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华, 谢贝贝, 申泽鹏:新时代高校大类人才培养学业支持体系构建——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士嘉书院为例

文摘   2024-08-06 20:45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新时代高校大类人才培养

学业支持体系构建

——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士嘉书院为例

王雷华,  谢贝贝,  申泽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士嘉书院,北京 100083

作者简介:王雷华(1984—),男,河北望都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治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41008);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项目(50100002020201001)。



摘要:高质量的本科新生学业支持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从大类培养的角度出发,新生学业支持体系构建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文件指南不健全、场地载体有欠缺、学情数据诊断不精确、个性化需求满足程度低等。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士嘉书院为例,对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专业选择认知教育”为导向的学业支持工作路径进行探索,构建了分层分类建立学业支持机构、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作用、多维度多层次判定学业级别、提升学业支持项目核心影响力的工作体系。以学业支持的外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强自立的内生动力,助推学生实现全面成长成才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大类培养 学业支持 学业诊断 个性需求 工作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这要求高校在新时代要不断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改革路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工作的内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党的十八大以来,部分高校按照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最新要求,探索实施本科生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即学生在高考招生录取时,按照专业大类确定相关属性,不区分具体专业,在大一学年强化数理基础,开展通识教育,待一年后根据个人兴趣和意愿,再进行具体专业的选择和分流。这一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宽口径、厚基础”的课程体系,强化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然而,学生在学习中也遇到了新问题,如学习节奏不适应、专业选择困难、个性化学业支持无法得到满足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此基础上,如何为大类培养的本科新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业支持,以帮助学生夯实学业基础,实现全面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 学业支持的概念、意义和挑战

高质量的学业支持工作总是与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改革相伴相生,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以及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支持,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优化学习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内生动力,树立学习自信。

(一) 学业支持内涵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业支持”一词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学术指导”(academic advising),其伴随高等教育选课制度的出现而产生,在很多研究和实践中也被称作学业指导或学习指导。在这一时期,学业支持主要以指导学生选课为主,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相关选课规则,优化学习课程的结构。从师生之间的关系来讲,学业指导教师的地位是绝对主导和权威的,学生要严格遵从学业指导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并接受其监督。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的部分高校开始交流学业支持的实践经验,并主动评估学业支持的效果,不断进行工作的优化和改进。从此,学业支持步入了新发展阶段,开始着眼于学生长远全面的发展,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3]。与此同时,师生角色的相对地位日趋平等,学业指导中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更多的交流探讨。学业支持逐渐走向专业化、全面化,指导和服务的内容由过去仅仅局限于帮助学生选课扩展覆盖到与学习相关的各个方面。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高校也逐渐关注和重视对本科新生的学业指导,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尤其是随着“以学生为本”育人理念的贯彻落实,国内学者对学业指导工作的定位也更加倾向“学业支持”。其中,“支持”一词既包含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指导,也体现了学业指导教师主动帮助学生持续改进的系统服务。此外,在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目标的指引下,学业支持亦包括为在校学生提供一系列学习资源、社交资源和基础设施资源。在此基础上,综合邵兵等学者对“学业支持”内涵的阐述[4],笔者将“学业支持”定义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辅助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掌握所需的学习技能,为学生的学业提供引导、指导、辅助等服务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 学业支持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有学者研究发现,对学生进行学业支持是夯实学生学业质量最有力的措施之一[5]。大类培养模式改革,可以帮助学生在专业认知清晰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切实提高专业满意度和学业稳定性。然而,“二次”专业分流机制也为学生带来了压力,因为学业成绩是专业分流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其倒逼学生必须重视和加强学业基础。此外,在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在学业方面也遇到一些问题,诸如,专业选择迷茫,缺乏学习动力,没有学习规划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业方面面临的这些问题,部分高校探索实践学业支持以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6]。2008年,浙江大学开始全面实施大类人才培养新模式,组建了校院两级学业指导中心,组织了“学长学姐面对面”“学海导航”“导师零距离”等多样化的学业支持活动。清华大学也成立了专门机构为学生提供学习发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201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了学业与发展支持中心,通过发放调研问卷、访谈等方式定期调研学生存在的学业问题,采取一对一咨询、朋辈辅导、团体辅导、讲座报告和在线直播等学业支持措施,为学生成长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实践充分证明,学业支持工作能够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夯实学业基础,化解专业分流带来的压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牢基础。

