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李昌标. 连锁整合下的叙事诗“自我”视角转换

学术   2024-11-05 23:24   山东  

连锁整合下的叙事诗“自我”视角转换

李昌标

摘要:视角转换研究在小说中比较常见,但叙事诗的视角转换尚未引起关注。叙事诗中存在第一人称“叙述自我”外视角转向“体验自我”内视角的视角转换方式。这种视角转换可通过最新的连锁整合网络模式进行认知解读,即读者从叙事诗篇章整体上把握叙事诗的视角转换信息及其语言引导标识,把外视角、内视角作为视角心理输入空间,在同一心理网内优选关键关系网线进行跨心理空间的映射整合,或者把外视角、内视角分别作为不同的心理网来参与跨心理网的连锁整合。以“自我”视角转换方式来展开的叙事诗,其诗意解读背后往往蕴含跨视角心理空间、跨视角心理网相结合的多波次接龙式、分合式连锁整合过程。

关键词:叙事诗;“自我”视角转换;概念整合;连锁整合

文献来源:李昌标.连锁整合下的叙事诗“自我”视角转换[J].外语教学,2024 (4):33-38.

本文编辑:王峰 山东大学 语言学通讯



1.引言



叙事诗是以记叙人物事件为主的一种诗体,具备较完整的情节和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往往采用第一、第三人称来叙述。在第一人称叙述中存在两种“自我”视角:一是叙述自我(narratingself),即叙述者“我”目前追忆往事的眼光;二是体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即被追忆的“我”过去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这两种眼光交替作用,体现“我”在不同时期对事件的不同看法或不同认识程度(Rimmon-Kenan 2002:75-77;申丹 2007: 238)。叙述自我外视角和体验自我内视角的交替使用研究在小说中比较常见,但在诗歌研究中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事实上,视角转换已成为叙事诗的重要叙事方式,但以什么方式转换、转换背后存在怎样的读者认知机制来解读叙事诗的“自我”视角转换效果,还有待探讨。李昌标(2017:215)曾在专著《王维与希尼诗歌认知比较研究》中尝试把每种视角看成一个叙事心理空间,作为心理输入空间参与故事的意义整合,但鉴于叙事诗外视角—内视角的连续性转换和复杂性情节特点,本文进一步从Turner(2014)最新提出的连锁整合网络(cascading blending web)模式切入,聚焦三个问题:一是把每种视角看作心理空间或心理网,视角转换与连锁整合有何关联性,二是叙述自我和体验自我的接龙式连锁整合如何运作,三是叙述自我和体验自我的分合式连锁整合怎样运作,并以此揭示英语叙事诗“自我”视角转换的读者认知解读过程及其视角转换诗意。



2.视角转换与连锁整合的关联性



连锁整合网络模式是由Turner(2014:106-171)在其新著《想法之源:整合、创造力和人类思维火花》(The Origin of Ideas: Blending, Creativity and the Human Spark)中提出的,是对概念整合理论(Fauconnier & Turner 2002)的最新发展。该模式超越概念整合的词、句层次,从篇章层次上整体(global)考察篇章故事的高级整合(advanced blending);提出从心理空间、心理网(mental web)两种途径来构建不同的整合网络模式。心理空间就是小的心理数组(small mental arrays),这些心理空间以及连通空间的概念关系组成了心理网,不同心理网联接为超级整合网(hyper-blending webs),即指至少有一个心理网整合后继续作为新的输入空间的网络模式,每一波心理网的整合,好像瀑布一样,流向下一波网络整合瀑布,或者前一波网络整合有如下一波网络整合的踏脚石(stepping-stone),递归(recursive)形成连锁型整合网络(cascading blending web)。该整合网络主要包括:前一波心理网整合后的新显结构,作为新的心理输入空间顺流参与下一波心理网的整合,形成接龙式连锁整合(见图 1);不同波次的心理网各自先整合后,其新显结构继续组成新的心理网彼此进行整合,属于分合式连锁整合(见图 2):

