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许多无与伦比的漂亮话,比如:生命里,总有一些书,是来渡你的。它惊艳你的时光,温柔你的岁月;你要相信,总有一个人,穿越山海为你而来,捡起七零八碎的你,把所有的例外和偏爱都给你,给你久违的安全感,让你觉得人间值得。但它们终究像电视剧的男女主角,让你热泪盈眶,让你唏嘘不已,甚至有一种幻觉,让你产生了改变的动力。但那连二手玫瑰的力量都不具备,无关现实生活,大脑高潮体验之后,一点情绪延宕,如同一股尿意,上完厕所,日子一切照旧。
有些灵魂之书,悄无声息在你的人生中出现,有些珍贵的良师益友毫无征兆的进入命运同行,他们看似普通,像一碗碗市侩的廉价鸡汤。
一念起,意在改变,跟随三五天,甚至一两个月,生命短暂交汇,沟渠五条十条,浅尝辄止,成效微弱,如同隔靴搔痒。终于用借口逃避,悻悻退场。
说自己终究是烂泥扶不上墙,让我就此怠惰废柴下去吧。你又一次错过改变人生的转折点,而这样的机会还会在下个路口出现,但是,它们越来越少。命运的窗户,打开一扇,关闭一扇。
也许,同样缘起于一个偶然的下午,意念升起,你在人到中年的路口,看见一本书《修好一颗心》,遇到一群人:谷里书院的“谷粒”,你打算开始改变。
他们如同所有指向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点一样,告诉你,可以再出发,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十年前你是这么跟自己说的,十年后,你还是这么诓自己。你觉得,可以相信相信的力量。一时冲动买了课,买了书,加了读书会,跟着一群人热劲燃烧,氛围热辣,呼啦啦热火朝天开始读书。
但是,你的灵魂之书,到底要什么时候遭遇呢?你的大器晚成,英雄庆典,到底要什么时候燃放呢?等到黄公望的80岁吗?也许,有一天,你翻开《修好一颗心》这本平平无奇的人生履历书,翻看两页,又一碗市侩鸡汤罢了。搁置桌后,弃如敝履,再不翻开。
或许,当你看到张祖庆遭遇它的《悉达多》,看到了祖庆历经千辛万苦,站在了他的恒河边,找到生命的真谛,明了此生的价值与使命,打算像“艄公”一样在一个平静而普通的码头“渡化世人”,庄严度过一生时。也许,决定你命运的石板得以叩动。
人到中年,不需要木桶理论,只需要寻找自己心仪的优势、多年深耕、持续输出,聚焦一个领域,甘坐十年十五年的冷板凳,在平衡而平静的寂寞中深挖一口井。
当你看到并且深切体会到这段话时:“聚焦才能把事情做好。任何时候都有太多的东西要学,太多的东西要抛弃,太多的东西要参与反抗。并不是所有的流派,都值得你学习;并不是所有的热点,都需要你去追随;并不是所有的名词,都要你紧跟而上;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没有太多新东西。抓住了读和写,语文不会太差。其他学科也一样。把最根本的东西抓住,你不必去急急忙忙追赶那些尚在探索中的事物。”
你再细细的把读写的因由看进去,动起来,感受到到它细致入微的“桥梁搭建”全套方案,你的人生“奇点”就此打开,但它还是隐隐约约,模模糊糊,时而摇摆,力道不够。
像我这样一个散漫,不喜欢做计划,随心所欲的人,半生漫无目的,毫无规划,这些年看似有些成长,但其实都是蜻蜓点水,都是流于表面的思考,真正聚焦凝聚沉潜的时光很少很少。
一本,根本之书,书中之书,经典之书,生命之书,知音之书,伯乐之书,灵魂之书。不一定是《修好一颗心》,但它却是非常好的桥梁,是极好的药引。
张祖庆提及方法论,他看到陈海贤老师《了不起的我》这本关于自我发展心理学的书时做批注:从自己能做的做起,我能做的就是早睡早起,坚持锻炼,定时阅读,认真吃药,减少外出,减少焦虑,保持家的整洁,每天散步半小时,每天泡脚,这个事情都是可以做到的,然后列出一个21天的打卡表,做到了打钩,我发现养成习惯并没有那么难。
对我来说,早睡早起,坚持锻炼,定时阅读。做好家的清洁,每天散步,每天睡前进行清单式的写作,回顾自己的一天。这是我可以做到的,训练一段时间,也是可以坚持。
文字中的道理,是需要下水的去验证的。
第二次再读《修好一颗心》时,心境已经大不一样。这些让人热血沸腾或者醍醐灌顶的文字和方法,第一次见它,哪怕第二次,第三次在书中见它,还是他人的生命历程,跟我的内在如同看完一场《人生大事》的电影,痛哭流涕,感慨万千,蠢蠢欲动,千字更文,气动山河,打算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几天之后,如同《鲜衣怒马少年时》的顿悟:“人们盘着手串,端着茶杯,念两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然后在国产压路机的声响中睡去。第二天醒来,内心依然肿胀。”
