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亦
出品|互联网最前线
近日ChatGPT的火热,百度PR不遗余力地宣传百度旗下的文心一言,甚至李彦宏在2022年报中渲染了不少笔墨,那么搭载上ChatGPT,百度是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了?
标榜着中文搜索巨头出身,百度的互联网之旅开局就是王炸——Google退出,后面的路却越走越窄,不仅BAT格局已成追忆,此次喧嚣的文心一言的宣传,“有心”的背后尽是“无力”。
01
广告战场转向了视频号
如果你稍加察觉,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搜索阵地”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转移。当丰富、有趣的短视频内容逐步吸引来大量兴趣用户时,用户的搜索行为也随之从传统的搜索引擎里转移到短视频的搜索框中。
极光调研的数据显示,承载着充沛流量与内容的短视频平台,已成长为第二大搜索入口,用户使用占比高达68.7%。而巨量引擎则发现,早在去年8月今日头条和抖音的日搜索行为中,用户关于电商需求的搜索流量增长238%,可见无论是从短视频的流量大盘、搜索的增长趋势还是消费者的新搜索习惯,都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在抖音搜索品牌和商品信息。
过去几年微信、头条、抖音、淘宝、小红书、知乎等平台都在强化优化它们的搜索,甚至构建起每个APP的生态闭环,反观百度这样的通用搜索,就逐步成了空中楼阁。
也是这几年,用户会抱怨百度搜索的体验,主要有两点:第一,百度有变成“局域搜索”的倾向,搜索内容很多都导入到了百度百家号;第二,百度有变成“广告搜索”的倾向,搜索结果页充斥着广告。
相较之下,传统广告借助短视频在有关的平台上进行投放,同时在形式和内容上也具有了一定的改变。首先,借助KOL的影响力,让广告产生效果,在制作和投放上都不再需要传统广告那么高的成本;其次,广告变得更具有内容性,对于制作者来说需要更多的创意;然后,对于广告商来说,短视频广告在具体呈现上拥有更多的选择;最后,流量集中而且相对来说更具有针对性。
02
横向拓展,超级APP生态
人们惊叹于短视频井喷的商业价值,却鲜少理解数字社区商业价值的根本来源,是低成本的信任和普惠。伊隆·马斯克也不理解,不然他也不会在收购推特之后进行大裁员,忘却起初入主推特的理想,是要将其打造成微信这样的超级APP生态。
其实国内标榜推特的微博,和微信长久以来的竞争早已落下了帷幕。微博和推特这样的“广场”型公共空间,难以产生微信基于私域流量的生态,在同样的DAU和MAU数据下,商业化潜力不可同日而语。前者每一次流量的顶峰,都是靠公共议题和公共事件在拉动。微信视频号依托微信的真实社会关系,存在社交压力。用户出于立“ 人设 ” 考虑,点赞、分享、互动的内容中新闻财经等泛知识内容会比娱乐八卦内容更高,与其他短视频平台形成差别。
这样的用户群体至少会受到高端品牌和快消品牌这两类广告主的青睐。前者需要对高端用户营销,后者需要广泛覆盖所有用户。这也是视频号首批广告品牌以高端品牌和快消品牌为主的原因。
腾讯微信所全力发展的视频号,以应对短视频从内容到连接,从社区到社交,从生态到商业的冲击,短视频正在塑造一个全新的数字社区,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角。
数据显示,视频号的平均在线时长超过了即时通信,视频号的商业化变现效率超过了即时通信,后者的土壤里每一年都在诞生着新的商业模式,直播、电商之后现在是本地生活,招聘,房产,汽车一类的实体产业。
再看字节,无论是资讯聚合类APP今日头条、还是短视频APP抖音,亦或是西瓜视频、懂车帝、悟空问答,再到春节后抖音悄悄开放的超市入口,以及招聘官网挂出外卖业务相关岗位,字节正在努力从“APP工厂”向“超级APP”过渡,和腾讯再续一场“头腾大战”之约。
事实上,无论国内外,超级APP都不是一个新概念。
回顾过往,以BAT为代表的老牌互联网大厂早在2010年就开始布局。擅长做社交产品的腾讯、凭借电商起家的阿里,以及占据搜索入口的百度,它们各自的核心产品微信、百度APP、淘宝和支付宝,共同形成了移动互联网从信息交互的源头,到具体消费场景,再到终端支付的流量闭环,而作为每个环节的国民级应用,微信、淘宝、支付宝和百度,也随着行业的极速发展成为了第一代超级APP。以超级APP为冷启动引流池,并通过批量打造独立APP来进一步做大自身的流量盘子。
03
纵向拓展,技术+
还有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互联网内容相关领域,正在从追逐规模,走向追逐连接深度。ChatGPT、web3、元宇宙等技术对现实生活、商业模式的改造正在逐步渗透。
ChatGPT像是一条鲇鱼,搅活了元宇宙概念后半死不活的科技圈,也搅动了沉寂已久的搜索行业。微软通过ChatGPT与旗下Bing搜索深度结合,推出NewBing;谷歌在微软发布会的第二天,公布了ChatGPT竞品Bard;百度预告了三月份将上线类似产品文心一言。搜索巨头们动作频频,也让猜测ChatGPT将取代搜索引擎的声量越来越高。
而巧合的是,目前ChatGPT的玩家,不少也是区块链、元宇宙时代的赢家。
百度在元宇宙时代推出了元宇宙游戏——希壤。腾讯则与知名科技公司Roblox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创办专业团队钻研元宇宙开发技术。
阿里巴巴曾官宣耗资千万成立新公司“元境生生”,高调宣告入局当时最热门的元宇宙赛道。
京东在元宇宙时代布局的也是产业元宇宙,希望通过构建元宇宙供应链降低实体经济参与数字经济的门槛,帮助实体经济完成数实融合的商业转型,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如果说区块链时代还留下了产品溯源这样的产品,那么元宇宙时代的产品似乎没见水花,“希壤”并没有掀起波澜,元宇宙游戏目前也鲜有玩家,淘宝App确实出现了元宇宙购物的入口,但真正会通过元宇宙购物逛街的人依然凤毛麟角。
众多互联网公司从元宇宙转换赛道到ChatGPT,不排除资本追逐热点的可能,但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来看,ChatGPT确实创新地引入了RLHF技术,能够让人工智能模型的“拟人”性更强。
比如充当客服的AI机器人,可以解决很多基础性的问题,只有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才接入人工,减少人工客服压力,这已经在很多电商店铺得到实践。随着ChatGPT的接入,应该可以在更多领域帮助用户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04
结语
不久前,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官方智库之一,中国信通院发布了一份《数字社区研究报告》,对这一趋势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定义和判断:
“对互联网行业来说,大力发展普惠数字社区,打造互动性数字生活场景,升级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不仅意在拥抱实体经济,将数字化的动力带给千行百业,更有机会籍此在产业互联网的下半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这是一个非常官方的说法,拆解这里面的几个关键词,高粘性、强互动、普惠、下半场,才能得到更确切的答案,并从中窥见平台经济未来进化的端倪。无论是超级APP还是技术+,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文章同步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