叙事诗的视角认知转换与连锁整合网络密切相关,叙述自我和体验自我可作为视角心理空间或视角心理网,参与视角转换的映射压缩整合。作为视角心理空间,是指把叙述自我、体验自我分别看作同一个心理网内的心理输入空间 I、II,通过类属空间信息变量的调控,两个输入空间的相关呼应物(counterparts)跨空间映射并向合成空间有选择地投射、压缩,最终产生新显结构,这种跨视角心理空间整合适合解读视角情节相对简单、对称的叙事诗;在阐释视角复杂、不对称的叙事诗时,则是把叙述自我、体验自我分别看成心理网,前一个视角心理网整合后得出的新显结构作为新的输入空间,与另一视角心理网彼此再整合,形成视角心理网的连锁整合。对一首叙事诗视角转换的接龙式或分合式连锁整合,往往需要同时考虑跨视角心理空间、跨视角心理网的认知结合,甚至多波心理网的认知整合。每一波认知结合或整合过程中,需要考虑三个认知环节:一是从篇章整体上构建第一人称叙述自我/体验自我视角心理输入空间或心理网,故事情节简单、对称的优先构建心理输入空间,相对复杂的可考虑建立心理网;二是优选相关关键关系(vital relations)作为网线进行跨空间映射压缩,除了基本的一一对应关系之外,由 Fauconnier & Turner(2002:89-111)提出、Evans & Green(2006:420-426) 总结、Turner(2014: 118)重申的关键关系,还包括把外部空间(outer-space)关键关系,如时间、空间、表征、变化、角色—价值、因果、类比/逆类比、部分—整体等压缩成为合成空间的相关内部空间(inner-space)关键关系,即尺度/切点时间或空间(scaled/syncopated time or space)、惟一性、相似性、身份、特性、范畴等(李昌标 2017:97-101);三是 “组合” 投射压缩至合成空间的相关元素及其关系,联想背景知识、个人认知能力等进一步“完善”,直至新显结构得到“扩展”,即实现该心理网的诗意认知解读。



3.“自我”视角转换的连锁整合分析



美国诗人罗伯特·洛厄尔(Robert Lowell 1962)的《尖叫声》(The Scream)可作为接龙式连锁整合的例证,而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 2010) 的《给爱维恩的风筝》(A Kite for Aibhín)则作为分合式连锁整合的例证,在连锁整合网络模式下进行视角转换的认知解读。

3.1 叙述/体验自我转换的接龙式连锁整合

在第一人称叙事诗中,叙述自我和体验自我经常以这种方式进行转换:叙述者“我”暂时放弃目前追忆往事的眼光,转而采取“我”当初的眼光来展示故事发展,在诗尾又回归叙述自我的眼光,呈现“叙述自我 1—体验自我—叙述自我 2”的视角转换格局。其特点在于:叙述自我展现一位智者自我的全知回顾自省眼光,而体验自我的眼光则呈现局部的或分散的、稚涩或不成熟的状态,二者都以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呈现。洛厄尔的叙事诗《尖叫声》就采用了这种叙述自我与体验自我之间转换的方式,全诗以尖叫声的微弱回音(a thinning echo) 开篇,并以尖叫声的全部消失(all gone)结束,但叙述自我在诗歌的中段放弃目前的追忆眼光,采取孩童时代的体验眼光来展示故事世界。整首诗呈现叙述自我 1(诗节 1)、体验自我(诗节 2-4)、叙述自我 2(诗节 5-8)的“自我”视角转换格局(见图 3)。该诗源于伊丽莎白·毕肖普(Elizabeth Bishop 1953)发表在杂志《纽约客》(The New Yorker) 上的自传故事《在村子》(In the Village),洛厄尔在阅读该故事后,提炼故事里面的“核心意象”(Flower 2013:499),创作了这首诗,并发表于《肯言评论》(The Kenyan Review) (Lowell 1962:624-625)。《尖叫声》与《在村子》的取材渊源背景知识,参与全诗多波接龙式连锁整合。

The Scream 

 (derived from Elizabeth Bishop’s story In the Village

 (叙述自我 1) 诗节 1  A scream, the echo of a scream, / now only a thinning echo . . . / As a child in Nova Scotia, / I used to watch the sky, / Swiss sky, too blue, too dark.  

