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发布 | 三联.CREATIVE
熟人
很少有互联网产品会像小红书一样,把“生活”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它会号召大家“投入真实生活”,最广为人知的 Slogan 是“3 亿人的生活经验都在小红书”。公司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在上海的小马路上办一场“马路生活节”,而小红书上的优秀创作者,他们的称呼则是“熟人”。8 月 30 日下午,他们从世界各地出发,抵达上海,前往世博秀场,参加了一场“团建”。
上海世博秀场距离黄浦江边 382 米,小红书打算把一小片马尔代夫搬过来。不是拍几张照片,或者找个投影播放着大海的照片,而是真的搬来20吨的沙子,在室内搭建出了一片沙滩。
熟人300团建会,在室内搭建出一片沙滩
同一个地点,同一群人,同时开着“两场”大会。
一场是个很正经的大会,有嘉宾表演,有主持串场,有创作者颁奖,也有小红书社区市场负责人白板发言。你可以把这场大会理解成小红书的创作者大会,来的是小红书上最优秀的一批作者,这是小红书社区近五年来第一次公开地、正式地举行创作者活动。
“借着内容,创作者之间已经有了精神上的共鸣,我们要做的是搭建一个场子,让热爱生活的创作者彼此更加熟悉,联系更加紧密。”大会的策划之一颂和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这场活动叫做熟人 300 团建会。”
另一场是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你很难用“大会”这样的词去形容,它更像是老友聚会。打从一开始,小红书便不想让这事情变得过于严肃,他们想着,这应该更像是熟人来海边休假、碰头,吹吹风聊聊天。
活动前,小红书给所有来到现场的人定下了一条dress code——“五彩斑斓的你”,也就是要色彩明亮,颜色丰富,让人看着就能兴高采烈。
有的人仿佛天然便适合这样的场合。安揪(@我是安揪)早早来到现场,她身量高挑,一头圆寸,选的衣服热烈灿烂,自己走到哪儿也带着笑。她和近旁的人聊着天,但交谈不断会被打断——因为每当有其他人走过,她总是忍不住大声地和他们打招呼。“这里都是你的熟人吗?”“认识不少,但很多是我单方面和他们熟……你看那边,我可喜欢看她跳舞了。”她一只手挥舞着,另一只手飞快地在手机里查着那个面熟创作者的名字。
安揪在熟人300团建会
小红书的用户基于兴趣聚合,内容往往来自普通人,会场里也很难有大家都知道的名字,不过陶勇医生大约是个例外,他身旁过来合影的人络绎不绝。他也是全场穿西装的唯一一人。进场后,陶勇(@陶勇医生)没有落座便去了后台,换了衣服——依然是一身西装,只是衬衣成了绿色,而领带换成了红色。这是他理解里的“多巴胺风”,但和其他人相比似乎还是保守了,“这样的穿搭,差不多算是我的生活挑战了”。
陶勇在熟人300团建会
另一个所到之处都会引人注目的是@这英,因神似那英的声音与神态,凭借让人共情的“发疯文学”,她成为打工人“嘴替”,在小红书社区火速走红。她迟到了,现场的灯光已经暗了下来,但依然没能躲过大家的目光,观众席不时有人喊出她在小红书里的名字。这也是她这半年来正在适应的一件事——从“小张”变成“这英”,以及独自咀嚼成名的滋味。她把自己打扮成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中黎明朗的样子,深红色的雪纺衬衫,黑色的包臀裙,以及标志性的红框眼镜。
这英在熟人300团建会
会场人群越发密集,凑起来的聊天小圈子越来越多。艺术领域的创作者往往内向,绘画创作者米雷(@米雷-RayDog)所在的位置成了她们共同的舒适区,时不时便会有人来表达自己的喜欢,之后便留在这儿,互相交流着新近的作品。有人的时候,米雷展示着开朗大方的一面,等人群四散,她一个人安静坐着,在便签本上随手涂鸦。但她可能没有意识的是,自己的样子,也被另一位绘画创作者@铁打鱼蛋 用简笔画记录了下来。
