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西泠秋拍 | 文学家的诗画专场(四):严复领衔乾嘉、同光以来文坛

财富   2024-12-24 20:47   浙江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 (一)
文学家的诗画暨明清信札手迹专场

2024/12/29(周日) A厅  9:30 




严复在文学翻译、散文创作、文学评论等方面成就斐然,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为严复清末民初作重要稿本卷,有本款、钤印,围绕悼亡、祝寿、审定教科书而作,起因不一,忧时忧国(道之绝续、世之治乱)的核心思想则一,反映出严复对德育和智育、中学和西学的并重,真切记录严氏对国家前途、中国文化存续的深入思考。








严复(1854~1921)
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教育家、启蒙思想家。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辛亥革命后出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78

严复(1854~1921)书,吴雷川(1870~1944)、张尔田(1874~1945)、吴闿生(1877~1950)、邓之诚(1887~1960)、贺培新(1903~1952)等七人题跋  清末民初作重要稿本卷

纸本  手卷

1906、1909、1917年作

画心:131.5×28cm  

45×22.5cm  121×23.5cm  

引首:90×27cm  

题跋:321.5×29.5cm  

RMB: 1,600,000-2,600,000 


刊 载

1.《论小学教科书亟宜审定》,载《中外日报》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十四(1906年4月7日)。

2.《论小学教科书亟宜审定》,载《东方杂志》1906年第6期。

3.《祭媿室先生文》,载《东方杂志》1909年第4期。


著 录

1.《严几道诗文钞》卷五P31-32,严复著,国华书局,民国十一(1922)年。

2.《严复集》P199-202、272、349-351,中华书局,1986年。



说 明

严复侄孙严群装卷并旧藏。

夏循垍题签、题引首,张尔田、夏循垍、邓之诚、吴雷川、吴闿生、张子高、贺培新题跋。


鉴藏者简介
严群(1907~1985),又名以群,字孟群,后字不党,别号一指,晚号怡适老人,福建福州人。严复侄孙。与马一浮、张珩、启功等相友善。燕京大学哲学系讲师兼系主任。历任中国大学、燕京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著作颇丰。

者简介

1.张尔田(1874~1945),原名采田,字孟劬,遯盦,室名多伽罗香馆,浙江杭州人。历史学家、词人。举人出身,历任刑部主事、知县、清史馆纂修。1921年后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等职。著有《史微》《蒙古源流笺注》等。

2.夏循垍【民国】,字坚仲,浙江仁和人。光绪二十五(1899)年入南洋公学,1901年与李石曾、张静江三人以随员名义跟随驻法兰西钦差大臣孙宝琦一同赴法留学。1907年与李石曾等发起远东生物学研究会。30年代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委员。

3.邓之诚(1887~1960),字文如,号明斋,又号五石斋,江苏南京人。历史学家,曾任民国教育部国史编撰处民国史纂辑,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平文理学院、辅仁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建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著有《中华二千年史》《清初纪事处编》《骨董琐记全编》等。

4.吴雷川(1870~1944),名震春,字雷川,以字行,祖籍浙江杭州,生于江苏苏州,清末翰林、教育家、基督教激进思想家。曾任杭州市市长、北京政府教育部参事、燕京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等职。陈布雷、邵力子、邵飘萍等均出其门下。

5.吴闿生(1877~1950),号北江,学者尊称北江先生,安徽枞阳人。吴汝纶之子,留学日本。清末任度支部财政处总办。北洋政府时期任教育部次长、国务院参议。1928年后,任奉天萃升书院教授、北京古学院文学研究员。

6.张子高(1886~1976),湖北枝江人,中国化学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麻省理工毕业,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

7.贺培新(1903~1952),字孔才,号天游,笔名贺泳,斋名天游室、潭西书屋,河北武强人,擅诗词篆刻。与于省吾、潘伯鹰、曾克端、齐燕铭同为吴闿生弟子。著有《天游室文编》等。



卷中收录严复1906作《论小学教科书亟宜审定》、1909年为高凤歧作《祭媿室文》、1917年为陈宝琛夫妇作《清诰授光禄大夫太保陈公暨德配王夫人七十寿序》文稿三种,清末以来刊载、著录不断,殊为难得。


诸文记录了严复对教育的认识、与高凤歧的交游,以及为陈宝琛祝寿的缘起和意义,提及戊戌变法、庚子事变、辛亥革命,处处可见严复在向西方学习时参酌、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苦心,从中可见其思想的复杂性。



此卷为诸文的重要版本,与刊行本多有差异。稿中朱笔、黑笔等增改及句读痕迹颇多。


严复传世书卷较为少见。







《论小学教科书亟宜审定》1906年4月7日(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十四)刊于《中外日报》,继载《东方杂志》1906年第6期,后著录于王蘧常藏抄稿、《严复集》。


<左右滑动浏览>

据《严复集》载1906年4月3日严复致高凤谦书,谓“《论教科书》(即《论小学教科书亟宜审定》)倚装草草勉成,不甚慊意。复近来精力极短,文字颇难得佳”。可知此文作于1906年4月,该篇稿内朱笔增改处颇多,伴全文句读痕迹,经对照《严复集》,除卷中“婴木沐猴”一句,《严复集》改为“鹦鹉沐猴”,其余内容一致,可知为定稿本



文章批判了学部颁定的教科书的种种缺陷,“真赝互陈,良楛并出,往往但求速成,剿割庞杂;或苟矜新异,逆节违理;或不知而作,雅郑不分;或陈腐因仍,无所启发”,指出“童子性真为凿,而教以如是之书使之先人,窃恐他日未必不为国之隐忧也”;



同时对教科书的编写主旨、人才、内容、审查、颁发乃至印刷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足见严复对基础教育的重视。







《祭媿室文》系严复为高凤歧所作悼文,作于宣统元(1909)年二月七日(3月38日)。
文载《东方杂志》1909年第4期,见著于《严几道诗文钞》、王蘧常藏抄稿、《严复集》。本卷与各本所载有颇多不同,全文多处毛笔增改,应为初稿本。

<左右滑动浏览>

《严复集》载1909年严复己酉日记,二月十三(3月4日)“高啸桐于本日未刻故,明日辰时大殓”;二月十六(3月7日)“作《媿室象赞》”;闰二月初七(3月28日)“啸桐开吊,往陪堂作祭”。媿室即高凤歧,字啸桐,高凤谦长兄,严复、林纾密友,1909年病逝于上海。


严复在此篇表达了对亡友的沉痛悼念,“百年剎那,死何足恸,临老丧朋,实怀私痛”。


文章回忆二人历经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相互扶持,悲痛于好友沉疴不起,直至临终依旧心忧国家,“国何时转,弟何时见?庶几皇天,惜此微喘。弟今归矣,后十二日,弥留大呼,国转在即”,而严复所不能忘者,“大者吾国,小者吾弟”,对密友亡逝的悲恸之情读之催人泪下。


严复曾有《挽梧州知府高啸桐联》亦慨叹其“直到弥留,犹祝中兴不远,天乎鉴此,可怜忧国贾长沙”。



经对校,此卷与《严复集》等版本在内容上差异较大处有
稿本中“人悲者死,人恤者己,惟子用爱,常为物起” ,《集》为“人悲者死,人私者己,而子用爱,常从物起”;
“所不能忘,犹有二事,大者吾国,小者吾弟” ,《集》为“犹有二者,上下胸肊,亲者吾弟,大者吾国”;
“救国热诚,向老弥笃”,后为“报国热诚,老不择术”;“举首虚膺,归竟赋服”,后改为“举首虚褎,归竟赋鹏”;
“名胜赠答”改为“四海赠答”;“哀辞挽对”改为“哀联挽语”;“百年剎那,死何足恸”改为“百岁剎那,死吾不恸”等。


另校《严几道诗文钞》,卷中“行情始密,丙午之冬”“愿为駏蛩”“汝知之耶”“临老丧朋,实怀私痛”“灵魂之说”等改为“行情始密,始而午冬”“须知駏蛩”“汝见子耶”“向老丧朋,祝予实痛”“灵魂旧说”等。







《清诰授光禄大夫太保陈公暨德配王夫人七十寿序》为陈宝琛及其夫人七十寿辰而作,时在民国六(1917)年。严复日记1917年11月7日曾记,“弢庵七十”。


<左右滑动浏览>

文章著录于王蘧常藏抄稿、《严复集》


文稿有朱笔修改及全文句读痕迹,除“急之则有申商”刊本为“急之则有申韩”,“必当有九二之大人,处渊潜勿用之地,为之潜滋而豫植”刊本为“必有九二之大人处渊潜勿用之地而豫植”,余与刊行本几乎一致,当为定稿本



文章前半从西学大兴、中学衰微的角度,阐释为陈宝琛祝寿的意义,以为陈氏身系“道之绝续、世之治乱”,且中国传统文化仍有诸多存在之价值、必要,谓“今所云西人之学说,其广者,曰平等,曰自由;其狭者,曰权利,曰爱国。之四者,岂必无幸福之可言?顾使之趋于极端,其祸过于‘为我’‘兼爱’与一切古所辟者,殆可决也”。


严复认为一战的爆发和国内混乱的政治局势归责于“尚武爱国,各奋其私不本忠恕之效”,期待于“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于既废之余,于以回一世之狂惑,庶几元元得去死亡之端,而有所息肩”。



后半从初为讲学,“尝有意于扬清激浊”,经戊戌、庚子、己酉至辛亥逊国,至晋太保,概述陈宝琛一生之经历遭遇。严、陈二人深交笃谊、志趣相投,且陈为严复三子严琥妻舅,严复去世后,陈宝琛亲自为其撰写墓志铭。






