士》,用以纪念李圆净。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中外名人手迹与影像艺术专场
12月31日(周二)
13:00 A厅

点击专场图录封面

or扫描二维码

查看电子图录





一 

茅盾专题





Lot 5102-Lot 5104 为茅盾儿子韦韬、儿媳陈小曼上款及旧藏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正值名人手迹专场设立十五周年,隆重呈献一组茅盾家属上款及旧藏的重要诗词册、文稿、信札等,领衔专场精品,歌颂新时代,以飨藏家。













所见诗词最早著录:1979年《茅盾诗词》



部分出版物封面




诸诗词与刊行本在内容、题跋中

略有差异,为诸作的重要版本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102
茅 盾(1896~1981) 有关文艺交游和外事活动的重要诗文书法册
纸本 册页(四十八页)
16×11cm(册)

诗文著录
1. 《茅盾诗词》P20-21、25-26、38、107-111,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
2. 《当代诗词》P93,花城文艺出版社,1982年。
3. 《茅盾全集 第10卷》P399、405、407-410、424、473-474、477-481,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4. 《茅盾诗词集》P36-38、46-56、78、158-160、165-166、168-170,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5. 《茅盾诗词鉴赏》P81、86、87,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
6. 《万首当代绝句 下》P448,浙江丽水瓯江诗词学会,1992年。

说 明
茅盾之子韦韬旧藏。
此为茅盾书自作诗册,多达24开48页,为市场所见篇幅最大的茅盾诗册。

册中茅盾六次落款,收其1958至1978年所作旧体诗20首,围绕文艺、外事活动而作,是时代氛围和茅盾新中国成立后生活轨迹的重要见证。其中直接谈到曹禺、赵丹、白杨、楼炜春、石凌鹤、杜继琨、魏绍昌等人,左联和1930年代文艺界往事,《西厢记》《红楼梦》《雷雨》《王昭君》《红楼梦菊花诗册》等戏曲和书画作品,以及日本、朝鲜、波兰文艺界人士。

册中诗作,除《为张家口宾馆作》《为文联小杜同志作》外,均见载于《茅盾全集》《茅盾诗词集》等著作,颇能反映我国当时的外交、文艺政策,以及茅盾的思想面貌。具体包括:《庆祝日本前进座建立卅周年》《为张家口宾馆作》《为文联小杜(继琨)同志作》《无题·访波兰国营农场》《为波莱尼茨美女餐厅题诗》《听演奏肖邦名曲二首》《参观凯纳尔工艺美术中学》《访玛佐夫舍歌舞团》《为新编赣剧<西厢记>作》《观朝鲜艺术团表演偶成二首》《题赵丹白杨合作<红楼梦>菊花诗画册》《题<红楼梦>画页四首》《赠楼炜春》《赠曹禺》《为<大众电影>恢复刊名作》等。




通本诗作赏析


庆祝日本前进座建立卅周年


为张家口宾馆作


为文联小杜(继琨)同志作


无题,访波兰国营农场


为波莱尼茨美女餐厅题诗


听演奏肖邦名曲二首


参观凯纳尔工艺美术中学


访玛佐夫舍歌舞团


祝中波友谊天长地久等


为新编赣剧《西厢记》作


观朝鲜艺术团表演偶成二首


题赵丹白杨合作《红楼梦》菊花诗画册


题《红楼梦》画页四首


赠楼炜春


赠曹禺


为《大众电影》恢复刊名作



诸诗与刊行本在内容、题跋中均有不同,为茅盾诗作的重要版本。

如《观朝鲜艺术团表演偶成·珍珠舞姬》,此册中“千顷洪波齐肃立”中“千顷”另作“万顷”,且茅盾在诗后加注“'千顷'改为'浩瀚'”,更添大气磅礴之势;

《庆祝日本前进座建立卅周年》,“继承发扬翻新艺”,刊本为“继承发展翻新艺”;《听演奏肖邦名曲》之二,“无限乐观弦外趣”,刊本为“无限乐观弦外曲”;

《访玛佐夫舍歌舞团》,“歌舞宛转而慷慨”“宛转”另作“宛曼”,“闻道爷爷聘友邦”“闻道”另作“闻说”,“领导英明功在党”“功在党”又作“依靠党”,“创始功勋入史乘”“入史乘”又作“载史乘”,“继承遗业有贤侣”“遗业”又作“先绪”等。




晚年茅盾在书斋中


新中国成立后,茅盾曾任新中国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常出席国内外文艺、外事活动,册中有关波兰诗5首,为1960年茅盾访问波兰时所作,诸诗多为歌颂和赞扬中外民族文化和国家之间的政治友谊。

