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铁55周年】愚公怡山:永久的记忆(续)

文化   2024-11-15 05:00   天津  


写完拙文【永久的记忆】,感觉意犹未尽,总想再写几位建厂初期从铁路调来的老师傅。一一笔者手记


永久的记忆(续)


建厂初期从各地调来6985的那些技术工人,有人如愿以偿的走进家乡,也有人无可奈何地背井离乡,还有人期待解决家人户口落地生根,更有人想方设法尽快离开。我想,无论怎样,实际上这些人都为6985的工程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因此,不能忘记他们。


和蔼可亲的韩连长


6985铁道营机务连,第一任连长大号叫韩福辰。山海关人,原古治机务段运转车间的管理干部。


韩连长性情温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至少对我是这样。应该承认,人有缘分,初次与他见面,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和他接触也有引人向上的感受。因而在我心中,他是领导,也是长辈。


有段时间我们做了单身宿舍的对门邻居,有时到他屋坐会儿。不论是工作上的疑惑,还是生活上的迷茫,都愿向他请教,聆听他的看法。在潜移默化中,久而久之我们成了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


每每回忆和韩连长在一起的日子,不免感慨良多。因为他的教诲不仅有利于我的成长,也左右过我的人生。这对于出门在外的青葱少年来说,是十分幸运的。


我们刚来时拉土方垫路基,每垫一层土,就用履带式拖拉机反复碾压。司机是俩转业坦克兵,后来混熟了也让我开会儿过过瘾,他们向我介绍坦克兵的知识,还鼓励我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当兵。


三年后6985第一次征兵,我跃跃欲试。当时还想:当兵绝不怕死,若战死沙场那是命该如此,也能一人牺牲、全家光荣;当兵绝不怕苦,若能做出成绩,也有机会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韩连长认真地问我:你和家长商量了吗?你想过复员回哪里吗?还帮我分析利弊:工资变津贴,几年下来可不是个小数儿(当时我月工资+补助+补贴超过40元)。韩连长还说:当下企业正是用人的时候,你努力几年,业务一定能够上升一截。所以,当兵和不当兵都是为国家做贡献……我犹豫了,放弃了当兵。


后来得知,当年那批征兵指标是涉县名额。四年之后,一个超期服役的同事复员回到铁厂。有次提起当兵之事,他说,你没去就对了,那批征的都是工程兵,他们在老挝修了四年战备公路,吃的苦、受的罪、遇的险、遭的难就甭提了!


德高望重的杨大爷


杨大爷大号杨洪书,天津机务段著名司机。他不仅技术出众,为人讲义气,处事有格局,因而受到大家的尊敬,官称杨大爷。


杨大爷说:人生不易,不知哪步走对了,也不知哪步走错了。并说自己若有文化,一定写个自传,书名《一生几错》或《几错一生》,不说也知道他是个有故事的人。


杨大爷为人古板,家风甚严。那年探亲时,我到杨府登门拜访。进门落坐,杨大娘就端上一杯热茶,我急忙起身双手接下。不一会儿,长我一岁的哥哥进屋,杨大爷介绍这是我的同事,你该叫叔叔,我慌忙说,杨大爷,使不得!使不得!弄了个面红耳赤、语无伦次。这也是第一次领教杨门家风。


杨大爷早年在天津机务段当司炉,他舅舅在从天津港跑营口港的客轮上当司炉(老火轮和老火车一样,动力都靠蒸汽机)。受亲娘舅的影响,追随他去客轮工作了几年,后来因故又回到机务段,由此工龄中断、重头再来。


杨大爷说,因此也躲过国民党抓民船逃往台湾的劫难。舅舅工作的客轮被迫去了台湾,后来人落在了香港。杨大爷有时介绍香港工会的作用,我们听得甚是新鲜。


杨大爷的老娘年轻时守寡,含辛茹苦将独子的他养育成人,倘若去了台湾,老娘也就活不成了。可是文革时期,这个海外关系给杨大爷增添了不少麻烦。


杨大爷一度迷恋赌博,他精力充沛、头脑灵活、战绩不错。然而不幸被警察叔叔抓了现行,单位去局所接人,回来又是检查,又是保证。由此,顶尖技术却未拿了顶尖薪水。估计调至6985,多少也与此事和海外关系有关。


杨大爷业务经验丰富、驾驶技术非凡,许多业内人士都很佩服。津浦铁路与京山铁路结合的三角区域是很有名的“南信号”。这个咽喉地段,上下行客货列车密度很大,同时坡道大、信号多、道岔多,行车须十分谨慎。特别由西站牵引重车,起车去南仓站或北站方向,在天气不好时,司机和调度都担心列车途停折返。所以有时得用补机(另一机车从列车后部推进)助力,但是,杨大爷从来没用过补机,也从未发生过坡停。这点传为美谈。后来到铁厂也是如此,开车杠杠滴!