(体验自我) 诗节 2  A cow drooled green grass strings, / made cow flop, smack, smack, smack! / and tried to brush off its flies / on a lilac bush — all, / forever, at one fell swoop!  / /  诗节 3  In the black-smith’s shop, / the horseshoes sailed through the dark, / like bloody little moons, / red-hot, hissing, protesting, / as they drowned in the pan.  / /  诗节 4  Back and away and back! / Mother kept coming and going — / with me, without me! / Mother’s dresses were black / Or white, or black-and-white.

(叙述自我 2)  诗节 5  One day she changed to purple, / and left her mourning. At the fitting, / the dressmaker crawled on the floor, / eating pins, like Nebuchadnezzar / on his knees eating grass. / /  诗节 6  Drummers sometimes came / selling gilded red / and green books, unlovely books! /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s / wore clothes like the purple dress. / /  诗节 7  Later, she gave the scream, / not even louder at first. . . When she went away I thought / “But you can’t love everyone, / your heart won’t let you!” / /  诗节 8  A scream! But they are all gone, / those aunts and aunts, a grandfather, / a grandmother, my mother — / even her scream —too frail / for us to hear their voices long.

在第一波心理网 1 “叙述自我”整合中,成年自我(adult  self,Flower 2013:503)的叙述视角可看成一个心理网,它包含两个叙事视角输入空间:输入空间 I “听”、输入空间 II “看”。输入空间 I “听”里的我听到微弱的尖叫声,与输入空间 II “看”里我看到的“太蓝太黑”的天空,在外部空间关键关系“空间(Space)” 的映射连通下,将不同的实体空间同步连通压缩至同一空间范围,压缩成为合成空间 1 的内部空间关键关系“尺度空间”:尖叫声划过天穹,“玷污了小女孩心目中的蓝黑天空” (Wallace 1992:82-103),两者融合压缩在同一空间,所以此时身处巴西的成年自我毕肖普,仿佛听到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大村子(Great Village)里母亲的尖叫声;同时,同一空间里的单一空间链上的部分空间被激活再被压缩成“切点空间” 关系,尖叫声的凄凄回音定格在微弱(thinning)这一空间切点,与之相衬的天空颜色也呈现异常蓝黑这一空间切点。微弱叫声和异常蓝黑天空的切点意象在合成空间“组合”,母亲因失去丈夫而悲伤的背景故事进一步得到“完善”,直到“扩展”为新显结构 1,即透过成年自我的记忆,一个夹杂着母亲尖叫声、充满悲情氛围的蓝黑天空仿佛有某种不祥、危险暗示,“低垂空中”(Wallace 1992:82-103)。

这些暗示呼应物又作为新的心理输入空间 a,犹如瀑布或踏脚石一般,接龙参与第二波心理网 2整合,其中小女孩体验眼光中的三件往事(诗节 2-4)先作为视角心理网完成整合。在该视角心理网中,成年自我回到小女孩当初的童稚体验眼光,置身放牛、打铁、母亲来去的鲜活场景,还原真实的懵懂感受。这些场景感受组成三个平行的叙事心理输入空间,其呼应物彼此平行映射整合。母牛粪便“啪、啪、啪”地从她体内排出(诗中用斜体 smack, smack, smack! 书写);马蹄铁在烤锅漩涡里涌动挣扎,发出“嘶嘶声、抗议声(用动词-ing 形式 hissing, protesting 体现)”;母亲显得异常不安(用三组词 “away and back” “coming and going” “with, without” 表示)。小女孩幼年心灵的所看所听所感,与心理网 2 中输入空间 a 里成年自我所叙的不祥暗示进一步映射连通,向合成空间 2 有选择地投射“组合”,进一步“完善、扩展”,并产生新显结构 2:小女孩能从动物身上得到某种支撑和宽慰(Paton 2006:197-213),牛粪“啪、啪、啪”地溅在地上,牛自在舒通,就像小女孩流下的一滴滴眼泪也能减轻恐惧、释放“坏”情绪(Diehl 1993:99);马蹄铁快要“淹死”的咆哮挣扎与母亲尖叫声的减弱模糊相互碰撞,反衬出小女孩对母亲疯癫和自我生存的茫然无助;小女孩并不知晓母亲的裙子颜色为何变来变去,这正是体验自我所预设的艺术效果。