米雷在会场的即兴涂鸦(左)和铁打鱼蛋画的米雷(右)
交流的开始往往来自一句“我好喜欢你”或者“我看过你拍的XXX”,之后便有了不同的延伸。有的成了朋友见面,夸着对方的包好漂亮,相互交换配饰;有的成了技术交流,在讨论 vlog 究竟要先确定音乐,还是要有一份规范完整的脚本作为开始;也有在讨论生意经,比如要不要配置一个团队,团队里要有什么人,或者新近小红书又在发力直播,自己 618 时候试水觉得还不错,于是讨论接下来要往哪个方向努努力。
先前认识的,或者彼此陌生的,很快都成了熟人。
熟人是个常见词,费孝通在近八十年前,将中国传统社会定义为“熟人社会”。如今城市发展,人口迁移,地缘和血缘为纽带的“熟人社会”不再具备以往的影响力,但熟人依然很重要。他们可能算不上亲密的朋友,但在生活里也总能遇到,说上几句话,时不时也会一起聊聊天,互相帮助些事情。在费孝通的论述里,熟人并不必然具备着血缘和感情的亲近,更重要的是“了解”,“所谓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
共享一种生活价值,一种生活态度,便是熟人
可以这么说,共享一种生活价值,一种生活态度,便是熟人。
“团建”开场,白板上台,他说,博主、达人、大 V 类似的称呼,听上去固然不错,但多少有些距离感,因为更像是在描述大家的工作,而缺了一些亲近感,少了一些“人情味”,描述不出用户在小红书刷到大家内容的时候那种亲切、喜欢的感受:
“我听过一个用户对使用小红书的比喻,TA说刷小红书,就像在citywalk,用双指代替双脚,滑过一屏又一屏的内容,就像是经过一扇又一扇的窗,可以看到其中各种鲜活的生活。而碰巧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就敲敲门,打个招呼,进去玩一会儿。这个比喻真的很形象,‘熟人’就是大家在小红书社区‘citywalk’的时候,觉得最值得认识的一批人。”
成为创作者
300个摇曳的身影,让巨大的世博秀场逐渐被填满,此刻他们是彼此的“熟人”。能够来到这里的原因,是他们不甘只做世界的观察者,而是变成生活的创作者。创作者开始创作的时候,往往并不因为可能的收益或者野心,而发自某种情绪和内心表达的本能,觉得自己需要活着,但又不止于活着。这是个体创作者的普遍动机。
旅行博主小鹿(@小鹿Lawrence)带着自己的爱人米老师前来,他们进场后被问的最多的问题是“视频怎么拍才能和你们一样好看”。
小鹿夫妇在熟人300团建会
小鹿大学学习编导,研究生去了美国学电影,之后按部就班,顺理成章去了电视台,去了媒体,最终在一个互联网大厂做制片人,有了不错的职位,不错的工资,普遍意义上,他过着顺畅而令人向往的生活。
时间久了,小鹿觉得无聊和烦闷。因为每天不是在和人讲故事,而是在讲 PPT。一些创意很好的故事,一层一层审核之后,再到交给团队执行,最终成片出来,小鹿觉得与当时那个让自己觉得激动的设想已经相差甚远。在大厂期间,他做了几个项目,没有几个让自己觉得满意。
小鹿开始创作自己的内容
他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想去创作属于自己的内容——可以在很久以后拿出来提醒自己初心是什么的内容。那时候小鹿 30 岁,朋友劝他:“你现在是制片人,工作不累,出去之后自己当导演,当摄影,那多难受。” 但小鹿却觉得,如果不能留下一些真正有个人表达,可以对抗时间的作品,最终他只会更难受。
与30岁时的小鹿为了找寻创作价值不同的是,15岁时的Julia (@Julia_ty)把镜头转向自己的起因简单很多:有些无聊。
Julia在熟人300团建会
Julia 是当天到场的最小的创作者。她安静地坐在沙滩椅上,背包里放着一本书,是特意为下午准备的。她听说李诞会来,想请他签名。“我希望像他一样读那么多的书,说出一些深刻的话。”其实在很多人眼里,Julia对于生活也有着超越年龄的认识和表达。