(三) 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业需求对高校学业支持工作提出新挑战

当前,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日趋多元化,对个性化的学习指导需求越来越多。在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对学业指导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例如,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存在辅导需求,部分学生分别对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存在不同程度的支持需求,还有部分学生需要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及学术讲座等方面给予帮助。由此可知,学生的学业指导需求因个体差异,呈现出差异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对本科新生而言,还存在学习环境适应、学习方法掌握、学业基础差异较大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通过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民族班、西藏班、新疆班等途径进入大学的本科新生,学业基础相对薄弱,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存在一定的压力。个别学生更因为自身自制力不够、学习方法不恰当、主动寻求帮助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课程学习跟不上正常教学节奏,学业问题不断累积,造成严重挂科、退学预警,甚至形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角度出发,针对现阶段学业支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高校应对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元化的需求提供学业指导,进一步加强育人工作的精细化程度,因材施教、精准帮扶,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学业支持服务,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大学学业,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二、 大类培养模式下学业支持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众多高校都在探索大类培养改革,在学业支持工作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探索。从2017年开始,这部分高校投入了大量资源和力量,配备了指导人员和工作队伍,开展了一系列学业支持活动,建立了学业指导示范中心。然而,在组织架构、体制机制、活动方式方法等方面,学业支持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具体工作开展仍存在缺陷,工作成效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 组织架构不健全、缺少制度文件指南

高校完善的学业支持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效。国外高校一般都设有比较专业化的学业指导机构。例如:哈佛大学设有学业与个人发展中心,斯坦福大学为本科生与研究生设置了学术生涯项目、研究生领导力和学术能力培养项目等。相较于国外,国内高校的学业支持工作起步稍晚,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学业支持与指导管理部门,学业支持组织架构不完善,工作队伍覆盖面小,专业性有待提高。同时,学业支持与指导的制度文件欠缺,未编制专业的学业指导手册,存在相似学业问题重复性劳动等问题。学业支持工作的制度建设比较薄弱,指导工作主要依靠学院学生组织开展经验分享,主题相对分散,尚未形成规范化、模块化的体系。总体来看,学业支持工作专业性不足,长效机制缺位,学业支持制度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二) 学业辅导有效载体欠缺、资源保障不足

大学生除上课以外,多数时间均在学生社区度过。因此,学生社区应具备重要的师资力量和相关服务力量,是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是学生之间相互影响、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文化素养的第二课堂,具有学生人群集中、在社区时间长、氛围融洽的绝对优势[7]。在学生社区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等可以实现无缝对接,推进资源平台的互联互通[8]。从成效来看,学生社区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依托,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9]。从社区配给情况来看,部分高校的社区建设相对滞后,设备设施简陋,资源提供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对良好学习环境的要求,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平台。因此,为学生打造资源充足、集中、便利、固定的学业支持与指导的场所和平台,以解决育人载体平台欠缺的问题,已经成为学业支持工作的重要一环。

(三) 学情掌握不精准、学业层次定位不清晰

从学业支持的工作逻辑出发,高校均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数据分析,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每类学生群体的学习现状、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做出整体学生的学情诊断,为学业支持提供依据,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业支持。然而,一些高校对学生学业需求缺乏前期调研,未能基于遵循学生行为习惯与推动学业支持的双重角度精准开展工作,从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业活动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同时,高校往往只是对学生成绩进行常规性分析,如成绩排名、及格率、平均分等,这些分析仅能体现整体性水平,未能按照录取类型、民族差异、宿舍情况等因素深层地剖析学业成绩,导致高校无法真正掌握学情与学业层次的深层影响因素,无法有针对性地为学业困难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学习资源与学习路径。从学生分类卓越的角度出发,分阶段、分人群、分重点均衡开展更加细致全面的学业相关活动,构建高质量的学业支持体系,为学业支持工作注入一针“强心剂”。

(四) 阶段性目标不明确、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

当前,2000 年之后出生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学生的主要人群,其个性化、多元化的特征日趋明显。这部分学生所处的时代信息发达,多维度涌现的开放、新鲜、多元的知识信息对其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其思维较为活跃,自我意识相对强烈,对知识的需求也是多元且个性的。在此背景下,高校在育人方面需要提高工作的精细化程度,要考虑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开展学业支持工作。然而,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学业支持实践工作尚处在探索的阶段,相关学业支持工作覆盖人群面大而泛,尚未能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设置分阶段、分程度、分类型的目标,未能根据学生各种特点、学业困惑、学习需求等提供个性化的学业支持。因而,以学生为中心,明确阶段性目标,因材施教满足个性化学业需求,将是提升学业支持工作成效的关键举措[10]

