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蓝土英 吁梨
单位 | 深圳市光明区社联社工服务中心
一、活动基本情况
(一)活动名称:“探索生命奥秘,绽放生命之花” 青少年生命教育成长小组
(二)讲座活动对象:青少年
(三)参与人数:14人
(四)小组节数:5节
(五)活动场地:圳美社区星光老人活动中心
二、活动背景与目标
(一)活动背景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将青少年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作为重点纳入其中,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意识,《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指出,14.8%的青少年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4%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有10.8%为轻度抑郁风险群体,而抑郁是自杀的重要风险因素,也会对青少年的认知、社交、学业等多方面产生消极影响;《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现状和实施策略》表明,社区、家庭对青少年生命教育关注较少,对青少年中特殊个体的关注度不够高,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竞争压力的加大、经济条件差距的拉大以及自身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了对自身安全、生命乃至别人安全、生命的漠视。
(二)活动目标
1.成效目标
(1)普及生命知识,帮助小组成员了解生命的发展过程,提升生命意识。
(2)认识、理解生命的脆弱,增强成员自社工保护意识,尊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促进成员自社工与生命和谐关系。
(3)增强生命意识,促进青少年珍爱生命,学会感恩,形成科学的生命观。
2.具体目标包括
(1)80%以上的参与者了解生命的诞生及发展阶段,认识生与死。
(2) 80%以上的参与者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与脆弱。
(3) 80%以上的参与者认识自己的2-3个优缺点,接纳自己。
三、理论分析
(一)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它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当冲动指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成受虐狂,并在极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本次活动从本能理论出发,利用生本能与死本能解释个体对生命的不同表现,帮助参与者理解生命的意识,了解自杀、伤人等与生命有关的不同行为,增强参与者的生命意识。
(二)生命自然发展理论
蒙特梭利的生命自然发展理论表明,生命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这种发展不是随意的,而是有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充满了秩序和规律。这一理论表示,个体在未出生之前就具有“发展功能”,具有“发展的预定计划”,不同阶段的个体的发展功能和预定计划不同,所需的身心发展关注点也不同。
本次活动从生命自然发展理论出发,帮助参与者了解个体生命发展历程,了解生命的由来、发展、衰老与死亡,认识生命的顽强与脆弱。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四、活动过程
节数/主题 | 目标 | 内容 | 成效 |
第一节:种子种植 | 1.促进团队建设与规则制定 2.引导参与者思考生命起源
| 1.破冰游戏与小组规则制定:利用破冰游戏活跃气氛,社工引导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小组规则,通过讨论确立团队的行为准则,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 2.种子种植过程:社工讲解如何种植并照顾一颗种子,引导参与者有序按步骤完成种子的种植,贴上个人名称标签,强调责任心和团队协作。 3.思考生命起源:社工通过提问“生命从何而来?”,激发参与者思考,促使他们分享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拓展思维,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4.小组契约书签字仪式:邀请各小组成员在小组契约书上签字,强调个体与集体的责任,加强对规则的承诺,培养团队合作和责任心。 | 1.团队凝聚力提升:通过小组规则制定和签字仪式,促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默契,增强了整体的团队凝聚力。 2.思维发散与知识拓展:参与者在回答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时表现出积极思考和发散性思维,拓展了对生命科学的认知。 3.责任心培养:通过种子种植过程和契约书签字仪式,培养了参与者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意识到个体行为对整个团队的影响。 4.学习与体验结合:活动使参与者不仅学到了种子的种植和养护知识,还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了这一过程,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对植物生命的期待和关心。 |
第二节:认识自我
| 1.自我认知与生命起源 2.个体特征与自我认知 3.发现与强调个体优点 | 1.社工引导参与者发言:社工通过提问“社工从哪里来?”引导参与者思考生命的起源,为后续的自我认识环节做铺垫。 2.图文介绍生命起源:社工通过图文介绍,帮助参与者理解生命的形成与出生过程,以启发对自身存在的思考。 3.制作个人卡片或自画像: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观察与认知,制作个人卡片或自画像,包括姓名、外貌特征、以及个人的优缺点等信息。 | 1.深化自我认知:通过活动,参与者对自己的外貌特征、优缺点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加深了对自我存在的理解。 2.个体特征清晰呈现:所有参与者完成了带有个人特征的自画像,使个体特征更为清晰地呈现,有助于形成对自身形象的清晰印象。 3.自我发现与反思:部分参与者可能在活动中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这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发现与反思,促进个人成长。 |
第三节:护“蛋”行动 | 1.认识生命的历程与死亡 2.实践体验“护蛋行动” 3.表达感恩母亲 | 1.讲解叶子四季的变化:社工通过讲解叶子四季的变化,引导参与者认识生命的周期性和变化,为后续活动提供背景知识。 2.“护蛋行动”实践:参与者进行“护蛋行动”实践,首先彩绘图案,然后将“蛋宝宝”装入夹炼袋,并用名牌夹挂在胸前,接受社工嘱咐,在两天一夜内保护好“蛋宝宝”。 3.参与者反思与表达感恩:在活动结束后,社工引导参与者对活动进行反思,特别是那些完成守护任务的参与者,以促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母亲怀孕的艰辛,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 1.生命认知深化:通过叶子四季的变化的讲解,参与者对生命的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解了生命的不同阶段和死亡的自然过程。 2.责任感培养:通过“护蛋行动”,参与者体验到了保护和守护的责任感,尤其是那些完成守护任务的参与者,培养了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3.感恩情感表达:活动通过引导参与者反思母亲怀孕的艰辛,成功促使他们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强化了家庭关系和情感沟通。 |
第四节:口足画家 | 1.观影总结与感悟 2.用嘴写字体验、用脚夹笔画画体验 3.分享体验感受
