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焦鹏帅、江文思. 基于新媒体融合的“一体四翼”翻译研究生“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学术   2024-10-29 13:47   北京  

原载《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4期,72-81页。如引用,请从CNKI下载原件,欢迎转发转载。本文编辑:翻译与跨文化研究
本文推广:王峰 山东大学 语言学通讯


基于新媒体融合的“一体四翼”翻译研究生“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焦鹏帅、江文思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 要针对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学不确定性新常态,以笔者所指导翻译研究生,兼顾渴望深造的优秀本科生和国内外翻译硕博士学者的“翻译与跨文化学习研究共同体”为主体,尝试建构基于新媒体融合的“一体四翼”翻译研究生“三全育人”培养新模式:利用微信群即时交流,解决导师下课走人,师生学术粘性不足顽疾;利用腾讯会议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学术沙龙,解决深度共性问题;让学生参与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专业信息、理论、实践和思想的采编与制作,解决研究生培养中理论与实践,专业与思政脱节问题;让学生同步微信公号学术视频内容至Bilibili网站,促进翻译学习从封闭向开放转变,形成更大网络学习研究共同体,以竞争互助促学研。经过数据分析与实践检验,证明一体融合,四翼联动在“三全育人”方面效果明显,为“疫情不停学”的翻译硕博士研究生“三全育人”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参考。

关键词翻译研究生培养;一体四翼;三全育人;新媒体融合;后疫情时代

【作者简介】焦鹏帅,博士,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与跨文化研究。江文思,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2020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伦理学、中国哲学。

引 言

自新冠肺炎2019年末肆虐全球以来,全国高校本科、研究生教学和培养都处于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常态化过程中。教育部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上半年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的通知》(2020)中指出,“导师要加强与研究生的日常沟通,通过线上交流研讨,主动为研究生学习和撰写学位论文提供支持和指导。”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2020),提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健全‘三全育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招生培养模式”。鉴于此,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不确定性新常态,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笔者尝试以笔者所指导的翻译研究生,兼顾渴望深造的优秀本科生和国内外翻译学博士学者的“翻译学习研究共同体”为主体,利用微信群+腾讯会议+微信公号+ B站视频结合形成的“一体四翼”新媒体融合,构建出一种全新翻译研究生阶梯式、互补性、全链条、多样式“三全育人”培养新机制,下文详述。

“一体”为何?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及世界高等教育学科交叉融合需求的背景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高低与是否契合时代发展需求是高校乃至全社会长期关注的主题。“受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教育技术同样正经历巨大变化,引发教学形态、教学手段、学习方式和教师能力等的重要革新。在翻译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双重驱动下,翻译教师作为翻译教育实施的关键主体面临全新挑战,亟须提升自身能力,开展符合时代要求的翻译教学,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化翻译人才。”(王少爽,李春姬,202171)鉴于此,在线上教育不可或缺的后疫情时代,调动融媒体时代下各平台弹性,着眼平台差异化特性带来的互补效果,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翻译研究生“三全育人”新路径,是每位导师肩负的时代责任。

以问题为导向,以翻译研究生为主,兼顾渴望进一步深造的优秀外语本科生和国内外翻译博士学者,形成本硕博多层次的“翻译与跨文化学习研究共同体”,是“‘一体化’思政育人体系”观(文秋芳,20213)的体现。这种“翻译与跨文化学习研究共同体”的大主体建构体现了走出封闭小圈子,向同质性互联网大圈层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孙钦美,2021)建构的努力,旨在通过引进陌生人,实现不同圈层的互动与影响,进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学习与科研氛围与激励机制,摆脱封闭小圈子由于无法比较,渐渐陷入学习与科研疲态,转而进入你追我赶,竞相学习的友好互助状态。“一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一体”结构示意图

二、“四翼”为何?