杨大爷退休回到天津,听说后来家从河东搬到了河西小海地,我曾让熟人遇见杨大爷一定向他问好。


性情耿直的李师傅


李师傅大名李剑英,曾在天津机务段赫赫有名,是月薪105元的一等司机。他生性耿直,命运坎坷,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练得一身铮铮傲骨,令人由衷敬佩。


我对他的技术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家父曾教育我:艺不压身,凭手艺吃饭(实践证明:这仅是一个方面)。


一般来说,有本事的手艺人,几乎都有脾气。性格孤僻清高的李师傅更是如此。他平时很少出屋,没事不是戴着眼镜鼓捣饭菜,就是下象棋。令人不解的是,日复一日的对奕,对手竟然是一个人,棋逢对手,时常争得脸红脖子粗。


李师傅记忆力出众,专业技术和业务能力十分了得。他特别看不起那些业务不行、行为不端、走旁门左道或歪门邪道的人。他见了领导视而不见、避而远之。


我国的铁路系统,解放前学日本,解放后学苏联。再有,关里学关外。所以,铁路系统多年也消除不了地域观念和帮派势力的影响。


李师傅那年考司机,因为非正常因素而落榜,生性耿直的李师傅不服,一直告到铁道部机务局。机务局为了大事化小,消除影响,派人到天津机务段专门为他一人重考。结果取得佳绩并提职提薪,如愿拿到了105元/月的顶极工资。


没想到从此命运跌宕起伏,厄运接二连三。文革前后,昆明成立铁路分局,段领导以输出技术骨干支援边疆兄弟单位的名义,一纸调令将李师傅发至祖国大西南。


当年从北方坐火车去昆明得走贵阳,那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落后程度难以想象。李师傅为命运抗争,想尽办法调回天津。时任昆明分局领导看他是个人才,极为挽留并许诺给个副段长的职务,他不为所动。


天津机务段是回不去了(他也不想回去),这时得知正在建设中的天津拖拉机厂有两台小型蒸汽机车,不管怎样不容易,终于涉险过关,回到了家乡。


谁也想不到,团圆的日子没过几年,命运又跟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天津拖拉机厂基建已完成,放弃拉运土方任务的机车。这时正赶上6985工程征调蒸汽机车乘务员,所以天拖的机车司机、副司机、司炉,于1971年一锅端到天铁。


李师傅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的不幸经历说明:只知凭本事吃饭不行,不能忽视领导的重要性。


朴实乐观的蒋师傅


蒋师傅大号叫蒋存刚,时年50多岁的蒋师傅来自天津机务段,机车司机职称。在原单位不知得罪了哪路神圣,一纸公文令他撇下妻儿老小,发配到千里之外的太行山区。本来挣得就少、家庭人口又多,二十几岁的长子还有精神疾患,生活困难可想而知。


蒋师傅浓浓的络腮胡子,很少刮面剃须;黢黑的脸庞洗不洗也看不出两样;上班下班就是那身脏兮兮的工作服,没人见他洗过衣服;工作鞋就更甭提啦!上脚"一槽烂"。垃里垃塌的颓废形象,有人好言相劝,他却不以为然。


蒋师傅文化程度不高,大脑记忆力强。他是武清一带人,说话京腔京韵,还能有模有样的说段平书,但是,一般人请不动。


蒋师傅的铝饭盒没盒盖,是别人弃之不用的。一日三餐拿着那个都有包浆的饭盒去食堂排队买饭,吃着窝头和最便宜的菜。每次吃完饭,顺手接点儿开水冲个"汤"灌缝儿,也算是涮了饭盒。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光棍楼的老少单身不免凄凉,但依然不忘苦中做乐。我们和蒋师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处得很融洽。


蒋师傅喜欢喝酒却没钱买酒,他嗅觉很灵敏,一进楼就能闻到酒味,也能出奇不意的出现在酒场,为的是蹭口酒喝。并且振振有词:谁的酒不能喝!


人们拿他没办法,也不知哪位高人给他起了个"酒丐"的绰号。别看有的老师傅直呼其"酒丐",徒弟们当面不敢造次,个别胆大的喊声"酒爷"或"丐爷",他只是嘿嘿一笑,从不烦恼。


蒋师傅后来调入了天津钢厂运输场锅炉房,有一次出差特意到单位找他出去喝二两,不巧的是他刚下夜班。


命运坎坷的邓师傅


邓师傅大号叫邓振湘。1971年从天津机务段调来6985铁道营机务连,时任副司机。


邓师傅是长沙人,其人具有传奇色彩。他从小就有足球天赋,14岁那年被铁路球探相中,做为专业人才特召进入长沙铁路系统。几年后进入中国火车头足球队(专业),曾代表中国铁路出访过朝鲜和越南,当他展示穿西服扎领带的出国照片时,让我们羡慕不已。


