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刘芹:《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有效性研究》

学术   2024-10-16 22:45   山东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有效性研究

ISBN:978-7-5446-7918-3

作者:刘芹 著

定价:85.00元

扫码购买

如需发票,请自行在地址栏下方给卖家留言,备注Email, 抬头和税号。如有多笔订单均需上述方式填写,谢谢合作!



本书简介

本书基于对全国30所理工类高校8600余名师生的调查及需求分析,构建了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并通过两轮教学实验验证了该模式在词汇、读写、听说等理工科学术英语教学常见课型中的有效性。书中提出的理工科学术英语能力构念、理工科学术英语动态评估模式、语料库运用于教学过程及营造泛在学习环境等理念可为教师开展学术英语教学活动提供切实指导。



作者简介

刘芹,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兼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任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境外教材审查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理工类院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上海市外文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文学与思政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测试与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副主编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上海市项目十余项。已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编教材20余部。


曾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委高层次人才、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负责人)、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负责人)、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负责人)等奖项及荣誉称号。


(节选)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支持下的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2020年伊始,线上教学在全国大规模开展,形成了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泛在教育形态。如何构建适用于人数众多,又担负着先进科技学习与交流重任的理工科大学生的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并评估其有效性,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章首先回顾研究缘起,然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研究价值,并阐述“需求分析—模式构建—有效性验证”的三阶段研究脉络。


第一节 研究缘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必须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加快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形成泛在化学习环境。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泛在学习所围绕的信息化学习方式和个性化学习方式创造了无限可能(孟宇、陈坚林 2019),但对照上述要求,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存在差距,主要问题在于:信息化教学环境虽已形成,但资源利用率低下(冯霞、黄芳 2013);尚未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马武林、李晓江 2013),尤其反映在理工科学生身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每年普通高校有1 000万毕业生,其中45%是理工科,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资源。”(财联社 2022)


桂诗春(2015: 693)提出,高校英语教学的定位是,“学生用口头和笔头方式来了解与表达那些和学业成就有关的概念”。杨惠中(2018: 28)也强调,在当前的“新工科”建设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理工科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能“用英语直接开展学术交流”。因此,构建有效的学习模式,助推学术英语教学改革,帮助学生系统并深入地开展泛在学习实有必要。本项目旨在针对中国理工科大学生英语教学现状和问题,研究如何依托语料库,通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评估手段等方面的变革,构建有效性和适切性兼具的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的学术英语基本功、较强的应用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并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


第二节 研究价值


本项目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两方面都体现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理论价值


泛在学习由“泛在计算”(Weiser 1991;Weiser 1993;Abowd 2016)衍生而来,重视人与环境的交互,强调学习的普适性,倡导“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环境中”展开学习(夏云、李盛聪 2012: 36)。泛在学习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符合“学生中心论”的基本思想(秦枫 2015: 57),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普适、无缝、无处不在的学习。


国外关于泛在学习的主要研究视角为核心内涵界定(Peng et al. 2009;Sampson & Zervas 2013)、理论基础研究(Chang et al. 2015;Nouri & Cerratto-Pargman 2015)和技术手段探讨(Hung & Zhang 2012;Zydney & Warner 2016)。近年来,国外学者更加关注技术更迭过程中从教室和实验室向数字世界拓展的学习模式变迁效果(Looi et al. 2015;Cavus & Ibrahim 2017),如探究拟境式、沉浸式等学习范式的有效性(Nadolny 2017)。他们从系统设计、评估体系、影响因素、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Laru et al. 2015;Chee et al. 2017),但尚未形成较为系统、受益面广、可稳定操作的学习模式。在学术英语能力方面,国外学界存在不同见解。部分学者将其视为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技能,可在不同学习环境下进行转换(Lea & Street 1998);也有学者认为该项能力的发展是教师向学生解释学术文化的过程,可通过学徒方式进行沿袭(John 1997)。因而,学术英语不仅与语言有关(Paltridge et al. 2009),还需学生了解在某一学科领域盛行的学术文化知识,并通过动态评估发展学术英语能力(Shrestha & Coffin 2012)。


国内泛在学习研究主要探讨其概念内涵和发展趋势(杨孝堂 2011)、学习者学习行为(章木林、邓鹂鸣 2018)、学习资源标准(程罡、徐瑾、余胜泉 2009)、技术功能设计(杨志和等 2009)、学习模型构建(余胜泉、陈敏 2011)、具体领域的个案研究(孟凡茂 2010)等。付道明、吴玮(2014)提出“有效性外语泛在学习”概念,构建了泛在学习生成模型、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型,但缺少实证研究加以验证。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型,学术英语“崭露头角”,但学界对学术英语能力尚无定论。王学华等(2015)发现,学生书面和口头学术表达能力偏弱,体现为学术概念模糊、逻辑思维和学术研究能力不足。王宏俐等(2018)认为学术英语课堂中现代化网络学习资源应用不充分。卫乃兴(2016)提出,学术英语能力的核心是学术篇章组织、态度意义和话语策略,语料库语言学可以是学术英语教学的新路径。