新媒体主要指“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或通信技术,具有互动性、融合性的媒介形态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两者融合形成的移动互联网,以及其他具有互动性的数字媒体形式”(彭兰,2016:125)。以新媒体融合为手段,以“三全育人”为目标,以“一体四翼”为抓手的研究生培养改革模式,既是新冠疫情倒逼之措,也是 “三全育人”理念在新时代、新语境下研究生培养中的具体体现。“四翼”指围绕上述“一体”——翻译学习研究共同体,以微信群、腾讯会议、微信公众号平台和哔哩哔哩网站组成的四个新媒体融合学习平台组合。

“一体四翼”这种培养模式将课堂从传统线下封闭实体教室延伸至线上开放虚拟课堂,重在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解决研究生培养中,教师“下课即走,师生学术粘性不足”——师生无法即时互动的长期顽疾;解决研究生理论与实践脱节顽疾,形成以问题为导向,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学术沙龙,深度解决普遍性问题;解决传统研究生培养重在“讲授”,缺乏让研究生深度参与的学习环节,以做促学,以做促研;解决传统研究生学习中的封闭静态小团队造成的疲态效应,建构面向国内外本硕博士多层次开放性“翻译学习研究共同体”,以氛围促研究生互竞互助;解决翻译研究生专业学习与时政教育脱节,助其树立“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肖维青、赵璧、冯庆华,2021:67),形成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进步的良好培养链。以“一体”为中心,“四翼”助力,构建起了全方位、全过程、可追踪、可查验、可回溯、可参与的新时代“三全育人”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2.1微信群:即时交互之翼

王丽和戴建春(2015)提出基于微信的交互式翻译移动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验研究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促进翻译教学交互,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微信上寄生的微信群具有较强的封闭性、渗透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等特点。笔者充分利用微信群进行专业学习、探讨和就业信息传送以及资料分享;导师可通过微信群实时发送通知,学生也可在微信群就学习和研究中的问题进行留言,导师见后即时反馈。导师根据同学们所提问题性质和种类,分类处理:对于简单问题直接进行回复,对于具有普遍性的、三言两语解决不了的复杂问题,留待下一“翼”——腾讯会议进行深度讲解。课题组安排专人将微信群分享和解决的重点问题记录在册,截止目前共记录导师对于研究生提出的关于学习、研究、竞赛、考证、择业等方面的解决方案186条、专题探讨11次,为今后处理同类问题提供可回溯范本。

微信群的利用将研究生培养从传统教室延伸到虚拟空间,将线下定时学习转变为线上即时交互,将个体学习转变为群体化协同学习,在导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既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既分享信息和知识,又促使师生共同头脑风暴,教学相长。解决了长期以来教师“下课即走”,师生学术粘性不足的顽疾,增强了师生互动频率和效率,为研究生培养“三全育人”提供了新路径。

2.2腾讯会议:深度拓展之翼

腾讯会议的使用是微信群功能的延伸,主要用以深度问题的互动与解决。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和问题反馈,笔者利用腾讯会议原则上每半月开展一次学术沙龙,同时也根据学生问题的紧急性与共性程度,不定期开展,在定期性和临时性之间尽量保持平衡。

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基于腾讯会议的学术沙龙现已在四方面进行模式化和规范化:1)轮流主持制:每期沙龙据姓氏顺序轮流至一位研究生担任主持人,其职责包括会前拟定主题、落实会议预约、确定会议流程;会中秩序串联、整场协同、全程录屏;会后整理沙龙文字记录及视频等相关资料和文件一并发至导师处存档;2)人人参与制:每位研究生根据每场沙龙主题提前拟定提纲,沙龙时按序发言,发言时间限定五分钟以内,要求简明扼要,突出问题要点;3)导师伴随制:导师全程列席沙龙,在全员分享后进行逐一点评与指导。继之针对研究生所遇疑难共性问题,利用腾讯会议屏幕共享、多人同时发言讨论,师生在线交互,头脑风暴,就某一问题展开深入探讨;4)规范记录制:依托学术沙龙记录模版与录屏存档要求,进行沙龙文字和视频留存,为日后研究生培养提供可查,可回溯的资料与档案。

为拓展学术沙龙由封闭小型学术探讨向半封闭小学术共同体转变,形成更大头脑风暴的互动效果,导师一方面根据沙龙主题邀请对此感兴趣的同事、同行加入会议,让沙龙更具学术争鸣性质、活跃学术思想,激发不同层次人员参与学术讨论。另一方面也邀请有意向攻读外语类专业研究生的本科生旁听,展示研究生培养模式,构筑本硕博梯队教育形制。自此方案推出,该课题组已开展11场腾讯会议且规范记录在册,除课题组内导师与研究生外,累计已邀请12位同行、15名本科生、5位博士参与旁听,全范围育人。