两年前,Julia 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读的高中,她从美国回到上海,在酒店隔离。生活中她表达欲很强,喜欢和人分享。在没人可以说话的酒店,她流水账一样记录了自己一天吃了什么,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配上英文,简单做了剪辑,发在了小红书上,结果真的有人看了,并和她互动交流。
Julia发Vlog的初衷,是想让更多人看见自己的表达
这激发了Julia继续分享的热情。话题也越来越宽广,甚至有时会下探到她的同龄人不会触及的深度。比如,她没有盲目地跟风认同“生活是旷野”,而是在与人探讨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没有生活来源,即便你下车离开轨道,也只能在人生的旷野里原地打转。”
对Julia 来说, 她从小在屏幕和视频里成长,有关屏幕最早的记忆,是五岁时看到妈妈在 iPad 上模拟练车。对于这一代的个体视频创作者而言,视频就和说话一样自然。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愿意对着一个镜头抒发内心的想法,以及这些看起来有些杂乱的内容,究竟为什么会把她带到互联网这个舞台的聚光灯下,让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拥有了超过100万的关注者。对于前者,她的回答是“我只是让生活里的小事看起来有趣,把它放在那里”;对于后者,她说可能源自幸运。
一群爱表达的人汇聚在小红书上,他们表达自己,也被彼此看见。当社会越发原子化,个体被分类、区隔,对于内容共鸣成了大家找到同类的路牌,于是不同的人得以走近对方,互相温暖。
生活
倘若说电影是在银幕上创造奇观,让观众因为扑面而来的火车而震惊,那么小红书上的视频创作者则是要留住个体生活的故事。生活里总有一些时刻,我们想将他们保留下来,也让更多人看见。简而言之,他们在视频里表达的,便是他们所经历的生活本身。
美食博主大表哥(@大表哥995)有两个身份,既是受邀的创作者,又是整场活动的主持人。场内场外,每当有人打招呼,他总会热烈回应。
在小红书上,大表哥有超过140万的粉丝。在活动的前一天,他受小红书邀请,前往南昌路探访美食。由于前来的粉丝人数众多,担心影响正常交通,他不得不提前结束了行程。转而当晚就发布了一条小红书笔记来表达自己的遗憾与歉意。在熟人300团建会的现场,他对每一个人都热情如故,合影的时候会喊出自己标志性的口号“大次一口”。但凡是他在的场合,几乎不会冷场,你会发现现实中大表哥说起话来,也和视频里的他一样,充满能量,一些夸张的语气与姿态,总是能惹人忍俊不禁。
小红书上,大表哥粉丝超过 140 万
摄影师或者写作者往往喜欢记录演员后台候场的时刻,那是一个 twilight zone,是从平凡日常生活进入魔幻表演时刻的过渡区。大表哥的生活里没有这样的过渡。他之所以会成为美食创作者,是因为生活里他就是一个结结实实的“好吃鬼”。生活之于他的意义被安放在了味蕾之上,他获得了“先享受世界的勇敢熟人”称号,拿奖时他说,自己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是“大次一口”。
在大表哥这里,并不存在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切开他作为创作者和作为普通人的两面。屏幕内外的界限已经在融化,他的生活已经变成了可以随时分享与展示的样子,“我面对工作,我面对生活的时候,我就长这个样子,而且这样的我很快乐。”
大家也相信创作者们展示的真实。在会场上,许多人打招呼说的都是“我好喜欢你”,寒暄时候也会问最近笔记里提到的某家餐厅或者旅游地点。他们仿佛剥去了繁琐的制作和修饰,从生活里一步跨进小红书笔记,又从笔记里跨到会场中,聚在一起。
创作者们在线下聚在一起,自然地打招呼、交朋友
Jennie (@Jenniexuu)也是这样一个原味生活的表达者。