| 1.观影与总结:社工组织参与者安静观看影片《谢坤山》,并随后引导他们总结影片的故事内容,重点关注主人公的坚持与辛苦。 2.用嘴写字体验:参与者被发放纸和笔,并被邀请用嘴咬笔写下自己的名字,体验这一独特的写字方式。在用嘴写字体验后,社工引导参与者用脚夹笔画一幅画,以展现身体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3.分享体验感受:参与者被鼓励分享他们在用嘴写字和用脚夹笔画画的体验感受,包括挑战、新奇感以及对主人公经历的理解。 | 1.情感共鸣和思考:通过观影和体验,参与者对主人公坚持与辛苦有更深刻的感悟,促使情感共鸣和深层思考。 2.体验多样性与包容心态:通过用嘴写字和用脚夹笔画画的体验,参与者增强了对不同生活体验的理解和接纳,培养了包容心态。 3.群体互动与交流:通过分享体验感受,活动促进了群体间的互动和交流,加强了参与者之间的联系。 4.自我接纳与他人理解:社工成功引导参与者在体验和分享中接纳自己,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并培养了对他人的理解和体谅的能力。 |
第五节:种植分享 | 1.个体经验分享与总结 2.植物观察记录卡收集 3.观察与分析成长情况 | 1.个体分享与总结:社工组织参与者分享在个人种植期间的感受、体验与经验,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归纳总结,以促进自我认知和成长。 2.小组参与感受记录:参与者完成小组参与过程感受记录卡,分享在小组中的互动、合作和个人感受,促进小组内部的交流和团队建设。 3.观察成长情况与分析:通过观察参与者种子的成长情况,社工引导他们进行经验总结,分析茂密生长和发霉的原因,加深对植物生态的理解。 活动成效: | 1.个体经验增进:通过个体分享与总结,参与者增进了对自身种植经验的理解,提高了个体的参与满意度。 2.小组合作与交流:小组参与感受记录促进了小组内部的合作与交流,增强了群体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深化对植物生态的理解:通过观察成长情况和分析经验,参与者深化了对植物生态的理解,培养了对自然界的敏感性。 4.培养耐心与毅力:社工的鼓励和再次尝试的机会培养了参与者的耐心和毅力,强调了在失败中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 |
五、活动评估
(一)过程评估
1.小组出勤率
本小组共开展了5次活动,参与人数为14人,参与总人次达到50人次,服务对象的出勤率达到100%。
2.服务对象满意度
小组发放了14份成员满意度调查问卷,以获得服务对象的反馈,以便改进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从回收的14份问卷来看,小组活动地点、活动时间、内容设计、小组投入程度、小组收获等方面的满意率均在95%以上。
3.服务对象表现
在青少年生命教育小组活动中,参与者展现了出色的表现。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和互动环节,表现出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态度。参与者充满热情,乐于接受新知识和经验,展现了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愿望。他们还展示了责任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在活动中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展现了社交技能和情感智商。
总体而言,青少年生命教育活动中的参与者表现出高度的参与度、积极性和成长潜力。
4.服务提供者自评、观察人员评估
社会工作者采用记录每次小组过程及感受完成自评。在小组策划、环节设置、物资准备、人员分工、小组带领技巧和服务对象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撰写记录,为以后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支持。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后组织召开服务总结反思会议,完成服务提供者自评、观察人员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和改进意见。
(二)结果评估
活动结束后发放了14份参与者意见表,共回收了14份有效参加者意见表,回收比例为100%。本次活动设定了3个目标,通过五节小组过程,基本达成了小组目标。
目标一:了解生命的诞生及发展阶段,认识生与死。
在五节小组中,14位服务对象全程出席参与,出勤率100%。在小组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能认真完成小组内容任务,对生命的诞生及发展阶段有了清晰的认知。
目标二: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与脆弱。
根据社工观察参与者分享交流总结,此项评估目标达成。
目标三:认识自己的2-3个优缺点,接纳自己。
根据意见反馈表评估与社工观察,此项达标100%。
本次活动采用的评估方法包括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过程评估采用观察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开展情况;结果评估采用问卷调查和总结讨论的形式了解参加者的意见和活动群内工作人员的看法,回顾活动开展中的各个细节,检视目标达成情况,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六、服务亮点与反思
(一)服务亮点
1.突出青少年心理特点,贴合服务对象需求
本次服务充分考虑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体验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巧妙设计知识普及环节。这不仅促进了服务对象的知识储备,还通过实操演练强化了所学知识。实施的“体验+实践”方法不仅帮助服务对象学以致用,还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促进了服务对象的思考,激发了潜能,实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2.“沉浸式”学习,使服务对象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活动效果好
采用轻松有趣的互动方式引入主题,创造了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通过穿插心理故事、游戏互动等元素,使活动效果更佳。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让服务对象在互动中不仅形成深刻的体验,还能够更好地领悟和记忆所学知识。
(二)反思
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孩子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通过生命教育,孩子们能够了解自身的价值,培养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对生活中的风险和挑战有更好的认知。
通过这次活动,社工深刻认识到给予青少年实践机会、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安全意识、鼓励自由创作、促进合作和分享等方面的改进,能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然而,也意识到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仍有改进的空间。
为了实现更好的专业发展,社工应进一步加强在青少年生命教育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寻找学习机会,参与专业培训和研讨会,与同行分享经验和合作,以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水平。社工需要保持反思的习惯,持续改进教育方法和策略,为青少年提供更有效和有意义的生命教育服务。
开展活动时,冷场?混乱?…
如何成为小组/团体/活动带领高手?
超人气社工实务“小组带领技巧训练营”
学员亲测好评!
社工、老师、团队主管及团体辅导者首选
学习模式升级,自主解锁课程
随到随学,扫码加入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你有做过小组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