通过腾讯会议的充分利用,将静态封闭小团体向国内本硕博网络学术共同体延伸,建构出“翻译与跨文化学习研究共同体”。在微信群渗入研究生培养日常学习和研究后,利用腾讯会议的深度解决研究生的共性复杂问题,使二者在环节上递进、深度上互补,层次上互构,成为研究生培养新常态下“三全育人”的微观封闭型两翼。

2.3微信公众平台:开放众之翼

微信公众号是微信信息生态圈特有的内容创作与发布平台。(王少爽,邹德艳,202275)鉴于微信群和腾讯会议针对对象范围所限以及对形成更大“翻译与跨文化学习与研究共同体”的追求,将“三全育人”理念进一步深入到更大范围、更广空间,笔者在微信群、腾讯会议的线上育人模式基础上,开设了“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以提升翻译研究生培养的综合能力素质为核心,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自身开放性、互动性的特征,将育人维度和幅度进一步拓宽,构建更大“翻译与跨文化学习研究共同体”。

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行动中探索和实践。(徐锦芬,202031)在公号具体运营上,导师总体设计把控内容版块,学生轮流分组实施。通过让学生参与公号选题、选材、编排、推送,倒逼他们专业研究和思政学习,同时让他们在具体的编排中掌握公号这一新型社交学习平台的设计与使用,增强他们未来的就业技能。笔者对公号的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和传播性进行顶层设计,将公众号功能主要聚焦于五大功能。1)是信息分享功能:在此功能设计下,推送主要选取大文科类相关会议讲座、会议征稿、暑期培训、刊物信息、研究生调剂信息、专业相关招聘信息等时效性强的信息于当日或预告推送;2)是资源分享功能:筛选高质量学术性资源、备考类资源、实用干货类等学术资源,旨为研究生学习和科研提供必要的学术书籍和讲座,助力学习、考试和研究;3)是方法指引功能,着眼于研究生学习和科研,针对性推送如论文写作、发刊指导、学位论文点评等方法论内容,使其掌握科研之术;4)是学术展示功能,平台通过推送精选学术文章,翻译系列讲座等,拓宽外语类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培养他们的学术认知;5)是思政嵌入功能,运营主体坚守学术传播的平台责任,以正确的学术舆论、政治导向引导关注用户,营造和谐清朗的学术传播阵地,及时推送国家及教育部有关本科生、硕博士生的政策文件等信息,夯实他们的思政教育基础,树立顶天立地,为国分忧志向。自2022年2月至今,公众号以平均每日6篇推送量连载,至今共计980余篇,内容涵盖上述五项功能。逐渐形成“3+3”的推送母版,即3篇固定主题下内容“今日学术”、“翻译系列讲座”、“资源分享”和3篇灵活符合功能导向的内容。此外,课题组适时调整推送结构,如新增“今日文章”、“读书笔记”等,持续优化“三全育人”之要义。

从传统小团队封闭、半封闭式线下课堂过渡至全域开放的虚拟学术空间这一转变,一方面使原本断裂有限的培养体系得到全域延伸,也将外语研究生专业学习与时政相关联,既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又树立了家国情怀,形成良好的全域培养链;同时在公号的运营过程中,由于研究生的参与,既提高了他们的学术鉴别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对于新媒体的具体操作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并行,专业与思政并举,让研究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体悟,对研究生进行全方面培养。开放、凝众的平台特性将不断吸纳各方学术主体,通过收集后台反馈及各方关切进而不断优化更新,积累口碑以扩大平台影响力,从而共筑以学术发展为基的大文科学习科研共同体。

2.4哔哩哔哩网站:出圈增益之翼

近年来,哔哩哔哩网站(以下简称“B站”)以其多元化的内容、精准的人群定位、独特的互动模式以及社区化运营,深得当代年轻用户青睐。据统计,截止2021年底82%的B站用户为1990—2009年出生的中国人,被称为“Z”时代,当代研究生正处在“Z”时代年龄群体中。针对翻译研究生培养的创新性和时代性需要,利用B站独特的影响力,以当代研究生网络平台使用多元化需求为靶向,积极构建多场域、立体化、全感官的教育供给。

