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的外交生涯》(连载40)希拉克的“胜利”

文摘   2025-01-18 17:26   天津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等职。


音频

正文

2000年10月21日,一架载着法国总统的专机降落在南京禄口机场。深秋的南京,温暖湿润,雨水较多。我和法国驻华大使毛磊以及江苏省领导撑着伞,在机场迎接希拉克总统的到来。

飞机的门打开了,外交部礼宾司长和毛磊大使走上舷梯去迎接希拉克总统。我站在舷梯下等候。希拉克穿着一身深色细条西服,步履轻快地走下了飞机。他是结束了对韩国的访问后到中国来的。

希拉克一看到我,就热情地过来同我握手,并说:“亲爱的朋友,您好!”江主席访问法国时,我与希拉克有较长时间的接触,看来他对我印象还不错,现在他见到我总是称“亲爱的朋友”。法国人用“朋友”二字比较慎重,刚认识几天一般不会称你为“朋友”;过一段时间,有了较多的来往,确实对你印象不错了,才会称你为“朋友”。在中国,不管认不认识,顺口就是“朋友”,这也是中法文化上的差异。

希拉克抵达南京的时间比预期晚了约半个小时,他解释说:“访问结束时,和金大中一起举行了联合记者招待会,拖了点时间。”

希拉克坐上黑色奔驰车,其他人分坐几辆小面包车,由警车开道,长长的车队在大雨中向扬州驶去。当时,长江二桥刚建成,还没正式通车,南京到扬州的高速公路也没通车,希拉克是通过大桥的第一个外国人。

雨下得很大,前面车子溅起的水珠形成了水雾,能见度很低。幸好公路很好,车队行进得比较顺利。接近扬州国宾馆时,街道两旁站满了群众,他们在大雨下已等了好久了,许多人已淋湿。看到希拉克的车队来了,群众自发地鼓起掌来。希拉克非常兴奋,打开车窗,伸出一只胳膊,在雨中向群众招手。

法国人,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都公认希拉克性格热情,他走到哪里,都喜欢跟老百姓握手、攀谈几句,他的热情是出自内心的。

那年希拉克已有67岁,但仍步履轻快、头脑敏锐。他早有到扬州访问的想法,不仅因为扬州是江主席的故乡,而且还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希拉克很喜欢中国历史,对中国的青铜器情有独钟、研究很深,几乎达到专家的水平。

希拉克在扬州博物馆观看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

我曾听上海博物馆前馆长、我国的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说,1997年希拉克结束对上海的访问,离开大陆赴香港前,参观了上海博物馆。马老亲自为他介绍。没想到,没说两句,希拉克自己就讲开了,他眉飞色舞地向同行的法国人讲解陈列的青铜器。马老在旁听着,也不得不佩服希拉克的博学。原定一小时的参观,结果一个半小时才结束,专机也不得不推迟半小时起飞。

马承源向希拉克赠书。

马老已成为希拉克的私人朋友,每次去巴黎,希拉克都要见他,讨论中国青铜器的发掘情况。有一次,马老把自己撰写的一套关于青铜器的书送给希拉克,希拉克随便打开了其中的一卷,指着一张照片问:“这是不是二里头二期的青铜器?”马老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村是夏朝古都的遗址,20世纪中期,在那里发现了公元前1900-1600年的文物和古都遗址,并出土了一些青铜器。地下宝库呈现出相互叠压的四个文化层次,其中二期的青铜器体积比较小。这些只有专业人士才知道的情况,居然从法国总统的口中说出,怎么不令人惊奇!

希拉克从小就开始喜欢中国文化,尤其是青铜器。他曾告诉我,他年轻时在巴黎上学,放学后经常到吉美亚洲博物馆去看中国的青铜器,逐渐喜爱起了青铜器。

他对中国文化的爱好我是知道的。我来法国不久,就听他的助手说,有一次希拉克出席一个国际会议,会上有的人发言很啰嗦,他就“忙里偷闲”复习起中国朝代纪年表来,他从夏商周一直写到民国,然后把纸交给坐在后面的助手,说:“你帮我核对一下,有没有错。”助手不敢怠慢,立即打电话到巴黎,找到一位“中国通”,从头到尾核对了一遍,居然全部正确!总统得了100分!