本卷有夏循垍题签、题引首,张尔田、夏循垍、邓之诚、吴雷川、吴闿生、张子高、贺培新题跋。


愈埜老人遗稿。夏循垍题。



诸人及其亲属均与严复、严群有旧交,下笔精审,书法均较他书为佳,可见诸人对严复此卷之珍视。


题跋中多谈到严复之著作、为人、交游和遭遇,涉及光绪帝、李鸿章、沈葆桢、郭嵩焘、袁世凯、吴汝纶、辜鸿铭、梁启超、夏穗卿、伊藤博文、大隈重信等,富史料价值。


<左右滑动浏览>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29

钱大昕(1728~1804) 《潜研堂集》初稿诗册

纸本 册页(共十五页)

1779年作

画心:25.5×20cm×12 

题跋:33.5×27cm×3 

RMB: 350,000-500,000


著 录
《小藜光阁随笔》P66,行政院新闻局,1991年。

诗文著录
《潜研堂集》诗续卷一、卷九、 卷十,[清]钱大昕撰,清嘉庆十一年(1806)刻本。



说 明

李文汉旧藏。马一浮、谭延闿、顾颉刚、孙乐题跋。



钱大昕一生所作诗歌颇多,《潜研堂诗集》《潜研堂诗续集》所收钱大昕诗歌有1600余首。综观其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为其早年的诗歌创作。钱大昕十四岁左右即从父学诗,二十岁以后,从事经史的学问,不并打算专门成为诗人,然而其时客吴门,与王鸣盛、王昶、曹仁虎等人每日唱和,诗作日渐增多。第二阶段,为钱大昕中年的诗歌创作阶段。奉命典试山东、湖南、浙江、河南,所到之处,皆作诗记录天时,描述风俗,尽情描述山水的明亮秀丽,民物的繁华富庶。第三阶段,为钱大昕晚年之诗歌创作阶段。钱大昕致仕后,唱和赠作品少,性情之萧旷,议论之确核,都胜于少时作品。


乾隆四十年(1775年)五月,钱大昕因父丧居丧归里,引疾不仕。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钱大昕应两江总督高晋之邀,赴南京钟山书院执教。此件作于1779年,正处于诗歌第三阶段的成熟期,代表其诗歌的最高水准。

鉴藏者简介
李文汉(1890~1973),字星槎,号素庵。云南省昆明市嵩阳街道晁家居委会上墩村人。宣统二年考入云南讲武学校。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同年,分配到云南第一梯团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援川战役,升任中队长、讲武学校区队长、教官等职。1914年,秘密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12月,云南护国战争爆发,李文汉随滇军蔡锷第一军出兵四川,任云南护国军第一梯团第一支队第一营营长,在纳溪棉花坡战役中受重伤,由于战功卓著,升为云南第四旅第八团团长。1947年被选为国大代表,并到南京参加国大代表会议。1950~1954年,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51年,李文汉将多年收藏的线装书万余卷(册),字画40余件捐给云南省图书馆。1955年,任云南文史馆副馆长。1973年10月病逝昆明。李文汉平生酷爱书画碑刻。著有《蔡邵阳年谱》、《云南陆军讲武堂概况》并与其弟李文林合编了《杨林两隐君集》等书籍。

跋者简介
1.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号湛翁,晚号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曾留学日本、德国、美国。书法各体皆备,自成一家。对文字学、古典文学及哲学造诣精深,并通晓数国语言,为儒、释、哲一代宗师。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浙江省文史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2. 谭延闿(1880~1930),字祖庵、祖安,号畏三,讱斋居士,湖南茶陵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民国,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等职。工书法,擘窠榜书、蝇头小楷均极精妙,为民国时期书法名家。
3.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诚吾,号铭坚,笔名颉刚、余毅、桂姜园等,室名晚成堂等,江苏吴县人,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大学教授。解放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研究员、中国史学会理事等职。
4. 孙乐(1905~1971),字乐斋,云南元江县城孙家巷人。毕业于昆明东陆大学。孙乐博学多才,文史、佛学、书法、诗词无所不精,尤擅长书法金石。后出家昆明圆通寺做居士,法号“佛海居士”。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30

杭世骏(1696~1773) 仿古山水册

设色纸本 册页(八页)

16×12cm×8

RMB: 90,000-150,000


说 明

杭世骏的诗歌在浙派乃至整个清代中期有较高地位。杭世骏是浙派继朱彝尊、查慎行后与厉鹗齐名的诗人,一般“厉杭”齐称,其诗歌地位可见一斑。乾隆元年(1736)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乾隆八年 (1743) ,考选御史, 杭世骏上时务策,建言朝廷用人当泯满汉之见,言词激切、迕旨,不久罢官放还。归田后,闲居著述,与厉鹗、金农等结南屏诗社,时相唱和。



杭世骏山水极为少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记载其作品共十七件,且大多为书法及梅花,山水仅广州美术馆一件。本作八开山水册页,构图简练,意境深远,“文人画”气息十分明显,是研究杭世骏山水画风的重要资料。



雍正二年(1724年),杭世骏奉命任福建乡试同考官,入闽期间世骏在公务之余 ,与福建学人切磋诗文。此件所绘,亦多为福建籍名士,或受此段经历影响。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31

杭世骏(1696~1773) 为金农作 全韵梅花诗册 
纸本·绫本·洒金纸本 册页(二十六页)
尺寸不一(册页尺寸31.5×21cm)
RMB: 180,000-300,000

诗文著录
《道古堂集外诗》,[清]杭世骏撰,清光绪十四年(1888)钱塘汪氏振绮堂刻本。



说 明
金农上款。
杭世骏的诗歌在浙派乃至整个清代中期有较高地位。杭世骏是浙派继朱彝尊、查慎行后与厉鹗齐名的诗人,一 般“厉杭”齐称,其诗歌地位可见一斑。乾隆元年(1736)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乾隆八年 (1743) ,考选御史, 杭世骏上时务策,建言朝廷用人当泯满汉之见, 言词激切、迕旨,不久罢官放还。归田后,闲居著述,与厉鹗、金农等结南屏诗社, 时相唱和。

上款简介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又字吉金,号冬心、古泉、金牛、昔耶居士、曲江外史、稽留山民、百研翁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时来往于扬州间。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未就。工诗及古文词,善篆刻,精鉴赏。书法工隶、楷,将《国山碑》和《天发神谶碑》融化于隶、楷间,独创一格,号称“漆书”。画笔高古,不同凡俗,居当时画坛首席,为“扬州八怪”之一。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37
法式善(1753~1813)致裕瑞自书诗册
纸本 册页(二十四页)
20×13cm×24
RMB: 180,000-300,000

诗文著录
《存素堂诗初集录存》卷二十二,[清]法式善撰,清嘉庆十二年(1807)王墉刻本。


说 明
清代研究《红楼梦》第一人裕瑞上款。徐行可、徐孝宽父子旧藏。

法式善在文学上有着显著的成就,他的著作丰富多样,包括《存素堂集》、《梧门诗话》等。其诗歌创作深受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古代诗人影响,风格质朴而不失绮丽,主张诗歌应表达诗人的性情。


鉴藏者简介
徐行可(1890~1959),名恕,字行可,号强誃,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著名文献学家、藏书家。曾留学日本,就读于大阪鸿文学院。归国后执教于武昌图书馆专科学校、北京辅仁大学、中国大学等。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收藏古籍近千箱,计十万册,含《春秀堂诗经真本》《黄鹤楼》等稀世之本,并有书画、碑帖等公七千七百余件,其藏书等后捐给湖北省图书馆。

上款简介
裕瑞(1771~1838),字思元,所居曰樊学斋,清朝宗室。豫亲王多铎五世孙,清朝和硕豫良亲王爱新觉罗·修龄次子。工诗善画,通西蕃语,用唐代古字翻译唐代藏传佛经凡数百卷。其字清逸脱俗,典雅畅顺,深得二王宗法。读书广泛,作为宗室贵族,他除了经史之外,还对词曲、小说、话本、子弟书多有经营。对曹雪芹《红楼梦》颇有研究,其治红学的入门书《枣窗闲笔》极为后世关注,为研究《红楼梦》续书第一人。

函套签条:法梧门自书诗册。孟博赠,元方题。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39

汪梅鼎(?~1815) 为法式善作 行书自作诗文册
纸本 册页(二十四页)
1806年作
23×27cm×24
RMB: 50,000-80,000

出 版
《翰墨萃珍·双松楼藏中国书画精选》卷二P124-127,文物出版社,2009年。(其中三开)

著 录
《新安画派画家艺术活动年谱》P396,安徽美术出版社,2019年。

诗文著录
《澣云诗钞》卷三至卷七,汪梅鼎撰,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邀月轩刻本。

说 明
法式善上款。谢维藩题跋。
汪梅鼎为安徽著名诗词学者,著有《潜云诗钞》、《小湖田乐府》十四卷等。与法式善、洪亮吉、何道生等友善,唱和最盛。此为汪梅鼎与法式善往来的重要存世实物。


上款简介
法式善(1753~1813),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梧门,蒙古正黄旗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授检讨。官至国子监祭酒。精鉴赏,富收藏。善山水画,书法宗赵孟頫。辑《湖海诗》60余卷,著有《素存堂诗集》38卷,《清秘述闻》《槐厅载笔》等。

