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周年纪念】梁德恒:美不胜收的“清漳两岸”——写在“清漳两岸”九周年

文化   2024-11-24 11:26   北京  


初识公众号是5、6年前的事了,因为偶然在网上看到了“水煮历史”栏目,便随手点开,发现很有可读性。今年8月,无意中看到“清漳两岸”公众号,点开一看,居然有纪念6985工程55周年的征文活动,大喜过望,须知我也是6985的第一代创业者,太行山、清漳河至今都是我梦牵魂萦的第二故乡!于是试着投了两篇,均获刊发。于是,兴趣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天阅读它成了我重要的生活内容,于是,也慢慢知道了这个公众号的由来,于是便神交了编者佛刘老师。至今,“清漳两岸”已和我成了“命运共同体”。


细细想来,这个公众号至少有三个特点为别处不能:其一,内容接地气。每天发表的文章,或散文、或诗歌、或文艺评论、或人名地名考证,大都围绕冀南、冀西南、晋东南这一大片方圆几百公里的空间,以太行山、清漳河为背景,写出了人间百态,社会风情,可谓是题材广泛,内容繁多。但究其一点,即文风朴实,描述真实,语言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厚。这里没有说教,没有争执,没有假大空,也没有虚假繁荣,尤其是天铁退休职工写的怀旧文章,更是典型的写实,文风颇似当代文学重要的流派——“荷花淀”派大师孙犁的文风遗传,所以,说它接地气是有道理的。


其二,编者重交流。佛刘老师原系天铁职工,对天铁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又结交了附近许多作家名流,此外,他至今还经常在天铁的生活区、厂区,乃至涉县的乡镇、村落采访,一台车、一台电脑和一部手机、一部相机构成了他生活的全部,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纷至沓来,这无疑使他的编辑水平得到了助推和提升,更可贵的是缩短了与作者间的距离,使交流更加顺畅、自如。


其三,受众群体不断扩大,阅读量也不断攀升,读者年龄日趋年轻化。按说这个以怀归散文为主体的公众号,读者应以老年人为主,但是随着题材的丰富多样和体裁的不断创新,它越来越为青年读者接受和喜欢,在它特定的空间范畴内,掀起了热衷写作(创作)的活动(如发表的涉县中、小学生的作文)。总之,受众(读者)的队伍越来越多,必将使这个平台的编、创活动更加繁荣、壮大。时值“清漳两岸”九岁生日,谨祝它茁壮成长,在太行山的护卫和清漳河的滋润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者简介:梁德恒,70岁,曾供职于天津铁厂一中、二中,现已退休。


清漳两岸投稿邮箱

3973962@163.com      1057399240@qq.com

稿件要求: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人物通讯、新闻消息等均可,字数最好控制在300---2000字之内,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请附上作者简介、照片、电话、微信、通信地址。照片以附件发送。7天内没发出又没接到回复的稿件请另投。


清漳两岸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