在准备希拉克访问时,法方曾提出要去西安。我们为此还利用在国内休假的机会去了一趟西安。西安的考古人员对希拉克十分崇敬,也十分感谢,因为是希拉克参观兵马俑博物馆后把它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西安考古队的同志精心准备,在他们挖掘的陶俑中留下一件没挖,但已探明是陶俑,打算让希拉克充当一次考古队员,亲自把这陶俑发掘出来。这真是绝妙的主意,我们认为这将是他访问中国的高潮。

可惜的是,希拉克最后取消了西安之行,而且缩短了参观的日程。原因是,反对派正攻击希拉克每年夏天到毛里求斯度假、住豪华饭店、挥霍国家的钱财。2002年上半年就要举行总统选举,为避免授人以柄,希拉克决定取消到西安访问,在扬州也减少旅游的项目。我们不禁扼腕叹息。

江主席陪同希拉克总统参观扬州。

在江主席的非正式宴会上,江主席介绍了扬州的历史,希拉克听得很认真。他在扬州只停留24小时,想看的东西却不少,除了已安排的游瘦西湖,参观扬州博物馆、汉墓等外,他还提出要看一下大运河,由此引起了对隋朝兴衰的议论。

席间有人问:“隋朝有几个皇帝?”中方一位同志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两个。”

希拉克听了立即纠正说:“不,是三个。”

那同志不服气,坚持说:“是两个。”

希拉克寸步不让,重复了一遍:“不,是三个。最后一个是恭帝,在位时间是607到608年,李渊是摄政王。”

这时江主席插话了:“不用争了,我看我们在座的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希拉克总统。”

第二天早上,江主席与希拉克在国宾馆的茶室共进早餐。茶室内的布置极有文化氛围,墙上挂的是书写在竹板上的关于茶的修身养性的作用。茶桌和椅子是本色的木料,室内优雅的丝竹音乐绕梁,坐在那里,身如回归大自然,在茂密的森林中,山泉在脚下潺潺流过……身穿中国旗袍的姑娘娴熟地表演了茶道。宾主双方一边品尝扬州点心,一边轻松地交谈着。

江主席对希拉克说:“昨天晚上我回去查了一下,您说对了,隋朝是有三个皇帝,第三个是恭帝……”

希拉克得意地说:“当然是我对了。”他的语气容不得丝毫怀疑。

希拉克又一次“胜利”了。



- 未完待续 -


出处 | 《在法国的外交生涯》 (2010年出版)

作者 | 吴建民 施燕华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小慧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前言

1

离日内瓦赴法赴巴黎履新

2

递交国书的小插曲

3

向希拉克总统递交国书

4

罗伯尔

5

新年团拜

6

希拉克总统参观现代中国书法展

7

乔治五世大街11号

8

我的“施政纲领”

9

摩纳哥之行

10

里昂“历险”记

11

访问希拉克的故乡科雷兹省

12

初探希拉克的私宅碧蒂城堡

13

用画笔说话的人(上)

14

用画笔说话的人(下)

15

在羁绊中成长的印象派绘画

16

一位与大自然为伴的老人

17

法国国庆阅兵式

18

伟人巴斯德

19

参观干邑的故乡

20

出席希拉克总统的晚宴

21

凡尔登的忧思

22

我当“火枪手”

23

近观希拉克私宅碧蒂城堡

24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记江主席访问法国(上)

25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记江主席访问法国(下)

26

中华文化的魅力

27

修复文物

28

千禧年的遗憾

29

他从蒙塔纪走来

30

法国农民的生活

31

直爽的农会主席吕克

32

戴高乐的柔与刚

33

神奇的“鼻子”

34

酒与佳肴的“婚配”

35

波尔多的“登基”活动

36

快乐的酒农合唱队

37

艰苦的牡蛎养殖

38

访问贫困山区洛泽尔省

39

弱智人罗朗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



走近外交
展现最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以及不定期开展的外交小课堂、参与外交实践的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