跋者简介
谢维藩(1834~1878),字麐伯,湖南长沙人。同治元年进士,师事倭仁。历任广东乡试副主考,山西学政。因为宋儒之学,与张之洞交谊颇笃。

签条:汪梅鼎行书墨迹。寿臣题。钤印:寿臣(朱)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40

阮 元(1764~1849)、孙星衍(1753~1818)、朱为弼(1771~1840)、钱 棨(1743~1799)、陈继昌(1791~1849)等五十一家 为王宗敬作 负米图题咏卷

纸本 手卷

1035×33.5cm

RMB: 180,000-300,000


说 明

王宗敬上款。

钱棨为乾隆四十四年(1779)乡试解元,乾隆四十六年(1781)会元、状元。陈继昌为嘉庆十六年(1811)解元,嘉庆二十五年(1820)会元、状元。




上款王宗敬为黄易重要友人,是阮元门生。所著《我暇录》多载寓居济宁人物掌故。本卷题跋累累,王宗敬携带身边三十余年。其间题跋者包括乾隆、嘉庆、道光三代学士,可谓是见证王宗敬一生游历,更见证了江苏、浙江、山东文化圈的融合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卷中罕见汇集阮元、阮常生(阮元子)、阮恩海(阮元孙)三代人同时题跋。且其题跋中交代了此卷三十余年原委:是卷为志王宗敬少时养母,初成于乾隆甲寅(1794年)乙卯(1795年)间,时阮元试学山东、王氏应阮元招,读书山左学署四照楼。


是卷不仅是王宗敬与众人往来的重要史实数据及见证,也完整呈现了王宗敬忠孝、重情义的形象,以及其一生足迹交游的缩影。


上款简介

王宗敬[清],字礼思,山东济宁人,举孝廉方正,庚申科中式。道光三年署县事,勤于课士,面别优劣。有贫不能赴试者,资给之。治民本于慈惠,尝作勤戒歌二十章.教民为善,至今人多怀之。与黄易熟稔,所著《我暇录》多载寓居济宁人物掌故。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41

那彦成(1764~1833)、法式善(1753~1813)、彭元瑞(1731~1803)、李宗瀚(1770~1832)、邓廷桢(1776~1846)、吴嵩梁(1766~1834)等 为陈用光作 诗翰卷

纸本 手卷

131×29.5cm 129.5×29.5cm 65×26cm 57×17.5cm 22.5×11.5cm 64.5×21cm 22×10cm 144×22cm 22×8.5cm×2

RMB: 200,000-300,000


说 明

陈用光上款。卷中彭元瑞诗稿为其孙彭邦畴题赠陈用光。

此件为桐城派文学在江西及京城影响力之见证。



上为那彦成,下为法式善


上款人陈用光为姚鼐弟子,虽为江西人新城,却属桐城派文人,著有《太乙舟文集》八卷及《太乙舟诗集》十三卷。桐城派自姚鼐过世后,门下虽有管同等四大弟子,但当时他们的影响力并不能出东南数省,陈用光对于桐城派文学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上而下分别为彭元瑞、彭邦畴、李宗瀚、吴嵩梁

陈用光的家乡新城是桐城诗学传播的重镇,“桐城既殁,新城学兴”,新城作为中转站,又将桐城文学影响力扩大到整个江西地区,此卷中作者有四人为江西人。


陈用光在京城参加各诗社活动时,以桐城派文人的身份参与其中,扩大桐城派文学的影响力。吴嵩梁与陈用光同为宣南诗社核心成员,法式善亦经常参与宣南诗社活动。那彦成作为封疆大吏,积极投身文化活动,修建文庙、兴办书院,亦被纳入陈用光的交游圈。


上款简介

陈用光(1768~1835),字硕士,一字实思、石士,陈道之孙,室名勉学堂,抚州黎川县人,文学家。少年时代从学于舅父鲁九皋,成年后又师从姚鼐、翁方纲、嘉庆六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年提升为司业,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右侍郎等。


上款人陈用光为姚鼐重要弟子
此图为西泠拍卖2022春拍品,姚鼐通篇批阅、陈用光作《太乙舟时文稿》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43

钱 杜(1764~1845)绘,项鸿祚(1798~1835)、项廷绶[清]、戴 熙(1801~1860)等题, 为朱芬作斋号图 梅月知心室图卷

设色绢本 手卷

1839年作

引首:111.5×24.5cm 画心:58×21cm 

题跋:56×23cm 109×25cm 

26×19.5cm 81×26cm

RMB: 300,000-500,000


出 版

《项莲生集》图7,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


著 录

《小墨林诗钞》,[清]项鸿祚撰,清稿本。(项鸿祚题跋)


说 明

收藏学者朱芬上款。戴熙题引首。苏惇元、应时良、朱绶、陈克家、查人渶、汪焘、徐维城、项廷绶、项鸿祚题跋。



本卷乃钱杜为好友朱芬所绘斋号图,前有戴熙引首,卷末有项鸿祚等九人题跋。其中项鸿祚书迹为市场仅见。本图绘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时钱杜七十六,已是极晚年笔了。



上款人朱芬为嘉兴地区大收藏家,其藏有文徵明《拙政园图》册,钱杜、何绍基、张廷济等皆为其题跋。且戴熙曾借观一夕,不仅作画一帧还连题三跋“仲青珍秘书画甚伙……余亟借观一夕,仲青竟慨然允,知者以为奇。仲青之癖于画,余之见信于其友,皆有足传者。”


《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1919 年中华书局珂罗版影印本(苏州博物馆藏) 此册为朱芬(仲青)所藏,并借予钱杜、戴熙临摹,后有钱杜题跋,及戴熙长跋三段。可见其关系之密切。


本卷戴熙的引首,是其道光年间即四十岁之前的书风。戴熙书法虽未有年款,但是本作绘于1839年,有纪年的题跋为1840年,也可推测出其书写的大致时间,侧面验证本作引首之真实性。



项鸿祚小像


卷末有项廷绶、项鸿祚兄弟题跋,其中项鸿祚之跋十分罕见,项和龚自珍并称“西湖双杰”。项鸿祚有清稿本《小墨林诗钞》留存于世,历经许乃普、崔永安诸人之手,最终被扬州市图书馆所收藏,是为孤本。而本作卷末之题跋即著录于此书。


著录:《小墨林诗钞》,[清]项鸿祚撰,清稿本。(项鸿祚题跋)


上款简介

朱芬[清],字仲青,浙江海宁(今嘉兴)人。曾官广东。工书,精鉴赏,善收藏。与戴熙、文鼎、钱杜、费丹旭等皆友善。


跋者简介

1. 戴熙(1801~1860),字醇士,号鹿床、榆庵、莼溪、井东居士、鹿床居士,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一年进士,十二年翰林。官至兵部侍郎,后引疾归,主讲崇文书院。诗、书、画均有造诣,与汤贻汾齐名。其山水画名重一时。

2. 苏惇元(1801~1857),字厚子,斋名仪宋,安徽桐城人。清学者、桐城派作家,师从房东树,学近张履祥,文似方苞。曾游幕广东,咸丰元年(1851)被推举为孝廉方正。著有《张扬园先生年谱》、《方望溪年谱》、《仪宋堂文集》、《仪宋堂诗集》等。

3. 应时良(1784~1856),字虞卿、笠湖,一作竺湖。浙江海宁人。道光七年(1827)岁贡。能诗文书画,善画墨梅,学金冬心。著有《百一山房集》。

4. 朱绶(1789~1840),字仲环,号酉生,江苏元和(今苏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尝佐两江总督梁章鉅幕,章奏多出其手。与顾莼等称“吴中后七子” ,又与王嘉禄并称“朱、王”。著有《知止堂诗文集》《清史列传》等。

5. 陈克家(?~1860),字子刚,号桂门,室名蓬莱阁,江苏元和(今苏州)人。陈鹤之孙。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候选教谕。后入提督张国梁幕,殉难。诏赠知府衔。少英异,为桐城姚莹所器重。

6. 查人渶(1795~1850),字仲湛,号青华,别号赤山樵人,室名“知畏斋”,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善擘窠书,工画。道光五年(1825)被选为拔贡生,担任河南汝阳知县。著有《知畏斋文稿》、《西湖游记》等。

7. 汪焘(1801~1836),字子黄,一字载坤,号季云,秀水(今嘉兴)人。清诗人、书法家。汪如藻孙,汪世樟子,汪元圻兄。道光十二年(1832)壬辰科举人,候选教谕。工诗,善书法。惜早卒。

8. 徐维城(1815~1886),清代文学家。字纲伯,号韵生(一作韵笙),祖籍丹徒,寄籍顺天通州(今北京)。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官贵筑知县。工诗及骈体文。其诗慷慨任气,磊落使才,留不尽之意于言外。著有《天韵堂诗存》。

9. 项廷绶[清],即项绶章,字芝生,钱塘(浙江杭州)人,项廷纪之兄。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举人,官福建同安知县。工刻印,分朱布白大胆自然,朴茂雄劲,有浙派大家风度,绝无尘俗之气,富收藏。

10.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著名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纳兰性德、蒋眷霖并称“三鼎立”,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水仙亭词》、《忆云词甲乙丙丁稿》等。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48
张 照(1691~1745) 为妻子沈兰作 临赵孟頫行书诗卷
绢本 手卷
1726年作
186.5×25.5cm
RMB: 180,000-300,000