她住在深圳,经常在深圳和香港行山。那时候户外内容正是热门,Jennie 在小红书开通了第一个账号@艾野剪妮 分享户外笔记,慢慢有了十五万粉丝。不过,Jennie 觉得这并不是自己全部的生活,她也想在小红书上记录分享自己的日常:买了什么衣服,吃了什么好吃的,去了什么好玩的地方,又淘到了什么好看的配件,于是她又开了一个更生活化的账号,只发自己的日常。
去年8月的一天,Jennie 买了一套秋冬的新衣服,忍不住上身试一试。她一边调整着穿搭与妆容,一边对镜自拍,并感叹“冬天早点来就好了”。这一幕被正在家里的朋友悄悄录了下来,跳跃的剪辑,加上空灵的配乐,一支具有氛围感的穿搭vlog诞生了。Jennie 转手发到小红书上,等她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这条笔记火了,11万人涌来给她点赞。
“随手发,并没有说想把它做大。”Jennie回想,自己并没有精心设计的创作动机,就是展示真实日常的多面与丰富。顺带一提,如今这个号有接近百万的粉丝。她也凭借一年将近90万的涨粉数,在活动上领走了“年度黑马”的奖项。
Jennie在生活号@Jenniexuu里分享日常
在电影学院会花很多力气,讲述如何通过虚构来裁剪生活使其值得被表达,又如何在这样的虚构当中构建真实使其容易与观众共情。但学电影的小鹿却认为,小红书上的表达不需要如此“麻烦”,他们不需要表演某种生活,他们最重要的就是成为生活中的人,观察它、记录它。
小鹿常常会被后期团队不理解的是,他坚持在视频里保留一些看起来不那么“美”的镜头。比如,刚和米老师吵完架,两个人冷着脸、彼此疏离地站在镜头里。“没有夫妻不会吵架”,他说,“我只有真实地去表达这个东西,老了以后看到我们当时吵架的样子也会想,咱们当时为什么吵,这才是记录生活的意义。”
小红书常把自己比喻成一座城市,有街道,有居民,有大声的狂欢,也有一个人的沉思。设计一座城市固然不容易,而更难的,则是将生活灌注其中,并让彼此的生活共振,让整个城市真正活泼生动起来。每个真诚分享背后都是一个生活,每个生活背后都有鲜活的人,人在小红书汇聚,分享生活,看见生活,彼此链接。
或者说,他们不是在创作视频,而是在创造自己的生活。
生动与生长
每种表达方式总有局限,几乎没有一种语言,能够传达爸爸第一次抱起孩子时候的忐忑与欣喜。不过人类依然在努力捕捉着这些片段,试图像浮士德博士一样,对着那些瞬间喊一句“你那么美,请停一停吧”。以前,少数人获得了缪斯眷顾,把这些瞬间编织成诗歌;如今,多数人都可以拿起镜头,将它留在视频当中。
在熟人团建之后,一场面对创作者沟通会上,小红书社区运营萤火说,如果说图文时代的小红书,让大家记住了它的“丰富”“有用”,是万能的百科全书。现在的小红书,是一个图文、视频、直播荣融共生的社区,会是一本更生动的小红书。
以环游世界为理想的皮皮(@皮皮在蓝色星球)2020 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暂时休学,在世界各地旅行。一路上,她遇到了好多有意思的人和事情,忽然有了一种奇怪的使命感,这么酷的人,居然没有人知道他?这不行。
皮皮开设账号记录旅行生活
同时她发现,旅行中最打动人心、令人难忘的往往是那些短暂的瞬间,比如沙漠中骆驼眼中流露出的忧伤,而视频最能捕捉这些瞬间,留下这些情感,并分享给更多的人。早些年,她会觉得拍一支视频需要艺术造诣,对于审美要求很高。可等她上路的时候,才意识到最重要的是故事本身,哪怕只用一个相机和一个三脚架,也能完成记录、表达与分享,“我觉得对于旅行来说,很多的故事是设计不来的,因为其实真正发生的故事,真正的一些瞬间比你任何设计的都要精彩,都要打动人。”
在一个关于“使命”的 Vlog 里,皮皮描述自己拍视频的目的,“不是为了感动自己,而是为了去影响更多人”。同时,她也在被别人影响着。皮皮曾经有一段时间因创作瓶颈而感到颓废。但是当她看到Julia 的视频,发现她在用一个全新的镜头语言,全新的形式与节奏去讲故事,去突破自媒体内容的一种边界时,她就立刻打起精神:“我怎么可以摆烂呢?”
