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周年纪念】刘中央:我与《清漳两岸》

文化   2024-11-24 05:00   北京  


我关注《清漳两岸》公众号应该有五六年了。


认识《清漳两岸》得益于武安文化名人安秋生先生。第一次见到安先生也是很巧合,那是在2018年前后邯郸石简书店举办的一个活动上,活动结束时安排合影,前排正好空出一个座位,组织者硬要拉我坐,我从心里是不愿意到前排的,但为了不耽误大家时间不得已去的。照完相起身,一下看见我旁边座位上竟是安先生。我忙问:你是安局长吗?他说:是。这个时候他的助理刘向也走了过来,他们有事要急着走。所以我没有与安先生过多寒暄,互加了微信后就告了别。安先生是我们武安文化界大拿,他的部分文章就发在《清漳两岸》上,这才使我认识并关注了《清漳两岸》公众号。


《清漳两岸》编辑佛刘老师,刚开始,从他《清漳两岸》名称上看,我一直认为他是涉县人。从“佛刘”名字上看,我以为是他的笔名,猜测他姓刘,并是一个虔诚佛学的老夫子吧。


《清漳两岸》上作家都是有写作才华的人,写的文章文采斐然,几年来使我受益匪浅。《清漳两岸》天天三篇文章,我的生物钟也自然慢慢地调在了早晨五点醒来。


《清漳两岸》诞生在涉县,作家很大部分是涉县人,反映的涉县地方文化色彩浓一些。但我还能包容在内,从地缘上说我的家乡冶陶镇就与涉县龙虎乡、井店镇搭界,地方文化很多是相通的。


小时候我们固义、冶陶、固镇、什里店等村庙会赶集,涉县王金庄、曹家安、龙虎、石泊、乱石岩、马布、郭口等村也会来人“赶会”,也有走亲戚的。明清滏口陉古道、抗日时期武涉公路、解放战争时期红色“邯涉小铁道”,解放后磁涉铁路、邯长铁路、309国道、青兰高速、以及国家即将建设的聊邯长高铁,都从我们冶陶镇境通过,交通把两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历史上,武安、涉县就是形影不离的兄弟,明清时期同属河南省彰德府,后又同受磁州代管。雍正四年(1726年)磁州划归广平府后,两县又同归彰德府直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两县同归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六专区(驻地林县)管理。解放后,两县又同时从河南省安阳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管理。更有趣的是:1958年12月,武安西部山区的四个大公社划拨给涉县,1961年5月又回归武安。正因为此,我同一个单位涉县籍范晓伟主任,经常调侃说:我们是老乡啊!还真的是!武安涉县是一家。


言归正传,关注《清漳两岸》后,总觉得自己写的豆腐块与公众号文章水平相比差的太远,一直以来没有自信心。今年4月13日,经过反复考虑,我终于狠下心,最终加了佛刘老师微信。佛刘老师鼓励我:文章是磨练出来的,只要坚持,文章就会越写越好。刘老师一席话,让我振奋起了精神。我迅速把当时刚写不久的散文《夹竹桃》打磨后,通过邮箱发给佛刘老师。佛刘老师很留心,他从我这篇文章中看出我对父母的深厚感情,就特等到5月12日母亲节那天发布在《清漳两岸》上。那天我看到文章后,特给佛刘老师发去信息:文章看到了,谢谢老师!他回答:多写点吧,没啥坏处。多么简单朴素的一句话,对我来说既是要求,又是鞭策!


有一次,我写的一篇文章在系统中没有通过。他与我联系,听说我在火车上。他说:你别管了,我把几处敏感的句子改改,微信给你发过去。一会儿他把改过的句子发了过来,既不失原意,又巧妙回避了敏感词。我很佩服刘老师,作家就是作家!


今年7月初,我们终于在涉县城见了面。我见到佛刘老师第一句话就是:我终于见到真人了。他是那么年轻帅气,可不是我认为的老夫子。他是沧州吴桥人,也不是涉县人。佛刘既是他的笔名,又是他故乡的村名。我只把他的姓猜对了,五百年前,我们是一家!


言谈中,才知道他维护《清漳两岸》的不易。《清漳两岸》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三篇稿。他没有团队,就他单枪匹马,每天坚持在铁厂下班后,雷打不动,抽时间审稿、编稿、发稿。他还不厌其烦坚持每天晚上在作家群预报第二天即将发布的稿件消息,到第二天还把发布的稿件再转发到作家群里。他还建了短视频平台,平常抽时间开着车去拍片摄像,回来还得亲力亲为剪辑、配曲。他说辛苦点忙点没啥,最可恨的是曾有嫉妒者恶意举报,多次被删帖和封号。他说办一个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真的太难了。


几个月来,我前后也写了多篇文章。在《清漳两岸》的大花园里,有文坛大咖,也有名师名家。对我一个新人来说,还需要向大家学习,必须坚持写作下去,使自己逐步成长起来。


《清漳两岸》经过九年的努力和坚持,在涉县,在邯郸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清漳两岸》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最后祝《清漳两岸》茁壮成长,越办越好!


作者简介:刘中央,男,1964年生,河北武安人,邯郸成人高校教师。


【天铁55周年】刘中央:八五钢厂建设初期的大动脉--磁涉铁路
【天铁55周年】刘中央:我少时记忆中的八五钢厂
【蹉跎岁月】刘中央:我的初中时光
【亲情无限】刘中央:我家粉坊--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祖父
【蹉跎岁月】刘中央:我在师大上本科--写在河北师大毕业25周年之际
【刘中央专栏】往事并不如烟---我的家乡在三年困难时期前后
【刘中央专栏】夺府案首
【刘中央专栏】三次留级的留级生
【刘中央专栏】杨秀峰主席在三王村

清漳两岸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