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规范多——礼仪故事琐忆(上)

文摘   2025-01-13 17:25   天津  

  作者:刘一斌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同年调外交部工作;先后在亚洲司、台湾事务办公室任副处长、处长、参赞,曾在驻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美国休斯敦、安提瓜和巴布达、乌干达等使馆、领馆任二秘、副总领事、参赞、临时代办等职。


音频

正文

礼仪是国情传统、道德观念、民族习惯、文化素质、宗教信仰、民俗风尚等综合因素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不是简单的仪态表现和交际方式。外交礼仪是外交活动中的神经末梢,极为细微而敏感。一场外交活动,从整体程式、细节安排,到参加者的穿着打扮、举止言谈,无不贯穿着礼仪的要求,稍有不慎或预料不到,就会出现错情,负面影响就当场显现,小则影响到个人尊卑,大则影响到国家形象。这在我长期的外交生涯中颇有体会。

递交国书礼仪多

国书,是大使(或公使)向驻在国的元首递交的、由本国元首签署的委派证明书。这已是人所共识的常识。但递交国书的礼仪,因各国不尽相同,知者甚少。1984年我在驻马来西亚使馆工作期间,陪同胡大使递交国书,深感仪式庄严、礼节周密,与别国较之,同中有异,繁而不俗,颇具特点。

马来西亚是君主立宪的联邦制国家,其国家元首由统治者会议从9个州的世袭苏丹中推举产生。马来西亚历史上长期被英国占领,深受英国文明礼仪的影响。因此,马来西亚的典礼中,蕴含着东西方文化的元素,其礼仪是最庄重、最严格、最繁缛的。

吉隆坡的马来西亚宫(图源:《礼宾:鲜为人知的外交故事》)

胡大使抵达吉隆坡的第三天,马来西亚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就登门拜会,商谈递交国书事宜。新任大使只有递交国书后才能履职。驻在国安排递交国书的快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国关系的疏密。马来西亚原来对我国心存疑虑,经过前任大使陈抗的努力工作,马方政要的疑惧心理逐渐消失,马哈蒂尔总理正酝酿访华。马来西亚外交部如此快地安排胡大使递交国书,无疑是示好的姿态。为使递交国书的仪式万无一失,马外交部礼宾司还专门约使馆的礼宾官员进行详细解说和教练,大使和陪同人员也进行过多次演练。

递交国书日的上午,礼宾司长带领迎宾专车,准时来使馆迎接大使。大使以及陪同前往的政务参赞和我,三人分乘马方的三辆豪华轿车,在两辆开道摩托车的引导下,风驰电掣般地驶向王宫。马来西亚人文明有礼,沿途行人、车辆一概礼让,我们很快到达王宫。抵达大门,前导车向左右一闪,车速放慢,缓缓驶入。

在大门里的主道两边,列队整齐地站着王室卫队,他们穿着雪白的礼仪制服,头戴金边“比芝”帽,双手持枪,神情威武地走在前面,我们按官阶依次相随。王室典礼官正在门口肃立迎候,由他带领步入正厅。正厅楼宇高大,气势恢弘,迎门是通向元首典礼大厅的高层台阶,颇有气魄。我们步伐轻捷,拾级而上,从右侧反转上楼。这是按“右上左下”的规矩定好的路线。

来到典礼大厅,只见元首身着苏丹礼服,满脸庄重威严,端坐上方宝座。我们一字排开,大使居中,典礼官和礼宾司长则分立我们两旁。按规定礼俗程式,我们毕恭毕敬地深深鞠上一躬,向前跨一步再鞠一躬,大使再跨一步,深鞠一躬,随后再按对方规定好的句子致颂词。元首也按套话致答词。然后,大使谦恭地走上前,把从国内带来的国书和书面颂词双手递交给元首。大使不能转身走回,只能颔首退回,与我们一起再鞠躬退出。

仪式简短,庄重肃穆,使我们几位久经世面的资深外交官心理上也有些紧张,举动上也有些拘谨。特别在宾主互相致词时,元首用马来语,因大使不懂,随语意早知,但听不出结束句。大使几次欲往前又止。我虽然懂马来语,但提醒不便,无可奈何。