至茅盾晚年,因疲于应付络绎不绝的约稿,则多以写作旧体诗来替代,或为朋友作诗,及至1978、1979年,茅盾晚年的旧体诗创作达到高潮。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103

茅 盾(1896~1981) 书历年自作诗词册
纸本 册页(十四页)
25×17cm(册)

诗文著录
1. 《心中的红太阳》P224,山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
2. 《诗碑》P86-87,《诗碑》编辑小组编,1978年。
3. 《茅盾诗词》P1、82-85,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
4. 《诗刊》1981年5月号,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5. 《茅盾诗词集》P1、18、213-214、219-22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6. 《茅盾全集 第10卷》P388、507-508、511-512,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7. 《茅盾诗词鉴赏》P20、40、83、224、239,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
8. 《当代诗词》P93,花城文艺出版社,1982年。

说 明

茅盾之子韦韬旧藏。

此为茅盾晚年书历年自作诗词册,计14页,有本款,约作于1977、1979年,以诗词的形式记录其革命、政治生活历程。

册中诗词作于1940至1979年间,记录茅盾抗战时期在新疆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参与外事和文艺活动,以及感受1977年以来的政治新风气的历程,可藉以管窥其生活轨迹和政治思想面貌。

诸诗词与刊行本在内容、题跋中略有差异,为诸作的重要版本。





《满江红·欢呼十一大胜利召开》词作于1977年8月12日,21日发表于《光明日报》,时值中共十一大在北京召开。此册中上阙的“九亿神州”“治国抓纲初奏效”“看文革胜利育新苗”,在1991年出版的《茅盾诗词鉴赏》中改为“八亿神州”“拨乱反正初奏效”“看风雪锻炼出群英”。


《满江红·祝毛选第五卷出版》词作于1977年3月15日,发表于《人民文学》1977年4月号。此册中下阙“喜抓纲治国”,出版时作“喜宏图四化”。



《新疆杂咏》(四首)应是作于1940年冬。1939年至1940年茅盾曾执教于新疆学院并任新疆文化协会委长,离疆后作《新疆风土杂忆》一篇,刊登在《旅行杂志》1942年第9、10期,《新疆杂咏》(四首)随付在文内。



《听波兰少女弹奏肖邦曲》为茅盾访问波兰期间,在肖邦故居听少女弹琴有感而作。1974年夏,茅盾将书此诗条幅赠与臧克家,1981年《诗刊》所载《泪眼看遗墨——悼念茅盾先生》文中第一次公布此诗,并附题记。诗作内容一致,而题记目前有1974年赠臧克家及1977年、1979年三个版本,文字上略有差异。


听波兰少女弹奏肖邦曲

经对比可知,刊行本在诗稿基础上修改了个别字及创作背景


《赠桂林友人》诗写于1942年12月,诗中“桂林友人”指陈此生、盛此君夫妇。陈为爱国民主人士。此诗意在讽刺蒋介石政府的独裁统治,赞颂解放区的革命精神。诗作当时未见发表,后载于《诗刊》1981年5月号。册中“刍狗已陈凭弃置”又作“刍狗无灵怨圣德”。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104

茅 盾(1896~1981)、陈瑜清(1908~1992)、曹辛之(1917~1995)等 题签及有关茅盾的重要文稿、信札等文献一批

信笺约四十九通八十六页(信封约五十三枚)、日记一册、贺卡请柬约二十九帧、画心二帧、照片二帧

1977至2000年作

尺寸不一


说 明

茅盾及其子韦韬、儿媳陈小曼等上款。陈小曼曾长期兼任茅盾秘书,为茅盾搜集材料、整理笔记。
此件包括:茅盾为小说月报题字等书法2帧,曹辛之、陈瑜清、徐慧林及王延年夫妇、于群、胡原等所作信札约49通86页,贺卡及请柬等约29帧,周颖南赠茅盾照片1帧,王一极赠韦韬照片1帧,韦韬日记及笔记1册。
其中提及乌镇、桐乡茅盾研究会、丰子恺、钱学森、钱君匋、冯骥才、邵伯周、黄源、俞霖、马树青等。信件普遍作于1985至2000年,其中曹辛之赠茅盾新年贺卡1帧作于1977年。
《小说月报》是百花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文学期刊,1980年1月创刊,茅盾为该刊题写刊名。此件为当为茅盾题名草稿。
韦韬日记及笔记1册,系韦韬为整理茅盾年谱及回忆录所作,包括韦韬整理摘录的茅盾日记部分内容及茅盾所作杂文、译文、诗稿、评论,韦韬所作有关茅盾回忆录的信札等。