文革初期,国务院下令:全国地方企业一律取消体育专业队,因此火车头球队解散。当时他们都想进而进不去待遇最好的八一队,同时也看不起其他地方球队,稀里糊涂地进了天津机务段(那时天津的地位不比北京低)。


专业足球运动员从头学习开火车,反差之大难以想象、难以适应。再有,人们听不懂他那湖南版的所谓普通话,因此闹了不少笑话。我想他很可能是凑数来的6985。


邓师傅的爱人是天津市一所中学的教师。她的69届学生中,就有分配到6985的,那年她来铁厂探亲,就有小69来看望老师。


当年夫妻两地分居,生活确实不容易。不仅如此,邓师傅的父母仍在长沙。他经常心不在焉,哪有心思想工作?两头探亲都可以,十几天的探亲假,不去哪儿也心不甘。


有一次为了探亲两头顾及,他编故事、找理由、泡病假,不慎将寄给父母的家书装错了信封发至铁厂,便闹了个大的笑话。现在想来,邓师傅太不容易啦!


有一年附近村里闹鸡瘟,老乡想尽方法也挽救不了鸡的性命。邓师傅得到信息,带着我们来到玉林井村,以一毛钱一只的价格,收买了十几只病入膏肓、濒临死亡的老母鸡,用粗树枝子抬了回来。


回到宿舍可就忙活开了,打开水烫毛,然后开膛处理,将白条鸡挂滿了屋里凉衣的铁丝绳,楼道那个味就别提啦!三天愣没散净。大伙劝他慎吃瘟鸡,他却不以为然。日均吃一只鸡,连续吃了半个月,吃的大脸蛋子又白又胖!


后来邓师傅又调回了天津机务段。


我调回天津以后,我们见过一面,我建议买只烧鸡,找个饭馆喝二两叙叙旧,他说那次吃鸡吃伤了,一提鸡就想吐!


2024年11月于天津

作者简介:愚公怡山,69届学生。曾工作于铁厂运输系统,1988年底调回天津,于2013年退休。


清漳两岸投稿邮箱

3973962@163.com    1057399240@qq.com

稿件要求: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人物通讯、新闻消息等均可,字数最好控制在300---2000字之内,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请附上作者简介、照片、电话、微信、通信地址。照片以附件发送。7天内没发出又没接到回复的稿件请另投。



【征文启事】天津铁厂建厂55周年征文

【天铁55周年】李延桐:天铁工程建设,一辈子的怀念

【天铁55周年】赵东伟:怀念在天铁工作的点点滴滴

【天铁55周年】杨炳建:忆太行(3首)

【天铁55周年】冯军良:逐梦天铁人

【天铁55周年】佛刘:辉煌三十年

【天铁55周年】苗云辉:钢铁的华章

【天铁55周年】刘中央:我少时记忆中的八五钢厂

【天铁55周年】李文成:一项被历史遗忘的科研成果

【天铁55周年】文质:是他们撑起了天铁教育的一片蓝天

【天铁55周年】牛晓雨:怀念天铁

【天铁55周年】追风:怀念天铁

【天铁55周年】赵建刚:我家的租客

【天铁55周年】李宝石:为纪念天铁成立55周年而创作

【天铁55周年】王永太:忆得携手处  难忘天铁情——写在天津铁厂建厂55周年之际

【天铁55周年】杨炳建:偏店趣事(数来宝)

【天铁55周年】刘晓丽:“八五”冰棍儿

【天铁55周年】天铁魂---记全国优秀领导干部赵之泉

【天铁55周年】曙光的到来-—讲勤政、倡廉政,听我说说我们的厂长段民生

【天铁55周年】佛刘:永远的八五情结

【天铁55周年】穆兵:六九八五的记忆

【天铁55周年】谭成泰:天铁,忘却不了的往事

【天铁55周年】赵才:忆江南

【天铁55周年】李立仁:我心目中的铁厂奠基人---杨拯民

【天铁55周年】杨殿麒:活跃在铁厂建设工地上的文艺宣传队

【天铁55周年】赵建刚:难忘八五汽水情

【天铁55周年】刘敬涛:五十年 两代人——天铁55周年随笔

【天铁55周年】刘中央:八五钢厂建设初期的大动脉--磁涉铁路

【天铁55周年】梁德恒:写在6985工程55周年

【天铁55周年】田玉玲:我在天铁,从学生成长为教师

【天铁55周年】梁德恒:太行旧事

【天铁55周年】安洪林:七零年八月二十五日天津—涉县

【天铁55周年】安洪林:小三线食堂,六九八五砖厂的味道

【天铁55周年】刘敬涛:西石门矿井深处的青春生命记忆

【天铁55周年】张恩坤:致敬六九八五石矿创业者(6首)

