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向下降价,比亚迪向上仰望

科技   科技   2023-01-08 18:17   广东  


作者|新春

品|互联网最前线

近日,特斯拉又又又宣布降价了,而且幅度还很大。

一时间准车主们和前车主们炸开了锅,纷纷在网上商量着集体维权。有趣的是,某地的车主集体开车去维权,维权无果反而一人被收了7元钱停车费,又被“狠狠的”割了一把。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在特斯拉「向下沉」的同时,国产品牌比亚迪在冲击高端「向上仰望」。在特斯拉官宣降价的前一天,比亚迪发布百万级新能源车来开拓高端市场。

同一时间小米造车也有了新进展,1月5日晚间,有媒体(晚点)发布关于小米造车的报道,标题是《小米同时研发两款车,首款车预计26 万-30 万元起售》。据说,雷军当天在小米汽车开了场全员会,满怀信心地对手下员工表示“这辆车一定会大火”。

不过不巧的是,第二天特斯拉就突然宣布大幅降价,小米汽车比特斯拉更贵带来的显然不是利好。目前小米已全网删除了最新进展的信息,但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战场新的战事一触即发。

01 

大降13%,Model 3起售22.99万,

创历史新低

1月6日,据特斯拉中国官网,特斯拉国产车型大幅降价其对国产Model 3后驱版、高性能版,及Model Y后驱版、长续航版、高性能版等五款车型进行调价。

Model 3起售价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25.99万元,创下历史最低价格。其中,Model Y长续航版降价幅度最大,降幅4.8万元,达13.41%。

而距其上一次降价,才过去三个月不到。

2022年10月,特斯拉官方微博宣布,旗下两款主要车型Model 3和Model Y全系降价。调整后Model 3车型起售价为26.59万元;Model Y 车型起售价为28.89万元(均为补贴后起售价)。

其实在官宣降价之前,特斯拉前两年年涨价信号更多。特斯拉中国此前在一年时间之内已经“六连涨”。2021年1月,新款国产Model 3上市,起售价24.99万元,5月和7月先涨后降;11月和12月连续涨价;2022年3月,特斯拉除Model 3高性能版和Model Y长续航、高性能版均涨价1万元之外,还将后轮驱动Model Y售价提高至31.69万元,涨幅15060元;2022年6月,国产Model Y长续航版涨价1.9万元至39.49万元。

随后特斯拉开启了一路降降降。2022年9月特斯拉邮件显示,在9月16日至9月30日期间完成提车的车主,如选择在特斯拉店内购买保险,可享受8000元保险补贴,补贴可直接用于减免车价。这一行为也被市场解读为特斯拉“变相降价8000元”。

随后,特斯拉再次推出保险补贴活动。在2022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间下订并完成交付的Model 3和Model Y全系车型,如果选择和特斯拉合作保险机构购买保险,可享受保险补贴7000元。

持续经营国产车型价格策略的同时,特斯拉中国也在加紧进口车型的更新迭代。国产车型降价当日,特斯拉中国官宣全新Model S、全新Model X中国大陆地区售价,全新Model S 双电机全轮驱动版起售价78.99万元,Model S Plaid三电机全轮驱动版起售价100.99万元;Model X Plaid 三电机全轮驱动版起售价103.99万元。特斯拉中国表示,两款车型将于2023年上半年于中国大陆市场正式交付。

为什么特斯拉要在一再的降价,为什么又能持续降价?

02 

降价得益于成本降低,

或许也来自股价和交付量压力

特斯拉官方的说法是,价格调整的背后实质上是独一无二的成本控制。

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在个人微博上表示,特斯拉价格调整的背后,涵盖了无数工程创新,实质上是独一无二的成本控制之极佳定律:包括不限于整车集成设计、产线设计、供应链管理、甚至以毫秒级优化机械臂协同路线……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坚持以成本定价。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促进经济发展,释放消费潜力。

对于特斯拉官方的说法,有不少行业人士表示认同。2022年特斯拉表现出色,市场规模大幅提升,故而导致成本下降,所以降价。

1月5日,乘联会发布中国市场预估销量,特斯拉延续劲增态势:2022年,上海超级工厂全年交付超71万辆,同比增长48%;仅Model Y一款车型,就已交付超45万辆,占比约63%,几乎追平特斯拉中国2021年全年48万辆的交付成绩。这么看来成本降低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很多行业人士更愿意把降价与其近年的股价表现联系起来。

1月6日特斯拉股价113.06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399.93美元相比,一年时间内特斯拉暴跌约71%。

在本周早些时候公布令人失望的交付量后,美国分析师们密集下调对该股的目标价,理由是不及预期。

1月3日,特斯拉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交付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全球生产了超过43.97万辆汽车,交付了超过40.53万辆汽车,创下交付新高,但仍稍低于华尔街此前所预期的42.9万辆交付量。2021年同期,特斯拉的交付量为30.86万辆。

从全年来看,2022年全年,特斯拉全球共生产了136.96万辆汽车,共交付了131.39万辆汽车,这是特斯拉全球产量和交付量首度突破百万辆,其中超过120万辆为Model 3和Y系列。2021年全年,其交付量为93.62万辆。2022年交付量同比增长超40%,但未能达到华尔街预期,同样也没有实现特斯拉此前所设定的150万辆年销量目标。

