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天禄专栏】好电影与好演员之五:王心刚和王晓棠

文化   2024-11-21 05:00   河北  


王心刚和王晓棠


好电影和好演员之五



年龄在七十岁上下的电影观众,都会听说过,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电影观众里,流传着一句话:“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那时侯,爱看电影的人,就没有不知道电影演员王心刚和王晓棠这两个人的。因为,这两个电影演员,确实非常的优秀。


我在《好电影和好演员》系列的前四篇文章里,每一篇都是只写一部好电影,只写一位好演员。但是根据“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的这句话,这两位好演员不好分开来写,所以,这一篇文章,就把两位好演员放到一篇文章里来写。为了不使字数太多,题目过长,我就不在题目中提好电影的名字,文章的名称,干脆就叫做《王心刚和王晓棠》。


王心刚1932年生于辽宁大连,后来参军到解放军文工团做话剧演员。1955年,他被电影导演选中,参加电影拍摄。但是他开始并不愿意演电影,认为电影表演不如话剧表演连贯流畅。领导谈话强调,革命战士必须服从组织分配,不管演话剧还是演电影,都是工作需要。那个年代,人们干工作都不讲价钱,于是王心刚参加了故事片电影《寂静的山林》的拍摄。由于他俊朗的相貌,出色的演技,认真的作风,参演的第一部电影就担任主角,扮演打进敌人内部的我军侦察员,化名冯广发。王心刚在表演上朴实无华,认真细致,电影上映后一炮打响,全国观众开始认识了电影演员王心刚。1958年,王心刚调进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做电影演员。


王晓棠比王心刚小两岁,1934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后来随家人迁居四川省重庆市,再以后又搬家到浙江省杭州市。她从小就聪明伶俐,长相漂亮。由于她酷爱京剧艺术,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京剧表演。所以,她后来能够熟练说地道的河南话,四川话,杭州话,北京话。我看书刊上介绍,有一次王晓棠在一个文娱演出中,用四川方言表演节目,使观看节目的周恩来总理捧腹大笑。因为周总理在国共合作与重庆谈判时期,在重庆住过一段时间,他了解熟悉四川方言。


王晓棠参军后,在总政京剧团工作。1955年,她拍摄了电影《神秘的旅伴》,在其中扮演一位彝族姑娘小黎英,大放光彩,成为大家喜欢的电影演员。她和王心刚一样,也是1958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开始做专业的电影演员。



八一厂是军队的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都是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军事题材,厂里有很多的优秀艺术家。王心刚由于长相英俊端庄,演技高超,所以一直都是扮演正面人物和主角。但是他在1958年拍摄的《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扮演了一次反面人物。电影里,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扮演主角我地下党报务员李侠,演的大放光彩。王心刚扮演日伪特务姚苇,这个特务形象,虽然留了小胡子,但长相还是很端正,可以说,是一个很漂亮的特务。他既有一定才能,又喜欢自以为是,竟然把地下党李侠也发展进日伪的电台报务系统里,结果搬起石头狠狠砸了自己的脚。事发之后,他气急败坏。王心刚虽然不是主角,但演的这个特务形象,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却很深刻,可见他演技之好。他一生里,也就只有这一次扮演反面人物。


1960年,王心刚在《红色娘子军》里,扮演娘子军连党代表洪常青。他把一个红军干部的勇敢坚定,不怕牺牲,大义凛然,刻画的入木三分,使很多人受到感动。表演取得巨大的成功,迎来一片赞扬之声。那时侯,王心刚在电影界声名显赫。在八一厂拍摄的军队题材的《哥俩好》里,由张良扮演主角双胞胎兄弟大虎和二虎。王心刚心甘情愿地扮演了戏份很少的配角指导员,并且演的很有光彩。他完全是根据剧情需要,既可以当主角,也可以当配角,既可以是红花,又可以是绿叶,从来不争个人的高低。并且,不管红花还是绿叶,还都要演的好,演的真。这也是那个年代里,电影演员们普遍的工作风气。


这一时期,王晓棠同样是成绩斐然。她演过一部少数民族内容的电影《边寨烽火》,在国际上获得第十一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在电影《英雄虎胆》里,王晓棠扮演女特务报务员阿兰,这是一个配角。阿兰在其中戏份不多,她看上了由于洋扮演的打入敌人内部担任敌副司令的我军侦察干部。王晓棠精心设计了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加上她姣好的容貌,细腻的表演,竟然还分走了主角的一部分光彩。


特别是阿兰在剧中跳的伦巴舞,把观众都吸引了过来。王晓棠演的阿兰,有血有肉,她和当时脸谱化,概念化的反面人物都不一样。文化大革命中,《英雄虎胆》电影和角色阿兰都被错误地批判。说王晓棠演的这个女特务,甚至还引起了观众的一丝同情和怜惜,简直就是敌我不分,美化敌特。应该说,能够发生这样的事情,这要归功于王晓棠精湛的艺术功力。