1980年韦韬离休后即潜心帮助父亲茅盾撰写回忆录,茅盾逝世后,将茅盾未完成的回忆录整理发表,并将各种遗物进行细致的整理和妥善安置。

信件多为徐慧林、王延年夫妇致陈小曼,围绕家庭生活、工作等作。徐慧林为陈小曼表妹,天津音乐学院教授,著名留德摄影师王小慧母亲。

另有1977年曹辛之赠茅盾新年贺卡、茅盾诞辰九十周年纪念会、郑振铎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展览、丁玲治丧会、鲁迅作品简介书签等请柬和贺卡约28帧。

附明信片约11帧、报纸等多种。






二 

政要手迹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106

陈 毅(1901~1972) 致周恩来有关留法经历和电业建议的信札

信笺 一通二页

1957年6月4日作


说 明

周恩来上款。

陈毅此信作于1957年6月4日,围绕转交罗世襄建议、陈书农视查报告而作,谈到早年留法勤工俭学经历,是陈氏有关国家建设、个人经历的信札,可见其对乡谊、留法经历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亦是陈毅等人的留法勤工俭学同仁。

陈毅为“十大元帅”之一,受信人为总理周恩来,俱属开国元勋。元帅致总理信札,级别之高,为市场罕见。

信件作于中央提出“双百方针”后,可见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陈毅之从善如流。在信中,陈毅表示罗世襄的“建议大部可以采纳”,且据附件可知周恩来在看过建议后,亦曾转交电力工业部部长刘澜涛考虑。

信中所及罗世襄、陈书农均为陈毅四川同乡,与陈关系密切。前者与陈均为1919年成都第一届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信中谈到二人留法后“已别来卅七年”,未曾见面。据《威远文史资料选辑 第9辑》记载,1957年罗世襄曾到北京煤炭工业部学习,期间与兄长罗世棻一同拜访陈毅。待罗回重庆后,陈毅曾转赠一百元作为补牙之用;后者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曾违反扣留陈毅密令,反而暗地资送陈毅出川。1956年致信陈毅,得陈帮助后回国,出任四川省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

罗世襄(1899~1961),四川威远人,电机工程师,中国科学社社员。毕业于法国率米尔城高级工业学校、歌城庶艺大学。曾任西安电灯局局长、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设计委员、重庆大学工学院教授、自贡电厂总工程师,新中国成立后为重庆电业局主任工程师、重庆市政协委员。

陈书农(1893~1973),名廷典、鼎勋,字书农,以字行,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国民政府时期曾任第47军军长、第12绥靖区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为四川省、上海市政协委员。

附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秘书顾明致电力工业部部长刘澜涛信札一通一页,谈到陈毅所转建议已经周恩来过目,将其交相关部门研究,上有圈阅痕迹;罗世襄《关于电业系统方面的意见》文稿五页,其中提出“领导企业的党组织应该充份发挥民主作风”“技术人材应重新调配”“简化组织机构”“对老技术人员加以培养俾能作出更大贡献”“各区待遇悬殊应予调整”等五项建议。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107

王 明(1904~1974) 三大战役期间致谢觉哉、张曙时、郭任之有关李德胜(毛泽东)、胡必成(周恩来)的重要长信

信笺 一通二页(带信封一枚)

1948年作

40×28cm×2


著 录

1.《谢觉哉日记 下》P1269,人民出版社,1984年。

2.《王明年谱》P612,郭德宏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展 览

“艺术浙江”,第七届浙江省商务服务交易博览会,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杭州峰会主会场),2016年。


说 明 

此为共和国成立前夕,王明致谢觉哉、张曙时、郭任之长信。信中直接谈及毛泽东、周恩来,围绕讨论包括新中国宪法在内各种法律制定问题,涉及新中国各项法律奠基者陈瑾昆、何思敬,以及谢觉哉夫人王定国、张曙时夫人吴均等,是新中国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信件,是新世界中国人探讨民主、法制之先驱。