因此,降价也被外界视为保交付量的手段,毕竟降低售价一直是刺激销量最有效的方式。

市场猜测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特斯拉全球超级工厂的产能已经起来,手中没交付的订单已经开始减少了,如果不能快速新增加订单,那几个月后超级工厂就要开始减产了。

几大超级工厂中,上海工厂的产量依然傲视群雄,再破季度生产速度纪录。在马斯克的战略版图中,上海工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近半年来的数据和相关动向显示,这座“特斯拉主要出口中心”的地位,似乎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而对上海工厂而言,柏林和得州两座新工厂两座新工厂的崛起无疑带来了挑战。或者用马斯克的话说,这是一种“友好竞争”。诸多外因叠加之下,上海工厂的地位可能已经不像许多人所想的那么稳若泰山。

当下,特斯拉在欧洲市场供不应求,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长则正在放缓。上海工厂生产的汽车大量出口欧洲,正是在此背景下的决策。另一方面,柏林工厂的产能还不足以独当一面,但相较一年前的混乱,它已经步入正轨。特斯拉方面表示,工厂的产能爬坡进展“符合预期”,单周能生产超过2000辆Model Y。

柏林工厂生产的车辆在欧洲销售,能省去一大笔关税和物流成本,还省下了漫长而不可控的海运时间。这意味着,特斯拉一定会优先释放柏林工厂的产能,进而挤占上海工厂对欧洲市场的供给任务。此外,特斯拉得州工厂的生产速度也实现了逐月持续增长,这对上海工厂的出口也会造成进一步的冲击。

这么看,特斯拉或许将逐渐摆脱对上海工厂深度依赖,构建起多足鼎立的格局。有业内人士担忧,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特斯拉或许会进一步弱化上海工厂的角色定位,将生产线更多转移到北美和欧洲。

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或许也是特斯拉选择降价另一重要原因。

03

销量方面比亚迪已全面超特斯拉

两大新能源汽车巨头全年成绩单接踵而至。

比亚迪全年销量在1月2日晚间出炉,其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6.35万辆,轻松超越百万销量门槛,同比增长208.64%。

而特斯拉在3日早间也亮出成绩单,其全年共交付131.39万辆汽车,这同样是特斯拉全球交付量首度破百万辆,不过,特斯拉并未达到此前所设定的150万辆年销量目标。

比亚迪公告披露的2022年12月产销快报显示,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3.52万辆,同比增长150%。自今年9月以来,比亚迪每月销量已经稳居20万+。这一数字在随后的数月中逐月创新高,一路达到12月的23.52万辆。

至此,比亚迪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从全年销量来看,比亚迪轻松迈过百万销量门槛,而在去年其销量为73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为81%。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12月海外销量再次破万,达到1.13万辆,其在11月海外乘用车出口达到1.23万辆,首次超过1万辆大关。回顾来看,比亚迪在今年7月首次披露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4026辆。此后,比亚迪海外月度销量持续创出新高,8月、9月、10月分别为5092辆、7736辆、9529辆。

当下,比亚迪已经坐稳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头把交椅”。比亚迪净利润高速增长是规模效应的体现,在年销量达到100万辆级别之后,比亚迪能够和特斯拉等车企一样摊薄成本并提升盈利能力。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特斯拉采取主动降价以期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策略也实属正常。

但显然比亚迪不想止步于此,而是向高端品牌市场发起冲击。

04

中国自主品牌能否冲进高端市场?

“我认为特斯拉第一次有了一个真正的挑战者,这个挑战者的名字叫比亚迪。”特斯拉前董事会成员、威斯利集团创始人史蒂夫·威斯利日前在接受CNBC的采访时表示。

在汽车产业,除了中国企业,没有其他公司的增长速度能接近(特斯拉),最大战场就在这里。”史蒂夫补充道。

马斯克对此也表示十分认同,在此前采访中马斯克表示从长远来看,中国将成为我们最大的市场,也是我们生产最多车辆、拥有最多客户的地方。

事实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50万辆,较2020年增长158%,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13.4%,高于2020年8个百分点;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17.3万辆,同比增长151.3%。

不过我国新能源汽企的发展成就表现在市场规模上,在自主品牌崛起上还稍差一些。比亚迪率先打响了第一枪。

1月5日,比亚迪发布全新高端汽车品牌“仰望”及核心技术“易四方”,百万级新能源越野车U8和纯电动超跑车U9也同步亮相。

发布会上,仰望品牌两款量产车型U8、U9同步亮相。仰望U8是首款量产车型,定位百万级新能源硬派越野,其车长超过5米,车宽超过2米,采用仰望品牌的家族式设计“时空之门”。仰望U9定位百万级纯电动性能超跑,整车搭载易四方动力系统,零百加速达到2秒级。上述两款车型均标配全新的“易四方”技术。

据介绍,“易四方”是一套以四电机独立驱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从感知、决策、执行三个维度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特性进行了全面重构,颠覆以往燃油车的动力系统能力体系。

随着比亚迪多层次的开拓市场,新能源后场战事也变得有趣起来,是电动车整体价格被打下来,还是国产品牌占领高端市场,非常值得拭目以待。

文章同步媒体平台

百家号 丨 知乎 丨今日头条 丨 雪球号
新浪网 丨 搜狐  丨网易新闻 丨 艾瑞网
随手点赞👍,戳个在看

互联网最前线
科技互联网头部订阅号,深度聚焦创新经济。重磅新闻跟踪报道。 有温度、有深度、有影响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