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高校基层单位平安建设指标体系
及应用
——基于层次分析法
查国清1, 孙铭涛2, 白雪垠3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作者简介:查国清(1979—),男,安徽祁门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
基金项目: 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 (KZ31046101)。
摘要:基层单位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基础,指标体系是科学规范做好基层单位平安建设的指南。基于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专家评分、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等步骤,确定了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各项指标权重,提出了可操作的末级指标细化和量化方法,从而构建了高校基层单位平安建设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在北京多所高校二级院系的平安建设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高校 基层单位 平安建设 指标体系
一、 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1]高校安全稳定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最重要、最敏感的环节之一, 高校稳定素有社会稳定“晴雨表”之称。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2]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单位,基层单位是高校教学科研的直接参与者和保障者,高校要保证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持续高效运转,必须从抓好基层单位安全入手,夯实安全管理基础。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持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特别是高校以院系为主体的基层单位平安建设工作,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学规范做好基层单位平安建设,指标体系是指南。只有依据科学和完备的指标体系开展平安建设,才能形成整治、评价、反馈、再提高的良性循环。现有研究成果多面向校级平安建设[3-4],尚未做到高校顶层设计与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效结合,基层平安建设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仍有待加强。另有部分研究成果虽涉及基层基础工作,但仅针对安全工作的部分专项内容,如实验室安全管理[5]、消防安全评估[6]、交通安全[7]、安全教育[8]、非传统安全[9]等,未能构建基层单位平安建设的完整体系。基于上述现状,笔者拟提出基于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方法的高校基层单位平安建设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来开展相关研究。
二、 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 AHP概述
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用加权和的方法通过递阶归并得出最终权重[10]。该方法是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众多权重赋值方法之一,多用于分析和评价多准则、多目标的复杂问题,是一种对人们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描述的有效方法[11]。AHP以原始数据为基础,能够克服单一专家的主观评价,得到的评价结果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指标因素的权重情况。AHP的主要过程包括: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专家评分,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得到总排序权值[12]。
(二) 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基层单位平安建设涉及人、事、地、物、组织,引发主体和诱发因素具有面广、多元、复杂的特点。笔者在调研部分高校基层单位平安建设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基层单位特点,通过以下两个步骤建立了基层单位平安建设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第一步,梳理基层单位平安建设的整体脉络和各项因素,提出初始指标。初始指标遵循以下4个原则:一是覆盖面广,能够涵盖影响基层单位安全的主要因素;二是着眼基层特点,重点是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建强基层工作队伍,完善基层责任体系;三是细化制度,明确基层单位安全管理依据和操作流程,提高安全工作规范化水平;四是强调预防,指导基层单位完善预先防范体系建设,提高安全防范水平、综合防控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步,采用德尔菲法,向19位安全专家征询意见。19位专家中有4位为上级安全主管部门负责人,10位为“双一流”高校、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等保卫部门负责人,5位为安全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先后开展了5轮征询,在每轮征询时综合分析影响基层单位的各类安全因素,并不断进行补充完善,直到专家们不再提出新的安全影响因素。将所有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不断迭代,直到专家们不再提出异议,最终构建了基层单位平安建设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对各因素逐层细化。指标体系中的准则层指标为Bi(i=1~9),指标层指标为Bi-j(i=1~9,j=1~n,n为第i个准则层指标下指标层指标的个数)。各指标在高校基层单位平安建设指标体系中所占权重,根据安全专家建议,通过德尔菲法予以确定。
