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的外交生涯》(连载45)奶酪——法国人的骄傲

文摘   2025-01-23 17:25   天津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等职。


音频

正文

一天,一位香港朋友到巴黎来,他邀请我们到巴黎有名的大酒店——布雷斯托饭店吃饭。

布雷斯托饭店位于总统府附近,建于19世纪下叶,是一家老字号四星级酒店,保留了一些老的陈设。进门的大堂不大,右前方即是一部老式大电梯,装在楼梯中间,电梯四周是玻璃,人在电梯里上下,都看得清清楚楚。这家酒店是巴黎名流经常光顾的地方。

主人请我们在“冬厅”里的一张小圆桌旁坐下。“冬厅”是一个圆形大厅,护墙板色调以朱红色为主,墙上挂着一些18、19世纪的壁毯。“冬厅”是酒店最时髦、菜做得最讲究的饭厅,服务是第一流的。一道道菜上来,有条不紊,上热菜时,服务员总要提醒一句:“小心盘子烫手。”不仅菜热,连装菜的盘子也是加过热的。据说,这一方面是为了保温,另一方面也是通过热气的蒸发,让顾客闻到菜的香味。

吃完热菜,服务员推着一辆车过来,彬彬有礼地说:“请选奶酪。”车上有牛奶酪、绵羊奶酪、山羊奶酪;有鲜奶酪,也有陈奶酪;有软奶酪,也有硬奶酪……可选择的范围可谓大矣!可是,我们的香港朋友看了一眼,没有他想要的奶酪,他问:“有切达吗?”切达是一种英国的硬奶酪,比较清淡。高个儿服务员两手一摊,用生硬的英语回答说:“先生,本国有400多种奶酪,还需要进口英国奶酪吗?”说得我们都笑了起来。

法国人之喜欢奶酪、生产奶酪种类之多是世界闻名的,同奶酪有关的名言也层出不穷。法国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自嘲的话,是戴高乐说的:“管理一个生产365种奶酪的国家真是难上加难。”后来人们把它改成400种,以便于记忆。戴高乐这句话有双重含义,一是为法国文化多样性骄傲;二是法国人思想活跃,难以管理。布里斯托饭店那位服务员的话是从戴高乐的话引申过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大部分领土被德国占领,当时丘吉尔说了一句激励法国人的话,用法国人最喜爱的食品做比喻:“一个能向世界提供300种奶酪的国家是不会灭亡的。”既浅显易懂,又深刻亲切。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人说中国“一个烹调这么发达的国家是不会灭亡的”,中国人听了也许会觉得不知所云,这也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法国人每年人均消费奶酪23.7公斤,是世界上吃奶酪最多的国家。吃法也是各种各样的:可同生菜一起吃,也可做热菜的调料;在较正式的宴会上,上甜食前,先上一些奶酪,视其种类不同,配以生胡萝卜条、芹菜或饼干、烤面包片等,有的奶酪很咸,就搭配一些葡萄,可以“中和”一下。

但是,生产奶酪并非法国人的专利。传说,早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有一位牧羊人把牛奶放在一个用小羊的胃做成的水壶里,后来忘了,过了好几天打开一看,牛奶成了固体状,但还能吃,而且别有一种味道。以后人们发现,在反刍动物的胃里有一种凝乳酶,能使牛奶凝固。

法国各地都生产奶酪,各有其自己的特点。最初,施燕华不大喜欢吃味重的奶酪。有一次,一位法国人问她喜欢吃什么奶酪,她回答:“微笑的奶牛。” “微笑的奶牛”是一种奶酪的牌子,是一种最普通的、工业化生产的奶酪,没有什么臭味。

那位法国人听了,失望地说:“啊!那是‘可口可乐’!”在法国人的眼里,可口可乐是一种低档饮料,高雅之士是不屑一顾的。后来,施燕华努力“入乡随俗”,慢慢地,发现别的奶酪也很好吃,而且特别喜欢人们认为很难吃的山羊奶酪。法国人看到我俩很喜欢他们的奶酪、慢慢“融入”他们的文化了,高兴得不得了。

但法国人最喜欢的一种山羊奶酪——洛克福,它不仅有堪与中国的臭豆腐媲美的怪味,而且味道很咸。大概能吃这种奶酪就算能真正欣赏法国饮食了。我正好特别喜欢洛克福,每次必要一大块,于是法国人对我产生了又一种亲近感。这对任何国家都是一样的,你表示喜欢他们的饮食、尊重他们的文化,他们就会把你当朋友。

20世纪80年代初,以美国众议院议长奥尼尔为首的美国国会代表团访华,施燕华为他们做翻译。时任外交部长的吴学谦请他们在和平门烤鸭店吃饭。吴部长热情地为奥尼尔夹了几片油光松脆的烤鸭皮,奥尼尔以为吴部长不懂英语,对同桌的美国人说:“我要吃肉,他却不断给我皮吃!”吴部长听了,无可奈何地说:“烤鸭的皮是最好吃的。”奥尼尔还是说:“不,我要吃肉!”在座的中国人都觉得大为扫兴。其实,美国人不喜欢吃任何动物的皮是可以理解的,奥尼尔完全可以悄悄地把它推到盘子边上,说“我还想留肚子吃别的菜呢”或讲些不伤害对方的其他托词。

奶酪是法国人的骄傲,也是法国出口的一种农产品,每年向150多个国家出口。它的洛克福奶酪、花皮奶酪加芒贝尔都对美国出口。2003年美国向伊拉克开战,法国反对。西欧各国人民自发上街游行,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美国政府认为法国带头反对美国的军事行动,大为恼火,决定封杀从法国进口的高档消费品香水、箱包、奶酪等,其中就有洛克福和加芒贝尔奶酪。这更激起了法国老百姓对美国布什政府的不满,毕竟奶酪是法国人的骄傲啊!



- 未完待续 -


出处 | 《在法国的外交生涯》 (2010年出版)

作者 | 吴建民 施燕华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小慧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前言

1

离日内瓦赴法赴巴黎履新

2

递交国书的小插曲

3

向希拉克总统递交国书

4

罗伯尔

5

新年团拜

6

希拉克总统参观现代中国书法展

7

乔治五世大街11号

8

我的“施政纲领”

9

摩纳哥之行

10

里昂“历险”记

11

访问希拉克的故乡科雷兹省

12

初探希拉克的私宅碧蒂城堡

13

用画笔说话的人(上)

14

用画笔说话的人(下)

15

在羁绊中成长的印象派绘画

16

一位与大自然为伴的老人

17

法国国庆阅兵式

18

伟人巴斯德

19

参观干邑的故乡

20

出席希拉克总统的晚宴

21

凡尔登的忧思

22

我当“火枪手”

23

近观希拉克私宅碧蒂城堡

24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记江主席访问法国(上)

25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记江主席访问法国(下)

26

中华文化的魅力

27

修复文物

28

千禧年的遗憾

29

他从蒙塔纪走来

30

法国农民的生活

31

直爽的农会主席吕克

32

戴高乐的柔与刚

33

神奇的“鼻子”

34

酒与佳肴的“婚配”

35

波尔多的“登基”活动

36

快乐的酒农合唱队

37

艰苦的牡蛎养殖

38

访问贫困山区洛泽尔省

39

弱智人罗朗

40

希拉克的“胜利”

41

中国式的圣诞节

42

 法国的选美活动(上)

43

法国的选美活动(下)

44

希拉克来做客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



走近外交
展现最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以及不定期开展的外交小课堂、参与外交实践的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