王明亲笔信在市场上极为少见,而直接谈论毛泽东、周恩来的则绝无仅有。
同时,信件中谈到毛泽东、周恩来时,分别使用二人1947、1948年间短期使用的化名“李德胜”和“胡必成”,这种由中共重要领导人所写的、提到二人这两个化名的信件亦是首次在市场中出现。
此信写于1948年11月19日,其时全国性联合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前身——华北人民政府已经于1948年9月成立,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已经可以看到革命胜利的曙光。
值此之际,中共中央发起成立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次年改中央法制委员会),并在此信完成一个月左右时间,将该机构改组成中央法律委员会,负责起草和研究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各项最关键的法律,为新中国建立时急需的各项法律作提前准备。王明在这两个机构中均为重要领导人,写信时正因国民党进攻陕北而撤退至山西临县后甘泉村、河北平山县等地,在负责起草、审查各项法律之余,亦从事土改工作。上款人谢觉哉、张曙时、郭任之,以及信中提到的陈瑾昆、何思敬,均为这两个机构的负责人,正与王明一道共事。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各项主要法律,几乎全由这些我党元老们起草或主持审定。他们是新中国司法制度的重要奠基者。
在信中,王明谈到“中央发布报告制度决定后,各部委、各中央局、前委等均有总结性工作报告交上”,唯独“法委会尚付缺如”。因此,李德胜(即毛泽东)“曾三次催此报告,并指示要约各老(处您们三位外,尚有陈、何)来此开几天会总结法委一年工作并写出报告给他”。由于战争原因,法委会常更换场所,难以聚集所有负责人在一地开会,以至迟迟未交报告。有鉴于此,胡必成(即周恩来)特地进行安排,“腾出房屋三间,以便召集法委会总结会议”。
李德胜、胡必成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在胡宗南进攻西北解放区时短暂使用的化名,分别取“离得胜(离开延安,取得胜利)”和“革命必定成功”之意。值得一提的是,李德胜是毛泽东十分喜爱的名字,以至于将两个女儿姓氏改成李,取名李讷、李敏。
信中谈到的“报告制度决议”,指1948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因此,王明等人所在的法委会需要递交一份总结性报告。
所谓法委会,此时的全名是中央法制委员会,王明为主任,谢觉哉为主要负责人之一,成员包括吴玉章、李木庵、张曙时、陈瑾昆、杨绍萱、何思敬、郭任之、王觉民等。其任务包括起草全国宪法、研究改革法律的方针与创立新民主主义的法律理论等。具体讨论问题包括宪法总纲草案、地方制度、司法制度、民族自治、惩办内战罪犯等。众人的努力为包括建国以后的制宪工作在内的各项法律奠定了基础。
至于“训练班”,指华北人民政府司法训练班。这个训练班于1948年5月提出,在王明写此信时尚处筹备阶段,至1949年1月正式开学,意在培养新中国成立后急缺的法律人才。之后,在此基础上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所政法大学。
写作此信时,曾经的中共最高领导人、中共中央代理总书记王明已经风光不再。他曾于1942年整风运动时受康生批判,1945年被彻底否定其“左”倾错误路线,中共七大上以选票倒数第二当选中央委员,而曾经遭其打压的毛泽东已经成为毫无疑问的中共最高领导人。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094

郭沫若(1892~1978) 为谢国桢作 毛主席词
纸本 立轴
1966年作
63×46cm

 

说 明
谢国桢上款,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1957年,郭沫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期间,曾指名将谢国桢调入中科院历史研究所,从事明清史研究。
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作于1927年春,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095

郭沫若(1892~1978)、李一氓(1902~1990)   为区棠亮作  行书五言诗·行书苏轼诗
纸本 立轴·画心
114.5×46cm 78×26.5cm  

说 明
区棠亮上款,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三 

文人学者墨迹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093

刘半农(1891~1934) 为台静农作 楷书燕子笺弹词
纸本  扇页
51×18cm 

说 明

台静农上款,委托人得自其家属。 

此刘半农作《燕子笺弹词》书扇,是二人友情及文学艺术审美的体现。

刘半农与台静农不仅是师生,还是同事,长期共事。刘于台有提携之恩。台静农中学未毕业即到北大国文系旁听,后转入北大文科研究所国学门勤工俭学。当时,刘半农在北大任国文系教授,兼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后刘半农辞去北大教职赴中法大学任中文系主任时,又将台静农引荐到中法大学,授予讲师之职。两年后,刘半农由中法大学转任辅仁大学时,又将台静农带到辅仁工作,足见二人感情深厚。

刘半农书《燕子笺弹词》,反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读书人对俗文化的关注,以及文学创作,尤其是新诗创作中对弹词、民歌、方言等的借鉴。刘半农书此扇赠友人,体现了其对俗文学中优秀作品的推崇。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学者们将目光聚焦于“俗文学”之上,刘半农作为运动的先驱之一,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几乎也都是围绕著“俗”的概念展开,曾将《目莲记弹词》残本收入自己主持编撰的《宋元以来俗字谱》,并带领李家瑞等人收集整理俗曲,编成《中国俗曲总目稿》。

