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和他“薛定谔”的兄弟
科技
科技
2024-05-28 07:07
广东
作者|新春
出品|互联网最前线
有的人重新定义「AI」,有的人重新定义「兄弟」。
近日,刘强东再次发表了他著名的「兄弟」言论,并重新定义了「兄弟」。回顾京东的发展历程,刘强东与兄弟这个词,一直如影随形。2018年,京东需要稳定员工队伍,尤其是京东物流的员工。刘强东在一次讲话中表示,京东的所有员工都是自己的兄弟,京东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位兄弟。这时候京东还处在奋斗期,刘强东或许真的把大家都当家人。2022年,刘强东非常感动的表示,所有成功都离不开兄弟们的努力和坚持,一直在思考应该为兄弟们做点什么。于是开始给兄弟们建房买房。随后2023年,京东面临业绩压力,刘强东说道,希望兄弟们不要躺平。2024年,刘强东眼见叫不醒装睡躺平的兄弟,直接了当地对兄弟进行了重新定义,“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现在看来,这完全就是量子叠加状态下的兄弟,是不是兄弟,全看东哥“心情”。据报道近日,京东开始实施一系列严格的考勤并且调整了午休规则。这些新规不仅引发了业内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引起了众多网友和员工的吐槽。根据最新规定,京东每天早上9点将对上班工位人数进行统计,班车若出现晚点情况,需提交相关证明。此外,午休时间由之前的两小时缩短至一小时,具体为12:00至13:00,期间禁止熄灯。为了进一步确保工作纪律,公司明确表示严禁代打卡行为,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相关人员。为了评估员工的工作饱和度,京东还规定晚6点下班的员工需接受工作饱和度考量。与此同时,微信群非工作的全部解散,所有沟通全部咚咚进行。然而有知情人士称,京东并未通过正式邮件通知这些新规,而是通过部门口头通知的形式进行传达,这也在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对于外界猜测京东此次严格考勤制度是为了变相裁员的说法,京东方面予以了坚决否认。京东高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近年来在管理上出现了一些失误,管理模式过于松散,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缓慢,业绩未达预期。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京东决定通过严格的考勤制度来提升管理效能,增强公司的整体竞争力。京东表示在严格考勤制度的背后,京东内部长期存在的代打卡问题也是促使此次整顿的重要原因。据悉,京东每月约有1.4万人次的代打卡现象,甚至形成了产业链。某些员工通过代打卡获取不正当的全额薪水,导致公司利益受损。更有甚者,有些实习生两个月都未到岗,但通过代打卡骗取了1.5万元工资。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管理秩序,也极大地打击了那些勤奋工作的员工的积极性。京东高层表示,部分员工长期懈怠,早上10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导致了公司战斗力的急剧下降,良好的员工也因不公平现象选择离开公司。值得一提的事,在兄弟言论和抓考勤的同时,也宣布给京东采销等一线业务人员涨薪。自2024年7月1日起,通过一年半时间,京东采销年度固定薪酬由16薪提升至20薪,业绩激励上不封顶。据了解,其实在去年年底,刘强东就对京东的管理层表达了严重不满,一是整体的组织效率,二是集团的战略失焦。刘强东认为京东体系存在大公司病,管理出现了严重问题。曾经叱咤风云的互联网巨头们,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逐渐积累了一些弊端,如组织臃肿、流程繁琐、官僚主义盛行、创新活力下降等。这些“病症”犹如沉疴痼疾,如果不及时医治,恐将阻碍公司发展,甚至危及生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近年来,阿里、京东、百度、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纷纷开始对“大公司病”开刀,刮骨疗毒,试图重焕昔日荣光。阿里巴巴算是首先公开承认自身存在“大公司病”的互联网巨头。此前,马云就在阿里的内网上发表了题为《致改革 致创新》的帖子,指出阿里需要重新回归客户价值轨道,变得简单和敏捷。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将不再追求短期的KPI,而是通过提升效率和市场导向,重新激发组织的活力和创新能力。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在2024财年的股东信中,明确表达了对“大公司病”开刀的决心。集团主席蔡崇信和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信中指出,阿里巴巴在过去的25年里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大公司病”的症状。他们强调,在接下来的10年里,阿里巴巴将视自己为一家初创企业,坚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初心,以创业精神持续创新。通过这一系列改革,阿里巴巴希望能重新找到发展的动力,继续在全球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百度在应对“大公司病”方面,也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百度集团董事长李彦宏和资深副总裁崔珊珊在“百度骄傲”颁奖活动中坦言,公司存在“划地盘、设门槛,各自为战协同难”、“向上哄好、向下唬住,加班彰显工作态度”等多种“大厂病”。崔珊珊指出,公司需要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百度前高管璩静的一系列争议言论,也暴露了公司内部管理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正视和反思,百度希望能够重新塑造公司的组织文化,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这种开放和透明的态度,对于一个已经成立近25年的大公司来说,尤为重要。字节跳动在2024年年度全员会上,公司CEO梁汝波多次提及“危机感”,并将其列为年度目标之一。他直言,字节跳动作为一个组织,正在面临变得平庸的风险,包括低效、迟钝和标准下降等问题。他还指出,公司在技术上的反应速度不如创业公司,这让他感到“出冷汗”。梁汝波特别强调,公司需要加强危机感,始终保持创业精神,逃逸平庸的重力。通过提升内部效率和敏感度,字节跳动希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取得突破。公司还提出了三个目标:加强危机感,持续增加社会信任,以及业务上继续聚焦少量重要的事。这些措施旨在通过组织管理文化的改善,推动公司实现新的增长和突破。但与其他两家不同,京东与阿里“大公司病”开刀的背后,或与行业竞争更为激烈有关。近年来,多重因素叠加,导致最终消费端总体量或有下降,竞争更加激烈。两位老大哥京东、阿里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各异,各自在市场中的地位也不断变化。京东收入2600亿元,同比增长7.0%;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71亿元,同比增长13.9%。值得关注的是商品收入中的日百品类在上季度的基础上恢复了快速增长,收入同比增速达到8.6%。此外,京东长期以来积累的供应链基础设施效能在本季度持续释放,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8%,其中物流及其它服务收入更同比增长13.8%。京东股价在今年表现强劲,从年初的73.755港元一路上涨至最高的128.30港元,涨幅超过20%。但最近又开始下降,截至目前,京东的总市值达到3511亿港元。而自我变革一周年,阿里则交上了一份不太令人满意的答卷。阿里一季度收入2218.74亿元,同比增长7%,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32.7亿元,同比下降86%尽管阿里在收入和调整后利润方面有所增长,但净利润的持续缩水反映了公司在业务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阿里的市值也经历了大幅下滑,从2021年6月的6195亿美元高位跌至当前的1965亿美元,缩水近70%。年报发布后,阿里的股价在港股和美股市场双双下跌,进一步反映了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尽管阿里在云计算、物流和国际业务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和布局,但短期内这些业务尚未能有效弥补核心电商业务增长放缓带来的影响。但二者都迎来了共同的“对手”拼多多。拼多多无疑是近年来中国电商市场上最具话题性的公司之一。在2024年第一季度,拼多多实现总营收868.12亿元,同比增长131%;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79.978亿元,同比增长246%。这已经是拼多多连续第五个季度超出市场预期。其股价也在一季度表现强劲,最新报收于157.57美元,总市值达到2188亿美元,成功超越阿里巴巴。在当下市场竞争中,拼多多以低价和高性价比赢得了大量用户,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而拼多多的模式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面对这样的局势,京东想要增长,而「兄弟」们想舒适,这谁都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