新显结构 2 犹如瀑布或踏脚石一般继续作为新的输入空间b,接龙参与第三波心理网 3 整合,其中叙述自我 2 (诗节 5-8) 作为回顾性叙述视角心理网先进行平行型映射整合。诗节 5 笔锋一转,one day 标志着小女孩的体验自我眼光又回到了成年自我的回顾叙述:母亲换上了紫色裙子,如今的成年自我才知道这是家人特地请来裁缝为她做新衣服,希望结束病患所带来的悲情霉运(Fuss 2013;Walker 2005:7),因为紫色在基督教里象征复活重生(Almeida 2010:195-206)。诗节 6 中,sometimes 是典型的回顾性叙述语,敲鼓的小商贩有时来卖镀金的红色绿色的书,书画中的人穿着那紫裙子一般的衣服。诗节 7 中,later 拉近了回顾性叙述的距离,叙述自我揭开了体验自我当初无法明白的母亲换衣的反讽结局,本来预示着好运的紫裙子,并没有扭转母亲的病情和命运,这一声尖叫标志着母亲康复期望的破灭。诗节 8 中,成年自我在当下(now)感慨母亲和小女孩之间的脆弱纽带关系。

诗节 5-8 中的时间切点 one day、sometimes、later、now 和所述事件,沿着尺度时间轴互相映射压缩,并与心理网 3 中输入空间 b (新显结构 2)进一步接龙映射压缩,在第三波合成空间 3 里“组合”;同时,读者从诗歌整体上综合第一、二波的认知所悟,通过时空、表征、类比关键关系网线连通过去与现在,“完善” “扩展”三波次“自我”视角转换心理网的认知过程,实现全诗的意境升华,即新显结构 3 。声音穿越“时空”,当时令小女孩感到害怕的母亲尖叫声,如今成了成年自我与母亲隔空交流的心灵寄托;当初马蹄铁的嘶嘶抗议声、牛粪溅落的“啪啪啪”声音,后来成了诗人摆脱困境、自我救赎的精神力量。颜色“表征”情感:体验自我眼光里的血红马蹄铁、黑白裙子,与叙述自我眼光里的蓝黑色天空、镀金红绿色书,共同为紫色提供了颜色背景,使得紫色成为贯穿全诗、萦绕心田的反讽主色调。用典“类比”人物,裁缝与国王本来毫不相干,但成年自我把他们“奇特的视觉相似性” (Axelrod & Deese 1993:221)和母亲的尖叫联系起来,神秘裁缝带来的危险、国王的疯狂、母亲的尖叫纠缠在一起,暗示母亲的病情愈发严重。通过对叙述、体验情节的连锁整合,在新显结构 3 中的《尖叫声》是声音、颜色、用典混响的叙事挽歌,是失落、悲伤、补救相连的心路历程。

3.2 叙述/体验自我转换的分合式连锁整合

同《尖叫声》相仿,希尼的叙事诗《给爱维恩的风筝》呈叙述自我 1 (诗节 1-3)—体验自我(诗节4-5)—叙述自我 2 (诗节 6-7)的视角转换格局。其特点在于:现在的叙述者“我”追忆出发放风筝的情景,进而被当初操作风筝的体验眼光所取代(诗节 4-5 以 “And now”、一连串动词、-ing 形式为标识语来体现),最后又回到叙述自我的追忆眼光。叙述自我 1 和体验自我展示放风筝的过程,情节前后照应、节奏有变化,组成第一波心理网;叙述自我 2揭示放风筝的结果,谜底预设悬念、寓意有张力,单独作为第二波心理网;前两波分别整合后的新显结构继续映射压缩,合成第三波心理网,完成“自我”视角的分合式心理网连锁整合(见图 4)。同时,该诗是希尼对意大利诗人乔瓦尼·帕斯克里的诗歌《风筝》的仿作,也是希尼(Heaney 1985)对自己先前在诗集《站地岛》(Station Island)中的《给迈克尔和克里斯托弗的风筝》(A Kite for Michael and Christopher)的回应,这些创作背景一起参与连锁整合。