著 录
1. 《天瓶斋书画题跋补辑》,[清]张照撰,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刻本。
2. 《中国书画全书·八》P868,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
3. 《张照书法年表》P94-95,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说 明
张照妻子、沈荃孙女沈兰上款。邓实旧藏。 
张照一生历经三朝,其书法备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所倚重,曾编撰《劝善金科》《升平宝筏》《月令承应》等宫廷戏曲剧本。参与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等,书法汇刻有《天瓶斋帖》。

去世后谥文敏,与明代董其昌、元代赵孟頫并为“三文敏”。此件为张照临赵孟頫行书诗卷,张照书法又深受董其昌影响,此卷可谓三代文敏在书道上的古今和鸣。


上款人沈兰为张照第三任妻子,张照情感经历坎坷,前两任妻子皆早逝,沈兰陪伴其最久,生有一子二女。卷尾张照自述为此件因缘际会,是为其与妻子的情感见证。

此件多次著录,更收录于距张照去世三十年内刊刻的《天瓶斋书画题跋补辑》,极为罕见。

陈元龙小像


作本卷时,张照36岁,于武陵。张照与陈元龙同朝为官,二人同喜书法、好收藏。本卷便是二人书画往来最直接之见证。


上款简介
沈兰(?~1742),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礼部侍郎沈荃孙女,刑部侍郎张照妻子,诰封恭人。 

鉴藏者简介
邓实(1877~1951),字禀生、秋枚,室名风雨楼。广东顺德(今属广东佛山)人。经学家简朝亮弟子,与黄节同门,后创神州国光社,与黄宾虹合编《美术丛书》。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0

刘 墉(1719~1804) 为吴荣光作 行书杜甫诗卷 

纸本 手卷

画心 :185×29cm

题跋 :50.5×29cm

RMB: 500,000-700,000


著 录

《石云山人集》文集卷五,[清]吴荣光撰,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刻本。



吴荣光小像



说 明

吴荣光上款并题跋。




吴荣光《石云山人诗集》载,为刘墉书《汉书》及《匡庐志卷》赋诗三首。


张照一生历经三朝,其书法备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所倚重,曾编撰《劝善金科》《升平宝筏》《月令承应》等宫廷戏曲剧本。参与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等,书法汇刻有《天瓶斋帖》。


此件创作于嘉庆四年(1799年),处于学界公认刘墉书法艺术风格三时期中的最后阶段,为刘墉书风成熟期作品。这一时期,刘墉位极人臣,嘉庆二年(1797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四年(1799年)加太子少保。与此同时,说唱鼓词《刘公案》构建的“刘罗锅”形象深得市井百姓赞誉,刘墉晚年所积累的政治资本、社会声誉使其书风也趋向雍容含蓄,且有庙堂之气。



此件跋者吴荣光,既是鉴藏家,又是书画家,师从刘墉学习书法,二人亦师亦友,为忘年之交。跋文中记叙此件的颇有渊源的流传之路。吴荣光于1799年得此卷,1805年转赠郑建亭,1829年潘正炜(季彤)重金购得此作,吴荣光为之题跋,此时故人已逝,人非物是。此外,吴荣光还在跋文中记叙其与刘墉在书画鉴藏上的二三趣事,此卷见证二人交谊之深。


跋者简介

吴荣光(1773~1843),原名燎光,字殿垣,号荷屋、可庵,晚号石云山人,别署拜经老人,室名筠清馆等,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嘉庆四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湖南巡抚、福建布政使。精金石之学,工书能画,善于诗词。著有《筠清馆金石录》《筠清馆帖》《辛丑销夏记》《石云山人文集》《绿枷楠馆录》《吾学录》等。


鉴藏者简介

潘正炜(1791~1850),字季彤,又字榆庭,室名清华池馆、听帆楼、望琼仙馆,广东番禺人。洋行商人,著名鉴藏家。精鉴别,富收藏书、画。著有《听帆楼书画记》。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1

刘 墉(1719~1804)、梁同书(1723~1815)、王 昶(1725~1806) 为王昶、陆伯焜作诗文卷

纸本 手卷

画心 :266×45cm 88.5×41cm 87×30 cm

题跋 :173.5×46.5cm

RMB: 280,000-400,000


诗文著录

1. 《春融堂集》卷二十二,[清]王昶撰, 清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 。

2. 《刘文清集》卷十二、卷十六、 卷十七,[清]刘墉撰,清道光六年(1826)刻本。



说 明

刘墉书法为王昶上款,梁同书、王昶书法为浙江按察使陆伯焜上款。王昶、吴文镕旧藏。谭泽闿题跋。谭泽闿、吴文镕题签。



此卷是刘墉为王昶,梁同书、王昶为陆伯焜书自作诗卷,其中刘墉诗十二首、王昶诗六十韵皆见载于其诗集及多部清人诗集、诗话集中,梁同书诗为新见佚文。因系好友之间唱和,从中可略见其点滴生活细节,是友朋雅谈、往来交游的珍贵资料,亦是文学诗词交谊之体现。



刘墉是书法家,是重臣,也是诗人,诗词文集流传颇丰。其每念及王昶,便手书近诗交流,四十余年交往十分频繁,本幅便是力证。据考,二人的相识十分有趣,王昶《湖海诗传》载“两人定交于图画中也”。乾隆三十一年(1766),刘墉因在太原府任内,对下属段成功贪污公帑事失察,被发往军台效力。次年(1767)春奉命至编修处校书。至京时,其父刘统勲正在阅看王昶所题《李绵龙画十八罗汉赞》。问其是否认识王昶,刘墉说未见。刘统勲便指著册中一应真像言“王昶酷似此像”。所以等到二人相见时,刘墉便说“我两人定交于图画中也”。


王昶一生官职并不高,金石成就颇丰,且其诗词创作却可以与袁枚相抗衡,在清代词坛占有一席之地。本卷书于嘉庆二年(1797)六月,即上款陆伯焜授江西按察使之时,此时的王昶74岁,正游历江南。是年九月,陆伯焜调任浙江按察使。陆伯焜与王昶极为交好,其墓志铭便是由王昶撰写,载于《春融堂集》中。诗中不仅表达的了陆伯焜为人清正,更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如“政成早寄我,用慰遥相思”等句。


梁同书身为杭州人,与刘墉并称“清四大家”,亦是学者,有《频罗庵诗集》等存世。卷中梁同书作于嘉庆三年(1798),此时的陆伯焜已任浙江按察使。


鉴藏者简介

吴文镕(1792~1854),字甄甫、云巢,号竹孙,江苏仪征(今扬州)人,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座师。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官至云贵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在黄州被太平天国击败后投水自杀,谥文节。


上款简介

陆伯焜[清],字重晖,号璞堂,青浦(今属上海)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著有《玉笥山房诗钞》。


跋者简介

谭泽闿(1889~1947),字祖同,号瓶斋,湖南茶陵人。谭延闿弟。工书法,师法翁同龢、何绍基、钱沣,并善榜书。


签条:1. □褐山房旧藏诸城自书诗卷。附梁王二家书,庚申(1920年)□辛酉(1921年)上巳重装。
2. 国朝刘梁王三大家墨宝。真迹神品,仪真吴文镕珍藏。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3

梁同书(1723~1815) 行书 韩愈文卷
纸本 手卷
1784年作
引首:68×24cm 画心:253×28.5cm 
RMB: 180,000-280,000

著 录
《澄怀堂书画目录》卷八,文求堂书店,1932年。



说 明
山本悌二郎鉴藏并题耑及题签。
梁同书身为杭州人,与刘墉并称“清四大家”,亦是学者,其诗文大多雅合自然之妙,有《频罗庵诗集》等存世。



鉴藏者简介
山本悌二郎(1870~1937),号二峯,为日本近代史上重要实业家及政治家,曾于田中义一及犬养毅内阁中担任农林大臣,亦曾任台湾制糖株式会社(现今三井制糖之前身之一)社长。他好博览,通汉学,精于书画鉴赏,与内藤湖南、长尾雨山、罗振玉、黑木钦堂等交好。

签条:梁山舟行书韩昌黎文卷。

木盒题字:1. 梁同书行书卷。二峯题。2. 山舟先生细字行书韩退之《与东野书》《答张籍书》《答陈商书》凡三章,书与文足传百世。丙子腊月,二峯悌。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9

陈鸿寿(1768~1822)有关诗画的隶书五言联
纸本 对联
116×24cm×2
RMB: 180,000-300,000

出 版
《雅苑——广州集雅斋藏书画集》P50,广州集雅斋,1988年。



说 明
陈曼生博古工诗,尤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著有《种榆仙馆诗集》、《桑连理馆集》等存世。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60

陈鸿寿(1768~1822)有关诗画的行书七言联
纸本 对联
127.5×31cm×2
RMB: 150,000-250,000

出 版
《金石齐寿——金石家书画铭刻特集》上卷P80,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



展 览
“金石齐寿——金石家书画铭刻特集展”,龙美术馆,2016年1月至2月。

说 明
陈曼生博古工诗,尤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著有《种榆仙馆诗集》、《桑连理馆集》等存世。
此件笺纸整张铺满暗纹花卉。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62

袁 桐[清] 有关诗画的篆书四言联
描纹蜡笺 对联
80.5×22cm×2
RMB: 30,000-50,000

说 明
袁桐为清代才子,袁枚之侄。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64
郭尚先(1785~1833)、林则徐(1785~1850)、姚元之(1773~1852)、祁寯藻(1793~1866)、翁心存(1791~1862)等 为张师泌作 书法册
纸本·洒金纸本 册页(五册)
册页尺寸:51.5×26.5cm×5
RMB: 900,000-1,300,000

