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路7号乔家大院内景秘照

文摘   2024-08-21 09:00   上海  



1948年的天地图和1940年的地图对比,我们发现杜美路(东湖路旧名)|霞飞路(淮海中路旧名)口三角地块上的大宅与亨瑞大楼有个门,原来,此楼投资者即大宅主人,他叫乔哲夫瑞康洋行行东。亨瑞大楼这块地原本就是乔家大院的一部分还是后来购地建屋,尚不清楚。淮海中路(东湖路-华亭路)原先存有克利洋行行东(邬达克前雇主)宅,不知道拆除后建了亨瑞、盖斯康(如今的淮海公寓)还是格莱勋(如今的光明公寓),估计格莱勋那块地可能性小一些,一个著名建筑师应该不会选择在加油站边。



图源:邱根发

来源:Design Land Collaborative Ltd


我们在阅读有关资料基础上,努力还原乔哲夫先生当年上海的生活和工作情景。他是塞法迪犹太人,从中东来中国,1898年,他第一份差事谋在老沙逊洋行。


便于叙述,我们将乔哲夫私邸变身为“乔家大院”(大公馆),“乔哲夫”是旧时Joseph汉译,香港人也译为“佐什”。乔家大院主人全名:Raymond Menashih Joseph,中间名很关键,串出乔哲夫兄弟。 



摄影:allie_cxl 2016年7月8日

来源:donghu-guest-house-shanghai.ibooked.cn/

来源:qjtrip.com 摄影:徐正魁


乔家大院(大公馆)1924年登记在R.M.乔哲夫名下,1927年再次登记在其名下,《中国名人录》(外人版),R.M.乔哲夫名下乔家大院地址有所不同,1924年版和1927年版如下:


arr. C.1898: clubs,Shanghai (Shanghai), Hongkong (Hongkong): r. add. temp.510 Avenue Joffre: o. add.7 Nanking Road: n. Jewish (British subject). (1924年)........arr.C. 1898: clubs, Shanghai (Shanghai), Hongkong (Hongkong): r. add. Permanent, 880 Avenue Joffre: o. add. British Legation, Peking: 7 Nanking Road: n. Jewish (British subject).(1927年)


注意了吗?1924年乔家大院地址为霞飞路510号;1927年地址为霞飞路880号。这三年,R.M.乔哲夫将”乔家大院“收拾干净。一个”临时“(temp)的家终于”定格“(Permanent),1927年,距离他来华正好三十个年头。他叫来了乔哲夫兄弟们。


图源:pinterest.de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和香港均已出现了具一定规模、组织健全的犹太人社区,约有160名犹太人生活在香港,在上海的则达到了近800人。严格地讲,塞法迪犹太人来华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浪潮,因为他们并没有成规模地来到中国,而是以个体或家庭为单位,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进入,持续的时间较长。每个来华者依照自身的能力和关系网发展属于自己的事业。由于具有良好的经商传统和了解现代商业经营模式,来华的塞法迪犹太人以经商见称。其中有不少人在一开始就是从事大宗进出口贸易的商人,也不乏在海外已有产业根基的望族。他们在经济领域取得不俗的成就,也就不足为奇了。尽管从人数上来看,塞法迪犹太人在华的总数约仅千人上下,但他们却是最早在现代中国建立起犹太人社区的人(摘自《異鄉異客: 猶太人與近現代中國》作者:徐新)。


按照R.M.乔哲夫来华时间推算,他大概出生于1868-1870年间。


的兄弟Jacob Menashih Joseph已查到生卒年份,出生于1870年,1930年在上海去世。他是上海和香港两地行号录记载的”乔哲夫兄弟洋行“的大班之一,他的生意合伙人为Edward Menashih Joseph。 



从黄光域《外国在华工商企业辞典》,我们知道Ed.M.乔哲夫与J.M.乔哲夫(上海众业公所会员)于1913年开办”乔哲夫兄弟洋行“,经营综合贸易、佣金代理、股票及一般经纪业务。港行华名“佐什”,1920年代渐无所闻。沪行称“乔哲夫兄弟”,先后在仁记路,南京路及黄浦滩路营业。1940年代初尚见于记载。吴德如尝充是行买办。