A Kite for Aibhín

After “L’Aquilone” by Giovanni Pascoli (1855—1912)

(叙述自我 1) 诗节 1  Air from another life and time and place, / Pale blue heavenly air is supporting / A white wing beating high against the breeze, / /  诗节 2  And yes, it is a kite! As when one afternoon / All of us there trooped out / Among the briar hedges and stripped thorn,/ /  诗节 3  I take my stand again, halt opposite / Anahorish Hill to scan the blue, / Back in that field to launch our long-tailed comet.

(体验自我)  诗节 4  And now it hovers, tugs, veers, dives askew, / Lifts itself, goes with the wind until / It rises to loud cheers from us below. / /  诗节 5  Rises, and my hand is like a spindle / Unspooling, the kite a thin-stemmed flower / Climbing and carrying, carrying farther, higher

(叙述自我 2)  诗节 6  The longing in the breast and planted feet / And gazing face and heart of the kite flier / Until string breaks and—separate, elate— / /  诗节 7  The kite takes off, itself alone, a windfall.

构建第一波心理网 1 “放飞过程”,输入空间 I叙述自我 1、输入空间 II 体验自我之间的附属呼应物一一对应映射压缩。于“境”,叙述自我 1 开篇基本引述《风筝》中的原句 “anair borne fromanother place,. . . ”,营造了一种夹杂着从意大利和从爱尔兰直面扑来的空气,诗人仿佛从另一个世界徐徐走入放风筝的场境,同时也想象出另一种“超凡、神秘、无垠的诗意天国氛围”(Benyousky 2016:273-275);体验自我则沉浸在风筝飘飞的更高、更远的天空之下。于“筝”,叙述自我 1 概述一只白翅膀在蓝天支撑下,迎风拍打轻飞;体验自我则进入当时的感知眼光之中,绘声绘色地感受其飞行轨迹,一连串动词“盘旋、陡起、忽转、斜冲、飘摇、升起” (hovers、tugs、veers、dives、lifts、goes、rises)以及“攀升、带远、带高”(climbing,carrying)的现在分词形式,在诗节 4、5 急促的跨行连续(enjambment)之间,把风筝在空中拍打的姿态描绘得活灵活现。于“人”,叙述自我记得我们来到安娜莪瑞什山(Anahorish Hill) 对面选好位置、立定,扫视晴空,发射我们的长尾彗星(long-tailed comet),希尼沿用《风筝》诗行 “each scans the bule/Andpicked his spot to launch his long-tailed comet” 中的“扫视” (scan)、“发射”(launch)动词,还希望用诗人自己的敏锐力审视天穹,像彗星般的风筝一样发射、创作出新的诗行,其双关寓意强烈(Benyousky 2016: 273-275);体验自我此刻随着风筝攀升欢呼雀跃,“我的手像纺锤不断转出线绳,风筝像细茎的花朵在攀升”,这细茎花朵再也不是多年前希尼《给迈克尔和克里斯托弗的风筝》里“人之灵魂(the human soul)”般的风筝那样,飞向天空而坠地,怒吼着回归凝重悲情的现实(Bailey 2016:41)。境围、竞放、风筝人三个附属物的一一对应连通映射,向合成空间 1 压缩“组合”;帕斯克里的《风筝》回顾了在乌尔比诺(Urbino)放飞风筝的往事,希尼对该诗的仿作《给爱维恩的风筝》是诗人为庆贺孙女爱维恩(题目中 Aibhín)出生放风筝而作,这是意大利和爱尔兰诗歌文化的碰撞,再联想多年前《给迈克尔和克里斯托弗的风筝》里希尼对两个儿子的言传身教“紧握风筝、感受拉力、承受绷紧”,这些背景信息一起参与“完善”;最后“扩展”为新显结构 1:经过回顾铺叙、体验纷呈,塑造了一位把生命故事、创作情怀融入风筝的放风筝人形象和睿智的长者形象。

