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自我分化水平低,不愿意接受批评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可你会发现,并非所有人都会选择让着他们。
阿虹是个直性子,当她对身边人有不满时,都会直言表达。一次,她和朋友约好早上去看电影,却因为对方睡过头,在电影开场半小时后两人才到电影院。这时,朋友也喊冤:“我也不想迟到呀,昨天我睡太晚了,所以今天才起晚了,我醒来后已经马不停蹄赶来了,你为什么还怪我?”“你迟到了,我当然要怪你呀!你为什么不安排好时间,或者定个闹钟。电影错过了半小时了,我当然有意见呀!”几番对话下来,朋友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便表示自己以后注意。不仅是对待朋友,阿虹在对待家人时也是直言不讳,因为她内心很清楚,自己在事上受了憋屈,就要表达出来,并且对方确实做得不妥。首先,像筱筱在表达上容易放弃,是因为她平时在关系中,并不能充分尊重自己的感受。当她对爸妈有不满时,其实心里同时也有羞耻感——“我对长辈有意见,这会不会不太好?”当表达不满时,如果爸妈不配合甚至反过来质问她时,她容易质疑自己的感受,认为自己有不满才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她会把对方能否接受意见当做是自己要考虑的事情,然而,这其实是爸妈要面对的课题。当她去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课题时,便不再能共情自己,也就无法坚定地表达了。相比之下,阿虹则能够重复尊重自己感受,在表达时坚持自己的立场,与此同时,她不会把对方的课题背在自己身上,所以能够直抒胸臆。如果对面是父母亲人,万一说话太直接伤到对方怎么办呢,该如何拿捏尺度呢?和低自我分化水平的人相处时,不能不批评,也不能光批评,而是要让批评和褒奖同时存在。一个低自我分化水平的人,就如同一个平时不守纪律、听不得批评的孩子。他由于自己没表现好,就经常被教官点名批评,男生一直怀恨在心,觉得教官就是故意针对他,也在背后说了不少坏话。教官知道他内心不爽,但丝毫没有让步,继续要求他遵守纪律,慢慢地,男生也不得不遵守各种要求。中间一次训练比赛跑步,男生腿受伤了,但还是坚持完成比赛,教官就把他单独拎出来当众表扬,一方面肯定他这些天遵守纪律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夸奖他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男生的表情既欣喜,又颇为不好意思,自那以后,他便也不再背后说教官坏话了。后来,他又有违反纪律被批评,但是已不再像一开始那么激动了。因为他渐渐明白,教官仅是就事论事,他在这种褒贬共存且分明的关系里,感受到了自己既有表现好的、也有表现不好的。我们当然希望自己在关系里,听到的一切都是好话,可在真实的相处中人与人之间有摩擦、有不满是常态。恰恰相反, 这些不同的声音是人与人之间增进了解的机会。当彼此越是能够听进去意见,关系便越能拥有韧性,走得越长远(下) 识别下图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获得专业的帮助,解决心理的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