说 明

张师泌上款,张师泌之孙张兴功旧藏并题签。题跋上款为张兴功。张威廉旧藏。


赵国华、李汝霖、黄毓奎、汪兆侗、陈熙恺、萧应椿、许祺身、郝植恭、张宗儒、刘嘉干、蓝沂华、宋森荫、丁彦臣、彭虞孙、周溥、吴钰、吴若灏、吴福森、松年、徐寿兹、王以慜、陆葆霖、周德华、李祖年、丁镗、徐承禄、刘廷笏、赵光表、李世祥、蒋其章、陈锦、袁兰祥、周其琛、铁龄、郭庆新、吴颂声、廉凤沼、钱枱、郭鉴襄、高瞻岳、葛庆同、钮玉庚、涂廉锷、徐启谟、陈冕、高骏生、施补华、利瓦伊諴、徐少濂、陆润庠、秦澍春、陈士焯、郑声锵、吴宝三、洪用舟、董芾、徐赓陛、胡永年、叶佩玱、桂培英等题跋。



本拍品为嘉道时期诸进士为张师泌所书书法册。册中进士部分为嘉道时期科举殿试一甲前三名,其中不乏京城和地方大员。册中上款张师泌也是嘉庆四年(1799)进士。从册中可见嘉道时期进士之间的笔墨交往,也可见嘉道时期书学源流。



此批册页五册签条上均书“宫詹公”。此时的张师泌正作为侍读学士,职在刊缉经籍,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学。故有“宫詹”之称呼。其孙张兴功活动于同光时期,张兴功追念祖父张师泌,将其祖父所集嘉道官员书法装订成册,并找当时诸位友人题跋,册中题跋累累。后传至张氏后代张威廉,可谓流传有序。


张兴功[清],约活动于同光时期,字筱梅,为张师泌之孙。


鉴藏者简介

张威廉(1902~2004),本名张传普,浙江吴兴人。中央大学德文专业创办人之一,民盟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陆军大学德语教授,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南京大学外语系教授等职。著有《德国文学史大纲》等,译有《歌德名诗选》等。获有“歌德奖章”、“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十字勋章”。


上款简介

张师泌[清],字养和,号耐轩,浙江归安(今湖州吴兴)人。嘉庆四年己未科二甲四十名进士,授散馆编修,升侍读学士,后改刑部郎中。嘉庆九年,充贵州主考官。著有《裓华室诗钞》。


跋者简介

1. 赵国华(1838~1894),字菁衫,丰润(今属唐山)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历任山东兵备道员、山东盐运使等职。诰授资政大夫二品顶带。有《青草堂集》。

2. 李汝霖(?~1888)字澍卿,号筠舫。聊城县(今聊城市)人。自幼聪颖,十余岁读完十三经。二十岁时,前四史可以背诵。道光八年(1828)举人,翌年联捷三甲第一百零七名进士。历署浙江奉化、嘉兴、钱塘等县知县,所至以慈惠为主,勤政爱民,振兴文教。以卓异升乍浦海防同知。又摧衢州府知府,署杭嘉湖道,兼理嘉庆府事。值海疆不靖,经其采取安抚防御措施,境内得以安定。在办理善后上拂上官之意,旋引疾辞官。主讲于清江、崇实诸书院。以母丧归,又主讲济南、尚志两书院,所教多所造就。

3. 黄毓奎[清],字壁臣,湖北松滋县(今属荆州)人。拔贡,光绪三年代理。 

4. 汪兆侗[清],山东历城县(今属济南)举人,同治元年(1862)署任镇巴县丞,以督办团练,坚壁清野,镇压蓝大顺农民起义“有功”而赏花翎知府衔。 

5. 陈熙恺[清],原名寿根,侯官人(一作长乐人)。清光绪二年(1876)进士。山东鱼台知县,署理利津知县。 

6. 萧应椿(1856~1922),字绍庭,号大庸。云南昆明人。光绪二十九年经济特科进士。曾任山东劝业道。收藏颇富,法书名画,多宋元之名迹,且能诗,工书法。参考《山东书画家汇传》。 

7. 许祺身(?~约1892),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历署山东章邱、朝城等县知县,后升胶州知州。光绪十五年(1889)山东巡抚张曜以循良荐,奉旨嘉奖。

8. 郝植恭(1833~1885),字梦尧,室名漱六山房,顺天三河(今属廊坊)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以知县分山东,历夏津、堂邑、临清、莱州等地,至候补道,擢按察使衔。三为同考官,一为内监试官。善诗古文词,与赵国华、蒋庆第等以文字相切磋,以能文名山东。

9. 张宗儒(1880~?),字翼成,号果园。金石名家,所藏古币美富,著有《果园藏泉》墨本二册,惜未梓行耳。

10. 刘嘉干[清],字桢斋,河北省宛平(今属北京)人。进士。同治十年(1871)任历城县知县。勤政爱民,凡因征税、差役、徭役而讼官者,皆遵例而行。政绩卓著升州牧。去任后暂寓省城,常有爱民之心,深得世人称颂。

11. 蓝沂华[清],浙江定海(今属舟山)举人。同治十二年至十三年署理平原知县。

12. 宋森荫[清],同治元年(1862)举人。在山东任候补知县,又任山东乡试同考官。

13. 丁彦臣(1829~1873),字筱农,湖州归安(今湖州)人。室名梅花草庵,性喜金石篆隶,精鉴赏,是著名的收藏家。其一直在山东为官,历任山东督粮道、山东盐运使等职。同治年间,丁宝桢任山东巡抚时,对他十分赏识,称他是一位“才识开拓,器向宏深,明干笃实”的人,力保举他治理山东河道。他著有《梅花草盒藏器目》1卷和《汉碑钩本》2种。

14. 彭虞孙[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光绪二十四至二十八年任山东布政使。

15. 周溥[清],海宁人。监生。光绪二十七年任无棣县知县。

16. 吴钰[清],字式如,号宝山。年二十即知名。清道光十一年举人。晚年掌教黄梅调梅书院。著有《听桐轩诗文集》。

17. 吴若灏[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监生。光绪二十年代理临朐县知事。

18. 吴福森[清],江苏省阳湖县人。1912年任齐河县知县。任职期间,他先疏浚牛角河,以泄积水;后又踏勘各处,择定校址,创办初等学校150余处,并时常亲自到校检查,给成绩优者奖励。可能由于这些政绩,三年后,吴福森调任滨县知事。

19. 松年(1837~1906),晚清书画家。姓鄂觉特氏,字小梦,号颐园,蒙古镶蓝旗人。自光绪二年(1876)始,在山东昌邑、汶上、博山、单县、长清县或代理或任知县。性不谐俗。整日浸临书画之间,无意仕途。工书法,喜用鸡毫自成一家。画工山水、人物、花卉、翎毛,兰竹。 

20. 徐寿兹(1852~1917),初名谦,字受之,又字袖芝,更名寿兹,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光绪五年 (1879)举人,陆润庠荐举其任河南知县。后提拔为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知州。中华民国成立后,于1914年任上海观察使(相当于上海市长),后又任江苏巡按使,并兼任江南水利局首任总办,主持兴修水利,造福江南人民。在河南任职期间写了《豫南水利巵言一卷》,对水利进行研究。他还是著名词人,写有《亢诗稿》词稿一卷。

21. 王以慜(1855~1921),又名以敏,字梦湘,一字子捷,湖南武陵(今常德市)人。他命运多舛,事业上不得志,遂肆力于诗词。他生平酷爱佳山水,生长齐鲁,攀跻泰岱,公历秦陇,南登罗浮,皆见于诗,及官江西,时时游庐山,探讨幽险,人所未经,得诗数百首,为庐岳集三卷。自刊《檗坞诗存》正续集二十一卷,词存十六卷。

22. 陆葆霖[清],字肖岩,山阴(今绍兴)人。生卒年不详。

23. 周德华(1846~1910),字小舫,一号鏊庵,又号方舟,丹徒(今镇江)人。精鉴别,所蓄古印及自刻印万余枚,斋号万印山房。篆刻宗浙派,隶学石门颂,画梅学黄易,胡石查亟称之。著有《自怡堂印存》《沁西吟社诗词稿》《自怡堂印存初集》。

24. 李祖年[清],榜名祖绅,子搢臣,号纪堂。江苏常州人。李宝章之子。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清季官至汾州知府,辛亥革命后曾任山西省财政厅厅长。后罢归,侨寓吴中。工书画,罢归后以鬻书画为生计,名播吴中。 

25. 丁镗[清],字云樵。山东人,住荥阳。精汉隶、擅篆刻,亦长草书及竹木雕。 

26. 徐承禄 (1859~?),字小雅,号步青、蒲卿,德清(今属湖州)人。肄业诂经精舍、敷文、崇文、紫阳书院。光绪十一年 (1885)乡试荐卷,拔贡第一名。由汉教习补用知县,分发山东,历东阿、肥城、新泰、平阴、金乡、历城、齐河、东平、昌邑等县。以疾归,三年后卒。著有《娱兰仙馆诗钞》、《生花馆词》各一卷。

27. 刘廷笏[清],字搢卿,浏阳(今属长沙)人。山东候补知县。

28. 赵光表[清],贵州织金(今属贵州毕节)人。光绪九年(1883)癸未科进士,三甲五十四名。官广东徐闻知县。

29. 李世祥[清],字云庄,贵阳人。光绪癸未(1883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历员外郎中,性恬淡,在郎署三十年,后进凌躐而上,泊如也。善书,搜藏兰亭百二十种,有《自得书屋诗草》。

