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孙燕姿」在线营业的背后

科技   科技   2023-05-15 20:23   广东  


作者|吴 亦

品|互联网最前线

最近,“冷门歌手”孙燕姿现身音乐节,引发了歌迷们的热烈讨论。有些歌迷甚至调侃道:“再不出来,AI就要取代她了!”
这一段玩笑话也不无道理,因为最近一个月以来,在b站上,一个叫做"AI孙燕姿"的歌手有自己的歌迷生产内容。她在短短半个月里,几乎干翻了半个华语音乐圈。目前,这个AI歌手在b站的视频播放量已经有多个破百万。

01

AI孙燕姿在线营业

对于那些一直期待看到孙燕姿现场演出但却一直没有机会的粉丝们来说,AI技术成了他们的救星。他们自己动手使用AI生成他们想听的歌曲,有些歌曲甚至是孙燕姿本人从未唱过的。当然,现在的AI技术虽然只能模仿音色,无法完全还原孙燕姿所有的唱法技巧,但至少能够复刻她的嗓音,为歌迷们提供了足够的二创空间。

她一会儿翻唱周杰伦的《发如雪》、《爱在西元前》。一会儿翻唱赵雷的《我记得》、《成都》。一会儿翻唱郭顶的《水星记》、南拳妈妈的《下雨天》。民谣、流行歌曲、童谣,各类歌曲,几乎没有她搞不定的。大部分的粉丝和路人在听完之后都不得不感叹,AI实在是太牛逼了!无论什么类型的歌曲,AI孙燕姿都能完美演绎。

随着AI孙燕姿的爆火,这也引起了大部人粉丝的狂喜,再也不怕歌手们不营业了,AI直接上。在AI孙燕姿之后,又出现了AI周杰伦、AI王心凌等各色AI歌手。对于许多歌迷来讲,AI翻唱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许多遐想。还有一些歌迷,自己训练了已故经典老歌手的AI,包括阿桑、张国荣、姚贝娜、邓丽君等等。这或许是一种数字永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久违的声音再次回到人们心里。
而且搞笑的是,由于AI孙燕姿实在是太火了,目前这个翻唱AI模型背后的开发者已经删库跑路了。毕竟AI时代,版权的问题已经是所有人都在头疼的。

02

背后是柯南的变声器

AI歌手看似是横空出世,其实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初音未来等虚拟歌手,应该是大众对AI音乐的初印象,那时是2007年。2017年,微软AI小冰携手马来西亚歌手朱主爱共同发布了AI歌曲《好想你》,这是史上第一支由人类歌手和AI合唱的歌曲。两年前,有人用AI模仿了说唱歌手Eminem的歌来挤兑扎克伯格。由于声音以假乱真,有网友留言,跪求创作一整张Eminem的AI专辑。

但是那时的AI音乐,门槛太高,普通人注定与之无缘。而如今的AI技术,虽然还很难完全模仿歌手的唱腔、技巧和风格,但是音色已经基本能1:1复制。

更关键的是,门槛大大降低了。

现在大火的AI孙燕姿、AI周杰伦等,核心技术主要来自于一个叫做So-vits的开源项目。这个Sovits的作用,就等同于柯南脖子上的“蝴蝶结变声器”,即把一个音色变成另一个音色,这也是做“AI歌手”的关键。

根据Github上的介绍,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迭代到了4.0版本。相较于以往VITS、soft-vc、VISinger2等项目,Sovits的使用大大简化,仅凭数段音频就可训练出用户想要的声学模型。

当然,这个音频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它得是“干声”。在一首歌中,它就是去掉乐器、伴奏、混响、和声后剩下的“原始声音”。再比如,它得训练材料得足够多。在4.0版本里,想完成一首惟妙惟肖的作品,最起码要有2小时的“干声”材料打底。在歌曲上,为了让AI的唱腔更加游刃有余,训练者还必须收集歌手在各个音调中的“干声”表现。所以一般而言,音域广的歌手,ta的AI作品会更像一些,比如孙燕姿。