(三) 构造判断矩阵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即先确定上下层次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然后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AHP的重要信息载体和信息基础。通过比率标度法,用具体分值定量表示下级指标相对上级指标的重要程度。其中,比率分值同样采用德尔菲法,由上述19位专家给出。依据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准则层相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同理可得指标层相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以3个判断矩阵为例,如表3~表5所示。
(四)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已知判断矩阵𝐴′,可以解出判断矩阵𝐴′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W,即
式中:𝜆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各因素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的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即权重向量),这一过程称为层次单排序。
使用AHP判断矩阵𝐴′的一致性较为重要,但无法要求所有判断都具有完全一致性。因此,一般只要求矩阵𝐴′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此时𝜆max稍大于矩阵阶数n,其余特征根接近0。据此,基于AHP得出的结论基本合理。为了使所有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致,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引入一致性指标IC来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即
为了度量不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引入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IR,如表6所示。
为了使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引入随机一致性比例C,即
当随机一致性比例C<0.100 0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针对上文提出的判断矩阵,获得以下层次单排序结果:对于判断矩阵𝐴′,𝜆max = 9.0780,𝜆max对应的特征向量为(0.0738,0.1072,0.1072,0.0979,0.2039,0.9429,0.0979,0.1104,0.0979),IC = 0.00975,C =0.0067<0.1000,符合一致性要求。将特征矩阵归一化后,即得到基层单位平安建设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的权重排序(b1,b2,…,b9)=(0.0401,0.0582,0.0582,0.0532,0.1108,0.5127,0.0532,0.0600,0.0532)。
准则层指标中,权重排名第1的是日常管理体系建设(B6),权重值为0.5127,排名第2的是预先防范体系建设(B5),权重值为0.1108,其余指标如组织机构建设(B1)、工作队伍建设(B2)、责任体系建设(B3)、制度体系建设(B4)、应急管理体系建设(B7)等,权重值分别约为0.0500。指标权重以及排序结果符合校园安全实践。同时表明,高校基层单位平安建设应当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方面,突出“日常管”,即“日常管理”,涉及的范畴较为广泛,包括消防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校园治安管理、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与保密管理、维稳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安全检查整改等多方面,涵盖了基层平安建设的各项安全主题内容。同时“日常管理”也是“组织机构”“工作队伍”“安全责任”“工作制度”等各方面体系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高校基层单位保证平安建设落地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突出“提前防”,安全管理工作应当树牢“预防为先,防患未然”的理念,“治早、治小、治未病”。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对重大决策开展风险评估,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化解,广泛收集信息情报提前预警,以有效防范“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发生。
同理,对于判断矩阵𝐵5′,可得“预先防范体系建设”的4个指标的归一化权重(b5-1,b5-2,b5-3,b5-4)=(0.3334,0.3334,0.1666,0.1666),C=0<0.1000,符合一致性要求。
对于判断矩阵𝐵6′,可得“日常管理体系建设”的7个指标的归一化权重(b6-1,b6-2,…,b6-7) =(0.2074,0.2290,0.1208,0.1208,0.1208,0.0453,0.1560),C=0.0282 < 0.1000,符合一致性要求。
对于判断矩阵𝐵8′,可得“组织实施条件保障”的3个指标的归一化权重(b8-1,b8-2,b8-3) = (0.1428,0.2857,0.5715),C = 0 < 0.1000,符合一致性要求。
对于准则层的其他指标,包括组织机构建设、工作队伍建设、责任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特色工作,由于其包含指标仅为1个或2个,因此可直接判断并获得相对权重。
(五) 层次总排序及分析
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目标层)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称为层次总排序。这一过程是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逐层进行的,研究中目标层A包含9个准则层因素(B1,B2,…,B9),其层次总排序权值分别为b1,b2,…,b9,准则层Bi包含𝑗个因素(Bi-1,Bi-2,…,Bi-j),它们对于因素Bi的层次单排序权值分别为b1-j,b2-j,…,b9-j。可得Bi层次总排序权值
指标体系层次总排序,如表7所示。指标层中权重排名前两位的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管理,与高校基层单位的安全状况相符合。高校院系实验室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仪器设备密集、危险源种类多,教学和学生活动场所人员密集,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管理面临诸多挑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三、 指标体系应用的实证分析
(一) 三级指标细化
