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根据“谷里书院非典型性成长论坛暨教师深度读写研习营长沙站”干国祥老师讲座整理的个人理解,如有误读,纯属胡说八道。
15. 孝悌。父母不慈,子女不从,不是不孝。
孔子的伦理逻辑是,当一个君不像君时,臣不臣是你的自由。你可以走也可以留。
有子说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干国祥老师说:这段话描述得非常好,尤其是被严重误解的最后一句话“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它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坚信人,必须从孝开始,包括中国几千年的孝,论语告诉我们孝很重要,做对孝就行了。这是错误的,孝悌不是政治。
他说教其言者,其为人之本,为人不是说,人之本,也就是说你要践行生命的道。从哪里开始?为什么从孝开始?你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接触的是谁?父母。你对待父母的态度是什么?首先是你父母的爱,他们爱你,你爱他们,他们对你的爱叫慈,你对他们的爱叫孝。当父母爱你时,你也爱父母,这就是孝。当父母不爱你时,你想不想爱,就是你的自愿。
父慈子孝,父母不慈,子女的孝没了根由,此时,爱不爱父母,已经是儿女的自愿选择了,孝的定义已经被瓦解,无关孝或者不孝。
一个人生命的源起,是与父母和兄弟的关系。当你与父母的关系呈现出慈与孝的结构时,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才是健康良性的。你与兄弟的关系,与亲友的关系,与伴侣和子女的关系,与社会人际交往,是一种扩大的孝悌。
孝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的关爱,孝悌是一个人因缘世界的开始,本质上与父母和兄弟的关系模式。
孝悌,请问责任在孩子,还是在家长?父母。孝不应该是对孩子的规定准则,而应该是什么,孩子的爱和父母的爱能够相互对应。
16.因缘整体中的父母和老师之爱。
在一个因缘世界。父母于孩子,是他对孩子的承诺、责任。
缘起之内,是无我。对孩子而言,我是他的源起,他的世界是我的因缘。
一生之初,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基础的牢固程度,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信任与否。如果婴儿期被父母无条件爱过的,人,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任基座。如果0~3岁没有接受过无条件100%的爱,包裹过,没有被母乳喂养,对世界的关系就是疏离的,陌生的,也很难建立对世界的信任,要生长出爱的能力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一个人最初的爱应该是母亲的爱,是喂养包裹,信任,允许,安全感的爱。接下来之后是规范的训练,是父亲的爱。母爱在前,父爱在后,母爱为主,父爱逐步加大力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回看生命之初的时候,当他开始学说话和邯郸学步时,父母给了他极大的鼓励,无论他摔倒或者是口齿不清,我们都会表扬他非常优秀。生命最初的生长,来自于肯定鼓励和看见,以及信任,安全和允许。
人在幼儿园阶段和小学的阶段,还是在这一个生长模式里。
小孩子的一二年级,甚至幼儿园,过早地进入了以工业生产化为未来准备的大班级教育模式。
刚刚进入到学校,表现好就会被肯定,而表现错了,做错了就只有批评,因此导致了我们一半以上的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厌学了。
小学的低段,从家庭到教室,这个时候没有100%的包容,没有100%的母爱了,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的是无条件的爱,是肯定和看见,允许和鼓励。蓬勃的缘起(生命力)在这里面为生命筑基添砖加瓦,而这种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生命力打底的因缘,交到了幼儿园和老师的手中,老师有没有懂得,理解,用100%无条件的爱承接住孩子生命初段的因缘?这非常重要。
一个人一辈子没有成就,源于大部分在一二年级就已经被定性了。生命的张力无法得以释放,也没有真正的全面建立起,对这个世界无条件的接纳能力。
一个人可以成为什么人?那是一种生命的偶然,但是他(她)一生的可能性,却掌握父母和在低段教师的手中。
17.缘起者,重要他人的因缘认知非常重要。
干国祥老师谈及因缘的整体认知非常重要。我们作为众多生命的缘起者,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干国祥老师提及在北京大学时,有几个在北京医院没有能够治愈的孩子,在他们的教导下面疾病得到了治愈,但他们根本没有做任何治疗,只是让他们看到疾病是因缘整体结构中的问题,是没有被100%的爱包容和接纳以及肯定和鼓励。孩子需要的只是父母认知和态度的改变,老师认知和态度的转变。
有的孩子,不要从小就练钢琴,不要从小就拉小提琴,有的孩子需要父母无条件的给他们讲故事,必须亲自讲,接触到母亲的身体。
干国祥老师举例,上野千鹤子与北大才女的对话。上野千鹤子比之北大才女,根本就是来自高维世界对低维世界的降维打击。同样都是女性,同样都读过灰姑娘和项链,为什么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生理解?