导师同样安排同学们分工合作,将翻译研究生培养内容及素材——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学术讲座视频同步延伸至B站,不仅丰了富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与时代感,还吸纳了对此感兴趣的B站用户订阅,达到知识传播目的。同时充分利用B站的弹幕特性,运营主体可与观看用户在视频内深度交互。独特的视频体验让弹幕能够超越时空限制,构建出与用户共时性关系,形成虚拟化的部落式观看氛围,从而达到学术“出圈”效果。目前,已在B站投放翻译学术视频100余条,累计播放量三千之多且持续上升,据播放基数可察,已初具平台内B站社区模型,为此前“三翼”提供增益之效,联动促进新常态下翻译研究生培养链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聚合更大“翻译与跨文化学习研究共同体”。

总之,围绕“一体”,“四翼”构成了 “一个学习空间,它是承载学生成为更好自己的新功能体。这里的学习属性不局限于学生的学习,也包含教师的学习,还包含空间本身的学习性”(刘晓,张烨,2022:58)。在这个学习空间里,师生共创共构,共同赋予这个空间价值和意义。

三、“一体四翼”内在逻辑结构及“三全育人”路径结构分析

笔者致力于建构的“一体四翼”研究生“三全育人”模式,自始未把“一体”当作一个个体或小团体,而是立足笔者的研究生小团队,放眼包括本硕博在内的全国更大圈层的“翻译与跨文化学习与研究共同体”。主体的确定为后续的“四翼”内容设计和编排提供了基础和目标指向,“四翼”的设定与编排为“翻译与跨文化学习与研究共同体”的跨时空、跨专业、跨年龄拓展和延伸提供了共同兴趣平台支持。

“一体四翼”体现出“拓展取向、辅助取向、互动取向和泛在取向”(仇晓春,2022:74)四个内涵认识取向。在“四翼”的排序和安排上,也体现出内在的递进、互构、互补、互根逻辑思考。首先微信群这一“翼”是基础,其它三“翼”均是在此“翼”基础上衍生而来。作为基础底座的微信群之“翼”是建立在对自己所指导研究生提供学术信息服务的基础之上,它属于一个封闭的微观小圈层结构,人数有限、问题相对单一简单,无法真正拓展学术之脉,甚至时间久了,群员由于彼此熟悉造成了学习科研疲态,不利于更好地开展“三全育人”。

鉴于此,为了深度解决学生们的问题,笔者借用第二“翼”——腾讯会议。此“翼”与微信群这一“翼”类似,着眼于对封闭小圈层的具体普遍性问题进行深度讲解,同时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效,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再进行解决,将学习和科研不断推进。在这一“翼”,为了激发更热烈的讨论,笔者引入“活水”——让有志于在翻译专业进行深造的本科好苗子列席旁听,同时引入更多的同行博士进行讨论,使得基于腾讯会议的学术沙龙展现视角、思维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以争鸣的方式对同一问题展开头脑风暴,激发笔者所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研究热情。同时,根据建构主义教学法,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和规划能力,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设计并规范化学术沙龙的流程和细节,让他们在参与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如果说微信群和腾讯会议“两翼”的设计还只是为封闭有限的小圈层服务,那么微信公众号和哔哩哔哩网站的开通则是把视野投向为更为广阔的大圈层——“翻译与跨文化学习与研究共同体”服务。从有限走向无限,从封闭走向开放,这是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开拓视野的具体举措。但在具体设计上,“两翼”针对的服务对象又不尽相同,如下图所示:

图2 “一体四翼”翻译研究生“三全育人”内在逻辑结构

微信作为一种高粘性的社交媒体,是国人不可或缺的移动通讯和资讯获得平台。附加在其上的微信公众号作为粘着某一同质性受众,对某一同质性受众的内容的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鉴于此,笔者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与服务对象,开通了“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一方面继续为自己的封闭有限小圈层硕士生服务,一方面面向更广阔的虚拟网络空间,以相同志趣爱好,凝聚国内外本硕博及高校教师、学者,组建兼顾有形和无形,跨时空、跨领域、跨专业的“翻译与跨文化学习与研究共同体”,真正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

如果说微信公号只是基于某种有限熟人关系的转发宣传拓展的话,那哔哩哔哩网站上的“翻译与跨文化研究”视频号的开通则是完全进入一个陌生圈层,后者主要依赖用户自己的检索与平台的算法推荐,凝聚“翻译与跨文化学习与研究共同体”。由于B站上的用户主要为视频学习者,因此,笔者和团队成员仅将公号上的视频讲座上传至平台的“翻译与跨文化研究”频道,通过推送与翻译考试、跨文化研究相关的视频来吸引用户的关注。同时反向吸引他们关注微信公号,形成互相影响,互相支持,互相扩散的新媒体融合理路。