在建立了完整的基层单位平安建设指标体系后,为增强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笔者对指标层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将23项指标层的指标项细化为128项测评要素,也即三级指标(检查项)。检查项是指导高校基层单位平安建设的规范指南,实现了通过运用指标体系推动基层单位平安建设的目标。以日常管理体系建设中的消防安全管理为例,笔者提出了测评要素,包含了消防重点部位管理、操作规程管理、消防设施管理、消防许可管理、动火动焊施工安全管理、室内环境6个测评要素,如表8所示。
(二) 评价方式
为了全面、系统、客观地对基层单位平安建设成果进行评价,通过体系性检查、过程性检查和结果性检查3个方面[13]考察建设成果与指标体系的符合性情况,给出评价结果。
第一,体系性检查,主要是评价各基层单位的平安建设体系是否完整,即是否规划并建立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管理规范、统筹推进的工作方案和建设体系。检查方式主要包括审阅基层单位提交的综合报告,查阅包括八大体系建设工作的相关支撑材料和基层单位特色创新工作材料。
第二,过程性检查,即“看操作、看现场、看过程”,专家将深入现场,实地走访安全重点部位,与基层单位的实验室、教研室等内设机构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人、其他业务负责人和安全员开展座谈,进行实操演练和突发事件的桌面推演,检查相关人员的操作流程、操作方法是否规范。
第三,结果性检查,评价平安建设的创建结果。一方面,检查基层单位近期是否有发生安全事件;另一方面,随机抽取岗位人员和普通师生,测试岗位人员是否具备相应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普通师生是否具备一般安全知识和技能以及安全感程度如何。
(三) 评价结果量化应用
测评要素量化评价的方法如下:各个测评要素完全符合要求的定义为A级,折算为100分;略有疏漏的定义为B级,折算为85分;基本符合要求的定义为C级,折算为70分;完全不符合要求的定义为D级,折算为55分。例如,在检查消防设施器材管理时,确保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消防设施器材有明显位置标示,无埋压、损毁、挪用情况,维护管理档案明晰,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通畅并有明显的疏散指示等,确保这些都能符合要求,则可给予A级评分。
指标层的指标项所包含的所有测评要素的得分累计便是该指标项的原始分,然后按层次总排序中该指标项的权重对原始分进行加权换算后得到该指标项的加权分。各项指标项的加权分累计便得到基层单位平安建设的加权总分。加权总分具有可比较性,可用于不同基层单位平安建设情况的评价和横向比较。
四、 结论
笔者基于AHP构建了高校基层单位平安建设指标体系,提出了三级指标细化和量化方法,阐述了指标体系在建设成果评价过程中的运用。同时,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物资学院等高校的平安院系建设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可为高校以二级院系为主体的基层单位平安建设工作的体系化、标准化、理论化研究提供指导。
该指标体系为高校基层单位平安建设的统一要求,但指标层各项指标细化为测评要素时,理、工、文、管、医、农林、艺术等不同学科类别的院系在部分测评要素上涉及内容实际上会详略不同,甚至有的内容在个别院系可能不会涉及。在指标体系应用时,如果该院系不涉及某测评要素,该测评要素直接给予A级,不予扣分。在开展不同基层单位平安建设情况的评价和横向比较时需要注意,得分高的单位只能表明其测评要素的不符合项少,安全风险较小,但并不能表明在平安建设中的工作量大。
今后,笔者将针对不同学科类别院系平安建设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以提高指标体系在不同学科类别院系适用的精准性。
参考文献:
[1]党的二十大文件汇编[M]. 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22: 39—40.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2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377.
[3]易连云, 邹太龙. 大数据驱动下的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9(8): 57—62. doi: 10.3969/j.issn.1006-9860.2019.08.009
[4]刘兴德. 深化平安校园创建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 111—113.
[5]查国清, 徐亚妮, 秦夷飞.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 37(10): 271—277.
[6]补利军, 于振江, 邵泽开. 集成DEMATEL/ISM的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 28(11): 129—134.
[7]张佳薇, 郑岳涵, 李明宝. 组合赋权—模糊综合评价的安全驾驶行为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2, 22(23): 10255—10261. doi: 10.3969/j.issn.1671-1815.2022.23.045
[8]许歆瑶, 彭华松, 蒋兴浩. 高校体验式安全教育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2, 41(4): 279—283.
[9]杨清华.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治理[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5): 18—23. doi: 10.3969/j.issn.1672-4038.2018.05.004
[10]袁志涛, 李敏, 何子英, 等. “平安海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9, 19(6): 1884—1891.
[11]王宇波, 周明莉, 张永福, 等. 国防特色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OL].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01−22) [2024−04−18].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52.C.20240118.2332.004.html.
[12]刘巍, 金林.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J]. 统计与决策, 2016(23): 58—61.
[13]徐亚妮, 查国清. 高校平安校园标准化建设内部审核程序及方法研究[J]. 安全, 2019, 40(11): 47—51.
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37(3):156-161.
如需下载全文,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