构建第二波心理网 2 “飘落结果”,输入空间 I叙述自我 a、输入空间 II 叙述自我 b 之间的附属呼应物,通过“表征”关键关系相互映射压缩。在叙述自我 a 里,诗人作为放风筝人充满了渴望,这渴望在他的胸膛里、在稳住的双脚上、在凝视的眼光中、在心底得到表征;在叙述自我 b 里,诗人把前 6节的每节三行突然缩减为最后第七节的一行来总结,用 separate、elate 和两个破折号形象地勾勒出风筝线断、随风欢飞的情形,高飞的风筝最后表征为“风飘落的果实”。在叙述自我的回顾眼光里,油然而生的渴望与欢快的飘飞飘落相互映射融合,整合成为合成空间 2 里的新显结构 2 表征“结果”:诗人期盼的风筝飞得又高、又远,欢快的飘落是一种自然美好的归宿,就像“成熟的果子被风吹落成为美食,预示着一份好收获”(Benyousky 2016:275)。在尾行,希尼使用 “windfall” 这个模糊词(equivocal word,Auge 2016:35),往往会传递更多的思想信息,需要构建下一波心理网 3 来整合。

心理网 1、2 分别整合后的新显结构 1、2 继续作为新的输入空间 I、II,汇合成心理网 3 “意义升华”,其输入空间的对应附属元素进一步连通压缩,同时诗中放飞过程、飘落结果背后的自我视角背景知识参与整合,全诗的主题诗意得到解读升华。《给爱维恩的风筝》是希尼(Heaney 2010)最后一本诗集《人链》(Human Chain)中的最后一首诗歌,“人链”象征着团结与传承,连接死亡与新生(Rachel 2018:6)。暮年时刻,诗人通过自我视角眼光转换来回顾、体验“教孙女放风筝(Jamison 2014:39)”的经历,为他的诗歌艺术画上圆满句号:从教儿子放风筝到教孙女放风筝、从仿意大利风筝到写爱尔兰风筝,诗人的创作灵动如同风筝竞飞、欢喜飘落一样闪耀、最终走向不朽的成熟,也许诗人心中的“飘落”是“只有风筝放飞、心灵释放之后自己才能体会到的那种自我放松和满足”(Tobin 2020:327),也许是乐意接受那种“释去重负、撒手而去”的不会再有的感觉(Parker 2020:169;Heaney 2010:17)。新生降临,风筝线断恰似脐带剪开,风筝飘落犹如瓜熟蒂落,也是希尼手松开风筝线之时,寄望于孙辈像风筝一样展翅飞翔,像风筝欢快飘落一样实现美好愿望。


4.结语



叙事诗的叙述自我与体验自我视角转换是颇具特色的叙事格局,借用连锁整合网络对这些视角转换现象的认知解读,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一方面,视角转换与连锁整合互为关联,外视角、内视角均可作为心理输入空间,在同一心理网内进行跨心理空间的映射整合,也可分别作为不同心理网进行跨心理网的连锁整合,从叙事诗篇章整体上考量的跨视角心理空间、跨视角心理网的一波波接龙式或分合式认知整合,比较适合解读叙事诗中的视角转换现象以及其他复杂的叙事情节;Turner(2014)的连锁整合网络不局限于Fauconnier & Turner(2002)的平行型、复合型多域网络模式,较好解决了叙事情节发展不对称、心理空间/心理网构建不充分的整合问题,也突破了以往研究大多限于短小诗篇的研究范畴。另一方面,叙事诗的视角转换语言标识具有一定规律的辨识度,诗歌创作背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整合元素,读者对这些可读信息的认知联想提取,能够有效建构相关的视角心理空间或心理网以及不同波次的连锁整合网络,直到叙事主题诗意的整合升华。