仪式完毕,大使被引入另一客厅,双方进行礼节性谈话。当时的新任元首是柔佛州苏丹穆塔瓦基尔·安拉·苏丹·伊斯坎达尔。他留过学,经过商,思想开放,态度友好,向大使热情地表示了发展两国关系的良好愿望。

谈话结束,大使又被引下楼,登上搭建的检阅台,检阅了王室卫队的操演。礼仪完毕,大使仍由礼宾司长陪同,摩托车开道,游览首都吉隆坡的市容。整个过程极显庄严隆重、礼节周全。回到使馆,不知是因天气炎热还是心理紧张,我们每人都是一身大汗。

讲究繁多的舞会

舞会本属娱乐场合,但正式舞会则是最讲礼节的交际活动,每个环节,甚至参加者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对一个人礼仪修养的检验。

1989年,我到驻休斯敦总领馆任副总领事不久,收到出席领团舞会的请柬。舞会由市政府出面、休斯敦商业理事会出钱举办,一年一度,相当正规。请柬上赫然注明“着黑领结”,这是要求男士必须穿改进过的燕尾服,即用高级毛料特制的黑亮大翻领无后摆的上衣、双贴缝裤子,白衬衫也是配套的特别式样,鞋子是抛光接头的。女士则要穿正式晚礼服。

领馆几位被邀请者都表示,因无服装不能参加。我和总领事倪耀礼商量,觉得此活动不参加不行,不尊重着装要求也不行,让每个人自己去租借服装,每套一晚240美元。当时谁也掏不起,公家出钱租借不合财务制度。

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我大胆提出“先斩后奏”,由公家出钱租服装,然后报国内审批,如不批准,逐月扣我的工资偿还。我让会计写了个条子,我签上名,实际是画押。后来,外交部财务司驳回了我们的申请,指出每个人出国时已发制装费,不能再用公款租衣服。我一方面让会计扣我一年的工资,一方面向财务司申明,这种特需服装国内做不了,大家出国时也没有预料到需要。这是后话。

舞会当天,不仅洗澡更衣,还要吹风做发,略施香水粉黛,保证头上无头屑,肩上无落发,口里无异味。出发前,我逐个检查了一番,像检查出征战士的行装一样,看到大家穿着打扮得整齐漂亮,非常满意。到了现场,见别人“油头粉面” “珠光宝气” “绅士风度” “公主姿态”,才发现差距。我开玩笑说:“到这种场合,才显示出我们都保持着共产党人的素质和艰苦朴素的本色。”

入场须按仪式。舞厅左右两门,门外各有40人,身着古代武士服装,手持长矛,分列两旁,架起兵器,人们从下面穿过。入门后,男女在舞池中心相会,相向交叉,互跨一步换位,挽起胳膊走向自己的桌次,主人按礼宾座次引入其席位。

入场完毕,开始用餐,甜食上来,舞曲即起。第一曲只有领团长和女市长跳,众人礼貌地欣赏,曲终报以热烈掌声。第二曲是各桌第一主人邀请本桌的第一客人的配偶跳。第三曲开始,各桌主方的男士才可以邀请客人的夫人跳,但第一主人必须依照礼宾顺序同所有客人的配偶跳完一轮,才可自由邀请。

跳舞中规矩如常,只是更加礼貌、严谨、适度,邀请女士一定要走到面前,且须先向其丈夫致意、征求意见。跳舞中两人搭手的姿势、搂腰的部位、体位的远近都须特别注意,尤其不能碰头踢脚,那是最尴尬的失误。

舞会结束,回到领馆,大家身心疲惫,叫苦连天,发誓不再参加。我则因胜利完成这场活动而欣慰,开玩笑说:“我们的干部都很优秀,但跳舞不过关,以后应把跳舞列入年终考核内容。”



- 未完待续 -


出处 | 《礼宾:鲜为人知的外交故事》 

(2008年出版)

作者 | 刘一斌   图片 | 除标注外及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小慧

转自 | 外交官说事儿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外交团团长

毛主席:帮助非洲不求报答

洞察事理 真情感人——忆周总理对日工作二三事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



走近外交
展现最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以及不定期开展的外交小课堂、参与外交实践的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