三、 高质量构建大类培养学业支持体系的探索实践

在大类培养背景下,加强本科新生学业支持工作,构建高质量学业支持体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自2017年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秉承“学生是财富、课程是资源”的理念,开启了建校以来最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改革,探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设立航空航天、信息、理科、文科四个大类进行基础教育,建立7个书院承载学生管理和通识教育,配套学生学业支持中心、“一站式”学生社区等,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士嘉书院(以下简称“士嘉书院”)承载着航空航天大类本科新生的教学支持、学生教育管理、通识教育等人才培养核心任务,主动加强学业支持工作顶层设计,努力构建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明确专业选择方向”为主题的学业支持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学业导师、助教、管理干部等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破解学业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热爱课堂、学会学习、学好课程、学通知识”。

(一) 建立专门的学业与发展支持中心,完善学业指导制度体系

高校设立独立的学业指导中心,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相对完善的指导制度,可以充分协调调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指导在校学生学习与发展,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基础保障。士嘉书院落实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书院育人等人才培养新机制的作用,通过有效配置学校资源,加强院系层面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建立书院学业与发展支持中心,以“爱学习、会学习、学习好”为核心建设目标,围绕“学业指导、学风建设、学涯规划、学习状态跟踪分析”等主要内容,发挥由学业总导师、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学业助理、梦拓导生组成的“六级联动”队伍力量,构建以“适应性教育、学业辅导、专业认知、发展教育”四维为核心的学业支持体系。同时,士嘉书院建立了规范、完善的学业指导制度,保障学业支持体系有效运行。根据学业支持工作运行的实际需求,先后制定《学业与发展支持中心建设方案》《本科生班主任管理办法》《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与评优细则》《本科生学业预警机制》《大类培养学业与发展支持手册》等系列制度文件,规范开展各项学业支持活动,规范学业指导人员的工作,保障学业支持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 积极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学业支持坚实载体

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将园区打造成集学生思想教育、文化活动、师生交流、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11]。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动员高校全部的资源和力量,投入到学生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专业咨询、生活服务等实践中,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加细化、高效、专业的支持服务[12]。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士嘉书院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参与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投入充足人力和资源,认真抓实软硬件配套保障等工作,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建设探索。当前,“一站式”学生社区覆盖了士嘉书院全部本科新生宿舍,内设学生自主管理空间、师生交流共享空间、自习室、图书阅览室、书吧、咖啡厅、健身房等各类保障设施场所,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服务资源,对保障学业支持工作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一站式”学生社区中充足、集中、统一、方便的学习生活服务资源,较好地解决了学业支持工作育人载体欠缺问题,把能够调动的一切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和服务力量集中下沉至学生中,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生活满意度提升的良好载体,推动全面形成“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切实促进学生发展。

(三) 创建学业状态评估数据库,掌握基本学情和分类定位学业级别

学业支持的对象是学生,学业支持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工作逻辑层面来看,掌握学生真实学习状态,建立学业诊断数据库,更利于清晰定位学生学业层级,提高学业支持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在新生入学初期阶段,对新生学业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包括新生高考分数、录取类型、高中阶段获奖情况等,初步建立新生基础数据库。在学期中,利用问卷调研或访谈交流等方式,深入调查学生对学业支持的相关需求,包括学习适应程度、课堂融入与专业课学习体验等学习生活状况,以及对学业支持内容与形式的要求等,进一步掌握学业学情并充实学业诊断数据库。在学期末,多维度分析学生学业成绩,通过挂科门次、分数等级来分类定位学生的学业级别,以此建立健全新生学业状态诊断数据库,以便后续有针对性、分层次地给予学业支持措施。此外,士嘉书院每学期初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新生全覆盖开展“新生学习适应与学业需求”的学情调研,并形成《新生学习生活适应性调研问卷分析报告》等文件,了解学生学业现状与需求,形成基础学业状态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书院还坚持从多个维度进行大数据分析,梳理学生大一学年上、下两学期的期末学业成绩,包括书院整体层面、教学班层面和行政班层面上各个科目的平均分、不及格率、优秀率、学业预警情况,同时还结合宿舍整体情况、高考分数、录取类型(民族班、西藏班、新疆班等)、少数民族学生等方面来进一步细化分析,从而健全学业状态数据库,成为反映书院本科新生学业发展情况的信息库,也是用来评价反馈学业支持工作的基本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在书院范围内有针对性地推行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生源扶持计划,精准开展重点科目“一对一”结对帮扶,保障全体学生跟得上、学得懂、不掉队,做到分层次、强针对、有温度的学业支持。

