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的外交生涯》(连载31)直爽的农会主席吕克

文摘   2025-01-09 17:26   天津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等职。


音频

正文

2000年某日,我刚上班不久,就听到街上吵吵嚷嚷,高音喇叭不断传出口号声,还有人打鼓、放鞭炮。从办公室窗口看下去,只见乔治五世大街已实行交通管制,从街口到使馆隔壁的法国农会门口,挤满了人。这是怎么回事?示威者针对谁而来?

使馆行政部门负责使馆的安全,时刻注意着使馆的周边环境,有一点动静他们就会通知各部门注意防范。这时,我桌上的电话铃响了,传达室值班员报告说,法国农民在示威,反对欧盟改革共同农业政策——减少对法国农民的补贴。尽管不是针对我们的,行政部门还是防范于未然,做了各种布置。示威活动进行了整整一个上午,吵得我们没法上班。

法国在欧盟中是得到补贴最多的国家之一,甚至略大于它所交的会费。这几年,随着欧盟的扩大,新成员的经济都比较落后,他们加入后,要从欧盟预算中的扶贫等基金的“大蛋糕”中挖去一大块,而大幅增加预算又遭到各国的反对。加上世界贸易自由化,外部要求欧盟改变农业补贴政策的压力也很大,法国的农业补贴势必要减少。

法国是西欧地区最主要的产粮国。

法国农业发达,5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国的1/18),32.7%是耕地,农业人口占其就业人员的37%。虽然农业(农、牧、渔)只占国民生产总值38%左右,却在法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法国农产品出口占世界的11%,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这对于这么一个中等国家来说是多么不容易!

农业同一个国家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法兰西民族热爱生活,喜欢“享受生活”。“法国大菜”享誉全球,法国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同时对农产品的质量也倍加关注。

过了几天,法国农会主席吕克约见我,我欣然同意。一天上午,他带了几个助手来到使馆。他向我解释了法国农会对农业补贴的立场,并说,在经济全球化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法国农民愿同中国农民联合起来,反对全球化。

虽然是邻居,但这是农会主席第一次到中国使馆,真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也”。

吕克,高高的个儿,留着络腮胡子,言谈举止中透出朴实的性格。到了二楼会客厅,他毫无拘束地看东看西,对陈列的兵马俑很感兴趣,又仰着头看客厅里的玉石画。我向他介绍了室内艺术品,他津津有味地听着。突然,他转过身来,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你们的房子不错,听说你们嫌它小了,什么时候想卖房子,告诉我一声。我们正嫌房子不够用呢。”

我没料到他会如此直率地提这个问题。确实,随着中法关系的发展,使馆本部的房子显得十分拥挤,多年来一直在物色新的办公楼。我们的左邻是西班牙使馆,没法向左“扩张”;右舍是农会,我们曾抱希望,把它变成中国使馆的一部分。这位农会主席显然有所风闻。

我对吕克的要求却是“寸土不让”,也以开玩笑的口气回答他:“农会这么大的组织,买一幢小楼装不下呀,恐怕需要一幢大楼吧,你把你们的房子卖给我们算了。”他哈哈大笑。双方差距太大,达不成“协议”。

他是我在法国遇到的第一个农民,法国人又称他为“农民的头儿”。他在法国很有影响,政客们对他都很尊重,为的是争取农民的选票。

农会主席的影响来自农会的性质和职能。法国农会是一个农业职业联合机构,在全国设有116个分支机构,共有职工7750人,年度预算达5亿3千3百多万欧元。法国每个农民都自动是法国农会的成员。

农会代表农民的利益,向法国政府及欧盟提出各项要求。当法国政府或欧盟要制订有关农业的政策时,农会代表要去申述自己的要求和立场。农会主席与农业部长保持经常的接触,在经济结构、规划、教育与研究、领土管理、卫生及社会事务等方面,对政府的政策提出修改意见。但是,一旦政府确定了某项政策,农会就必须无条件地协助政府实施。这是不是一种“民主集中制”的体现呢?

农会要给农民办许多实事,例如,经济研究和前景分析、向企业提建议、研究开发和试验、促进项目的实施、帮助农民与外界联系并提供信息等。

过了几个月,我收到吕克的请帖,邀请我到隔壁农会所在地吃午饭。我带了几名助手,步行到农会,他已经在门口恭候了。农会的房子结构与我们使馆的办公楼相仿,只是院子比我们大一些。一层楼的门厅里陈列着各种关于法国农业的小册子。二楼是宴会厅,墙上挂着反映农民工作和生活的图片。

