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的外交生涯》(连载41)中国式的圣诞节

文摘   2025-01-19 17:25   天津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等职。


音频

正文

中国人对圣诞节已不陌生,大城市里不少年轻人也喜欢在圣诞节聚一聚,在西方的文化氛围里“开开洋荤”。我们在欧美国家生活多年,每逢圣诞节就要上街看“热闹”。圣诞节是西方商店促销的好机会,所以各大商店都竞相布置橱窗。随着科技的发展,橱窗的布置也越来越新颖,从静态变成了有动感的画面。

在巴黎,最有看头的是“春天”和“拉法耶特”两家大百货商店的橱窗,“拉法耶特”甚至用彩灯构图装饰了整个一面墙。街道的灯饰和商店橱窗的布置渲染了圣诞的节日气氛。

但是,在法国东南边陲的小镇芒通,2000年的圣诞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这个人口不到3万的小镇毗邻意大利,面对地中海,是法国有名的旅游胜地。圣诞节前,走在芒通的街道上,你会以为你是在中国的某一城市过春节。市中心的主要街道变成了“中国街”,一端作为入口,两条安装有电子程序的中国龙扼守“大门”,向游客频频点头,过一段时间还仰起头,向空中喷烟雾。孩子们走到龙面前,又想接近,又害怕。龙一仰头,孩子们就兴奋得尖叫起来。

进入“大门”,迎面看见一尊很大的弥勒佛,微笑着端坐在那里。弥勒佛在外语里译作“微笑的菩萨”。他那亲切的微笑和可爱的大肚子,吸引了许多孩子,大家都想去摸一摸弥勒佛的大肚子。

摸过弥勒佛的肚子后,便进入了中国园林。中国式的小亭子、假山,还有一股“泉水”流下,是非常逼真的中国微缩景观。园林的另一边,是模拟的秦始皇兵马俑,有30多个!完全像西安的兵马俑坑,有骑兵,有射手,发式也不同。芒通市长杰巴尔颇为得意地对我说:“这是法国艺术家做的!”联想到法国的人工费,搞这么大规模的活动该花多少钱!

“中国街”的道路用木板搭成阶梯,逐渐向上走。高处是微型天坛,过了天坛,是跨越一条宽阔马路的天桥,现在这天桥变成了长城,一直延伸到马路对面。这些也都是法国人自己做的!

作者夫妇在芒通市参加中国式圣诞节。

“中国街”的尽头是一个小广场,上面搭了一个舞台。浙江金华地区应芒通市政府的邀请,派了101人的艺术团来芒通演出。艺术团里有专业艺术家、演员,还有农民、教师、干部等。舞台上表演着《荷花舞》、越剧《白蛇传》片段、武打《西游记》片段、杂技等短小精悍的小节目。看的人很多,每个节目完了,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金华地区的农民演员们表演得特别认真。在一条大街上,他们表演了金华地区特有的狮子舞。一共有9头狮子,大小不一,全用长长的绳子操纵。法国华侨多,春节舞狮是常有的事,但是用绳子舞狮,连我们都是头一回看到,法国人和来芒通旅游的外国人更觉得新奇。节目结束后,他们迟迟不愿离去,围着演员们问这问那,余兴甚浓。

杰巴尔市长似乎决心要把芒通变成一座“中国城”,除了市中心这条“中国街”外,在商业中心,每隔三四家店铺就有一个中国古代仕女雕塑在商店门口微笑着拱手迎客。商店里张灯结彩,摆着不少中国小工艺品。

一条街上摆着许多工艺品摊位,有法国人、北非人在当场献艺。浙江省也来了不少民间艺人,表演内画、竹编、根雕、穿珍珠、画扇面等,艺术水平很高,只是我觉得售价低了一些,这与国内不少人不了解国外市场有关。一位内画艺术家画了希拉克的像,花了三天时间,画得很精致。他要我把这鼻烟壶转送希拉克。我回到巴黎后,等到了一个机会,亲自把内画鼻烟壶送给希拉克,他很高兴。

作者夫妇在芒通市旅馆。

晚上,市长杰巴尔举行盛大的宴会欢迎我们。几位副市长、议员等市里的领导都出席了。宴会上我问杰巴尔,为什么要搞这样的活动。他回答说:“芒通是旅游城市,气候宜人。外国人到这里来过圣诞节,总要有些新鲜的东西能吸引他们。芒通市民和外国游客中,能到中国旅游的是极少数,毕竟中国离欧洲太远了。所以我就想把中国‘搬’到芒通来,让老百姓了解一下中国人怎么过节。今年是‘中国圣诞节’,去年是‘秘鲁圣诞节’……我们每年换一个主题,让这个小城市的居民了解世界!”

金华地区艺术代表团来芒通,不仅让芒通居民认识了中国,也了解了金华。我和代表团的领导在宴会上都介绍了金华的经济发展情况。没有这个机会,有谁知道中国东南部有一个地区叫“金华”呢?

另一方面,来芒通的金华代表团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之中大部分人是第一次出国,是一次“开眼界”之旅。芒通的活动结束后,他们还要到巴黎参观。在我与代表团一些成员的交谈中,他们对芒通的文明程度深有感触:芒通人对外国人很热情,乐于帮助;尊重艺术,礼貌待人。芒通街道很干净,没有人随便扔垃圾;芒通绿化很好,空气清新……我想他们的法国之行有助于他们改变观念、提高文明水平,所以文化交流能达到共赢的目的。




- 未完待续 -


图文出处 | 《在法国的外交生涯》 (2010年出版)

作者 | 吴建民 施燕华

编辑 | 走近外交  小慧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前言

1

离日内瓦赴法赴巴黎履新

2

递交国书的小插曲

3

向希拉克总统递交国书

4

罗伯尔

5

新年团拜

6

希拉克总统参观现代中国书法展

7

乔治五世大街11号

8

我的“施政纲领”

9

摩纳哥之行

10

里昂“历险”记

11

访问希拉克的故乡科雷兹省

12

初探希拉克的私宅碧蒂城堡

13

用画笔说话的人(上)

14

用画笔说话的人(下)

15

在羁绊中成长的印象派绘画

16

一位与大自然为伴的老人

17

法国国庆阅兵式

18

伟人巴斯德

19

参观干邑的故乡

20

出席希拉克总统的晚宴

21

凡尔登的忧思

22

我当“火枪手”

23

近观希拉克私宅碧蒂城堡

24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记江主席访问法国(上)

25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记江主席访问法国(下)

26

中华文化的魅力

27

修复文物

28

千禧年的遗憾

29

他从蒙塔纪走来

30

法国农民的生活

31

直爽的农会主席吕克

32

戴高乐的柔与刚

33

神奇的“鼻子”

34

酒与佳肴的“婚配”

35

波尔多的“登基”活动

36

快乐的酒农合唱队

37

艰苦的牡蛎养殖

38

访问贫困山区洛泽尔省

39

弱智人罗朗

40

希拉克的“胜利”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


走近外交
展现最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以及不定期开展的外交小课堂、参与外交实践的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