去链接具体的人,去融入他们鲜活的生命里。去在场域里参与,深度链接,再次去读《修好一颗心——静水深流,深耕细作》中提及的:“扎根一线,深耕课程,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寻找优势,持续输出,在得心应手处着力,板凳甘坐十年冷,把一个点打通。”
此时,人才能深切感受到,这些文字由岁月凝结的分量和真诚的力度。
在谷里书院的长沙线下营,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大部分跟我有交集的老师,堪称卓越。台上台下,导师学员,真正有作为的人,有成果的人,他们都坚持了静水深流的道理。
当褚清源主编在现场点名,今年有发表作品在《中国教师版》的老师是否在现场时,竟然点名的绝大部分都在现场,震撼。
全国各地这么多老师自费而来,远的有内蒙古,四川阿坝州、北京、西安等。这样一群人,不是书中提到的那些遥远的优秀名师,是在你身边鲜活可感的,一个一个有着自身局限,也还是有着自卑不自信的一线老师,是朋友一样的亲切的具体存在。
这个时候,再回头看。祖庆老师用20年时间做电影课程,寻找优势,多年生根,持续输出,寻找一个点把它打透。
再联想到这一次我在谷里长沙营,遇到一起做志愿者的普普通通的老师们,竟然不知道,其实他们每一个都已经非常优秀。
贺珍珍老师,把儿童生长、教师赋能和生活分成三个板块,具备系列意识的写作,在每个一份领域都深耕细作,一个一年级,做好标签就有26篇文章。
小鱼儿老师,特别有想象力,非常擅于写童话。他的故事种子系列已经写了8篇,童话练习系列的记录也已经写了7篇,另外就是一些日常的教学经验和学生互动记录。
曹大侠的一年级系列,从接手一年级的各项准备到跟一年级课文的深耕,主题特色非常明确。
苗旭峰老师,从农村到城市,坚持读写结合,不停的写书评,和学生共同写作,创办一个《作文之星》杂志,发表学生和自己的下水文,已经坚持11年世界,2016年开通公众号,定位很清晰,主要写教学思考、班级动态管理和家长的育儿心经。这次长沙见面的时候,更是赠送了自己的签名专著《优秀班主任悄悄在做的班级管理创意》。
善于哲理分析和深度思考的羽轩,无意中感觉到了自己写童诗,诗歌的天赋,现在也在这一块聚焦发力。
这个时候你再看寻找优势,多年生根,持续输出,寻找一个点,把它打透,时间聚焦,力量聚焦,领域聚焦,它不是一段文字的洗脑和醒悟,它是生命时证的进行曲。
哪怕一个谷里书院,线下营结束后,童书阅读、电影、健身、美食、三条裤子、练字群、区域群……百花齐放,自己到底要在哪一块发展,到底要做哪一块,优势聚焦,扬长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明确的领域聚焦,就有了当下很现实落地的思考意义。首先站在专业发展的角度,我在文本解读方面做自己的一个优势定位,对于课内外的文本解读,是我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我自己感觉到喜欢和擅长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文学的,我是一个喜欢写散文,评论和意识流作品的人。这一块把它当做一个爱好的板块来发展。
第三个方面,用平台去链接更多的人,把这里变成老师和学生链接资源,有利用有价值的平台。这样我自己的锚点定位就基本完成了。
把这些感受和朋友交流,朋友再给出我点出缺点,给我方法指导。用任务清单和以终为始的方法、思维,去行动。再结合《修好一颗心》里保姆级的“教育写作十二讲”。如果把教育写作之路,比作桥梁建设。从材料收集到运输方式,从框架搭建到桥梁运行,以及桥梁后期的运营维持,乃至盈利发光,这本书都通通告诉给你了,非常具体而微。
他不单单是一个开启心灵桥梁作用的书,还是一个工作后,需要写作输出时常备身边的枕边工具书。
再想起祖庆老师那句话:阅读是觉醒,写作是疗愈,行动是成全。
我想《修好一颗心》,对我来讲价值意义在这里。人生不是宏大组成的,我想,我的“奇点”来了。因为一群人,一个平台,和这样一本书的助缘,完成了人生“奇点”出发的水到渠成。也许,你缺的,也是这样个契机,读一本务实接地气的书,链接一群符合生命气质的人,开始一段共同成长的“漫长季节”。
我已经在路上。现在,邀请你,一同出发,一起“静水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