综观以上相关研究可知,泛在学习研究虽已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其缺陷主要有三:一是缺乏成体系、可操作、能推广的模式;二是未围绕学术英语能力开展研究;三是未进行模式的有效性验证。项目组针对目前存在的上述欠缺,开展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构建研究,以期使泛在学习更加有效、更为充分、更具系统。


本项目的理论价值在于:首先,它提取了理工科学术英语能力构念,厘清了学术英语能力在独特的理工科背景下的维度、构成和各项子能力的内在联系,为开展理工科学术英语泛在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它构建了理工科学术英语动态评估模式,将课内介入式评估和课后互动式评估相结合,设计了学术英语写作和学术英语口语两个产出性技能的评估方案,为学术英语教学领域的“以评促学”提供了理论范式;最后,它研究了理工科大学生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照。

2. 实际应用


本项目构建了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为了营造理工科学术英语泛在学习环境,项目组所在高校自主构建了“上理工泛在学习平台”。该平台提供专业的泛在学习资源和学术英语语料库,设置在线讨论区和动态评估中心,并为教师和学生分别提供个性化管理界面。


项目组在学术英语词汇、学术英语读写和学术英语听说三种教学环境中对所构建的学习模式开展了两轮教学实验,着重实施了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英语词汇、学术英语写作和学术英语口语教学方式,以及学术英语口语动态评估模式。通过测试成绩对比、教学过程观察、学生问卷调查、学生深度访谈等方法搜集数据,项目组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质性研究,论证了该学习模式的有效性,为其推广使用提供了实证研究支持。


本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在于:从学生个人发展来看,它通过挖掘学术英语能力内涵,帮助中国理工科大学生掌握学术英语能力核心内容,有效提升学术英语应用能力,增强学术英语学习的实用价值;从社会长远发展来看,它通过构建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对英语教学进行全方位拓展,营造随时、随地、随机的语言学习环境,可提高学术英语整体教学质量。


......


第四节 章节安排


本书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介绍本项目的研究缘起,在泛在学习领域的研究价值,并从需求分析、模式构建和有效性验证三方面介绍研究方案。


第二章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详细阐述本项目的研究基础。在理论方面首先探讨了学术英语和理工科学术英语能力构念,然后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回顾泛在学习和动态评估相关研究。在实证方面,介绍半结构式访谈、试测问卷调查和大规模问卷调查三个层次需求分析的开展过程和数据分析结果。


第三章介绍本项目核心——“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的构建原则,泛在学习平台、语料库和动态评估这三个内部核心元素的架构情况,并依托项目所在学校的两门学术英语主干课程——“学术英语读写”和“学术英语听说”,探讨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运用方式。


第四章介绍模式构建过程中,项目组在学术英语词汇、学术摘要写作和学术英语口语三方面开展的教学情况,即第一轮教学试验。


第五章基于第一轮教学实验中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将泛在学习平台、语料库和动态评估进行更有机的融合。第二轮教学实验的大部分教学工作在线上开展。项目组首先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针对模式中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英语词汇教学和学术英语口语动态评估这两个难以把握的方面再一次进行了教学实验。然后在完善了所在学校“泛在学习平台”的基础上,在“学术英语读写”和“学术英语听说”两门课程中进行了融合泛在学习理念和语料库教学方法的完整教学实验,进一步检验泛在学习模式的有效性。


第六章回顾本研究的重点内容,探讨其应用前景,并提出后续研究方案。

图目录

表目录

1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价值

第三节 研究实施

第四节 章节安排

2

第二章 研究基础

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实证基础

3

第三章 构建中国理工科大学生

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

第一节 学习模式的提出

第二节 学习模式的应用

第三节 学习模式的反馈

4

第四章 中国理工科大学生

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

第一轮教学实验

第一节 基于数据驱动学习的学术英语词汇教学

第二节 基于语料库的学术摘要写作自主学习

第三节 学术英语口语课堂动态评估

5

第五章 中国理工科大学生

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

第二轮教学实验

第一节 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英语词汇学习模式构建及应用

第二节 学术英语口语动态评估模式构建及应用

第三节 泛在学习视域下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构建及应用

第四节 泛在学习视域下的学术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构建及应用

6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重点

第二节 应用前景

第三节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END




语言学通讯
欢迎关注语言学通讯、翻译学通讯两个公众号。18万学者关注了我们,本号主要发布国内外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相关的会议讲座、1教师研修、专著推荐、期刊动态等。投稿和业务合作请联系 dianzishu@126.co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