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热搜刷屏的剧,拍出了每个中年人的脆弱和恐惧

文化   2024-09-07 21:02   北京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在连扑几部剧之后,正午阳光推出的都市剧《凡人歌》开播以来总算有了不错的口碑。它直击中不少观众痛点,并以一种贴近现实的方式展现了城市中产的脆弱与挣扎。



文 | 曾于里
编辑|徐菁菁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在热播中的国产剧《凡人歌》里,全职妈妈沈琳,在老公那伟事业可能面临危机,又因为“飞来横祸”导致家庭存款一下子少了80万元后,决定重返职场。她给丈夫算了一笔账,他们这个小家庭一个月的支出:

“刨除掉公积金,每个月房贷是4600。张姐(家里的保姆)那儿8000,然后我的社保公积金是2700,轩轩(小儿子)的辅食、奶粉、纸尿裤最低也要1200,越越(女儿)学费、课外班2000,你的汽车油费、保养费2500。我还没有算保险,然后一家四口吃喝拉撒,然后水电煤气物业费,你的工作应酬,还有一些不可预测的预留费用,最低要一万。所以每个月是31000左右。”

《凡人歌》剧照
这笔账算得让人颇有压力。当然,这也说明了,《凡人歌》虽然名字叫“凡人”,但剧集讲述的是北京比较典型的中产阶层的故事——毕竟有多少家庭的月收入还不到31000,主人公的月支出已经就是这个数了。

中产阶级的生活绝不是电视剧的新话题。比如正午阳光拍了五部的《欢乐颂》,主人公是白领、医生、公司高管或企业主,展现出一种与传统行业不同的职业形象;居住条件通常较好,比如高档小区、公寓或者装修精致的房子;剧集主要探讨中产面临的婚恋抉择,原生家庭,职场上的竞争、升迁、人际关系处理等议题,反映这个群体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选择。

只是,绝大多数都市剧都是以扑街收场,比如《欢乐颂》系列拍了五部,观众基本只看前两部;殷桃出演的上一部《小夫妻》,与郭京飞演夫妻,播出效果就比《凡人歌》差多了。

主要还是国产剧的一些弊病:为了吸引观众注意,重复炒作某些中产热议话题,导致剧情雷同,观众审美疲劳。比如《欢乐颂》的“原生家庭”议题刚出来时是新颖,可后来的都市剧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极品妈妈、极品婆婆、极品公公,何止主人公心塞,观众跟着受气。

另一弊病是,一些都市剧虽涉及社会热点问题,但在探讨这些问题时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然后直奔光明的大结局,反而像是粉饰太平。比如一系列描述中产夫妻婚姻危机的都市剧,从《我们的婚姻》《完美伴侣》到《小夫妻》,看似讨论男女角色分工,实则是“不离婚”宣传片,观众只是他们Play中的一环。

这一次《凡人传》开篇剧情之所以还可以,就在于它通过三组群像聚焦“中产阶层滑落”这个在当下颇有共鸣度的话题,对不同类型中产的危机和恐惧,书写得都比较细腻。

先来看第一组。那伟一家的生活对很多人来说是奋斗的目标:他属于中产阶层中的有恒产一族。在北京有房,而且是中心地段的小高层洋房,有50万的宝马车一辆,有车位;妻子二胎后全职,家有保姆……那伟的底气来自于:他是一家医美公司的副总,也是公司的元老,公司正打算A轮,那伟纸面上的期权价值上千万。

然而,那伟仍面临巨大的危机,也就是很多中产的一大弱点:不稳定。

公司老总、那伟的老大哥,突然脑子发热,出家了。那伟原本拥有千万期权,随着A轮的幻灭以及公司领导层的变更,一夜之间几乎是等于没了。
那伟还卷入一场80万元的债务纠纷,这让家庭存款有些捉襟见肘,也直接威胁到家庭的“经济安全”——家里此前一直就是在吃老本了,现在没多少存款可以吃了。
随着公司管理层的变更,老板娘实际掌控着公司,那伟隐隐担忧,他会不会被老板娘开了?一旦不幸被开除了,35+的他能去哪里找工作?