他们在香港起家时,R.M.乔哲夫也在香港,曾担任香港法院特别陪审员,工作单位还是老沙逊洋行香港分行,掐指一算,15年,算老职工。乔哲夫兄弟洋行的两位乔哲夫应没少在R.M.乔哲夫耳边说些激励话,兄弟,也出来自己干吧。1915年,R.M.乔哲夫开办了瑞康洋行。黄光域的《外国在华工商企业辞典》介绍说:瑞康洋行初设于南京路,嗣迁黄浦滩路营业。经营进出口贸易及佣金代理业务,1940年初尚见于记载,往来银行为”有利“及”汇丰“。吴凤如尝充是行买办。下图,1921年行号录记录。



1915年后,在上海开展业务的R.M.乔哲夫如鱼得水,事业发达。赚了钱,买地置业,顺理成章。我们比较相信如下这段话:在“大公馆”的官方网站上,明白无误地记录着:1921年,一位常年从事跨国经营与贸易的犹太商人Ray Joseph出资兴建了“大公馆”(转引自《南都周刊》2006年6月有关文章)。Ray是Raymond的缩写,意味“勇敢的力量”,源于日耳曼语字根。


一直没看到R.M.乔哲夫挂什么社群头衔,就混混上海总会和香港总会,他名下的瑞康洋行一开始和乔哲夫兄弟洋行分开办公,但离得很近。1938年,乔哲夫的兄弟们都搬到汇丰银行大楼200室。



如下为1939年汇丰银行大楼租户名单:



此时,第四位乔哲夫搬来霞飞路1082号与R.M.乔哲夫同住。这里成为兄弟楼。



从宝昌路(霞飞路)550号到霞飞路880号再到霞飞路(林森中路)1082号,大概用了20年完成。如今乔家大院的门牌除了东湖路7号外,另一个门牌号码为淮海中路1100号。


来源:mapio.net/pic/p-42883328/



R.M.乔哲夫1938年的登记资料,事业登上了高峰,他担任了上海大英自来火有限公司第二把手,上海大英自来火有限公司=上海煤气公司。泥城桥那个大煤气罐子还有印象吗?R.M.乔哲夫应该在1947年之前去世,1947年的上海电话号码黄页显示出来的”乔家大院“如下:


Joseph R M Mrs

 1082 Lingsen C ( Av Joffre ) 70002 


Joseph Ellis Mrs

 1082 Lingsen C ( Av Joffre ) 70002


两位乔哲夫太太用一门电话与外界联系。她们将”乔家大院“分租,因为在同一本黄页内,美国驻上海总领事蒙内特·倍恩·戴维斯登记在此。


Davis Monnett B 

1082 Lingsen C ( Av Joffre ) 77569 


蒙内特·倍恩·戴维斯两次出任美国驻沪总领事,一次1935-1936年,一次1946-1947年。常见的一种说法,东湖路70号杜月笙新公馆卖给了美国驻沪总领事馆,估计是将东湖路70号和东湖路7号混淆了。


Davis Monnett B (1893-1953年)


行文至此,再引用南都周刊记者的调查:根据这份清单(1962年上海市处理外人房地产情况清单),至少能够说明一点,在上海市政府正式接管东湖路7号之前,它的最后一任主人,是位名叫汉娜·约瑟夫的英国人(转引自《南都周刊》2006年6月有关文章)。汉娜是R.M.乔哲夫或者E.乔哲夫的遗孀。


1950年代东湖路7号设有游泳池


从东湖路9号上海地产大楼顶楼俯瞰如今的”乔家大院“。花园一部分已经成为东湖绿地。那排老樟树知道,这里的人世沧桑。



因为乔家大院(大公馆)正在全球招租,友号“上海新里洋房推广”小编收到了这栋超级大宅内景秘照。来,慢慢地走进百年豪宅,看保留完好的壁炉、护墙板、彩色玻璃......













附“乔家大院”平面图。










广告:麦琪公寓四面临空大平层在售





站在大阳台上看淮海中路南面风景。前方绿色是美国驻沪总领事馆所在地,眼下是聂耳音乐广场(宝昌广场)。这里现在被更多叫“梧桐区”和“衡复风貌区”,当地人更喜欢叫她“领馆区”。


新书:《为时代写的蓝色情歌》(王莫之)



10篇传记、60余张珍贵照片,32开精装,描摹早期流行歌曲的幕后群像:黎锦光、陈歌辛、严折西、严华、梁萍···作家王莫之倾力于上海老歌研究,挖掘近现代报刊史料,收集当事人书信,采访时代曲历史人物的同侪、后人,写就此书。



广告:广电制作 值得信赖




外滩以西
通过走访上海开埠后存量西洋建筑倾听历史传说查证实物 上海本地历史口述文字的记录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