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庆假期期间到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参观,出土的陶俑和壁画让人无不震撼。其装束、形态、器具、建筑风貌无不真实反映着北朝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和风土人情。但在其中的一个展厅展示的却是《匆匆那年——与泥相约》的现代泥塑展。陶俑也是泥塑的一种,两种泥塑,穿越一千多年,出现在同一展馆,展现了中华民族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没有这些活灵活现的作品,仅凭文字记载,人们很难真实再现过去的时代和风貌,文化传承就像掉了叶子的大树,变得枯萎而缺少了生机。
感谢这些泥塑大师,将我们又带回那个虽物资匮乏却幸福难忘的年代。
冰糖葫芦,是那个年代孩子们最幸福的回忆。通常它也是和过年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你才能得到几毛钱的压岁钱,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当家做主的快乐,买上一串冰糖葫芦,那滋味从嘴甜到心,甜中却总是带着酸酸的味道。长大后才知道,那才是生活真实的味道。
一起去吃冰糖葫芦,一起去唱歌。那时候的女孩子不是两条羊角辫就是两条大辫子,男孩则是一色的平头或一撮毛。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却从来不缺少欢乐,时不时就会哼上一曲。《我们的生活比蜜甜》,没有追星,没有粉丝,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饭团。
那时候的快乐极其简单,几个大枣,一串鞭炮,甚至是一个白面馍馍就会让你快乐一整天。娱乐也只有扭扭秧歌、敲敲鼓、打打快板。为了一场演出、一场露天电影,时常会跑出老远老远。《红孩儿》、《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地道战》、《地雷战》等经典电影虽然已看过多遍,却依然津津有味,直至倒背如流。小伙伴聚在一起,为一个桥段、一句台词或动作会争论模仿半天,甜蜜的日子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渡过。
骑水牛是南方孩子们的专利吧。北方的孩子们只有老黄年,而且那时候牲口属于生产队集体喂养,是全村最值钱的集体财产,孩子们是万万没机会靠近的,更别说骑牛了。后来土地承包,耕地换成了拖拉机,牛马骡驴这些农村中最常见的牲口,在我们的视线中就消失了。现在的孩子们对这些牲口在动物园都难于见到,时光刚刚过去四五十年,却仿佛隔了几个世纪,孩子们对“农耕社会”的理解,由此也会发生巨大的偏差。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不过,看装束这个应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打扮,集体土地早已分田到户,偏远山区还保留着养牛耕田的传统吧。
这个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衣服打扮丰富起来,但冬天依然离不开那顶大皮棉帽。
有一口水井是那个时候富余村庄的标配。水是生命之源,如果你们村没有水井又远离河流,那日子的艰辛不用说你也能想象的到。能拥有这样一座农家小院,是现在每个城市居民的向往。不过,过去的小山村这样的建筑却很是平常,现在它们主人的后代都纷纷离开故土,想方设法搬进了楼房。而城里人却一到周末和假期就不怕路远山高,来到这些农家小院,体会其中的快乐和祥和。
编篓是最常见的运输工具,山区用驴平原用马。一件斜扣衣襟,用布腰带一系,大厚棉裤西瓜帽,满脸沧桑,一脸沟壑,是当时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
家家养鸡户户喂猪,虽然搞得院子里到处都是鸡屎,心里却乐滋滋的。老百姓称之为鸡屁股上的银行,有了它,才能一天一个蛋,生活比蜜甜。现在,鸡蛋猪肉天天见,鸡和猪却远离了我们的视线。鸡鸭成群、六畜兴旺,中国人向往了几千年的盛世景象,如今虽早已实现,人们却看不见鸡鸭,更不见六畜,搞得大人要带孩子见识见识六畜的模样,却茫然不知去处。
田间地头,驻足唠嗑,墙根石凳,晒太阳聚会,述说着劳作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劳作完,阳光下靠在牛背上眯一小觉,大概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了。
老哥俩,一坛酒一海碗,不用筷,没有菜,可以一喝一整天。酒后的世界就是他们一辈子追求的梦想了。
泥土捏就的棋子,木桌上楚河汉界,沉静在两人的世界里大杀四方,能让人忘记一切。
锣鼓唢呐镲钹笙,高兴了锣鼓敲起来,忧伤了唢呐吹起来,农村人把所有的快乐和忧伤都寄托在了它们身上。
每个人的不幸和忧伤各不相同,每个人的幸福快乐却很相近。把忧伤默默藏在心底,快乐却总是难以压抑,不知觉的会挂在每个人脸上。快乐是可以传染的,只要你高兴,连你家的小毛驴都为你高兴。
中国人终于走进了改革开放的年代,有人挎着书包扎着围巾走进了大学,有人穿起西装提着皮箱扎进了商海。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从此告别了单调统一,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起来。
泥塑起源于古代图腾崇拜,传说女娲按照自己的模样抟土造人,中国人自己就是女娲娘娘的泥塑作品。泥塑需要具有高超的艺术修养和技艺技法,据传女娲娘娘一开始都是用手工精雕细刻,由于太过劳神,速度也跟不上,后来就干脆用树枝蘸着泥巴摔,因此人类就分出了美俊丑怪。泥塑艺术已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发展到现在各地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泥塑的功能可分为宗教和民俗两种,是它让我们的历史文化传承变得不再枯燥,是它穿越时空,让我们看清了我们民族一路走来,一路泥泞和一路的悲欢离合。是它把我们又带回童年,寻找到那失去的岁月,让人们把根留住。《匆匆那年——与泥相约》,不忘来时路,永攀新高度。
2023.11.16
作者简介:铁柳,曾为天铁一兵,现漂泊在外多年,遇水发芽,见光开花,随遇而安。但无论身在何处,终不能忘怀故乡天铁。喜游玩,闲暇之余将所见所闻所思述之于笔端,文章不曾见于报刊,也不曾投稿于媒体,兴致涂鸦,唯自乐也。权作《铁柳苦旅》。
清漳两岸投稿邮箱
3973962@163.com 1057399240@qq.com
稿件要求: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人物通讯、新闻消息等均可,字数最好控制在300---2000字之内,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请附上作者简介、照片、电话、微信、通信地址。照片以附件发送。7天内没发出又没接到回复的稿件请另投。
清漳两岸的稿酬制度
1. 所有成人作者的稿酬均为打赏的八成。
2. 打赏额不大于3元的稿件不再支付稿酬。
3. 打赏统计均在一周之内,稿酬每月一付。
4. 本制度在2023年1月1日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