原版进口著作推荐

应用语言学

专著推荐 | 《应用语言学的叙事研究方法》(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多模态外语写作与多元身份斡旋》(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Jing Wei《中国学者学术写作中的互动:元话语视角》(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Cognitive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for TESOL(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如何多模态研究英语教材?(经典读本)
专著推荐 | Vocabulary, Corpus and Language Teaching(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二语习得中的语言使用:批判性反思与未来展望》(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外语教师教育的反思性工具、技巧与策略》(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二语数字多模态写作能力评估》(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视听输入与二语学习》(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生成式二语习得研究方法导论(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语言教师身份与幸福》(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何以培养语言技能?生成式AI与机器学习在语言学习及译者培训中的应用》(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亚洲语境中学习英语之外的外语:多语自我和学习动机》(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数字多模态作文: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数字人文看世界 Digital Humanities Looking at the World (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数字空间中的对话分析语言教师教育》
专著推荐 | 《多模态会话分析与解释现象学分析:研究超语、多语课堂话语的方法论框架》
专著推荐 | 《语言学习、数字沟通与海外学习:跨地域背景下的身份和归属感》  (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基于内容的语言教学法何以促进语言教师发展?Teacher Development for Content-Based Language Education
专著推荐 | Knowledge-Making from a Postgraduate Writers' Circle
专著推荐 | 学术英语研究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徐浩《语言教师社会认知》(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二语教师专业发展》Second Languag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专著推荐 | 如何让英语课堂栩栩如生?(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二语写作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美国的世界语言教师的信念与经验
专著推荐 | 《三语学习者的阅读概念、教育和教学领域》
专著推荐 | 《语言社区的连贯性:有序的异质性与社会意义》Routledge
专著推荐 | 《应用语言学非常用研究方法》(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语言课程设计经典读本:《劳特利奇语言教育与课程设计手册》
专著推荐 | 《整合二语课堂的电子档案袋:面向未来的教育》
专著推荐 | 为语言教学开发教材Developing Materials for Language Teaching
专著推荐 | 《如何研究二语写作过程》(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多语言课堂的跨文化教学法:应对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变化的现实 (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 用于语言教学的语料库:弥合研究与实践的鸿沟(2024年新书)

话语分析与理论语言学

专著推荐 | Discourse Analysis 第三版(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James A. Walker《社会语境中的语言:社会语言学导论》(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构建和使用可比语料库:实现多语自然语言处理》(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如何用语用学研究医疗健康沟通话语

专著推荐 | 《语篇分析的定量研究:如何用 作复制研究?》(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功能语言学:理论假说与实证依据》

专著推荐 | Doing Corpus Linguistics(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批评社会语言学方法论》Critical Sociolinguistic Research Methods(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语用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界面研究:礼貌研究新解

专著推荐 | 《话语分析:实用导论》(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AI for Communication(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对比语言学的构式与认知解读》(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如何用话语研究民粹主义政治?(2024年批评话语分析新书)

专著推荐 | 《解读大型社交媒体语料库》

专著推荐 | 《揭开虚假新闻与谣传信息的符号学代码》 (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解读政治话语中与隐喻相关的介词》 (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Vocabulary, Corpus and Language Teaching(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AI生成的流行文化:一个符号学视角》(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Language and Mediated Masculinities (男性气质的跨语言文化媒介的批评话语分析)

专著推荐 | Advancing Language Research through Q Methodology(新书)

专著推荐 | 认知语义学(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A Typological Study of the Existential Clause (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认知语言学视野下的谚语研究Proverbs with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Advancing Language Research through Q Methodology(新书)

专著推荐 | 麦克·尤恩小说中的(不)礼貌:文学语用文体学

专著推荐 | 如何用认知修辞学研究《庄子》?