《燕子笺弹词》作为书场演出之脚本,在嘉庆间由澹园氏从阮大铖《燕子笺》传奇剧本改编而来,且文采斐然,更胜原本。鲁迅、郁达夫等均曾关注此弹词。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071

王国维(1877~1927)、陈曾寿(1877~1949) 有关哈同花园及端方信札二通

信笺 二通二页

1908、1916年作

18.5×8.5cm 19.5×9.5cm


著 录

《王国维全集》第十五卷P216、217,王国维著,谢维扬、房鑫亮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



说 明

邹安上款及旧藏。

此为王国维、陈曾寿信札二通,均书于名刺,关乎王国维在哈同花园受辱、创设广仓学会诸事,兼及端方。

王国维信著录于《王国维全集》第十五卷。该书载王国维1916年10月14日致罗振玉信。该信谓“昨晚景叔又来约,适外出未晤,归乃作函告以该园强予徽章等无礼之事”,所及“函”即本信。可知本信作于1916年10月13日。当年,王国维自日本回到上海,应邹安之邀,到犹太富商哈同处工作,负责编撰刊物《学术丛编》。


王国维(右)在哈同花园


在信中,王国维对哈同花园派其“为招待员”,将其名字列入发起人深表不满,以为迹近侮辱,故既之前拒绝到场,且以“伤风未愈”为由拒绝出席次日“午后茶话会”。所及发起人,指将王国维名列广仓学会发起人。王曾为罗迦陵代作《创设广仓学会启》。据信可知,王国维谓列名发起人“未经本人承认者”。其时,王国维出于理念、人事、经济等原因,有脱离哈同花园之意。信中所及受辱事当为诱因之一。

陈曾寿信作于戊申年正月初八,即1908年2月9日,为收到端方由大德通票号寄去一百两银后所作收据。该票号与端方关系匪浅,端方曾派兵为其护送镖车。 



<左右滑动浏览>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073

辜鸿铭(1857~1928) 清末《重浚黄浦河道记》重要稿本

纸本 镜片

1907年作

89.5×22cm


说 明

此为辜鸿铭《重浚黄浦河道记》稿本,作于光绪三十三(1907)年,著重叙述疏浚上海黄浦江的意义,浚浦局设立之缘起、人员派遣、工程方案、工程款及时限等,事关清廷体面、与列强争夺合法权益,为重要历史文献。
辜鸿铭长篇稿本在市场中非常少见。

辜鸿铭(1857~1928)

此番出任浚浦工程总局会办、参与负责疏浚事宜,为辜鸿铭仕途中难得的高光时刻,以至字里行间洋溢著达观和斗志。之前,辜鸿铭在张之洞幕府担任幕僚长达十七年之久,从未获得晋升。此次升任浚浦局会办,督办此项重大工程,于辜鸿铭而言,是对其个人价值的高度肯定。
此稿未见刊载。据稿本,可知辜鸿铭意在将此文刻石以昭郑重。
稿中所及“以《修浚黄浦河道条款》为据。立以三年之期”“设浚浦工程总局,总理其事,以荷人那格总督其工,以江海关总监其役,以及工程不仅惠及“吾大清子民”,且“英德诸侨民无不感念圣恩隆重”,均与其他历史记载相合。

民国年间编撰的《内政年鉴》中提到浚浦局的前世今生

疏浚黄浦江,是中外交涉史、上海城市史上的重大事件。自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以来,上海港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此后由于黄浦江泥沙淤积,严重影响了上海港的通航能力,外商要求浚治吴淞内外沙的呼声日益强烈,但由于清政府的消极对待一直未能解决。至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外强遂将与义和团运动毫不相干的黄浦江疏浚问题塞进条约。条约第十一款第二条规定:“现设立黄浦河道局,经管整理改善水道各工”。条约附则第十七条对黄浦河道局的各项责任、制度、人员、权限等均作详细规定。按照条约,该局每年支用海关银46万两,中国政府负担一半经费,而治理大权则由列强掌握。对于如此露骨的侵略条款,清政府经四年协商,提出“由中国独认全费,改归自办”的修改条款,“藉以收回管辖事权,保全长江门户”,于1905年9月与各国签订《改订修浚黄浦河道条款》。《条款》规定,中国“自承其工、并认全费”,“所有改善及保全黄浦河道并吴淞内外沙滩各工统由江海关道暨税务司管理”。设立浚浦工程局,由辜鸿铭任督办,聘请荷兰人奈格(J.DeriKe)为总工程师。