总之,围绕“一体”——外语学习与研究共同体打造的新媒体融合“四翼”形成了互相联动,互相支持,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的“三全育人”新结构。这种“一体四翼”的“三全育人”结构安排,体现的是建构主义教学法的运用,即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与同伴的“协作”与“会话”,发现问题,进而解释问题,进行“意义建构”和自我成长。

“一体四翼”的“三全育人”结构安排,在培养场域、培养手段、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层次、培养目标和思政教育方式上体现出七大转变:1)培养场域体现出从线下封闭有限的物理“教室”向线上开放无限的广域“大课堂”思维转变;2)培养手段上体现出由单一或线上线下粗放型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媒体有机融合型转变;3)培养内容上体现出信息+知识+办法+思想+思政的全面培养思维转变;4)培养方式体现出从传统传授型研究生培养向传授+参与+互动的开放性全方位培养方法转变;5)培养层次上体现出本硕博阶梯培养思维;6)思政教育方式上体现出将思政教育嵌合在专业学习中,从硬性灌输向软性渗透的方式转变;7)培养目标上体现出研究生培养从单纯技能型向全面能力发展型转变。这些转变均是“三全育人”理念在具体实践中的落实与体现,也是对“三全育人”理念的丰富与发展。整个“一体四翼”研究生“三全育人”结构安排,体现出路径上的逐步由小到大,由封闭向开放发展的态势,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开放性、包容性、联动性等特征。随着“网络共同体规模越大,成员动机、能力以及需求的差异性越大,管理难度和挑战也越大。因此,共同体规模应根据建设目标确定并动态调控”(孙钦美,2021:76)在后续的实践中,会持续优化改进“一体四翼”结构,使其在“三全育人”上发挥更大作用。

四、基于新媒体融合的“一体四翼”研究生“三全育人”效果评价

学习评价是依据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学习进展情况、学习结果进行观察、记录、测量,对学习效果做出鉴定和价值判断,并对学习目标进行反思和修订的活动(桑新民,2004:174)基于新媒体融合的“一体四翼”研究生“三全育人”成效体现在方方面面,上文有述各翼的基本数据情况,笔者在此不想面面俱到,仅以笔者的微信公号“翻译与跨文化研究”的后台数据变化及自己所指导的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成果来说明“三全育人”成效。

2022年1月5日推出第一篇文章,至今已经推送各类文章、信息和资源等内容1116条,关注用户人数从0涨到5447,保守估计按平均每贴阅读量100计,所推送文章、信息和资源的阅读量已达11万之众。(截至2022年7月23日)形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翻译与跨文化学习与研究共同体”。

从用户构成来看,遍及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以广东、四川、山东最多,甚至香港、台湾、澳门都有,可谓影响广泛。表明新媒体在跨时空的“三全育人”的威力与作用。用户各省分布人数如下图所示:

      图3 用户各省分布图

从用户年龄分布上看,以18-25岁最多,占比51.77%,其次26-35岁次之,占比18.93%,36-45岁的占比17.43%,46-60岁的占比10.16%。不难看出形成了全年龄范围的用户群,其中以18-35岁的本硕博最多,符合“一体四翼”研究生“三全育人”目标对象。如下图所示:

图4 用户年龄分布

从公号的近一个月发展趋势来看,基本每天都在以二位数的速度在增长,在各类微信公号林立的当下,稳定的增长说明该知识平台正在被“翻译与跨文化学习与研究共同体”看见并喜欢。同时用户的稳定增长,说明这个平台能给用户带来利益、收获和价值,用户愿意关注粘着在这个平台,体现了“一体四翼”研究生“三全育人”的扎实效果。

图5 近一个月净增人数趋势图

从公号的近一个月的阅读量和渠道来看,近一个月的阅读人次达3.6万次。其中最多的来源为公众号对话,达12878次,占比35.32%;其次为聊天对话,为10736次,占比29.44%;朋友圈为6663次,占比18.27%,其余为公众号主页,朋友在看和其它来源。总之,在激烈竞争的下,公众号作为一个小众、专业型平台,能获如此的关注与阅读效果,笔者还是很满意的。另外阅读渠道的多样性说明了公众号正在从不同的渠道吸纳同质性翻译与跨文化学习与研究共同体。

