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大龄妈妈,为娃费尽心思混进家长群

文化   2024-07-21 21:13   北京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读者:王白石
我是79年生人,今年45岁,已经到了在单位可以理直气壮不参加任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的年龄。由于种种原因,我在38岁那年才生下儿子小蜗牛,我的同龄人的小孩热火朝天地备战中考甚至高考的时候,我的小孩正在热火朝天地排练幼儿园毕业典礼的舞蹈。

作为一名社恐星人,以前我从没想过家长群这回事,非必要不社交,躲进小楼成一统才是理想生活。然而理想毕竟是理想,去年的某一次家访,小蜗牛的班主任告诉我,小蜗牛在幼儿园都不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别的小朋友三五成群扎堆做游戏,他只会远远地看着,建议我们在周末的时候多约同班小伙伴一起玩,好好引导。我叹了口气,谁曾想社恐也会遗传。
老师走后,我开始深刻反思。小蜗牛的性格和我一样,内向、敏感、谨慎。我喜欢安静和独处,哪怕在小区里溜娃,也很少参与妈妈们的聊天聚会,这种心态或多或少影响了小蜗牛,让他对幼儿园的社交也产生了回避的心理。但是作为一名成年人,我对自己的性格有足够的认知和接纳,也习得了一些社交技巧去应对各种场合,可是小蜗牛只是一名幼儿,我应该给他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学会如何与小伙伴们交往和相处。

《人生第一次》剧照
坦白地说,对于要在幼儿园家长群扩展社交圈这件事,我有着不小的畏难心理。一则是社恐人士自带的回避社交属性,二则也有作为一名高龄妈妈隐隐约约的自卑心理。我偶然看到过家长花名册,除零星几位宝爸是“70后”外,宝妈中我年龄最大,大部分妈妈是90年前后出生,另有为数不多的“80后”,应该是抢着时间生娃的二胎妈妈。我曾经开玩笑地对小蜗牛爸爸说,这要是在古代,我都可以生下她们了。
主要的阻碍来自我的年龄焦虑,在和年轻人交往的时候,很怕被嘲“落伍”“过时”。有次幼儿园举办亲子童话主题活动,要求妈妈们打扮成公主参加。我望着脸上松弛的皮肤和腰间的赘肉,叹了口气,还是穿上了日常的t恤牛仔,拍照的时候,混迹于一堆美丽的公主妈妈们中间,极度不协调。还有一次,和一位妈妈闲聊间说起自己的年龄,那位妈妈惊讶地打量着我,说了一句:“那你保养得可真好,真看不出来啊,你看你的皮肤比我们年轻人还好呢!”那一刻,我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难过。

更让人尴尬的还在于沟通方式,年轻的妈妈们一见面,先来个大大的拥抱,嘴上说着:“亲爱的,好久不见,你又美了!”我只会站在旁边傻笑。家长开放日,我和一年轻宝妈互相帮忙拍照。我给她们母子俩拍的照片全是大场景,务必清楚交代环境和活动内容,生生浪费了宝妈脸上精致的妆容和娴熟的表情管理,宝妈帮我们拍的全是人像大特写,我脸上的皱纹和眼睛里的疲惫一览无余。我们不失礼貌地相互道谢,转头就各自删了照片。

《小舍得》剧照
当然一切困难在娃的需求面前都是纸老虎,中年人最擅长的就是走出舒适圈。以“为娃寻找童年玩伴,帮娃融入幼儿园社交圈”为目标,我开始了行动计划。我先问小蜗牛:“你周末最想和你们班谁一起玩?”小蜗牛告诉了我两个名字,晨晨和小宇,我在群里申请加了两位妈妈的微信。

等了两天,晨晨妈妈没有动静,小宇妈妈通过了我的好友申请。我开门见山,约小宇周末去附近的公园玩。小宇妈妈表示,周末只有她一个人带娃,小宇还有个弟弟不满两岁,同时带俩男娃去公园她有点吃不消。但她同时热情地表示,欢迎我们周末去她家玩。我跟小蜗牛说了小宇妈妈的提议,他异常兴奋,于是周六一早,我们拎了一篮子水果上了门。
两个“社恐”的娃开始玩了,我和小宇妈妈也开始尬聊。人在年轻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交到朋友,但到了中年,开始变得保守而内敛,和陌生人一句话说出口之前,要先在脑袋里过三遍,着实劳心费神。我和小宇妈妈有一搭没一搭地互道天气真热啊,小区不错啊,你们家这个装修设计真巧妙啊哈哈哈,好不容易捱到午饭时分,我赶紧带着小蜗牛告辞。闲聊中得知,小宇老家就在城郊,距离城里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城里房子小,周末和寒暑假大都由爷爷奶奶带回老家,看来周末一起约出来玩是没戏了。

如法炮制,我又加上了几位妈妈的微信,大家都对“周末一起出来玩”的提议保持了足够的热情,然而都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未能成行。有一位宝妈本区的房子还在装修,他们现住另一个区,每天幼儿园往返接送都很费劲;还有一位宝妈细数了她家两个娃的周末课程之后告诉我,实在排不出时间;好不容易约上了一位,我们兴奋地准备了零食水果,临行前,收到了宝妈沮丧的短信:娃发烧了。