浚浦局岁入岁出


然而,此番疏浚黄浦江进展并不顺利。上海浚浦局于1905年正式成立,至1907年正式开始著手治理工程。从文章可知原定疏浚工程款拟为“五十万两”,期以三年时间完成疏浚工程。但至1910年,因疏浚局承办商荷兰利济公司贪腐之事,疏浚工程虽有小成,最终以耗资计银920万两巨款而告破产。其间,辜鸿铭曾向《捷报》披露贪腐案的细节内容,坚持查清事实,严惩涉事人员。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152

莫 言(1955~ ) 早期重要小说《黑沙滩》稿本

文稿 四十九页

1984年作

26.5×19cm×49


刊 载

  1. 《解放军文艺》7月刊 ,1984年。   

著 录
2. 《透明的红萝卜》P74-109,作家出版社,1986年。
3. 《白狗秋千架》P49-73,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
4. 《白狗秋千架》P49-73,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
5. 《白狗秋千架》P48-42,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年。
6. 《白狗秋千架》P48-42,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
7. 《莫言文集 白狗秋千架》P54-81,作家出版社,2012年。
8. 《白狗秋千架》P49-73,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
9. 《三匹马》P182-221,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

出版物书影

说 明

此为莫言早期重要短篇小说《黑沙滩》手稿,计49页,有本款,体量较大,有红、蓝、黑多种校改笔迹,以及诸多编排痕迹。文章1984年发表于《解放军文艺》7月刊,并获该刊年度优秀小说奖,后收录于各种莫言文集。

《黑沙滩》是莫言早期作品中最能够体现其自我性和乡土情结的作品,是具有独特自我性的莫言式文本体系的开端,几可谓是莫言小说中的里程碑式作品。

发表当年,亦是莫言人生、创作发生重要转变之年。1984年,莫言考入解放军文艺学院,饱受熏陶,促成其文学创作中创新求变的转型。

该小说创作于伤痕文学浪潮末期,主要围绕军营士兵和农村百姓的日常生活展开。小说以老实勤恳、木讷善良的“我”、形象不羁却坚守正义的刘甲台、具有悲悯情怀的英雄式人物“场长”以及政治投机分子郝青林、满嘴马列主义的阶级斗争“战士”指导员与黑沙滩村民之间的故事展开,通过对入党举报事件、黑沙滩村“疯女人”自杀事件、最终导致故事高潮的黑沙滩哄抢事件的层层叙述,致使矛盾逐渐升级,总体展现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悯和同情,对极左路线下农民悲苦生活的追忆和忧愤。

稿中多删减、修改痕迹,集中在删去有过度衍生的字句、修改字词等。经修改后,表达似更为集中。





 名人法书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085

梁启超(1873~1929) 为陈庆佑书 自作《台湾诗》
纸本 立轴
1914年作
128.5×31cm

说 明

陈庆佑上款,由上款人家属友情提供。

梁启超1914年3月29日(上巳)书自作台湾诗,为其在北京与京津文人修禊时所作。此次雅集由袁克文召集。检《梁启超年谱》,1914年3月29日载:“旧历三月三日,袁抱存(克文)集同人修禊于南海子,先生分韵得带字,有诗。”

又,梁启超、陈庆佑曾在1913年共同参与修禊活动。梁氏在1913年与长女家书中提及“今年太岁在癸丑(1913),与兰亭修禊之年同甲子,人生只能一遇耳。吾昨日在百忙中忽起逸兴,召集一时名士于万牲园续禊赋诗,到者四十余人”。据《癸丑修禊集》卷首合影,像者共36人,陈庆佑即在其中。

另,签条所及茶坑,与梁启超故乡新会茶坑村同名。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092

邵 章(1872~1953) 行书 明人诗
纸本 立轴
1923年作

361×67cm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121
于右任(1879~1964) 行书 五言联
洒金纸本 对联

171×36cm×2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141
林语堂(1894~1976) 节录中峰禅师《乐隐词》
纸本 镜片(二帧)
26×23cm×2

说 明
林语堂颇青睐中峰和尚《乐住辞》(书法中作“乐隐词”),曾在1960年编译的《古文小品译英》(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将其译成英文,向西方人作介绍。林语堂在此处节录的一段,描述雅致的居所和闲适的生活态度,非常契合林氏本人作风。
附后藤邦画一帧。







 外国名人手迹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081

容 闳(1828~1912)等 耶鲁大学1851届毕业生纪念题词册

洋书  二册

1851年作

20.5×15.5cm(册) 23×16cm(册)