图6 近一月公众号阅读次数及渠道来源分布

以上从笔者所设“四翼”之一——“翻译与跨文化研究”的用户地区分布、年龄分布、近一个月净增人数趋势和阅读次数和渠道来源说明了笔者所创设的“一体四翼”研究生“三全育人”在现实中的落地生根。从自己所指导的有限硕士研究生向跨时空的无限“外语学习与研究共同体”延伸拓展,并在半年间取得了一定效果。并且这种成效还在慢慢积累扩大,随着“四翼”的不断优化与拓展,成效会越来越明显。

自从笔者开设“一体四翼”型“三全育人”方式以来,从线下笔者自己所带的12个研究生和若干本科生的学习和科研变化来看,呈现以下几点变化:

首先,学生学习科研目标清晰,开始定位自己学习科研目标——或拿CATTI二笔三笔证书,或努力撰写学术论文,为将来毕业后的就业或深造积累资本。截至目前,笔者所带12个研究生中,5位同学获得不同等级的科研项目立项资助;5位同学参与全国各种英语翻译比赛获得一、二、三等不同级别奖项;2位同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其次,学生普遍有了问题意识,不再像过去一样,只知道死记硬背型应试,而是将发现问题,生产知识作为学习科研目标,并自己将问题不断推向深入。学生在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的时候会主动与导师进行沟通,经过导师点拨与指导,进而推动自己的科研深入。这种方法意识的转变,笔者以为才是研究生在“一体四翼”“三全育人”的最大收获和体现。

再次,由于笔者将优秀本科生引入学术沙龙旁听,使得笔者所带的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连续四年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荣誉,同时一名本科生获得第24届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一等奖最佳辩手奖,为他们的学业继续深造夯实了基础。这些成绩的获得同样是“一体四翼”翻译研究生“三全育人”的联动效应的体现。

五、结语

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生教育,不仅要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与观察,发现学术和学科问题,带着解决或解释问题的思维,为自己所处的研究领域贡献自己的发现与新思,即为自己的研究领域生产知识。基于此目标,研究生培养就不能像本科生一样只传授知识,不讲方法,不讲思想。而方法和思想的培养则在书本之外,一方面在导师的讲解传授,更重要的是研究生自己的应用与体悟。鉴于此,笔者利用新媒体融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出“一体四翼”翻译研究生“三全教育”框架,通过翻译与跨文化社群建构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与他者形成学习科研共同体的方式,让其参与其中,在体验中学习,建构他们对翻译知识、思想和方法的认知。这种方法旨在弥补有限的课堂传授讲解,利用研究生们喜闻乐观的新媒体向他们传递信息、知识、方法、技巧、时政、政策、思想等,突破传统单一有限的传授内容,向全方位立体式综合能力培养转变,让他们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学习目标与研究生培养目标匹配,真正达到一个研究生应具有的视野、思维、方法和能力。

笔者因时而制,因教而变,因器而用,因人而设并实施的“一体四翼”翻译研究生“三全教育”框架,仅是自己的一孔之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必将有针对研究生“三全育人”更新的“一体N翼”设计。“一切媒介作为人的延伸,都能提供转换事物的新视野和新知觉。”(麦克卢汉,2000:96)因此针对“三全育人”这个培养总目标的实现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它会因时因势因人因器而变。所以研究生培养改革永远是一个进行时,而不是一个完成时。但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改革目标不会变,就是要“回应时代和国家的需求,不但要不断改革和完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而且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能把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优秀翻译人才”(张宝钧,2021:72)。希望此文能为面向“三全育人”的研究生培养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009/t20200921_489271.html(2022-07-26)

[2]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做好2020年上半年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yjss_xwgl/xwgl_xwsy/202003/t20200304 427353.html, (2022-07-26)

[3]刘晓、张烨,2022,论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实施中的权力运行———基于抗疫背景下在线教学活动案例的分析,《教育学报》第2期。

[4]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2000,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北京:商务印书馆。

[5]彭兰,2016,“新媒体”概念界定的三条线索,《新闻与传播研究》第3期。

[6]仇晓春,2022,移动外语学习内涵探析与评价指标框架构建,《外语界》第1期。

[7]桑新民,2004,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8]孙钦美,2021,网络学习共同体对高校外语教师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外语界》第4期。

[9]王丽,戴建春,2015,基于微信的交互式翻译移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外语电化教学》第2期。.

