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陈秋凤 张素莹
单位 | 惠州市博罗县泰美镇社会工作服务站
一、案例背景
小L同学(化名),女,14岁,智力发育正常,初二学生,是低保家庭成员,父亲智力四级残疾,母亲智力二级残疾,均无务工,但在家中饲养少许家禽;小L的弟弟7岁,疑似智力或言语残疾,但未进行残疾评估,日常生活需人护理。
小L同学与弟弟属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一家人享受家庭低保救助金、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父母(残疾人)困难生活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小L的家庭经济收入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
2023年3月,村委干部发现小L同学待在家,没有去学校上学,她的父亲经常不着家,母亲基本不理会人,社工在入户时也得知小L未上学,经过多次劝说,小L同学开始选择逃避问题,甚至在社工入户时走来走去不回应,回房间待着,小L同学的状况让社工、村委干部非常揪心。
二、案例分析
1、需求分析
(1)成长困境改善性需求(重返校园)。小L同学正处于义务教育的年龄阶段,接受教育是她的权利和义务,在家庭支持系统存在障碍时,学校教育对她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其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重返校园接受义务教育,以改善她能够健康成长。
(2)理性认知调整的需求(满足发展性)。小L因家庭现状问题存在困扰,表现出多愁善感,产生自卑和逃避面对问题的心理,且正在选择用单一的、非理性认知的发泄方式解决,因此其需要被陪伴,有提供心理疏导缓解压力,以建立理性认知的需求。
2、优势资产分析
(1)自身优势。小L同学身体健康,自理能力较强,表现友善,认真照顾家庭成员,关心家庭状况发展,有自主决断的能力。
(2)社会支持网络优势。正式支持系统对小L家庭时常关注、慰问、提供咨询,物质援助解决家庭贫困、生活照料等实际问题;非正式系统有关系支持,经常性看望、关心其家庭,并提供生活所需物品等。
三、理论依据
1、生态系统理论
在生态系统理论观点看来,人生来就有与其环境互动的能力,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有用信息,并且能向环境传达自身的信息,而基因及其他生物因素则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人在其情境中是一个联合的交流系统,人与环境相互影响,形成互惠关系。对于社会工作来说,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所生长的环境中,因为个人的人格形成是与其环境长期交互适应的结果。
因此,不论是个人的正向发展还是生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是与其环境密不可分的。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该模式强调“人在情境中”,在对人的成长发展假设中,它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在对人的价值的假设中,它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在能力;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两大类。
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深入小L的内心,了解她的感受、想法和需求,同时观察周围环境对小L的影响,为其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引导小L探索,描述问题,宣泄情绪,以及正视她所处的现实情况,促进小L得到改变,调试和改善心理状况,以达到小L重返校园接受教育的目的。
四、服务目标
通过帮助小L调解情绪和缓解心理困扰,强化她对所处环境的认知,改变其非理性认知,提升自我效能感;同时,协助小L巩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鼓励其更好的融入社会,提升学习兴趣,认识义务教育,确认重返校园,最终实现自我规划。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五、服务策略
社工通过多次走访和面谈小L及其家人、村委干部和观察环境,收集资料进行问题评估,确定迫切需求,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让小L愿意与社工一起解决遇到的困难。
在跟进过程中,社工需要运用支持性、引导性、影响性技巧等,接受小L的情绪,怀着关切之情去听、去说、去与服务对象沟通,时刻保持敏感性,让小L学会不逃避问题,而是积极的面对问题。
结合理论,深入与小L及其所处环境系统沟通交流,来引导小L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的问题,和对小L周围环境提供服务来间接影响小L和改善她的非理性认知,帮助其树立理性信念,提升自我效能,建立自我认同感,有信心重返校园。