如果一个女性,把如何拥有丈夫的收入和整理家庭的内务,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把自己的生命系于他人身上,以此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这的确是很悲哀的事情。我们的世界观如何形成?我们如何讲述类似于《海的女儿》?
根源在哪里?我们的语文出现了问题,孩子被带到沟里,北大的才女也掉进沟里。
《海的女儿》是一个关于恋爱的故事吗?它关键词是灵魂。
我们身上哪个东西支撑我的灵魂?如果一种文化系统,一种功用系统,告诉你,你要有自己的灵魂,你要相信它,相信,就有灵魂,不信信就没有灵魂,这是信仰吗?这是灵魂的实质吗?
《海的女儿》表面上是遭遇一场恋爱,但本质是一种生命考验。如果人,想拥有灵魂。就必须通过考验来证明,灵魂的质性指向生命最纯净的真善美,指向神性般的超脱和伟大。
干老师提出来,我们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用眼前最低级的生活方式,理解生命和关于生命的一切,去教授着渴望拥有最高灵魂诉求的孩子们。
18.我们真的懂“真善美”吗
我们都会谈真善美,但是否我们真正地理解了真善美来源于何处?《精卫填海》是不是只是简单的教授不懈努力的坚持?而对于其中的执迷,不甘心,以此来片面解读,说我们略去,有针对性的来看待。这是否就是祖先神话的力量?
我们是否理解了,为什么出生的地方叫中堂,教书的地方叫学堂,旁边一定还有一个祠堂?而每一个堂,像是大海拦起来起的堤坝,我们的故乡全都是精卫填海填出来的。
不知道你我是否知道,精卫的父亲是炎帝,农业神。刀耕火种,烧山耕田,用火向山要土地,用土填海,向海要土地。而在海边且让一个孩子在种田的游戏中被大海淹死,这样一种生命深处的悲剧,海的惨烈和生的不易,文明赓续的艰辛,土地是我们内心民族存亡最深处的忧虑,需要不断的被填补。所填之海,都是生的希望。
这种祖先神话的伟大,你我能够抵达多少?真善美的标尺你我是否真正理解?当我们不懂得真、善、美的本质,我们有什么资格来拿它作为测量时间,空间和解读文本的工具?
干国祥老师用神学,理学和心理学来构建测量工具,深度抵达他理解的“真、善、美”,以此来回答对世界生命因缘的整体认识,也以此来解答和承担生命中缘起者(重要他人)如何做的问题。
他说神学,告诉他,要对世界充满敬畏,因为有神和上帝的存在,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理学告诉他要细致,包括今天的科学,只要深入剖析,就总能把握自己的奥秘。
心学告诉人需要骄傲,心舟稳定,扩大了,张扬了,世界也就开启了。
这是他的坐标尺度,这是他剖析世界的认知根基。无论我们是用神学,理学还是心学,他们都在为了追寻这个世界的本源,出自于哪里。
19.等一等灵魂,语言也是灵魂的缘起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亦有涯随无涯,殆已!”
干国祥老师提醒我们。如果我们以有限的生命去做无限的知识追寻,就会面临威胁,就会出现问题,也没有必要。知识无穷无尽,问题无穷无尽,但它并不需要无量的知识去解决。我们一生执着于成长和知识的掌握,就会丢掉最紧迫的事情,我们的一生和灵魂。
如果能够掌握“格物致知”的原理,以自己的心作为世界出发的起点。就能了知人心是测量万物的尺度,就能通过自身去测量他人,无论是自身还是人心都会有答案。
在干国祥老师看来,人的缘起,第1缘,并非父母而是语言。人从第一个词语开始,生物的有限性就从语言这里。开启了生命的无限性。而语文,就是孩子生命的第一缘。语文,从父母出发,走向学校,最后投向整个世界。父母、老师这些语文的传递者,孩子生命中的缘起者,重要他人,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