[10]王少爽,李春姬,2021,技术赋能时代翻译教师能力结构模型构建与提升策略探究,《外语界》第1期。

[11]王少爽,邹德艳,2022,新媒体环境下翻译技术学习评价模式创新研究,《外语界》第3期。

[12]文秋芳,2021,“一体化”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应用——以培养“英法双语+专业”国际治理人才为例,《外语界》第2期。

[13]肖维青,赵璧,冯庆华,2021,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翻译教学指南》的研制与思考,《中国翻译》第2期。

[14]徐锦芬,2020,外语类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与培养,《外语界》第6期。

[15]张宝钧,2021,论课程思政教育的三组关系,《中国翻译》第5期。

[1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2022-07-26)

[*]本文获2021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科研招标项目《“双创”驱动下中国诗画翻译范式融合机理研究》(CTS202110)资助。

扫码关注通讯君

18万+ 学者关注了我们

语言学通讯、翻译学通讯 扫码关注。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活动。业务推推广页广请联系公众号业务邮箱 dianzishu@126.com

出于交流分享之目的,转发此文。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和推荐,对其真实性和有效性也无查核。除原创文章外,版权归原作者及原机构所有;若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积极处理

原版进口著作推荐

应用语言学

专著推荐 | 《应用语言学的叙事研究方法》(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Cognitive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for TESOL(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Vocabulary, Corpus and Language Teaching(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二语习得中的语言使用:批判性反思与未来展望》(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外语教师教育的反思性工具、技巧与策略》(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二语数字多模态写作能力评估》(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视听输入与二语学习》(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生成式二语习得研究方法导论(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语言教师身份与幸福》(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何以培养语言技能?生成式AI与机器学习在语言学习及译者培训中的应用》(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亚洲语境中学习英语之外的外语:多语自我和学习动机》(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数字多模态作文: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数字人文看世界 Digital Humanities Looking at the World (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数字空间中的对话分析语言教师教育》
专著推荐 | 《多模态会话分析与解释现象学分析:研究超语、多语课堂话语的方法论框架》
专著推荐 | 《语言学习、数字沟通与海外学习:跨地域背景下的身份和归属感》  (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基于内容的语言教学法何以促进语言教师发展?Teacher Development for Content-Based Language Education
专著推荐 | Knowledge-Making from a Postgraduate Writers' Circle
专著推荐 | 学术英语研究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徐浩《语言教师社会认知》(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二语教师专业发展》Second Languag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专著推荐 | 如何让英语课堂栩栩如生?(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二语写作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美国的世界语言教师的信念与经验
专著推荐 | 《三语学习者的阅读概念、教育和教学领域》
专著推荐 | 《语言社区的连贯性:有序的异质性与社会意义》Routledge
专著推荐 | 《应用语言学非常用研究方法》(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语言课程设计经典读本:《劳特利奇语言教育与课程设计手册》
专著推荐 | 《整合二语课堂的电子档案袋:面向未来的教育》
专著推荐 | 为语言教学开发教材Developing Materials for Language Teaching
专著推荐 | 《如何研究二语写作过程》(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多语言课堂的跨文化教学法:应对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变化的现实 (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 用于语言教学的语料库:弥合研究与实践的鸿沟(2024年新书)

话语分析与理论语言学

专著推荐 | Discourse Analysis 第三版(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构建和使用可比语料库:实现多语自然语言处理》(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如何用语用学研究医疗健康沟通话语

专著推荐 | 《语篇分析的定量研究:如何用 作复制研究?》(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功能语言学:理论假说与实证依据》

专著推荐 | Doing Corpus Linguistics(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批评社会语言学方法论》Critical Sociolinguistic Research Methods(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语用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界面研究:礼貌研究新解

专著推荐 | 《话语分析:实用导论》(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AI for Communication(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对比语言学的构式与认知解读》(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如何用话语研究民粹主义政治?(2024年批评话语分析新书)

专著推荐 | 《解读大型社交媒体语料库》

专著推荐 | 《揭开虚假新闻与谣传信息的符号学代码》 (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解读政治话语中与隐喻相关的介词》 (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Vocabulary, Corpus and Language Teaching(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AI生成的流行文化:一个符号学视角》(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Language and Mediated Masculinities (男性气质的跨语言文化媒介的批评话语分析)

专著推荐 | Advancing Language Research through Q Methodology(新书)

专著推荐 | 认知语义学(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A Typological Study of the Existential Clause (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认知语言学视野下的谚语研究Proverbs with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Advancing Language Research through Q Methodology(新书)

专著推荐 | 麦克·尤恩小说中的(不)礼貌:文学语用文体学

专著推荐 | 如何用认知修辞学研究《庄子》?

