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 11月16日. 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学术交流会嘉宾发言主题(杭州)

学术   2024-11-02 13:50   山东  

21世纪报社联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将2024年11月16日杭州举办Understanding China 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新时代公共外交背景下的国际传播力建设”为主题,深入探讨新公共外交背景下国际传播的新趋势、新发展,汇集智慧,凝聚共识,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提供学术思考和智力支持。


时间地点

时间:2024年11月16日

地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下沙校区)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1158号

组织机构

主    办:21世纪报社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承    办:中报二十一世纪


学术指导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

 “一带一路”语言教育文化组织联盟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教育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


会议日程



发言嘉宾及主题

主旨报告:


  孙吉胜:
  数字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国际传播能力培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日益重视国际传播。数字时代的国际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平台、传播渠道、传播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国际传播效能提升以及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需要明确国际传播所涉及的传播基础设施、语言、文化、专业等重要方面,有的放矢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以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


孙吉胜教授: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英指委委员,北京市教学名师。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任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外交、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语言学、对外话语体系与国际话语权等领域的研究。出版《语言、意义与国际政治》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文章近百篇,多篇被转载。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



  吴飞:
  以全球共通重构国际传播的新逻辑



摘要:传播学一直在探究为什么传播以及理想的交往如何实现的问题,在全球化时代,人类交往需要跳出“文明冲突论”的阴影,以事实共享、价值共振与情感共鸣全球共通理论重构国际传播的新逻辑。具体而言,国际传播需要坚持以事实信息作为人类沟通的基础,保证新闻真实性以促进事实共享,积极推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下求同存异,价值共振,促进全球公众情感共鸣,构建更加和谐、共通的人类未来。


吴飞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部副主任、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主要研究传播与社会、传播法及新闻理论。兼任国务院学位办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传播学副会长、浙江省传播学会会长。出版著作有《国际传播的理论、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平衡与妥协——西方传播法研究》《新闻专业主义研究》。



  赵鸿燕:
  数智化国际传播与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摘要:当前大国博弈环境下,数智技术正重塑国家间公共外交博弈模式,对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黏合领域”的研究愈发重要。我国需及时发展数智化国际传播,创新性讲好中国故事,把技术动能转化为发展势能,才有可能占据大国竞合的高位。


赵鸿燕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分会理事。研究领域为公共外交、国际传播。


  薛晓芃:
  国际组织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



摘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在百年变局与教育对外开放事业面临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上升的形势下,培养和输送中国高校的各类专业性人才到国际组织工作,常态化地参与全球治理工作,不仅能够形成对外交流和全球治理的特殊梯度和人才基础,更能有利于中国更好地服务国际社会、从国际社会吸取各方面的营养,形成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真正密切的相互合作,更好地满足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


薛晓芃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北亚研究院院长、教授,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和多伦多大学访学。长期从事东北亚问题、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中日韩合作等领域的研究。著有《东北亚地区环境治理与中日韩环保产业合作》、《国际公害物品的管理:以SARS和印度洋海啸为例的分析 》、《非对称国际关系》(译著)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王祎:
  国际传播中的海外侨力量:
  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




摘要:当前海外华侨华人有6000多万,他们既了解住在国社会文化风貌,又熟悉中华文化意涵,是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对外叙事的重要力量,是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和通道。同时,广大侨胞是开展民间外交的重要主体,对中外文化交流、文化理解、文化认同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报告旨在分析广大海外侨胞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的成效,其角色、作用的理论逻辑,以及国内相关主体在助力海外侨胞做好国际传播过程中的实践探索。


王祎博士:温州大学华侨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博士后,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曾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侨联、北京市侨联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和横向课题。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当代国际移民政策国别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撰写资政报告30余篇。



圆桌论坛:
主题:穿越信息迷雾:社交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

研讨大纲:

1. 企业出海中的国际传播案例分享

2. 央级媒体的海外传播案例分享

3. 如何提高对外传播中的信息可信度

4. 国内外事实核查发展脉络差异、国内业界案例分享

5. 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6. 总结



  王士宇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北京大学传播学博士。教授新闻采写、新媒体研究、体育新闻报道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实务、媒体与社会、体育新闻报道。

  张小娅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硕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教授外国新闻史、公共外交、演讲与沟通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传播、媒介社会学。

  方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内最早研究和讲授数据新闻的学者之一,著有《数据新闻概论》(第三版),《把数据作为方法》等。微信公众号“RUC新闻坊”及其工作室的联合创始人兼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创作的数据新闻作品已获得国内多个新闻比赛的20多项大奖。

  郑萃颖


财经媒体从业9年,见证融媒体时代兴起与传统媒体转型。2018年获得第31届中国经济新闻奖一等奖。2021年起从事ESG、低碳转型、气候变化议题的报道并深度参与行业讨论。



报名及参会

本次会议采取邀请制,不收取任何参会费用。参会代表交通及食宿费用自理。


欢迎全国高校及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从事国际传播、国际关系、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专家学者、院校领导及教育工作者、各地宣传及外事部门工作者参会分享。


请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



建议参会者从南门进校,东门较远(东门和南门都可开车进入)。刷身份证即可进校,需提前报备。



组委会联系方式

电话:010-64995598/6406




语言学通讯
欢迎关注语言学通讯、翻译学通讯两个公众号。18万学者关注了我们,本号主要发布国内外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相关的会议讲座、1教师研修、专著推荐、期刊动态等。投稿和业务合作请联系 dianzishu@126.co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