30. 蒋其章(1842~1892),别名蒋芷湘,字子相,号公质,又号质庵。祖籍安徽歙县,浙江钱塘县商籍。杭州府学廪膳生。1870年乡试中举人,1872年出任《申报》第一任主编。光绪三年 (1877)参加丁丑科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49名。同年五月,经吏部掣签,授即用知县。1879年至1883年出任甘肃敦煌知县。后期在山东巡抚幕府及在济南交游。工诗文,翻译中国人近代第一部西方小说《昕夕闲谈》。

31. 陈锦(1821~?),字昼卿,号补勤,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人,官至山东济武泰道。著有《补勤诗存》《补勤诗存续编》等,合刻为《橘荫轩全集》。

32. 袁兰祥[清],字穆庵,华亭(今上海)人,一说丹徒(今镇江)人。同治元年署平度州事。在平度任时设义学,大兴文教。

33. 周其琛[清],浙江石门(今属嘉兴桐乡)人,寄籍顺天大兴县,1885年知巨野县。

34. 铁龄(1851~1891),字希梅,亦作西湄,号铁庵,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官户部员外郎。著有《柬园诗存》。

35. 郭庆新[清],号勉庵,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同治十年进士。

36. 吴颂声[清],襄阳人。同治元年进士。

37. 廉凤沼[清],名凤沼,字仲高。以军功累保知府衔同知直隶州,用山东候补知县,随带加二级,赏戴花翎。历署齐河、在平、利津、长山等县知县,诰授朝议大夫。

38. 钱枱[清],浙江人。官至山东候补直隶知州。

39. 郭鉴襄[清],辽宁铁岭人。咸丰元年举人,光绪二十年六十四岁时始为山东候补道。

40. 高瞻岳[清],原名鉴曾,字镜仁,仁和(今属杭州)诸生。著有《压线吟》。

41. 葛庆同[清],字岳乔,宝山(属上海)知县。

42. 钮玉庚[清],字润生,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人。

43. 涂廉锷[清],字青士,江苏金匮(今属常州)人。光绪二年进士。

44. 徐启谟[清],渚河(今莱西)人。

45. 陈冕(1859~1893),字冠生、灌荪,号梦莱,济南人,寄籍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大兴)。光绪九年状元,授修撰。承家训,有善举。光绪十五年任湖南乡试主考。光绪十九年,回原籍查祖茔返京厉卒于寓所。工书法,恪法度而不失姿媚。

46. 高骏生[清],安徽和县(今属安徽马鞍山)人,诸生。

47. 施补华(1836~1890),字均甫,一字均父,清浙江乌程(今湖州)人。“苕上七才子”之一,同治九年(1859)举人,官至山东候补道。著有《泽雅堂集》《岘佣说诗》。

48. 利瓦伊諴[清],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大兴)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光绪三年(1877),参加丁丑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48名。宣统年间,担任山东武定府知府。宣统二年,因政绩以道员尽先补用。

49. 徐少濂[清],字伯溪,光绪年拔贡。任山西候补州判。

50. 陆润庠(1841~1915),字云洒,又字凤石,别号固叟,江苏苏州人。工书法,意近欧、虞。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辛亥革命后为溥仪师傅。

51. 秦澍春(1844~1893),号雨亭,直隶遵化(今属唐山)人。咸丰八年(1858)15岁乡试为秀才之冠,十一年(1861)考拔贡庠生选。同治三年(1864)中进士,钦总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广西学政、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出任山东学政,两年后病逝于兖州府,享年50岁。著有《志喜齐诗》四册。

52. 陈士焯[清],字石芳、诗舫,清光绪前后在世,生平不详。散曲现存套数一套,系题画之作,见董金鉴辑《天涯行乞图题辞》有光绪三十二年 (1906 )会稽董氏取斯家塾刊本。

53. 郑声锵[清],同治六年举人,光绪五年进士。

54. 吴宝三[清],字康之,安徽桐城人。官郓城知县。有《鞠隐山庄遗诗》。

55. 洪用舟[清],字兰楫,四川松潘人。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官至东昌知府。博学能文,尤精书、画。为人通才远识,恒侃侃谈天下事。

56. 董芾[近代],字茂堂,居济南。擅书,宗米芾,得其神。与松年、贺瑶、蒋师轼,时称“历下四书家”。

57. 徐赓陛[清],字次舟,浙江省乌程县(今属湖州)人。附贡出身,清光绪四年(1878)九月,任陆丰知县。至光绪七年(1881)四月离任。徐在任期间,著有关陆丰史料的文章67篇。留有《不谦斋漫存》一书。

58. 胡永年[清],字豸公、松乔,号匏斋,锦县(今属辽宁凌海)人。宦山东栖霞,晚年还乡。曾任法库知县、盖县知县、辽阳知事。任满后回乡居家数年,著有《匏斋泉考》。

59. 叶佩玱[清],字云坡,号仲鸾,广东番禺(今广州)人。与梁鼎芬、文廷式、张謇、沈曾植等人交好。

60. 桂培英[清],字伯安,工花卉。见《友声画人录》。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65
周之琦(1782~1862)  词人入画册
设色绢本  册页(共十六页)
画心:31×22cm×12  
题跋:37×26.5cm×4   
RMB: 100,000-200,000

说 明
徐乃昌旧藏。夏敬观、陈世垣、褚德彝、陈玉祥题跋,题跋上款为徐乃昌。

是册用笔细致入微,是其极为精心之作,共计十二开画,均题有自作诗一首。


周之琦是晚清词坛名家,毕生嗜词。其早期填词语多怨抑,晚年遭逢乱世,感慨渐深,不乏悯世之音。词人擅画十分少见,册后有夏敬观等四位文人题跋,且上款人为藏书家、学者徐乃昌,流传有序,是文人之间诗酬唱和之见证。

上款简介
徐乃昌(1868~1936),字积余,号随盦,室名积学斋,安徽芜湖南陵人。翁同龢门生,官候补道,长居上海。两度至日本,收藏古籍字画颇丰,一生刊著甚多。有《积雪斋丛书》《积余斋藏书志》等。

跋者简介
1.夏敬观(1875~1953),字剑丞,号吷庵,江西新建人。晚侨上海。早年以诗词名播南北。曾任浙江教育厅厅长、中国公学会监督。工山水,兼花卉,与汤定之多有情谊。
2.陈世垣[清],号季藩,江苏省苏州元和县人。光绪十四(1888)年举人。光绪二十一(1895)年,陈世垣与在京的十二位举人一同参加了“公交车上书”。
3.褚德彝(1871~1942),原名德仪,字守隅、松窗,号礼堂,别号汉威,室名角荼轩,浙江余杭(今属杭州)人。成宪侄。精金石考据,嗜古博物。尤精篆刻,初师浙派,后潜研秦汉鉨印。工画,亦能写梅。
4.陈玉祥[清],初名世增,字叔美,江苏省苏州元和县人。恩贡生。幼即聪慧,嗜吟咏,擅丹青。宣统二年(1910)任市总董,任事二年。值二次革命时,滨泖一带匪寇横行,与弟世垣筹募保安团,昼夜巡逻三个月。还与里人杨文郁、唐昱德、沈嘉植等创建接婴堂,募集田产,筹备经费。著有《佩蘅馆诗草诗余》。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66

吴熙载(1799~1870) 自作词书卷
纸本 横披
1853年作
124.5×18cm
RMB: 100,000-200,000 

出 版
1. 《中国书画名品展——清朝中期》P42-43,谦慎书道会,2002年。



诗文著录
2. 《国朝词综补》卷三十七,[清] 丁绍仪撰,清光绪刻前五十八卷本。
3. 《箧中词》卷四,[清]谭献撰,清光绪五年(1879)仁和谭氏刻半厂丛书初编本。
4. 《扬州历代诗词·四》P40,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说 明
吴熙载多才多艺,其文学、诗词上的成就被书法、金石印章所掩。其诗词作品包括《君臣既位》《庾信诗》等。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68

俞 樾(1821~1906) 行书 诗词文稿册
纸本 册页(二十八页)
25×23.5cm×24 27.5×26cm×4
RMB: 150,000-250,000

诗文著录
《春在堂诗编》诗十八、诗二十、词三,[清]俞樾撰,清光緖二十五年(1899)刻春在堂全书本。



说 明
俞樾长于诗词、小说、戏曲的研究,所作笔记搜罗甚广,包含有中国文学史的珍贵资料。一生著述不倦,主要著述有《小浮梅闲话》、《右台仙馆笔记》、 《茶香室杂钞》等,辑为《春在堂全书》,凡500卷。鲁迅评价俞樾在“新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71
王闿运(1833~1916)  为雷恺作 行书七言诗
纸本  横披
172.5×44cm
RMB: 280,000-350,000

说 明
雷恺上款并题跋。 
王闿运是一代诗文大家,民初汪国垣作《光宣诗坛总录》列他为诗坛头领,冠于一代诗人之首。王闿运作诗强调从拟古着手,能自成一家风格。《独行谣》、《圆明园词》等都是反映社会现状的鸿篇巨作,曾传诵一时,堪称史诗。


上款简介
雷恺(1878~1964),字民苏、号邻鸥。擅长书画及篆刻诗文,尤精花鸟墨竹、兰草水仙和枯木奇石,有笔精墨趣韵味十足的特点。在清末民国时期长沙地区书画界颇有影响,被民间誉为“雷氏三雄”的老大(老二雷恪、老三雷悦)。深受湖湘文人墨客及喜好书画人士的追捧。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75