专著推荐 | 文体学经典读本:Explorations in Stylistics

专著推荐 | 对比语言学的构式与认知研究

专著推荐 | 《就业能力的语言:基于语料库的英国大学网站分析》

专著推荐 | Cultural Linguistics and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

专著推荐 | Literary Digital Stylistic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专著推荐 | Discursive Mediation in Translation

专著推荐 | 施旭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ultural Discourse Studies

专著推荐 | Data Analytics for Discourse Analysis with Python

专著推荐 | 批评会话分析Critical Conversation Analysis(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方志辉教授 Demystifying Academic English 系列读本

专著推荐 | 《礼貌研究方法论》

专著推荐 | Interfaces and Featur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专著推荐 | Francisco Yus《网络幽默的语用研究》

专著推荐 | 《认知和沟通干预:语言病理学家的神经科学应用》

专著推荐 | Cognitive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医学语言学系列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Doing Corpus Linguistics(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互动语用学(经典读本)

专著推荐 | 语言教学与研究的语料库应用研究 (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语料库在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为教学、翻译和专业交流铺平道路(2023年)

专著推荐 | 用大数据探索语言与社会跨越时空的议会话语(2023年)

专著推荐 | Photography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 Text and Wine: Approaches from terminology and translation

专著推荐 | 会话分析(2024年新书与经典读本推荐)

专著推荐 | For F*ck's Sake《为什么脏话惊人,粗鲁又有趣?》 (牛津新书)

专著推荐 | Redoing Linguistic Worlds: Unmaking Gender Binaries

专著推荐 | Linguistic and Extralinguistic in Interaction

专著推荐 | 新媒体、数字话语分析的国际新发展

专著推荐 | A Systemic Functional Typology of MOOD

专著推荐 | Advances in Sign Language Corpus Linguistics

专著推荐 | Stylistics: text, cognition and corpora

专著推荐 | 语言教学中的语用学 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专著推荐 | Evaluation Across Newspaper Genres(另附作者讲座视频)

翻译学国际著作

专著推荐 | 李向东《口笔译教学研究:现有研究主题与未来研究方向》(2024)

专著推荐 | 《改写、操纵与译者主体性:全球语境下的中国文学翻译》(2024)
专著推荐 | House推出翻译学入门必读Translation: The Basics(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视听翻译导论》(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翻译作为认知活动:实证研究的理论、模型与方法》
专著推荐 | Translation and Pragmatics《语用翻译学》(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重构译者,译者重构 Reframing Translators, Translators as Reframers
专著推荐 | 岳峰. Translation Studies on Chinese Films and TV Shows
专著推荐 | 医学人文与阅读、翻译(2024新书2卷本)
专著推荐 | Using Technologies for Creative-Text Translation
专著推荐 | 《社会文化涌现的复杂性:生物符号学、符号学和翻译研究》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儿童文学中的情感书写研究
专著推荐 | 机构口笔译批评性研究(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The Quality of Live Subtitling(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口笔译教育中的翻译伦理教学:劳特利奇读本》(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翻译中的语用学 Pragmatics & Translation(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译者在表征中的定位:《骆驼祥子》英文翻译的多模态视角
专著推荐 |  Almanna & House《翻译政治与政治翻译》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 Narratives of Mistranslation《误译的叙事:拉美文学的小说译者》
专著推荐 | Understanding Discourse Analysis(劳特里奇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 Exploring Translation Theories(Pym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 翻译伦理 (劳特利奇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The Quality of Live Subtitling(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Routledge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and Education(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 Community Translation
专著推荐 | Exploring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Models 
专著推荐 | Digital Research Methods for Translation Studies(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Interpreting Technologies 
专著推荐 | 翻译流动:探索人、过程与产品的网络 


语言学通讯
欢迎关注语言学通讯、翻译学通讯两个公众号。18万学者关注了我们,本号主要发布国内外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相关的会议讲座、1教师研修、专著推荐、期刊动态等。投稿和业务合作请联系 dianzishu@126.co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