在《英雄虎胆中》,电影艺术家于洋,扮演打入敌人内部的副司令,演的极有光彩。后来记者采访他,被问及和他合作的女演员中,谁最优秀?这个问题,是很得罪人的问题,一般人不愿意轻易回答,因为可能会影响到别的女演员的名誉,情感,心理,颜面。但是于洋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王晓棠”。于洋是一个很有水平的演员,可见他是慧眼识珠,英雄相惜,也证明王晓棠的艺术水平,是盛名之下,名副其实。


电影观众里流传的那一句话,“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是起因于两人在1959年合作拍摄的彩色故事片《海鹰》。那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严寄洲导演。在剧中,王心刚扮演解放军海军鱼雷快艇中队长张敏,王晓棠扮演女民兵连长玉芬,在戏里,两人是夫妻关系。拍电影时,王心刚二十七岁,王晓棠二十五岁,两人正是青春年华,处于颜值巅峰。


剧中张敏一身海军军官制服,英俊豪爽,阳刚帅气。玉芬腰系皮带,斜挎手枪,英姿飒爽,青春靓丽。夜晚海边,张敏在绘制海图,玉芬倚在张敏身边,那真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在阵阵海风中,张敏脱下上衣,关心体贴地给玉芬披上。两人的恩爱,两人的感情,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真挚。一点也不虚假,不生硬,不做作,不肉麻,恰到好处。这个镜头,使无数观众感到,郎才女貌,志同道合下的爱情,是多麽美好,多麽幸福。我敢说,要是这两个人中,哪怕换掉其中的任何一个演员,都演不出来这样的情意,都演不出来这样的效果。假如电影界要评选最佳镜头,我一定要推荐这个镜头。剧中还有张敏驾驶军用吉普车,玉芬坐在车上,两人一同赶往首长那里去开会的镜头。使当时不少青年观众,认为这是恋爱戏中最帅的表现形式。


在《海鹰》中,张敏的鱼雷快艇击沉敌人军舰后,自己的快艇也中弹沉没,他和战友们飘泊海上,要游回去。玉芬和民兵们从海里打捞飘来的物品,玉芬认出来是亲人的衣物时,她一句话也没有说。此时的那种担心,那种惊惧,那种焦急,那种失落,那种期盼,都从玉芬的眼神和表情里显露出来。一个妻子对丈夫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无声的表演,又极为令人震撼,这是只有好演员才能达到的表演境界。


就是因为《海鹰》这部电影,就是因为这些镜头,使中国的电影观众,从此就有了“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的影坛佳话。有的观众,误认为他们两人生活中也是夫妻关系,实际上两人不是夫妻关系,各自都有幸福的家庭。但是,他们的表演艺术,促成了一对银幕上的好夫妻。观众的肯定和向往,又把他俩升华成为那个年代里,理想的夫妻样板,理想的男女形象的楷模。实际上,在新中国的电影演员里,俊男靓女并不少。在电影里,成功地扮演夫妻的男女演员也不少。但是能够传出来这样的影坛佳话,被电影观众们做为青年男女的样板的,也就只有王心刚和王晓棠这两位演员。可以说,除了相貌端正和演技出色以外,我以为,和两位演员的人品很好,也是大有关系。



王心刚和王晓棠,除了合拍电影《海鹰》以外,1963年两人再次合作,拍摄了由八一厂严寄洲导演的故事片《野火春风斗古城》。电影改编于《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同名小说,是著名作家李英儒的代表作品。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城保定,我党的地下组织被日伪军破坏的很严重。党组织委派李英儒进入保定城,恢复重建地下党组织。李英儒结合自己的经历,创作出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他把敌人的凶焰比作野火,把革命力量比作春风,敌我双方在古城相斗。


小说中,杨晓冬是我八路军某部政委,到古城指挥地下党组织活动,策反日伪治安军一个团的兵力起义,集体参加了八路军。双胞胎姐姐金环,妹妹银环,都是我党地下工作人员。金环老练刚强,银环沉静细致。小说出版后,王晓棠爱不释手,用两天时间,看完小说,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出演这部电影。


在电影里,王心刚饰演杨晓冬,王晓棠一人饰演金环和银环姐妹两人。1963年那个时代,舆论界已经有些意见,批评电影银幕上爱情太多。忌于这些因素,导演严寄洲对两位主角说:杨晓冬和银环是互相爱慕的,戏里有这样一条线。但是,又没有台词,也没有戏份,你们要通过人物的眼神和内心的活动,让观众感觉到他们之间的感情。