所以,那伟看起来经济条件优越,实际上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每月高昂的支出是固定的,家里就他一个人在赚钱,一旦遭遇突发事件,如失业、投资失败、债务风险,生活水平将急剧下降。

那伟的弟弟那隽,是北大本科、清华硕士、年入百万的程序员,也是一名“卷王”。他相当忧虑哥哥的前景:“自古以来改朝换代都是杀老臣的时候。你这老臣什么核心竞争力、体力、创造力都不如年轻人,很可能就被拿来祭旗呀。”他分析哥哥的弱点:“你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平台成就的,还是通过自己能力得来的?很多人在一家平台待久了之后,身上就散发着那种被圈养、被定制的味儿,就一旦离开平台,人就傻眼了,很可悲。”现在的人“得有破圈心态,得成为复合型人才。你有跨行业的底层能力呀,你得有。就这些,你们全没有”。
还真别说,这段台词听得让我都觉得窒息。那伟和沈琳夫妇也是如坐针毡、心惊肉跳,因为那隽击中了他们的弱点,也击中无数中产的弱点:咋办,离开了平台你们还有竞争力吗?你们还能干点啥?
果不其然,哪怕在职场上勤勤恳恳“做孙子”,那伟还是被开了,生活顿时陷入兵荒马乱。

有恒产的中产很焦虑,没恒产的“底层中产”也有他们巨大的烦恼。沈磊与谢美蓝这一组夫妇,多少有点像中产版的“贫贱夫妻百事哀”。

沈琳的弟弟沈磊,一个体制内的小科员,有北京户口,月薪八千。沈磊性格温和,与世无争,他不喜交际,心态佛系。在家庭生活中,沈磊展现出顾家的一面。他喜欢做饭干家务,为谢美蓝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乍一看,这是个好男人:不应酬,不俗气,稳定,纯粹,顾家。谢美蓝与沈磊从校园情侣走到今天,谢美蓝昔日正也是看上沈磊这些优点。

但婚后才几年,他们的婚姻何以分崩离析了?谢美蓝母亲罹患癌症,这场大病引发的家庭经济危机,是最大的导火索。

谢美蓝的母亲患病后,需要昂贵的靶向药进行治疗。沈磊在是否购买靶向药的问题上表现出犹豫和反对态度,他认为癌症已到晚期,靶向药可能无效且浪费钱财。谢美蓝只好私自向公司老总借款40万为母亲购买靶向药,母亲还是去世了。

之后,夫妻二人为母亲购买墓地的问题再次产生争执。谢美蓝希望为母亲购买一块能够立碑的单独墓地,价格高达26.88万,远远超出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沈磊提出选择更便宜的墓地,如花坛葬等,谢美蓝愤而离开。谢美蓝对沈磊说了很重的一句话,“沈磊,跟你在一起,就是活也活不好,死也死不痛快。”

发现没有?这对夫妻从给母亲治病,到买车、换房等家庭大事的分歧,本质上是因为他们没房也没钱。

曾经谢美蓝可以“有情饮水饱”,但经历母亲也是唯一的亲人去世的悲痛,谢美蓝这才发现,“人生就是这样子的,你不遇到大事,你不会知道钱有多重要。可是我就是需要钱,我需要更多的安全感。和你在一起,我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和你在一起,不能遇到事的,一遇到事你就露馅了。”

虽然网上有不少指责谢美蓝的声音,但不少人还是可以充分理解她的恐惧——一个家庭没恒产、没“钱景”,遇到事儿真的很脆弱。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高房价和高昂的生活成本使得中产家庭即便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也常常处于经济紧张的状态。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比如一场大病,就可以掏空家底。

剧中还有一对年轻的情侣,那隽与李晓悦。那隽是那一类最有“钱景”、也比较精致利己的新中产。作为年入百万的大厂程序员,年纪轻轻的那隽已经在中关村购入160平的大平层,这在同龄人中已是佼佼者。