《加油!妈妈》剧照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接二连三约不出人,我都失去了信心。小蜗牛爸爸直线思维,告诉我:“一对一成功率肯定低啊,你在班级群里发个消息,大家周末一起去哪哪玩!”班级群肯定是不行的,但他给我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大群不能发游玩的公告,我可以去寻找小群啊。

得益于前期加上的宝妈微信,我迅速地加入了好几个宝妈小群。最早被拉入的是家委和几个热心妈妈组成的幼儿园活动筹备群。我试探着问一位家委妈妈,可否在周末或者假期组织活动,把娃凑齐大家一起玩?没想到家委妈妈倒了一通苦水,说在群里组织团体活动,一则众口难调,二则万一涉及费用,难免会有非议,建议我还是私底下约。家委妈妈最后还朝我泼了一把冷水,说现在小朋友比大人还忙,一到周末就是各种课程,说完,反手把我拉进了一个幼小衔接群。
幼小衔接群明显比班级群活跃得多,每天都有妈妈们共享各类培训机构的信息。数学、英语、拼音、写字、阅读……林林总总。据我观察,如果有妈妈报名了同一机构的同一课程,就会再另建一小群。幼小衔接群的活跃分子是家里大娃已上小学的二胎妈妈,每天都在群里吐槽一年级的进度有多快,比如拼音,只有一个月的学习时间,娃学拼音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比如英语,老师默认大家都是有基础的……不遗余力地细数大娃踩过的“坑”,热心地帮我们排雷。

我对于上小学的认知得往前追溯到三十几年前,我自己上小学的时候,明显落后于时代,当妈后又偏向于佛系育儿,笃信“娃到了年纪自然就会了”,这一入群,我第一次打开了鸡娃世界的大门。
这一开门可好,我不禁焦虑起来。群里团购算数班,我问到:“娃现在会20以内加减,够了吧?”有一宝妈问我,系统学过吗?计算速度怎么样?我弱弱地说:“没学过,就日常生活教一教,娃不懂怎么着就会了,计算速度自然是不快的,娃且得想一会呢。”那位妈妈说,她家娃已学完第二期,200以内的加减法,现在觉得掌握得不好,打算重新学一遍,最后,她笃定地说,计算速度得练起来。说完还不忘补刀:“你知道吗?他们班有的小朋友中班就会背乘法口诀了哦!”
《三十而已》剧照
没入群之前,我们家称得上母慈子孝,其乐融融,小蜗牛嘴里冒出一个新词我都要夸上半天。入群之后,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开始看娃哪哪都不顺眼,便和蜗牛爸爸商量要不也报个班,别一个劲儿地瞎玩。蜗牛爸爸不由得哑然失笑,提醒我不要忘记初心,我本意是给小蜗牛找玩伴来着。他说:“蜗牛妈妈呀,你现在已经让‘焦焦’控制住了!”自从看了《头脑特工队2》以后,他就经常用这个梗。

我冷静下来,小蜗牛专注力好,记忆力也不差,我相信他学习一年级那点知识应该不成问题,他目前面临的困难就是缺乏社交技能,自信心略显不足。想通了之后,我再看群里的消息也就淡定了起来。
在鸡娃群里约玩有点天方夜谭,我又把目光转向了兴趣班的群。基于幼小衔接群的经验,我对乐高群、乐器群、绘画群等等视而不见,就盯着小蜗牛目前在学的篮球群和围棋群。篮球是我们要求他学的,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围棋是他自己要求学的,可能是受了班上同学的影响。

篮球课最终成为了我的救星。看着球场上跑得满头大汗的娃,我对小彦妈妈说:“暑假一起去小学的球场打篮球?”小彦妈妈爽快地回答:“行,傍晚的时候去,不热。”愉快地敲定娃的暑期玩伴,我心里一下子轻松不少。

《欢乐家长群》剧照
临近毕业,离愁别绪蔓延,家委终于组织了一次活动:周日下午去郊野公园野餐。这次活动,我欣喜地看到,小蜗牛社交方面进步了不少,一会分享食物,一会找人聊天,还和小伙伴们玩起了捉迷藏。
或许随着自身心智的发展,小蜗牛已经学会了更多的社交技巧,或许他之前的独处、现在的社交都只是他自己不同发展阶段的意愿的体现,他并不会执着地沉迷于独处或者社交的状态,只是我人为地将它分为优劣好坏,再或许,我这近一年“上蹿下跳”的社交生涯给了小蜗牛良好的示范,他也开始勇于和同学们交往,谁知道呢!

野餐归来,我们这些妈妈们又拉了个小群,晚上十点半,我放倒小蜗牛,洗漱完毕准备睡觉之际,群里滴滴滴的消息声响个不停,打开手机一看,是小区附近一家烧烤店的定位,配文:大家的娃都睡了吗?啤酒烧烤小龙虾,速来!不一会儿,应者云集,晚上十一点出头,群里陆续发出美食上桌,把酒言欢的照片。我感慨了一句:“年轻人体力真好!”说毕放下手机,沉沉睡去。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桃桃 / 审核:然宁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zhuangao2@lifeweek.com.cn」,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稿件示例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