王心刚在电影中饰演的杨晓冬,机警,老练,沉稳,坚定。他对关敬陶大义凛然,引导他弃暗投明,走上起义之路。他对邻居苗先生关心尊重,一下子就把他争取过来。他对自己母亲的孝敬,对同志的诚恳,对战友的体贴,他被捕后的坚定不屈,把一个成熟老练的我军干部,刻画的叫人信服,叫人敬佩。这样的同志,这样的干部,大家都愿意和他一起工作,他的工作也肯定能成功。虽然他从来没有主动向银环表示过甚麽,但是,也肯定会引起银环心中悄悄的爱慕。


王晓棠在剧中的表演也很含蓄,她时时关心杨晓冬的安危。银环在杨晓冬写信时的深情注视,已经不单单是下级对上级的敬佩,也不单单是同志战友之间的关心,就说明她此时对杨晓冬已经心动。特别是杨母牺牲前,把给将来儿媳妇准备的戒指,交给银环时,银环此刻的表情,让观众都理解了她的心情。银环把戒指做为烈士杨母的遗物交还杨晓冬,杨晓冬当即又交给她继续保管时,观众就知道,两人的爱情关系已经确立,都为他俩高兴。虽然没有爱情的语言,但是又点到为止,暗示的恰到好处。这样的关系,这样的爱情,比山盟海誓更加可信,更加可亲。应该说,这是戏里的一个亮点。两位演员,已经完全达到了导演的要求,并且完成的极为出色。


王晓棠一个人,就把金环银环姐妹俩演的个性鲜明,身份区分清楚。除了在语言,动作,表情,形态,服装,道具方面,作了区分以外,就连金环银环两人的声音,都有区别。叫观众不会感到,这两个角色会含混不清,而是感到她俩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因此,金环银环塑造的十分成功。这对她表演上既是进步,也是突破。电影上映后,大家对王晓棠的表演水平,都是一片赞誉之声。


不料,王晓棠这时候在电影艺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片两万多字的长篇文章,叫大家都吃了一惊。原来,她对《野火春风斗古城》电影里,银环和金环的每一个镜头,自己的每一场戏,都提出了自己表演上的差距和不足。她说,“金环的调子还有些单,我没有把它开朗乐观,谈笑风生的一面演出来。银环呢?我被她的文静温婉给束缚住了,在表演里,晦暗阴郁有余,明快跳跃不足”。她提出来的看法,使大家都感到折服。试想,一个演员,在大家都异口同声称赞自己表演艺术优秀时,能公开指出自己的不足,这是很多演员都做不到的。


王晓棠在拍摄《鄂尔多斯风暴》时,有骑马的戏份。她就苦练骑马,后来连蒙古族同胞都夸赞她的骑术精湛。在《海鹰》中,有玉芬摇橹划船的戏,她就拜渔民为师,苦练划船。为了演好战斗中接电话线的镜头,她跟电话兵苦练接头技术,最后她接电话线飞快,以至观众都来不及看清楚,最后电影只好故意放慢镜头。有人劝她,“你根本不必费这个劲,观众们实际上都看不出来”。王晓棠却说,“你可能看不出来,一般的观众可能也看不出来。但是,渔民和电话班的人,都能看出来我演的像不像,真不真。所以,这些技能我都要学会,才能演的像”。


王心刚在《海鹰》中演海军艇长,他和真正的海军艇长,海军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刻苦学习技术。到后来,王心刚就可以自己操作快艇出海,并且熟悉海军的各项战斗要求。在《海鹰》电影里,八一厂著名演员张勇手扮演我军水手长。他为了外形身材像海军水兵,就专门苦练了几十天的单杠和双杠。结果练得胸肌明显,他穿上海魂衫,海水一泡,没有一点赘肉,简直就和真正的水兵一模一样。《海鹰》电影专门安排有一位海军大校,一位海军少校做军事顾问,两人共同审核把关,电影里自然就不会出现外行话和外行事。只有这样认真的作风,才能拍出《海鹰》那样优秀的电影。


据说现在有些电影演员,凡是电影中涉及到危险和艰苦的镜头,自己都不去实际进行表演,而都是用的替身演员。有的演员拍戏时,甚至连人物的对话台词都不说,嘴里只是临时胡乱说些数字,到后期再配上台词声音。难怪有些电影,虚假凑合,破绽百出,惹起观众的非议和反感。这种浮夸,潦草,极不认真的创作态度,和王心刚,王晓棠他们那时的做法,真是大相径庭。其艺术效果,令人可想而知。这样的电影,就很难感动观众,也不容易流传下去。因为,观众都不傻,电影的艺术水平高低,观众都能够看得出来。


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陈道明,在批评现在有些表现抗日战争内容的女演员时说,她们化着比妓女还要重的浓妆,穿着崭新的八路军军装,衣服上熨烫折叠的痕迹都还在,就在扮演着八路军战士,这是怎麽了?到底是演员不懂?还是导演不懂?