围绕服务目标,与小L共同制定服务计划并实施,帮助她构建和维系支持关爱网络,为她提供心理疏导;协助她梳理和协助解决家庭环境因素的顾虑,加强与家庭成员的积极沟通;陪同她与学校沟通协调,解决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困扰;努力为她营造友爱、支持的成长环境,缓解她的担忧,提升她的自信心和对未来的规划能力,重返校园重回课堂学习,最后生活步入正轨。
六、跟进过程
1、建立信任关系
社工与村委干部持续入户,运用专注、同理心、鼓励等支持性技巧让小L感受到被理解、尊重、接纳以及提供帮助的真诚,及时建立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社工在接触过程中,着重鼓励小L敢于表达,让她真切感受到社工一直陪着她解决问题,同时在其所处环境的沟通中了解,小L辍学存在的困扰包括自己患肾结石不舒服;
弟弟自理能力需人护理照顾;父亲经常外出,家务活和做饭就需要她操持;担心学校的同学歧视嘲笑她,又担心成绩不好老师责骂她;生活和学习的经历让她情绪无法有效释放,积压在心,对未来迷茫,导致不想继续读书,成日待在家中。
2、做好协调者角色,多维度支持
在确认小L的需求是需要重返校园后,社工和村委干部与其父亲进行交谈,运用同理心技巧体谅他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难处,同时使用影响性技巧向他提供一些有利于改善生活状况的可行性建议,将小L的想法和心理感受反馈给他,促使小L父亲能够认识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权利与义务,由此他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家照顾好孩子和妻子,给予小L回归校园做好基本保障;同时针对小L弟弟的状态,社工链接残联上门评估后判定为智力一级、言语一级、肢体四级多重残疾,及时帮助她的弟弟享受政策帮扶。
2023年5月,社工联系小L学校老师,了解她在校的具体情况,她表现较单纯内向,成绩中等偏下,学习上比较吃力,师生都很希望她能够回归校园继续完成学业,愿意配合社工、村委干部和家属,共同营造舒适的环境,让小L最后能轻松自主重返校园。
在多方面谈现场,小L在面对劝说回归校园时,再次出现不愿回应话题,低头不语,偏头流泪。因此社工单独会谈小L,她袒露心声,放下心理防备,但多次重复担心学校的同学歧视嘲笑她,又担心成绩不好老师责骂她,社工运用引导性技巧帮助小L澄清和对焦问题,鼓励她尝试与老师主动沟通,消除误解,接受老师的关怀,最后通过不懈努力,小L终于点头答应回学校继续学业。
3、拓展支持系统,夯实支持网络
随着小L的支持系统不定期关怀和心理支持,小L已经开朗许多,对未来充满期许,但就在6月初决定要回学校前两天,小L不小心扭伤手臂需要治疗,回校计划暂且搁置,她再次形成压力,社工及时介入进行情绪疏导和注入希望,调整她的非理性认知,避免将问题全部牵引在自己身上,产生负面压抑的情绪,帮助小L整合多方支持系统资源,让她积极面对问题,明白身边无数人在关心着他们家庭。
4、抗逆力重塑,重返校园
暑假期间,小L更愿意和社工主动聊天,社工引导小L进行现实情况、心理动力、人格发展反思,运用不批判原则倾听小L的声音,温情陪伴,理解她的处境,对其分享的想法和行动,给予必要的肯定和认可,强化她的内驱力,帮助她找到自我价值,重塑生活希望,在不懈的努力下,小L的非理性认知终于得到调整,于2023年9月秋季学期开学之际重返校园,开启初三时光,继续读书,且向往着未来的规划。
5、回顾,巩固
社工与小L一起回顾服务跟进过程,及时肯定小L和所处环境做出的变化,巩固服务成果,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状态,至今,社工和村委干部仍恒常关注小L的情况。
七、服务成效
在社工前期介入时,小L对社工的面谈基本不回应和躲避,对于小L辍学的困扰,社工通过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小L所处环境及其困境,结合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技巧,让小L认识到不上学并不能有效解决现状,及时调整了非理性认知,最后小L逐步走出自卑心理,朝正向发展,回归校园,接受义务教育,提升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个案目标有效达成。
八、总结反思
案例中的小L处于青少年青春期,因各种因素产生较强的自卑心理,从而导致辍学在家的行为,在个案开展过程中,社工与案主小L始终保持中立的专业信任关系,运用同理心去理解小L的感受,时刻关注她的心理变化,让小L亲自面对她所处环境的既定事实,最后社工陪同她一起从根源解决挫折,助力小L建立理性信念,走出困境,恢复自信心,重返校园,激励小L憧憬未来。
最后,在未成年人服务中,社工将持续以心暖心,以服务对象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提供足够的尊重和耐心,协助服务对象打开心扉积极面对现状,不断去摸索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助力每一朵花蕾绽放光彩。
深圳资深社工督导张媚老师
“手把手”情境案例教学
讲透个案工作“通用过程模式”6步骤
助力社工提升实务技能
让你敢于接案、善于结案
新课上线,快快拿下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你有做过青少年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