皮皮在主题是“使命”的 Vlog里说,自己拍视频是为了影响更多人
2023 年底,小鹿给在一起四年的女朋友仔细准备了一场求婚仪式。他说拍一支视频很容易,但他要做一件难的事情,一件他女朋友会喜欢的事情。他女朋友是歌手和演员,他自己五音不全,于是他努力写了一首歌,唱给女朋友。这一切成为他们感情的记录,而这支视频成了小红书颁发的年度好视频之一。
小鹿的求婚视频成为了小红书年度好视频之一
这只是故事的开始。一个投注了感情的视频,仿佛水塘里的石子,逐层扩展开去,涟漪层层扩散。在熟人 300 团建会上,西西(@一只记录西)成了小红书的“超会整活儿熟人”,台上她说,自己最近结婚了,就是因为看了小鹿的求婚视频,“让自己非常有想结婚的冲动和欲望”。
西西和小鹿夫妇的合照
文字表达需要遣词造句,图片也往往需要一些技巧才能传递情绪,视频和直播则要方便很多,只需要一个镜头,便能让其他人看到当时当刻的我。
在“熟人300团建会”现场,你不难发现,无时不刻都有人举起手机,把自己装进前置摄像头里。@青年女动物 在与男友小菌(@Jin小菌)一同上台领奖时说,感谢男友帮自己记录下了很多个大哭大笑的瞬间,而就是这短短几十秒的感言时刻,同样被在台上也不忘举起手机的小菌拍摄了下来。
@青年女动物 和男朋友小菌一起领奖
如同皮皮、小鹿、小菌,以及上文提及的所有创作者一样,在小红书上用视频来表达生活的人越来越多。活动现场,一份发给所有创作者的报告手册里,用数据标记了这一创作趋势——小红书上偏好视频的创作者总数是去年同期的 1.43 倍,而直播创作者增长了 2.48 倍。
顺应表达与创作的趋势,小红书也在更新这座城市的设计,比如改版了关注页面,将单列转为双列,让内容能被更多人看见,也让用户和作者之间能有更多的接触;也正在逐步让视频有单独的入口,喜欢热闹的可以沉浸看视频,喜欢安静的依然可以在首页一个人散步。小红书的图文,让人总能找到想要的生活答案,萤火说,好的视频和直播有更丰富的层次,“有提供情绪价值、陪伴价值的,有让人在趣味中获得知识的,有能给人更多层次的感官享受的,也有在各自的兴趣领域搭建交流场域的等等。”
生活总有变化,小红书自己也在变化。它仿佛忒修斯之船,不断更新,开放给更多人来表达内容,有了图文,有了视频,也有了直播。倘若所有的零件都做了替换,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依然觉得,小红书依然是十一年前出发的那一艘船呢?可能因为,它始终在鼓励和放大普通个体关于生活的表达。就像白板在开场中说的,小红书社区的内核永远都会是 UGC。
杨德昌《一一》里的那句话,成了关于影像意义的最好表达:“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不过,小红书和那些熟人们,做的不是杨德昌的事情,而更像是电影里那个小男孩,拿着普通的设备,拍着大家的后脑勺,问他为什么要拍这些呢,“因为你们看不到,所以我拍给你们看呀。”
小红书上的创作者,如同这个孩子一样,拍给自己看,也拍给周围的人看。每一个热爱生活的孩子,也总能在小红书上,遇到另一个拿着镜头的自己。
作者丨许阳
设计排版丨熊清
图片来源丨小红书、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