我想,恐怕是两种原因:一是有的演员只顾自己的镜头形相好看不好看。美不美?有的导演,只顾自己的电影新奇不新奇?至于电影演的像不像,真不真,是不是符合时代背景,是不是符合剧情角色,他们并不关心。二是有的演员,有的导演,也真得是不懂历史。他们既不懂,也不学,还不问。自己乱导乱演乱来。虽然他们的文化学历可能比原先的演员要高,知道的中外理论和名词比原先的导演要多。但是,他们的创作态度和艺术水准,都不如那些当年的导演和演员。他们的电影水平,能和同样是反映抗日战争的《野火春风斗古城》相比吗?能和里面的演员王心刚,王晓棠相比吗?能和同样是抗日战争内容的《平原游击队》相比吗?能和里面扮演李向阳的演员郭振清相比吗?



王心刚和王晓棠,两人就合拍了《海鹰》和《野火春风斗古城》两部电影,就留下了“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的影坛佳话。我记得,好像中国影坛上,只有这一对演员,留下了这样的赞誉,别的人都还没有这样的情况。我想,除了相貌端正,演技出色,和两人的工作认真,人品优秀,也大有关系。


王心刚后来是八一厂副厂长,职务级别很高。但他除了工作开会,上下班都还是骑自行车。有一年,他陪一个外国著名影星到外地去,当地群众就围上来很多人。那位外国影星,误认为这都是自己的粉丝,但是看他们都围住了王心刚。后来询问翻译,才知道王心刚在中国竟有几千万电影观众。由此,对这位言语不多,谦虚低调的中国演员,不禁刮目相看,大为敬佩。


王晓棠文革中被触及,1969年复员到北京林场劳动。那时,她头上被扣了很多不实的错误帽子,谁也不敢替她说公道话。一次上级工作组来八一厂,只有王心刚一个人向上级提出来,应该解决王晓棠的事情,让她重新回来八一厂。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王心刚不怕株连,仗义执言,敢于向上反映真实情况,这是很多人都不敢做的。由此,可见他的人品。后来,王晓棠终于又回到了八一厂。


王心刚后来又演了《南海长城》,《侦察兵》,《知音》,《伤逝》等电影。在《知音》中,他扮演蔡锷将军,还得了《大众电影》百花奖。王心刚虽然名气很大,但为人低调,不事张扬。退休以后,很多出头露面的机会,他都不去参加。他的妻子多年有病,王心刚不离不弃,体贴照顾,求医问药,始终夫妻恩爱。


王晓棠回厂后,又拍了一些电影,后来改行做导演,再以后,她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少将军衔。她在厂长任上时,八一厂拍了《大进军》,《大转折》,《较量》等很有影响的军事大片。


这两位演员,都是文化部确定的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后来,两人又分别得过电影界分量很重的一些奖项,获取了不少的荣誉称号。但是依我之见,电影演员还是主要要靠自己高质量的电影作品来说话。


要是依我看,虽然王心刚和王晓棠各自都主演过一些好电影,影响也都很大。但是,两人最好的电影作品,还是要数《海鹰》和《野火春风斗古城》。我想,你要是重新观看了这两部老电影,你就会感到,“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这两句赞誉,还是很有道理的。


所以,我认为,《海鹰》和《野火春风斗古城》这两部电影,是好电影。


王心刚和王晓棠这两位演员,是好演员。


2024年7月30日

作者简介:付天禄,临漳县知青,回城后在企业工作,有政工师和企业法律顾问职称。退休后学写一点短文。

【燕赵人文】付天禄:从狮子楼想到铜雀台

【燕赵人文】付天禄:平民百姓喜欢的评剧

【燕赵人文】付天禄:英武刚健的京剧

【燕赵人文】付天禄:缠绵婉转的美丽越剧

【付天禄专栏】老百姓离不开的河南豫剧

【付天禄专栏】独具魅力的歌剧

【付天禄专栏】清新纯朴的黄梅戏

【付天禄专栏】慷慨激昂的河北梆子

【付天禄专栏】天地本是大戏场

【付天禄专栏】丰碑和情怀

【付天禄专栏】好电影与好演员之一:《平原游击队》和演员郭振清

【付天禄专栏】好电影与好演员之二:电影《林则徐》和演员赵丹

【付天禄专栏】好电影与好演员之三:电影《甲午风云》和演员李默然

【付天禄专栏】好电影与好演员之四:青春之歌和演员谢芳


清漳两岸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