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祖文——用十二年时间种下一间读写教室

文摘   2024-07-23 13:19   湖南  

李祖文老师幽默开场:提问,害怕一个现象,干国祥、魏智渊、夏昆老师,都不是什么正经人,非典型成长论坛,我李祖文是不是个正经人?在今天这个场域,人有典型和非典型,但都是追求成长的人。

李老师,还在教语文吗?李祖文老师回答,他还在一线做班主任,有一间自己主导的教室,认真带班,用心教语文,如同千万个普通的班主任一样,填表,完成各项繁琐的报告程序。

一、教室的前世今生。

2012年9月的“阅读教室”“读写教室”,一间普通的日常教室。有书有读写课程。
怎么样让自己教室里书多起来?这些书的事怎么解决?

1.1.0版本。除了书,还有电子书,不拒绝电脑和平板,提倡数字时代,电子产品是他们未来工作的必需品,不必切断孩子们生活和社会的联系,从现在封禁和管,做得住吗?大禹治水,疏大于堵。

2.2。0版本。书架木头好看,但地方潮湿,很容易压弯变形。所以不锈钢成立书架,书越来越多。但地方不够多。

3.3.0版本。功能室变成教室。米黄色的墙体色。有个特别的故事:特别装修的教室,增加吸音板,一抬头灯饰都是宇宙。甲醛超标十倍,孩子恶吐,花钱除醛公司,面向全部家长募集了茶叶吸收甲醛,过来一周增加20倍甲醛超标。波折之下,可见深圳教育关注度之高,事关孩子安全永远是敏感的问题。谈起来都是幽默风趣,期间压力和困难,闭口不提,可见祖文老师定力所在。

二、书籍与教室

六年级毕业的学生自己捐出来,家长捐赠而来的书,留给学弟学妹。十二年,一间教室,四届学生,书越来越多。


一间阅读教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离书最后一米”的问题,让孩子与书伸手可及,增加碎片时间。课后服务、课间十分钟、课前准备,这些时间孩子并没有看书的节点。我们并没有给足孩子阅读的时间。一间零距离的教室,从来没有分类,都是凌乱的。


卫生是乱的,书是横竖乱摆的,但这才是阅读之美。随便各处都是书的家庭,这样的家庭能不爱读书吗?

问题是,阅读教室的形式也许好做,实质的问题怎么解决?如何做出适合的课程。李祖文老师十二年两鬓斑白。

三、形式自由后课堂的问题

1.首要问题:听课的问题。

分组圆桌集中的座法,听课孩子都在讲小话、注意力最容易分散。提问:不这么坐,孩子就不讲小话了?为什么,你的课堂学生不感兴趣、不关心。于是,采用了学习日志。

每天小朋友记录一张学习日志,四个部分,科目、教材书籍、同学、老师,加一个我的想法,五个部分。学生与课程教材、书本、和同学老师的互动。一个日志,把孩子的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体现出来了。当时的目的,让孩子有事可做。却在家校沟通方面节省了很大成本,家长对于孩子的表现一览无余。

2.其次,讲故事。


开始的时候,课前故事,来来去去,听的很少。坚持一个阶段,有孩子专门坐下来等了。再告诉孩子,故事在哪本故事。最好的导读,就是讲故事,纯粹的讲故事。孩子就会特别感兴趣的进入故事里。

《难忘的故事》里小乌龟闹牙疼的故事,讲了俄罗斯人的名字很短,非洲人名字很短,中国人的名字很短。不正儿八经的时候,学生就会听的特别有意思。学生不感兴趣的时候,李祖文老师说,不妨讲一个故事。

3.最难的问题:课程问题。当我们的教室空间解放了孩子以后,他们的问题层出不穷。

我们让孩子自由,我们给了他们空间。小朋友的需求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课程方面,如何让学习真实发生,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如何照顾到他们的智力差异。

李祖文老师提到,教室模式的变化,会带来一时惊奇,但不过一两个星期,只有不断的带来好奇感,才会“保鲜”于学校、学习的兴趣。

课程的本质就是给孩子不断的新鲜感,不断的好奇。如果只是流于形式,套路,就会变成教学的负担。

课程的设置如果以孩子的问题和困难为出发点,他们还会没有学习的新鲜感吗?
孩子的困难、问题、需求我们把握住了吗?

孩子的困难,自己提出的问题,很多都跟学习无关。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学习的目标。

(1)游戏化的课程设置。先玩一节课,填表格记录写观察表,再写作文。与常规作文课有什么不同?往往老师会有很严重的挫败感。孩子做了游戏,填了观察表,写了作文,有什么变化?作文好像还是没什么变化,是有的。但是老师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


孩子的问提是:从“游戏”到“文字的表述”,而且每个孩子的困难还不一样,不知道怎么开头和结尾,不知道怎么运用词汇语句,不知道如何描述具体游戏的过程。


大部分孩子的开头结尾,都是雷同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在看到同学间很让人振奋或者激动时的瞬间,不知道怎么描述。


比如提及词汇,有学生从《金色的鱼钩》里“一步一捱”学到的动词模仿,但这已经不容易了。

(2)作为教师,怎么办——开展群文阅读。


根据孩子的困难,侧重点不同。每个人的需求、问题、诉求不一样的。我们好像都是从生字词,断句,段落,篇章,中心思想,主旨这样的教法。我们用一样的教法,对着一群不一样的孩子。

于是,研发了这样的课程。工作纸模式的任务单。从学习中一步一步来。一个单元从一个单元落实工作制,基本上解决了不同孩子的不同诉求。

这个课程工作纸设置的特点,呈现了“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老师清楚自己的教学问题在哪里,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家长清楚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

工作纸的设置,一步步教阅读,一步步教写作,明朗清晰。无形之中,把“大单元教学”和“整本书阅读”促进完成了。

完成了工作纸的任务后,孩子就投入到随手可触的书中去了。一间“阅读教室”就此产生了。

(3)辅以研究性阅读。去哪个地方,就集中阅读呈现这个区域,这个国家的书籍,寻找这个地区、这个国家频繁出现的东西。不限定书,给出路径,让孩子在自由的区间去发展。


用发现秘密的方式去吸引。“读不下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需要带领孩子去发现书中的秘密。


工作纸,让学习阅读和写作有了梯子,孩子们有事做,知道具体怎么做。零距离的书籍,每时每刻孩子都可以与书本发生链接。研究性假期专题,是孩子们与真实生活的链接,秘密是保鲜和啃读的铺垫,让兴趣永不枯竭,阅读的兴趣好日子,可以常常保鲜。

李祖文老师十二年100万字的记录,十万张照片,作业全部留档,整整一面墙大都是孩子的作业。

无论是夏昆老师的二十四史的啃读,还是李竹平老师写作的数年一日,或者是魏智渊老师的每天的“海拔五千”,他们都是深度浸泡在读写的世界里,找到契合自己生命气质发展的方式,在事业里深度卷入自己的生命,以灵魂和使命做引导,去构架自己生命的质感,承担,持续,相信,引领,教练,真正活出灵魂的自由。



潇湘星辰
山野教书匠的大海星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