(四) 提升学业指导核心支持力,助推实现阶段化学业发展与支持工作目标

学业支持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全面的学业支持工作。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高校要针对各类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突出基础覆盖和重点特色,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业支持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面向初入大学的本科新生,秋季学期开展全员覆盖的“新生适应性教育”,春季学期统筹规划实施专业宣传咨询周、专业咨询会、院长论坛等,全过程持续开展线下课程答疑咨询、考前串讲、分享核心课程优秀笔记等学业支持活动。在学业支持过程中,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强化核心特色内容,打造学业支持工作品牌项目。士嘉书院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业目标,有侧重地开展基础工作与特色工作。围绕“适应性教育”目标,开展参观专业实验室等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组织以“学风建设研讨”为主题的班会等活动,定期组织任课教师、课程助教、辅导员与学委开展交流座谈会等。围绕“专业认知教育”目标,依靠导师制开展导学活动,引导学生增强专业认知,以视频直播授课、网络辅导答疑等形式打造“助消化课堂”线上特色慕课,解决集中出现的学业难题,开展英语训练营、C语言训练营、经验分享沙龙等精品活动,邀请院士、专家学者等高端人才举办学术讲座和报告,形成具有深层影响力的士嘉书院学业支持品牌工程。

四、 结语

构建高质量大类人才培养学业支持体系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从士嘉书院五年的学情调研数据来看,学业支持有效帮助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基础核心课程不及格率相较之前下降超过50%,专业志愿明确率提高至80%,学生的学业水平提升较为显著。未来,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自主培养高质量人才要求的实践中,高校需要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工作实际,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及时进行有效的学业支持与指导,针对性地解决新生初入校园在学习与生活诸多方面存在的不适应问题,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学业支持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仍属于“新兴话题”,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仍需继续深入地探索。从工作实践的角度来看,可以联动扩大资源下沉,丰富学业支持工作的战略维度,加强高校内部各学院的协同联动,协同高校之间建立行业协会,组建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将各类平台资源有机结合共享,凝聚合力将中国高校学业支持工作向着专业化、系统化、前沿化推进。从长远来看,建议将学业支持工作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注重顶层设计,从课程开发与研讨、课程内容优化以及师资培训与管理等方面着手,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业支持课程体系,培养专职的、专业化的学业指导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2]牟蕾, 杨益新, 闫春更, 等. 高校大类培养改革实践:内容、实施与评价问题[J]. 中国大学教学, 2019(11): 70—74. doi: 10.3969/j.issn.1005-0450.2019.11.016

[3]窦心浩, 应才昳. 普通高校学习支持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基于上海4所大学的实证研究[J]. 复旦教育论坛, 2019, 17(5): 68—75. doi: 10.3969/j.issn.1672-0059.2019.05.013

[4]邵兵, 张勇, 彭飞. 学风建设与学业支持系统构建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1): 139—142. doi: 10.3969/j.issn.1003-2614.2018.01.035

[5]VALENZUELA J, MIRANDA-OSSANDÓN J, GONZÁLEZ-SANZANA Á, et al. Academic support required by university students: Evidence for higher education academic support policies [J]. Formacion Universitaria, 2021, 14(3): 127—138. doi: 10.4067/S0718-50062021000300127

[6]蔡翮飞, 余秀兰. 高校学业指导之审思:理论意蕴、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2, 40(1): 31—37. doi: 10.3969/j.issn.1003-2614.2022.01.005

[7]夏建国, 叶林娟. 书院制背景下学生生活园区党建路径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7): 34—36.

[8]严明, 潘志娟, 蒋闰蕾.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2): 61—63.

[9]王懿.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问题与实践理路[J]. 思想理论教育, 2022(2): 107—111.

[10]蒋洪池, 龚琬晶. 融合教育理念下英国高校残障大学生学业支持服务的现状、特点及启示[J]. 中国特殊教育, 2022(5): 42—49. doi: 10.3969/j.issn.1007-3728.2022.05.006

[1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EB/OL]. (2020−04−22)[2022−11−01].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5/15/content_5511831.htm.

[12]林冬冬, 徐硕.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育人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3(1): 90—93.


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37(4):146-151.

如需下载全文,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本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推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目录、摘要和优秀文章,发布最新学术动态,为作者、读者提供论文写作与学术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