参 阅

1. 《容闳与中国近代化》P573,吴文莱主编,珠海出版社,1999年。 

2. 《传播与植根·基督教与中西文化交流论集》P119,章开沅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3. 《容闳与留美幼童研究·容闳与中国近代化》P218,珠海市委宣传部选编,珠海出版社,2006年。 

4. 《容闳评传》P59,陈汉才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5. 《章开沅文集(第6卷)》P301-309,章开沅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6. 《美国所藏容闳文献初编》P43、44,吴义雄、恽文捷编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说 明

耶鲁大学1851届毕业生詹姆斯·布莱卡姆(James Van Blarcom)上款,留言册书脊下方有其姓名缩写“J.V.B.”。

此为耶鲁大学1851届毕业生题辞册一册,书封有烫金字“51”,含容闳和耶鲁大学教师版画像及签名赠言,是容闳和中国留学史重要文献。

此件为市场所见容闳在耶鲁求学期间年代最早的手迹,内容为耶鲁大学馆藏容闳文献所无。容闳赠予同学题辞作于1851年进校之始,署有英文本款“Yung Wing”。

容闳是首位从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促成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对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都曾做出卓越贡献,其手迹在市场中较为少见。容闳在耶鲁成绩名列前茅,1854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勒法吉1942年著作《中国幼童留美史》中原书数据说明章节中记载在1931年日军轰炸上海时,容闳的日记及信件全被战火焚毁。

容闳所书为哲语“容止若思、言辞安定”及英文白话释义。赠言中容闳所署出生年份1830年与历史记载1828年不符,可以此推测容闳入学时可能虚报了年龄。其他类似的赠言著录于《美国所藏容闳文献初编》。容闳的英译为Masculine thoughts & noble actions are elements of a successful life。寄语中则写道:你最真诚的朋友,容闳,澳门,中国,生辰,1830年,耶鲁大学,1851年(Yours truly Yung Wing. Macao,China,Natus,1830, Yale College, 1851)。“容止若思、言辞安定”出自《千字文》,寓意容闳希望同学如君子一般,仪态举止要庄重,言语措辞要稳重。

此外,册内还有耶鲁大学校园、历届校长教授和同学肖像蚀刻版画百余帧,间有诸人题辞和部分亲笔签名。留言者不乏在各自学科执牛耳的学者及政法界要人。

另有《耶鲁大学1851届班级史》一册,出版于1893年。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177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致数学家斯特劳斯有关现代物理学终极命题“统一场论”的重要文稿

文稿 二张四页

28×21.5cm×2


说 明

爱因斯坦助手,数学家恩斯特·斯特劳斯(Ernst Gabor Straus)上款。斯特劳斯与爱因斯坦一样生于德国,后加入美国国籍,且同为犹太裔。1944年,斯特劳斯受聘成为爱因斯坦的助手,搬至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与爱因斯坦共事四年,两人在相对论、统一场论、核武器乃至战后和平方面均有过学术交流和讨论,并共同发表了三篇关于统一场论的论文。
此为爱因斯坦有关统一场论的文稿二张四页,作于其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期间,末尾有爱因斯坦落款A.E.。爱因斯坦在文稿中将自己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告知对方,称“现在找到了一个非常方便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的方程,这不是最通用的解决方法,但可以认定为是最简单的方法。”同时,爱因斯坦在文稿中写下了大量方程举例论证,并在边上附上解释。
在两页文稿背面,又留有大量铅笔方程式,是对文稿中出现公式的复核算。其中的涂改痕迹记录了两人的交流过程,是两位科学家思想碰撞的见证,更显此份手稿的珍贵。相较于信札,市场上流通的爱因斯坦手稿少之又少,关于其重要学术成就的更是受人追捧。
爱因斯坦是统一场论的提出者。该理论旨在用单一场论去解释所有种类基本粒子之间的基本相互作用,将万物构建于同一理论框架之下(后又延伸出大统一理论和万有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终极命题”,同样也是21世纪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统一场论亦是爱因斯坦后半生倾尽最大心血而未竟的目标和野心。在人类科学史上,牛顿用三大定律创造了经典力学大厦,麦克斯韦用麦克斯韦方程组一统电磁学帝国,以如此简洁的公式和理论概括万物可以说是无数物理学家出于本出于本能的原始驱动力。

纸张带有水印。









 场  次  安  排 


2024/12/29(周日) 