【天铁55周年】董彦军:逃离铁村

【天铁55周年】梁德恒:1970年冬天,我在石矿迷路了

【天铁55周年】天铁历届领导班子主要成员一览表

【天铁55周年】杨炳建:偏店趣事

【天铁55周年】佛刘:神山小百货商店

【天铁55周年】佛刘:来到石矿生活区,心头满是伤感

【天铁55周年】陈长青:西石门铁矿往事(一)

【天铁55周年】胡爱旗:4481,绿皮火车情怀

【天铁55周年】陈长青:西石门铁矿往事(二)

【天铁55周年】息朝胜:《6985,青春之殇 》之初到偏店

【天铁55周年】刘敬涛:天铁记事诗

【天铁55周年】陈长青:西石门铁矿往事(三)之“食美”行动

【天铁55周年】佛刘:神山南老浴池

【天铁55周年】息朝胜:《6985,青春之殇 》之挥师老爷庙

【天铁55周年】陈长青:西石门铁矿往事(四)之共青团登山队

【天铁55周年】陈长青:西石门铁矿往事(五)之 为了山沟里看上“宽银幕”

【天铁55周年】陈长青:梦回西石门

【天铁55周年】陈长青:西石门铁矿往事(六)之 我的“住院”经历

【天铁55周年】佛刘:神山东路

【天铁55周年】闻鹤:6985,一生难忘的记忆

【天铁55周年】正值:《6985,我们的芳华》之参加工作

【天铁55周年】陈长青:西石门铁矿往事(七)之 面对恐惧

【天铁55周年】吴毅夫:天铁6985回顾

【天铁55周年】恩坤/建芳/玉强:《6985,我们的芳华》之 离津赴邯(上)

【天铁55周年】佛刘:偏店往事--为了不曾忘却的纪念

【天铁55周年】文利/正值/朝胜:《6985,我们的芳华》之 离津赴邯(下)

【天铁55周年】梁德恒:那年出差后,我考上了天津师范学院

【天铁55周年】玉强/正值:《6985,我们的芳华》之 向涉县驻地挺进

【天铁55周年】陈长青:西石门铁矿往事(八)之 “花儿与少年”们的“爱美行动”(上)

【天铁55周年】恩坤/建芳:《6985,我们的芳华》之 艰苦的生活环境

【天铁55周年】佛刘:神山新华书店

【清漳诗坛】愚公怡山:久违的乡音

【天铁55周年】闻鹤:回望神山无恙(13首)

【天铁55周年】陈长青:西石门铁矿往事(九)之 “花儿与少年”们的“爱美行动”(下)

【天铁55周年】玉强/顺利/朝胜:《6985,我们的芳华》之 艰苦的生活环境(2)

【天铁55周年】陈长青:西石门铁矿往事(十)之 “分相远”的“人生歧路”(上)

【天铁55周年】陈长青:西石门铁矿往事(十)之 “分相远”的“人生歧路”(下)

【天铁55周年】正直/正值:《6985,我们的芳华》之 艰苦的生活环境(4)

【天铁55周年】梁德恒:太行柿子红

【天铁55周年】陈长青:西石门铁矿往事(十二)之  西石门“旧居”(上)

【天铁55周年】愚公怡山:难忘慈母泪

【天铁55周年】恩坤/玉强/正值:《6985,我们的芳华》之 连队生活(上)

【天铁55周年】陈长青:西石门铁矿往事(十二)之 西石门“旧居”(下)

【天铁55周年】愚公怡山:想起了当年进山打野兔一一谨将此文献给那些曾经苦中作乐的老铁们

【天铁55周年】陈长青:西石门铁矿往事(十二)之 西石门“旧居”(下)

【天铁55周年】刘兰柱:通往偏店火车站的那条小路

【天铁55周年】文利:《6985,我们的芳华》之 连队生活(下)

【天铁55周年】陈长青:西石门铁矿往事(十三)之 十一 布展“工业学大庆”(删简版)(上)

【天铁55周年】公正:“山丹丹”花的随想

【天铁55周年】恩坤/建芳/朝胜/田学龙:《6985,我们的芳华》之 一九七一年的春节

【天铁55周年】愚公怡山:永久的记忆一一谨将此文献给那些铁路调来的老师傅和曾经的同事

【天铁55周年】陈长青:西石门铁矿往事(十四)之 十一、布展“工业学大庆”(删简版)(下)

【天铁55周年】史彩佩:16岁那年去天铁

【天铁55周年】梁德恒:1971年,在涉县过年

【天铁55周年】正直/文利/顺利/建芳:《6985,我们的芳华》之 建厂初期(上)


清漳两岸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