午宴很丰盛,有鹅肝、牛排等,面包是“农家面包”,深褐色,壳很硬,但“外刚内柔”,里面非常松软。面包上桌时还带着烤炉的热气,香喷喷的。

餐桌上的谈话很轻松,话题离不开“吃”字。每道菜的量都很大,做得也很可口。上牛排时,他开玩笑说:“别怕,这是法国牛肉,没有疯牛病。”引起了一阵笑声。实际上,法国也曾出现过几例疯牛病,但比较少,控制得较好。他说:“法国农民对使用新的方法比较谨慎。疯牛病主要是以同类的躯体为饲料而引起的,这是反自然的。法国只有个别地方进口了这种饲料,所以疯牛病较少。”

法国人是美食家,他们认为吃饭是一种享受,必须细嚼慢咽,才能品出味道来。“美国人吃午饭,一杯咖啡,一块三明治,两三分钟就吃完。这能算吃饭吗?”农会主席说。怪不得,法国中午的休息时间比许多国家长,约两个小时。大部分人还喜欢回家吃饭。可见吃饭对法国人是多么重要。

我想起了一位法国农民砸麦当劳快餐店的事,便故意问:“你们喜欢麦当劳吗?”一提起麦当劳,这位农会主席就来气,他说:“麦当劳、肯德基炸鸡,全是垃圾食品,全世界一个味儿。我们法国人大多不喜欢麦当劳,遗憾的是,现在年轻人喜欢时髦,图快,经常去麦当劳吃快餐,同时也学会了美国的生活方式。这很可怕。”一语中的,法国人为自己的文化骄傲,对美国电影、美国快餐的大量入侵深感忧虑。

跟许多法国人一样,吕克对美国文化很看不起,他认为“美国人没有文化”。他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位朋友到一个美国人家里做客,带去了一瓶上等红葡萄酒。美国人随手就把葡萄酒放进了冰箱。他的朋友把这事当作笑话讲给他听。他说:“美国人根本不懂怎么喝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是要冰镇了喝的,而红葡萄酒是要餐前打开,适当氧化,并同室温一样,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在法国人的眼里,美国人简直是“乡巴佬”。

午宴完毕,我感谢他的盛情邀请,并表示要回请。我对他说:“我有很好的厨师,以后请您过来,由您亲自判断。”他笑着回答:“你很聪明,找一个好厨师比什么都重要!”

后来因为工作繁忙,我一直未能抽出时间请他。年底,我在巴黎歌剧院看歌剧,中间休息完毕,正往剧场走时,一个洪亮的声音把我叫住,“大使先生!”喔,原来是他。节目快开始了,我匆匆与他握了手,寒暄了两句,便各自朝自己的座位走去。分手前,他还不忘提醒我说:“您还没请我吃饭呢!”

第二天,我一上班就把秘书叫来,确定请吕克和他的助手们来使馆吃午饭的日期。

几天后,吕克带着他的助手们高高兴兴地来了。他们还带来了一箱红葡萄酒、一箱蔬菜、水果等“土特产”,使我深深感到了农民的热情。

我知道外国人的口味,事先向厨师交代:不做鱼翅、海参之类的东西,因为外国人听着害怕,不太爱吃,除非是经常访问中国的人。使馆的宴请一般量都不大,但足以让客人吃饱。考虑到农会主席和他的朋友们胃口较大,我特地交代,每道菜的量要比平常多一些。

吕克和其他客人对中国菜感到很新奇,他们发现使馆的菜同外面中国餐馆的菜不一样。我对他们说:“外面的中国餐馆必须迎合你们的口味,多少有点变样。使馆的菜是正宗的中国菜。”客人们觉得正宗的中国菜也很合他们的口味,不仅每道菜都吃光,还要求增加。吃完后,吕克郑重宣布:“法国人和中国人都是美食家。世界上最好的是法国菜和中国菜,别的国家都比不上。”在这一点上,我们达成了共识。

使馆与法国农会的交往,使我们结成了“睦邻关系”。



- 未完待续 -


出处 | 《在法国的外交生涯》 (2010年出版)

作者 | 吴建民 施燕华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小慧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前言

1

离日内瓦赴法赴巴黎履新

2

递交国书的小插曲

3

向希拉克总统递交国书

4

罗伯尔

5

新年团拜

6

希拉克总统参观现代中国书法展

7

乔治五世大街11号

8

我的“施政纲领”

9

摩纳哥之行

10

里昂“历险”记

11

访问希拉克的故乡科雷兹省

12

初探希拉克的私宅碧蒂城堡

13

用画笔说话的人(上)

14

用画笔说话的人(下)

15

在羁绊中成长的印象派绘画

16

一位与大自然为伴的老人

17

法国国庆阅兵式

18

伟人巴斯德

19

参观干邑的故乡

20

出席希拉克总统的晚宴

21

凡尔登的忧思

22

我当“火枪手”

23

近观希拉克私宅碧蒂城堡

24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记江主席访问法国(上)

25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记江主席访问法国(下)

26

中华文化的魅力

27

修复文物

28

千禧年的遗憾

29

他从蒙塔纪走来

30

法国农民的生活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



走近外交
展现最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以及不定期开展的外交小课堂、参与外交实践的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