A厅

09:30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 (一) 文学家的诗画暨明清信札手迹专场

13:00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 (二) 首届明代泥金扇面专场

14:00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 (三) 专场

19:00 中国戏曲音乐艺术 暨已知唯一存世袁克文日记专场


B厅

09:30 玉润清辉 · 中国古代玉器专场

14:00 文馨阁藏珍文房清供集萃专场

15:00 萃古熙今 · 文房古玩专场

19:00 江南心境 · 单色釉瓷器专场

19:30 山外青山 · 青瓷的升华专场

20:00 中国历代瓷器专场


C厅

15:00 生活艺术 · 名酒滋补与西洋器物专场

20:00 此岸花开一一林风眠与苏天赐现代主义之路纪念专场

20:30 油画 · 现当代艺术专场


2024/12/30(周一) 



A厅

09:30 中国书画近现代同一上款作品专场

13:00 大千溥爷于右老一一梅云堂等旧家藏渡海三大师作品专场

15:00 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专场

16:00 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专场 


B厅

09:30 华藏宝相 ·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13:00 文房清玩 · 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

19:00 文心可镂 · 文房铭刻专场

20:00 文房清玩 · 历代名砚 暨古墨专场 


C厅

09:30 济美堂藏文房雅器及古玉专场

13:00 珠宝翡翠 暨历代玉器艺术专场

18:00 中国历代紫砂器物 暨茶文化专场

20:00 文房清玩 · 古玩杂项专场


2024/12/31(周二)



A厅

09:30 中国书画扇画作品专场

10:30 中国名家漫画 · 插图连环画专场

13:00 中外名人手迹与影像艺术专场 


B厅

09:30 古籍善本 · 金石碑帖专场 


C厅

09:30 中国历代钱币专场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延续百年印社金石精神,西泠拍卖秉持“真乃居先,诚为业本”的创业宗旨,以“诚信、创新、坚持”六字经营方针,深耕市场,持续为藏家梳理具有文人情怀及生活雅趣的收藏脉络。



|敬请扫码关注 了解最新资讯|



公司杭州总部及上海北京办事处常年征集:

西泠拍卖杭州总部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清吟街127号
电话:0571-87896778 
传真:0571-87812600
Email: xlpm@xlysauc.com
上海办事处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36号
电话:021-64338662
Email: shbsc@xlysauc.com
北京办事处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头条7号
电话:010-84477279 
传真:010-84476196
Email: bj@xlysauc.com
西泠印社(绍兴)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绍兴市越城区蕺山街86号(书圣故里尚德当铺内)
电话:0575-85098969 
传真:0575-85098658
Email: sxgs@xlysauc.com



中国书画
电话:0571-87896769 
传真:0571-87812600
Email: sh@xlysauc.com
中外名人信札手稿、摄影及电影艺术
电话:0571-87896779 
传真:0571-87812600
Email: mrsjb@xlysauc.com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
电话:0571-87896876 
传真:0571-87896760
Email: gj@xlysauc.com
名家篆刻及印石、珍品田黄、历代名砚
电话:0571-87886968
传真:0571-87896760
Email: yyb@xlysauc.com
古董珍玩、文房杂件、明清家具
电话:0571-87808098 
传真:0571-87812600
Email: wwb@xlysauc.com
历代瓷器
电话:0571-87815077
传真:0571-87812600
Email: cq@xlysauc.com
紫砂及茶道具
电话:0571-87896793
传真:0571-87896760
Email: zsb@xlysauc.com
中国历代钱币
电话:0571-87896875
传真:0571-87896760
Email:  qbb@xlysauc.com
造像艺术
电话:0571-87896865 
传真:0571-87896760
Email: ty@xlysauc.com
油画雕塑
电话:0571-87896760
传真:0571-87896760
Email: yhdsb@xlysauc.com
名家漫画插图连环画
电话:0571-87915989 
传真:0571-87812600
Email: mhb@xlysauc.com
古代玉器、珠宝翡翠当代名家玉雕、和田玉籽料原石
电话:0571-87896698
传真:0571-87896760
Email: yd@xlysauc.com

名酒西洋

电话:0571-87896869
传真:0571-87896760
Email: mj@xlysauc.com



客户服务部
电话:0571-87812580
传真:0571-87812567
Email: kf@xlysauc.com
财务部
电话:0571-87808099
传真:0571-87812600
Email:  cwb@xlysauc.com
法务部
电话:0571-87896778
传真:0571-87812567
Email:fwb@xlysauc.com

文宣部

电话:0571-87896778(842)

传真:0571-87807077
Email: wx@xlysauc.com




西泠拍卖
西泠拍卖官方互动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