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离不开父母协助
很认同《北青深一度》的一句话:
“家庭不是孩子厌学问题的唯一来源,但它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空间。”
靠孩子一个人,很难走出厌学的阴影,父母的协助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是满足孩子的三种需求:镜映需求、理想化需求和孪生需求。
1、镜映需求:给孩子积极反馈
孩子看父母如同照镜子。
从父母那里感受到被肯定、被接纳,才会产生心理投射:
无论成绩好坏,我都有价值,爸爸妈妈都爱我。
在父母的肯定和爱中,孩子才能发展出自信,拥有学习动力。
不少家长,听到孩子出现不想学习的想法,就批评孩子懒、不上进。
这种标签,会让本身就厌学的孩子更加焦虑:
“怎么就我这么差劲,我真是个废物。”
“学习不好,我一无是处……”
在这种自我否定中,孩子无力改变,干脆彻底躺平,安心做“废物”。
父母的反馈,是孩子认识自我的最重要通道。
当我们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才能给孩子注入正向力量。
2、理想化需求:承接孩子的情绪
孩子走向厌学,往往是负面情绪没有得到解决。
父母,要做孩子的情绪安全岛。
在孩子在外部环境受到挫折时,及时疏导,给予孩子安全感。
奇葩说辩手詹青云,小时候开窍晚,老师经常骂她笨。
在如此恶劣的学习环境下,她不仅没厌学,还考上了哈佛大学。
恰恰是父母的引导。
她写1到10的阿拉伯数字,七扭八歪,被老师指责全班最差。
妈妈观察后发现,詹青云误以为数多大就写多大,夸她思路清奇。
在学校感受到的负面情绪,回到家,被父母一一化解。
哪怕大环境给孩子诸多压力,但在家里内部,父母成为孩子的支持系统,给孩子力量,也能保护孩子的学习动力。
3、孪生需求:帮孩子建立归属感
归属感,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至关重要。
有些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有困扰,得到的回应往往是:
“你只要管好好学习就行了。”
这种粗暴的方式,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还会让孩子排斥学习。
父母要引导孩子建立同伴关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交友环境。
待在一个认可自己的群体,更能保护孩子的动力。
厌学,并不是什么坏事。
它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孩子遇到了困难,在向我们求救。
放下焦虑,停止指责,平常心对待,接纳那个痛苦的孩子。
耐心点,给彼此一些时间,积极地等待,孩子比父母更想自己变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