沈曾植(1850~1922) 佛教文稿二种合册
纸本 册页(六页)
1921年作
32×29.5cm 32×28cm×3 22×12.5cm×2
RMB: 180,000-280,000

说 明
甘作蕃上款。沈燕谋旧藏。许先甲题签。
沈曾植被王可庄、郑孝胥、陈衍标榜为“同光体魁杰”,诗学主张“三关”说及“雅人深致”之说。著有《寐叟题跋》《喁于集》《寐叟乙卯稿》等。

鉴藏者简介
沈燕谋(1891~1971),学名绳祖,号南村,江苏南通人。化学家、实业家。祖父为实业家沈敬夫,有恩于张謇。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曾任南通纺织大学教授、新亚书院校董兼图书馆馆长,以及大生八厂考工所长、上海区棉纺织工业同业公会常务监事等。早年参加南社,与柳亚子、邵力子、叶楚伧等相友善。编著有《南村日记》、《张謇致沈敬夫函札》等。

上款简介
甘作蕃(1859~1941),字屏宗,号翰臣,晚号非园主人。广东香山(今中山)小榄人。居商于沪,上海怡和洋行总办、公和祥码头买办。古玩、金石书画收藏极富,为上海名宅愚园主人,与康有为、陈三立、吴昌硕等交好,一时海上名流皆聚于愚园。1922年10月,程砚秋率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甘翰臣于愚园庆贺演出成功。

题签者简介
许先甲(1886~1960),字肇南,号石枬,贵州贵阳人。电气工程专家、古文字学者。南社社友。早年追随张謇,办学校、兴实业。二十年代末起,卸却俗务,潜心古文字学,抗战时寓沪。对经史、书法、佛学哲理等均有研究,古典诗词造诣尤深。可惜几经战乱,作品保留不多。


签条:沈寐叟稿书真迹。题张画彭尺木极乐世界庄严图诗并叙。石枬署,燕谋珍秘,甲申(1944年)夏季。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79

孙颂陀(1881~1953)画,金天羽(1874~1947)、吴观岱(1862~1929)、 陈含光(1879~1957)等跋 老树寒崖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915年作
64.5×24.5cm
RMB: 80,000-120,000

说 明
吴观岱、金天羽、陈含光、窦镇、孙揆均题跋。题跋上款为孙颂陀。 
孙颂陀为钱钟书表叔。在教育家和诗人的身份之外,孙颂陀在书画上也有涉猎。
此件作于孙颂陀在江苏任职期间,他的多重身份使得此件跋者也来自多方领域,书画家吴观岱、窦镇,文学家金天羽、陈含光,教育家孙揆均皆为此件题跋。

其中金天羽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孽海花》的作者。与章太炎、邹容、蔡元培等交善,主张诗界革命。



《孽海花》的成书过程比较复杂,最早的作者是金天羽,笔名爱自由者,1903年小说前两回在东京的留日学生杂志《江苏》第八期发表。金天羽写完前六回后,将原稿交予曾朴由其续写至三十五回,刊载于1905年《小说林》杂志。金天羽之起意写《孽海花》,源于1903年的拒俄运动,小说中以曾任驻俄公使的洪钧及其如夫人赛金花故事为线索,揭露俄国侵华野心。



金天羽市场流传书法作品极少,此件为其未刊自作题画诗,不仅对其诗歌研究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更可窥探其书法面貌。

跋者简介
1. 吴观岱(1862~1929),初名宗泰,字观岱,以字行,号洁翁、觚庐、适庵,晚号江南布衣,又号观道人,江苏无锡人。曾在北大讲座画学。擅山水、人物,水墨梅竹,亦工书法。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2. 金天羽(1874~1947),原名天翮,字松岑,号鹤望生、天放楼主人,江苏吴江人。学者,近代诗人。民国二十九年,在上海参加革命团体爱国学社。1923年任吴江教育局长,江南水利局长,去职后居苏州。抗战期间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著有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孽海花》,还有《孤根集》《天放楼诗集》等。
3. 陈含光(1879~1957),名延韡,字含光,以字行,号移孙,江苏扬州人。十六岁中秀才,旋授拔贡,但终身不仕。1919年北京清史馆聘他为纂修。工诗、书、画。与康有为、谭嗣同、于右任等相识,与王国维、李审言、刘师培、辜鸿铭为知音,与吴昌硕、黄宾虹、林散之、齐白石为至交。1948年后定居台湾。著有《人外庐文集》二册、《含光诗乙集》《台游诗草》《含光骈体文稿》等。
4. 窦镇(1847~1928),字叔英,号拙翁,江苏无锡人。自署九峰淡士,斋号小绿天盦。性耽书画,中年得一古人佳帖,必临摹数四,尤喜为花木竹石写生。辑有清朝书画家笔录,宣统三年(1910)自序有书。著有《锡金续识小录》,《国朝书画家笔录》等书。
5. 孙揆均(1866~1941),字叔方,又名道毅,号寒厓、江东孙叔、叔舫、老虎、鹤主(来鹤楼主人),江苏无锡人,孙继皋第九世裔孙。1889年与吴稚晖、纽永建、丁福保、田其田等负笈江阴南菁书院。1894年中举。官内阁中书、军机章京。民国后,曾任中华民国大学院任秘书,教育部简任秘书。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80

王 诘(?~1889)自绘,何绍基(1799~1873)、李鸿章(1823~1901)、孙家鼐(1827~1909)、王文韶(1830~1908)、薛时雨(1818~1885)、刘坤一(1830~1902)等题 隐仙阁主人小像
纸本 镜片 1860年作
185.5×97.5cm
RMB: 300,000-500,000

说 明
本拍品为王诘自绘隐仙阁主人小像。四周题跋累累,不乏有李鸿章、孙家鼐、王文韶、官文等京官大员,也有厉云官、薛时雨、刘坤一等地方大员,亦有名盛于时的书法家,如何绍基、许乃钊等人,可谓是众星捧月。虽画面中像主作“乞行”状,却“精神尔不寒”。

根据题跋者为官地方来判断,可知王诘主要活动范围在江浙以及两湖地区。王诘在武昌蛇山建仙枣亭,隐居其中,以书画自娱。穿衲衣,号衲衣翁,精养生之术。同治六年重修黄鹤楼,官文任王诘为监修。竣工后在汉阳渡口建霁云亭。而后光绪戊子(1888)重游汉阳,闻本邑水灾,急募二千余金助众救灾。

在咸同时期的中国,经历过洋务运动的启发,原本的宋明理学和清初的文人反清意识被资产阶级的大工业所冲击,所以出现了“经世致用”和“实学”“实用”的统一。恰逢南方经历过太平天国的洗礼,各地出现了流寓的文人,这些文人虽生活清苦,但仍有地方士绅提供生活保障。地方的士绅也逐渐开始集资兴建书院和名楼。



此幅隐仙阁主人小像的像主王诘即为这种流寓的文人,并自称“隐仙”。画中王诘脚下坐一犬,古人认为犬为灵物,“异云中之旅伴,鸡犬同仙”,加之题跋者均为身有功名之人,自然羡慕王诘这种“游仙”生活。故王诘自称“隐仙”也实至名归。何绍基曾赠之联云:闲云野鹤自来往,沅芷澧兰无古今。 