那隽是内卷的代言人,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追随者,他认同优胜劣汰。他甚至还有一个“加班有理论”,类似于“996福报论”,即,能加班说明还有班上,就好好珍惜吧。

那隽的疯狂内卷,说到底,还是出于恐惧。高收入的可持续性是建立在他疯狂内卷、不断加班的基础上,那隽始终有着高度的职业危机感,他不惜以牺牲个人健康为代价来换取职业上的成功,他有时会突然视线模糊。按照小说的走向,他罹患了恐慌症。

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既影响个人情绪健康,也对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比如那隽爱高高在上地说教,对哥哥说教,对沈磊说教,更是频繁对女友李晓悦说教。
李晓悦的才华被老总赏识,被提拔为部门经理。李晓悦却拒绝升职,理由是她不想承担太多压力,不想工作太累。那隽得知后大为光火:“我真不明白,那当个经理能有多累?怎么别人都求进步,就你特殊啊?”“这是北京,211多如狗,985遍地走,你要爬不到金字塔尖,就只能去给公司打工,然后当一辈子废柴,成为别人的绊脚石跟社会的累赘,就永远没有未来。
那隽将人生过成精准的钟表,每一步都得按计划走,甚至早早把两个孩子的名字取好了。他还一度振振有词跟李晓悦算了一笔账,设想之后结婚有了孩子的教育支出,“海淀六小强的学区房,多少钱一平米,一个普通国际学校,一年学费是多少”……
累,真累,年入百万、未婚未育的新中产,已经开始忧虑以后有孩子的教育费用了。美其名是“早规划早受益”,实际是深入骨髓的焦虑——害怕阶层滑落,害怕发生任何的偏差。
争吵分手之后的那隽与李晓悦依靠“惯性”又和好了,但李晓悦已经准确预判他们的结局,“就跟这开车一样,一开始先踩了油门,后来不踩了,它也能靠着惯性再滑行一段时间,但是这个滑行呢,迟早都会停下来。”

总之,《凡人歌》中无论是步入中产行列的新贵,还是已经有恒产的资深中产,都笼罩在一种不安的情绪中——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对抗风险能力不足的忧虑,以及对过往努力可能付诸东流、阶层随时下坠的恐惧。

也有人说,《凡人歌》就是在“贩卖焦虑”,剧中的中产已经比普通人好很多了,还在“卖惨”,那普通人还怎么活?

对此论调我倒是持保留意见。一方面,我们不必生硬地把中产与普通人割裂开来,绝大多数中产也是“凡人”。影视剧偏爱以中产为表现对象,除了电视剧目标受众的考量外,主要原因是,中产处于社会结构的中间层,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受益者,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者。通过对中产焦虑的描绘,可以折射社会变迁的大背景,更典型地反映出普通人的挑战和困境。

另一方面,相较于“贩卖焦虑”的指责,我们恐怕更应反思的是,焦虑何以产生?焦虑所折射的机制性之弊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从《凡人歌》中三组中产夫妻和情侣的脆弱和恐惧,我们都不难发现普遍性的社会难题。《凡人歌》只是把我们的焦虑放大并戏剧化了,而非凭空生造焦虑。

比如大家害怕突然被裁员,害怕失业后家庭立即垮掉,害怕生病,也不敢生孩子……这些恐惧共同指向的是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导致人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缺乏足够的支持和保障,相当“脆弱”,从而加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

至于有些诟病中产的焦虑是“自找”的,比如为什么非得在北京,为什么非得买学区房,为什么不安贫乐道,为什么要倾家荡产治病……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应该追问的是: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如何能更公平地分配?

国产剧拍了焦虑,可以预想,剧终一定是焦虑的消解。《凡人歌》中焦虑的中产们都会找到他们的幸福之道,等来他们的大和解、大团圆。这也意味着,剧情开始进入俗套和鸡肋的阶段了。

荧屏外的我们,还得在焦虑中负重前行。祝福大家运气都好一点——“别遇到事”,心态也好一点——就算真遇到事,也能患难与共、积极应对。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同同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