专著推荐 | 文体学经典读本:Explorations in Stylistics

专著推荐 | 对比语言学的构式与认知研究

专著推荐 | 《就业能力的语言:基于语料库的英国大学网站分析》

专著推荐 | Cultural Linguistics and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

专著推荐 | Literary Digital Stylistic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专著推荐 | Discursive Mediation in Translation

专著推荐 | 施旭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ultural Discourse Studies

专著推荐 | Data Analytics for Discourse Analysis with Python

专著推荐 | 批评会话分析Critical Conversation Analysis(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方志辉教授 Demystifying Academic English 系列读本

专著推荐 | 《礼貌研究方法论》

专著推荐 | Interfaces and Featur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专著推荐 | Francisco Yus《网络幽默的语用研究》

专著推荐 | 《认知和沟通干预:语言病理学家的神经科学应用》

专著推荐 | Cognitive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医学语言学系列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Doing Corpus Linguistics(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互动语用学(经典读本)

专著推荐 | 语言教学与研究的语料库应用研究 (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语料库在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为教学、翻译和专业交流铺平道路(2023年)

专著推荐 | 用大数据探索语言与社会跨越时空的议会话语(2023年)

专著推荐 | Photography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 Text and Wine: Approaches from terminology and translation

专著推荐 | 会话分析(2024年新书与经典读本推荐)

专著推荐 | For F*ck's Sake《为什么脏话惊人,粗鲁又有趣?》 (牛津新书)

专著推荐 | Redoing Linguistic Worlds: Unmaking Gender Binaries

专著推荐 | Linguistic and Extralinguistic in Interaction

专著推荐 | 新媒体、数字话语分析的国际新发展

专著推荐 | A Systemic Functional Typology of MOOD

专著推荐 | Advances in Sign Language Corpus Linguistics

专著推荐 | Stylistics: text, cognition and corpora

专著推荐 | 语言教学中的语用学 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专著推荐 | Evaluation Across Newspaper Genres(另附作者讲座视频)

翻译学国际著作

专著推荐 | 李向东《口笔译教学研究:现有研究主题与未来研究方向》(2024)

专著推荐 | 李德凤 John Corbett《劳特里奇语料库翻译学读本》(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詹成、莫冉《音频描述与口译研究》(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揭穿污染学术生态的 “伪重译”(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改写、操纵与译者主体性:全球语境下的中国文学翻译》(2024)
专著推荐 | House推出翻译学入门必读Translation: The Basics(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视听翻译导论》(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翻译作为认知活动:实证研究的理论、模型与方法》
专著推荐 | Translation and Pragmatics《语用翻译学》(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重构译者,译者重构 Reframing Translators, Translators as Reframers
专著推荐 | 岳峰. Translation Studies on Chinese Films and TV Shows
专著推荐 | 医学人文与阅读、翻译(2024新书2卷本)
专著推荐 | Using Technologies for Creative-Text Translation
专著推荐 | 《社会文化涌现的复杂性:生物符号学、符号学和翻译研究》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儿童文学中的情感书写研究
专著推荐 | 机构口笔译批评性研究(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The Quality of Live Subtitling(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口笔译教育中的翻译伦理教学:劳特利奇读本》(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翻译中的语用学 Pragmatics & Translation(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 译者在表征中的定位:《骆驼祥子》英文翻译的多模态视角
专著推荐 |  Almanna & House《翻译政治与政治翻译》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 Narratives of Mistranslation《误译的叙事:拉美文学的小说译者》
专著推荐 | Understanding Discourse Analysis(劳特里奇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 Exploring Translation Theories(Pym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 翻译伦理 (劳特利奇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The Quality of Live Subtitling(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Routledge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and Education(2023年新书)
专著推荐 | Community Translation
专著推荐 | Exploring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Models 
专著推荐 | Digital Research Methods for Translation Studies(2024年新书)
专著推荐 | Interpreting Technologies 
专著推荐 | 翻译流动:探索人、过程与产品的网络 

扫码关注通讯君

18万+ 学者关注了我们

语言学通讯、翻译学通讯 扫码关注。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活动。业务推推广页广请联系公众号业务邮箱 dianzishu@126.com

语言学通讯
欢迎关注语言学通讯、翻译学通讯两个公众号。18万学者关注了我们,本号主要发布国内外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相关的会议讲座、1教师研修、专著推荐、期刊动态等。投稿和业务合作请联系 dianzishu@126.co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