  跋者简介

1. 许正绶(1795~1861),字斋生、少白,浙江上虞人。道光九年(1883)进士。官湖州府教授。尝在原安定院祠中,仿杭州诂精舍创建爱山书院,以经解古学课士。后议改各处义塾,招收贫苦子弟入学,修葺文庙明伦堂。赏加国子监丞衔。工诗文,善书法。著有《重桂堂集》。
2. 钱福年(1845~?),字耕伯,号艮斋,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同治十二年(1873)拔贡第一名,钦用浙江知县。光绪元年举人。著有《读莪庐诗钞》二卷、《蛛寄窝吟草》二卷、《蛛寄庐词钞》等。光绪二十八年(1902),承其父志,置地建钱氏竹荫义庄。
3. 周栻(1745~?),字静溪,号藕堂。甘肃省宁夏府宁夏县(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授编修,官至礼科给事中。
4. 郁士桢[清],字梓楣,晚号庸翁,浙江湖州人。善画山水,尤其擅画梅。
5. 官文(1798~1871),又名儁,字秀峰、揆伯,满洲正白旗人。任文渊阁大学士、直隶总督等,著有《敦教堂诗钞》。
6. 严树森(1814~1876),初名澍森,字渭春,四川新繁(今属成都)人,祖籍陕西渭南。道光二十年举人,入赀为内阁中书。改知县,铨授湖北东湖,捐升同知。以防剿功,晋秩知府,署武昌府。巡抚胡林翼荐之,八年,擢荆宜施道,迁按察使。十年,迁布政使,擢河南巡抚剿捻。同治五年,授贵州布政使。十一年,予四品顶戴,署广西按察使。光绪元年,迁布政使,就擢巡抚。 
7. 许乃钊(1787~1870),字贞恒,号信臣,又号讯臣,晚号邃翁,室名敏果斋,读书养性斋,浙江钱塘人。道光十五年进士。
8. 厉云官(1808~1876),字伯符,江苏仪征(今扬州)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道咸间太平军兴后,为曾国藩幕僚,经理曾国藩后路粮台,后任湖北布政使,卒于光绪二年。
9. 孙桐生(1824~1904),字筱峰,号左绵痴道人、巴西忏梦居士、痴道人、情主人、饮真外史等,四川绵阳县人,清末早期红学家。咸丰二年(1852),中进士,选庶吉士。虽三任县令,两任太守,一任两州(衡州、岳州)榷局,却始终心系诗文与学术。曾加批过红楼梦甲戌本,倾其家产出版《妙复轩评石头记红楼梦》。
10. 汤亦中(1810~1871),又作一中,字子惠,长沙人。与兄汤蠖、弟汤彝皆有名于时,人称“三汤”。博学工诗,尤善书法篆绘。有《断金集》一卷。
11. 陆增祥(1816~1882),字魁仲,号莘农、星农,江苏太仓人。道光三十年状元,授修撰。历任广西庆远知府,湖南辰永沅靖道,光绪五年因病归田。工诗文,好金石文字。著有《金石补正》《三百砖录》等。
12.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蛰生、客卿,晚号澹静老人,谥号文正,安徽寿州(寿县)人。咸丰九年状元,翰林院修撰,湖北学政。历工、礼、吏、户部尚书,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并列名强学会,主办京师大学堂,大学士,资政院总裁。著述丰。
13. 雷以诚(1794~1884),字春霆,号鹤皋、藿郊,湖北咸宁人,进士及第。历任刑部主事、江西道监察使、刑部给事中、陕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刑部右侍郎、太常侍读学士、河东书院主讲、汉口江汉书院山长等职。其间,曾三迁奉天府府丞、文宗咸丰九年(1859),被清廷授予光禄寺卿。
14. 唐际盛(1802~?),原名启玉,字荫云,湖南善化人。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打长沙,唐际盛参加守城,筑炮台、造战船、捐资助饷,以功保授知府衔。咸丰七年经湖北巡抚胡林翼奏调,任荆州知府,后以功升道员,授湖北按察使,后署湖北布政使。同治五年因依附湖广总督官文,为曾国荃弹劾免官。后归里,常与王文韶、郭嵩焘等人应酬。
15. 李鸿章(1823~1901),字子黻,一字渐甫,号少荃、仪叟,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授编修。累官两江、湖广、两粤、直隶各地督抚,北洋大臣、太子太傅、大学士。工书法,奏章与恩师曾国藩有双璧之誉,为近代洋务运动实际领导人之一。
16. 袁瓒[清],字廉叔,江苏奉贤人。湖北黄梅知县,光绪《黄梅县志》主修。
17. 王文韶(1830~1908),字夔石,号耕娱,又号退圃,祖籍浙江上虞,生于杭州。咸丰二年进士,铨户部主事。历任湖北按察使、湖南巡抚、户部左侍郎、兵部侍郎、云贵总督、户部尚书等职。初授体仁阁大学士,转授文渊阁大学士,终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勤,赠太保衔。
18. 汤世镛[清],字彦泽,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画家赵于冈婿。官至湖北荆州通判。工山水,不宗一家,笔意苍老。 
19. 郑兰[清],生卒年不详,字梦征,号谱香,浙江余杭人。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三十年(1850)钦取景山官学教习。三年后分发湖北知县,曾官汉黄德兵准道兼江汉官监督,官至山东盐运使。诰授荣禄大夫。著有《日下述闻》《说文字解》等。著有《湘浦诗钞》。
20. 祝应焘[清],字菊舫,桂荣弟,仁和人。官湖北知县。有《宦游草堂诗集》。 
21.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别署东洲居士,湖南道洲人。道光十六年进士。于经学、诗文、词章、金石、史地均有造诣。书工四体,自成一家,世皆重之,为清朝中后期最具影响的书法家之一。
22. 丁守存(1812~1883) 字心斋,号竹溪,又号次海,晚号竹石山人、石涛钓叟。近代科技专家。山东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人。1835年(道光十五年)科进士,授户部主事,不久调任军机处章京。精八股文,兼钻研天文、地理、测量、数学等。道光二十三年,他据其化学实验及实验结果,写成《自来火铳迭法》,主要研究雷管作为火器起爆装置,是中国起爆进程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与丁拱辰合称“南北二丁”。在制船方面亦有专长。
23. 薛时雨(1818~1885),字慰农,又字澍生,号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咸丰进士,官嘉兴、嘉善知县和杭州知府。后主讲崇文书院、江宁尊经书院和惜阴书院。
24. 刘坤一(1830~1902),字岘庄,湖南新宁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湘军宿将。1855年参加湘军楚勇与太平军作战。累擢直隶州知州,赏戴花翎。历任广西布政使、江西巡抚、两江总督等。中日甲午战争时,支持对日作战,并任湘军统帅指挥湘军出关与日军交战。1901年与张之洞连上三疏,请求变法等主张,称“江楚三折”。有《刘坤一集》传世。
25. 刘廷鉴[清],清朝官员。进士出身。刘廷鉴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张之万榜二甲第三十四名进士,与李鸿章、沈葆桢、马新贻等同年。曾任陕西榆林府知府。






文学家的诗画专场(一):袁枚与性灵派三大家



文学家的诗画专场(二):王渔洋与清初学者



文学家的诗画专场(三):八大山人领衔明代文学家







 场  次  安  排 


2024/12/29(周日) 



A厅


09:30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 (一) 文学家的诗画暨明清信札手迹专场

13:00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 (二) 首届明代泥金扇面专场

14:00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 (三) 专场

19:00 中国戏曲音乐艺术 暨已知唯一存世袁克文日记专场


B厅


09:30 玉润清辉 · 中国古代玉器专场

14:00 文馨阁藏珍文房清供集萃专场

15:00 萃古熙今 · 文房古玩专场

19:00 江南心境 · 单色釉瓷器专场

19:30 山外青山 · 青瓷的升华专场

20:00 中国历代瓷器专场


C厅


15:00 生活艺术 · 名酒滋补与西洋器物专场

20:00 此岸花开一一林风眠与苏天赐现代主义之路纪念专场

20:30 油画 · 现当代艺术专场


2024/12/30(周一) 



A厅


09:30 中国书画近现代同一上款作品专场

13:00 大千溥爷于右老一一梅云堂等旧家藏渡海三大师作品专场

15:00 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专场

16:00 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专场 


B厅


09:30 华藏宝相 ·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13:00 文房清玩 · 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

19:00 文心可镂 · 文房铭刻专场

20:00 文房清玩 · 历代名砚 暨古墨专场 


C厅


09:30 济美堂藏文房雅器及古玉专场

13:00 珠宝翡翠 暨历代玉器艺术专场

18:00 中国历代紫砂器物 暨茶文化专场

20:00 文房清玩 · 古玩杂项专场


2024/12/31(周二)



A厅


09:30 中国书画扇画作品专场

10:30 中国名家漫画 · 插图连环画专场

13:00 中外名人手迹与影像艺术专场 


B厅


09:30 古籍善本 · 金石碑帖专场 


C厅


09:30 中国历代钱币专场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延续百年印社金石精神,西泠拍卖秉持“真乃居先,诚为业本”的创业宗旨,以“诚信、创新、坚持”六字经营方针,深耕市场,持续为藏家梳理具有文人情怀及生活雅趣的收藏脉络。



|敬请扫码关注 了解最新资讯|



公司杭州总部及上海北京办事处常年征集:

西泠拍卖杭州总部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清吟街127号
电话:0571-87896778
传真:0571-87812600
Email: xlpm@xlysauc.com
上海办事处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36号
电话:021-64338662
Email: shbsc@xlysauc.com
北京办事处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头条7号
电话:010-84477279
传真:010-84476196
Email: bj@xlysauc.com
西泠印社(绍兴)拍卖有限公司
地址:绍兴市越城区蕺山街86号(书圣故里尚德当铺内)
电话:0575-85098969
传真:0575-85098658
Email: sxgs@xlysauc.com



中国书画
电话:0571-87896769
传真:0571-87812600
Email: sh@xlysauc.com
中外名人信札手稿、摄影及电影艺术
电话:0571-87896779 
传真:0571-87812600
Email: mrsjb@xlysauc.com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
电话:0571-87896876
传真:0571-87896760
Email: gj@xlysauc.com
名家篆刻及印石、珍品田黄、历代名砚
电话:0571-87886968
传真:0571-87896760
Email: yyb@xlysauc.com
古董珍玩、文房杂件、明清家具
电话:0571-87808098
传真:0571-87812600
Email: wwb@xlysauc.com
历代瓷器
电话:0571-87815077
传真:0571-87812600
Email: cq@xlysauc.com
紫砂及茶道具
电话:0571-87896793
传真:0571-87896760
Email: zsb@xlysauc.com
中国历代钱币
电话:0571-87896875
传真:0571-87896760
Email:  qbb@xlysauc.com
造像艺术
电话:0571-87896865
传真:0571-87896760
Email: ty@xlysauc.com
油画雕塑
电话:0571-87896760
传真:0571-87896760
Email: yhdsb@xlysauc.com
名家漫画插图连环画
电话:0571-87915989 
传真:0571-87812600
Email: mhb@xlysauc.com
古代玉器、珠宝翡翠、当代名家玉雕、和田玉籽料原石
电话:0571-87896698
传真:0571-87896760
Email: yd@xlysauc.com

名酒西洋

电话:0571-87896869
传真:0571-87896760
Email: mj@xlysauc.com



客户服务部
电话:0571-87812580
传真:0571-87812567
Email: kf@xlysauc.com
财务部
电话:0571-87808099
传真:0571-87812600
Email:  cwb@xlysauc.com
法务部
电话:0571-87896778
传真:0571-87812567
Email:fwb@xlysauc.com

文宣部

电话:0571-87896778(842)

传真:0571-87807077
Email: wx@xlysauc.com



西泠拍卖
西泠拍卖官方互动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