03

逃不开的侵权争议

侵权,注定是AI歌手绕不开的问题。

环球音乐等唱片公司,开始纷纷敦促Spotify和苹果阻止AI工具从其艺术家的版权歌曲中抓取歌词和旋律,并要求对方下架AI克隆歌曲。

3月16日,美国唱片业协会等30多个社会团体,还共同发起了“人类艺术运动”,以保证AI不会取代或“侵蚀”人类文化和艺术。

国内玩AI歌手的网友们,因此也都小心翼翼,每条视频都要标注清楚:视频内容是AI工具生成,不作商用,侵权立删。

AI歌手在火速“出圈”的同时,引发一系列的法律争议。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孙山,他认为“AI歌手触及到现行《著作权法》相关规定的诸多空白,衍生出不少新问题”。

首先,训练AI歌手中使用的大量歌曲,类似于训练ChatGPT时使用的大量素材。在未经相关授权的情况下,使用这些歌曲是否侵犯著作权?这在现行著作权法规定里还是空白。

其次,AI歌手还涉及对歌手本人人身权的侵犯。对声音所享有的权利,就是我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中“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隐私权等权利”中的“等权利”,这方面也尚待立法机关进一步明确。在有些方面,AI歌手则已经产生了侵权行为。孙山介绍,当AI歌手对歌曲进行具有商业性质的演唱时,比如“AI孙燕姿”进行直播,在未经原词曲著作权人、演唱者、录音制作者授权的情况下,肯定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同时,AI歌手诸多音频中都使用了原歌手的照片,甚至部分还加入了简单的眨眼、摆手等动作,都是对歌手肖像权的一种侵犯。”

最后,其实诸多AI歌手作品中的“仅限私人欣赏,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的声明没有法律意义。AI歌手的作品最终目的都是商业利益,因为无法阻止其他人将这些歌曲用作商业性质。



04

无处不在的AI数字人

长期来看,AI技术与音乐的加深绑定,几乎是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虽然总有人认为,AI无法代替人的艺术性创作,AI的声音是没有感情的,AI无法实现人类细腻的表达云云,但实际上对于音乐圈而言,AI技术早已深入到产业的方方面面。
音乐播放器用之已久的“猜你喜欢”,就是AI技术的运用的一个表现。它实现了对用户口味的精准猜测,让播放器随机出的歌曲越来越对听众的胃口。它也让更多才华横溢的小众音乐人得以露头,省去了新人们进行自我营销带来的高昂成本。
其实不止歌手,带货主播和网红也正面临AI化。
先看直播带货场景。以前火的是网红直播带货,但是网红直播是要坑位费,又不能24小时直播,最后花了几十万的坑位费,只卖出去几万块钱的货,品牌方巨亏!
用上ChatGPT后,工作量剧减。宣传文本,图片,网页,广告投放,可以交给Al。直播可以交给虚拟人,电商公司的主要精力放在生产和物流,又降本又增效,两全其美!
再看网红场景。这段时间和AI孙燕姿同样火出圈的,就是AI网红。

美国网红做了一个“AI版自己”,谈恋爱每分钟1美元,”宅男神器”。拥有180万粉丝的Snapchat网红Caryn Marjorie,作为AI赚钱先行者的她,今年23岁,正在同时交往1000多个男朋友。不过,并不是她本人,而是AI版本的Caryn。由她本人2000多个小时的YouTube素材训练而成,记录了她的声音和性格。结合Open AI的GPT-4技术,能够“实现动态、独一无二的互动,就好像你是在直接和Caryn本人聊天一样。”并且24小时秒回消息,绝对不会闹脾气、冷暴力,或者已读不回,堪称”宅男神器”。

假设180万粉丝,2万人愿意为AI版本的她付费,每月将能创造500万美元的收入,一年就是6000万美元,吊打一切直播带货、歌舞唱跳之类的辛苦活,最关键的是还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躺着就能赚钱。据悉该AI网红现下的收入速度直逼Taylor Swift。

05

写在最后

AI歌手的出现让我们能够重新聆听已经离世或不再活跃的音乐偶像的声音,也为粉丝们提供了更多的音乐享受方式。同时,AI直播带货和AI网红现象的兴起,将商业和娱乐领域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展现出数字化技术与人类创造力的巧妙融合。这些现象不仅仅是暂时的潮流,而是数字化浪潮不可逆的趋势,只是伴随这股新兴势力到来的同时,也呼吁相关监管的靴子落地。
随手点赞👍,戳个在看

互联网最前线
科技互联网头部订阅号,深度聚焦创新经济。重磅新闻跟踪报道。 有温度、有深度、有影响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