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1999年的上海

文摘   2024-10-05 22:15   上海  
1980年代的上海老照片被慢慢地从各种互联网图库中挖掘出来。这不,我们在日本旅游网站“上海旅行记”发现一些上海三十多年前的彩色照片,当时有不少东瀛来客是坐“鉴真号”邮轮来上海的,上岸后,多在外滩一带活动。

我们还是按照片先后顺序看1985-1999年日本客人拍摄了哪些上海街景。1985年,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休息的画面被记录,戴眼镜的是乐队创办人周万荣,当年百乐门舞厅乐队小号手。已知的是,2022年,周先生100岁。

摄影:のんほさん 1985年7月

摄影:スタルジアさん

日本人大多严谨,看他们旅行记,除照片外还有不少票证。1986年1月2日的一张上海大厦账单,住宿费85元/天,日本客人住了两天,花费170元。这个费用在当年算是很贵的开销。旅行记作者说,当时1元人民币兑换65.53日元。

2時過ぎに上海駅に着いたが、蘇州行の切符売り場が分からない。幾つもある切符売り場は長蛇の列3人別々にそれらしき列に並んでやっと窓口にたどり着き「我要、到蘇州3張」と書いた紙を係員に見せたが、3人ともここではないと手で追っ払れた。周りにいた好奇心の強い中国人たちが紙を見せろと言い出し、それを見た一人が駅員を連れて来た。そして日本人だと分かると付いて別の所へ連れ出した。
連れて行かれたのは外国人専用の切符売り場だった。目立たない所にあってドアがある部屋だった。駅構内は薄暗くて、それよりも暗い所だったので、これでは見つからない筈だと思った。他に客は誰もいなくてすぐ買えたが、外国人料金が適用されて高いのである。結局、切符を買うのに1時間余り掛かった。
不用翻译器,可以想象这位日本客人在上海站遇到了什么情况,对,排队很长,三人分别去不同售票窗口,他们手里拿着写有中文字的“我要到苏州,三张票”牌子。结果,好奇心很强的中国人看到了,带他去找火车站值班员,他们被带到了外宾售票点,当然,外国人的票贵.....
现在看这张1986年1月2日上海去苏州的硬座票,太便宜了。从苏州回上海,这位日本客人第二天从上海大厦叫了出租车去上海火车站,准备去杭州。出租车的车费贵过(上海-苏州)硬座票。

去杭州软座,回上海硬座。他在杭州的故事,杭州朋友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他的旅行记,有几幅杭州火车站老照片。

1986年1月2-3日,两天时间,这位日本客人玩了江(苏州)浙(杭州)沪三地经典景点,在上海还在四川饭店用膳,去了外滩33号的上海友谊商店购物,心满意足,打道回府。

摄影:ノスタルジアさん 1985年12月

中日之间的海上客轮“鉴真号”停靠在公平路码头,如今那里有新名称:北外滩,公平路码头改造为国际航运中心码头,客轮靠岸前,拍摄者在甲板上,远远地欣赏外滩一带风景,那里有上海大厦和文汇报老楼。此时,1986年4月。上海文物商店在广东路。据查,上海文物商店在广东路的经营已有百年历史,雏形可追溯至清晚期广东路上的茶楼市场,前身和原址是1921年筹建的中国古物商场和1932年增设的上海古玩市场。

摄影:kaz-ykさん 1986年4月

这位日本客人很细心,专门记录下上海文物商店所经营的文物范围:

陶磁器,玉器、ネックレス、書画、拓本、刺繍物、象牙彫り,木・竹細工、銀器,琺瑯などの小売店。
再看当年的浦江游览,前甲板上放几张木椅即可。外滩天际线很纯。如下这位日本客商来上海参加展览会,从上海展览中心高处拍摄到1986年4月13日的延安中路南侧实况,那时,延安高架路尚未建,四明邨沿街一排安好,徐志摩旧居还在。模范邨沿街公寓安好,“俏江南”那栋老洋房(曾为中南银行总经理胡笔江住所)当时使用者是中国旅行社,院子里停了蛮多旅游车。

摄影:kaz-ykさん 1986年4月13日

这位日本客商来沪参加了“CHINATEX-86”展览会。那时,上海展览中心正厅门前没有雕塑。下图,当年的外滩和上海大厦周边没有新大楼,黄浦公园内“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尚未建造。

一批来自日本千叶县的日本友好人士从“鉴真轮”下船,受到夹道欢迎。有日本客人从旅游车上拍到长宁区中心医院大门。

摄影:JTBさん

1986年8月26日,路边的五香茶叶蛋价格为0.16元/只。

摄影:somtamさん 1986年8月26日

转眼到了1988年5月4日,有日本客人在国际饭店拍南京西路,虽然画面有点模糊,南京西路|西藏中路口的黄浦区少年宫还在,楼下还有东海皮件店、南海衬衫店、人立服装店、苏州采芝斋食品商店,三年后,此楼变身为上海精品商厦(如今已拆除)。

1988年“浦江游览”的票价为3元。

摄影:ふーてんナッツさん 1988年

上图,虹桥机场,当时需要缴纳机场费20元。

1988年街景,坐在旅游车上的日本客人随机拍摄,我们看了苏州市滑稽剧团在上海献演新编滑稽戏《赤脚外交倌》。

摄影:キヌちちさん 1988年6月

日本客人从锦江饭店北楼拍茂名南路一线,镜头越过峻岭花苑看到南昌大楼,远处是1986年建成的瑞金大厦,此楼由日本三井建设株式会社设计建造,总高107米。“三井”与此地有缘,瑞金宾馆4号楼曾叫“三井花园”。下图,日本客人在和平饭店西窗口俯拍,调整好了机位,中山东一路|南京东路口,很朴素,雨天,穿雨衣的骑车人要翻过外白渡桥去虹口和杨树浦上班。

浦东还没大开发,还没成为热土。1988年11月,打工人很辛苦,而退休工人凑齐四人之后就安然地在鲁迅公园“摆长城”,“砌城墙”。不管他们退休前从事什么工作,坐下来摸牌打牌,他们都是“长方体混凝土瞬间移动工程师”。

1988年,还很简朴的虹桥国际机场。

摄影:noriakiさん 1988年11月 

1989年,又一位入住上海大厦的日本客人对着窗外的黄浦江|苏州河口俯拍,黄浦公园已经在建造“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他的镜头一转,虎丘路也有大楼拔地而起。

摄影:エフサさん 1989年5月 

虎丘路的文汇报新大楼在建,拍摄者感叹快1990年代了,怎么全是竹子脚手架?文汇报新大厦在后来的外滩源改造过程中拆除。之前,这块地也是拆了哈同的阿哈龙会堂(Beth Aharon Synagogue)。

ビルの外側をおおう様に架設された足場の骨組み、何でできてると思います?なんと!竹だ竹だ竹だぁ~ 全部た~け~だ~しかも使い捨てかと思いきや、へたれるまで何度も使うんだって! びっくりぽんやぁ
你认为覆盖建筑物外部的脚手架是由什么制成的?我的天啊!竹子,竹子,竹子,全部!更重要的是您可能认为它是一次性的,但会一遍又一遍地使用它,直到它磨损为止!惊讶!(翻译器译文)

站在上海大厦这个最佳的城市观景平台,扫视一圈,远处有上海电视台老塔,哎,现在,电视频道也关停了,时代发展太快,信息量太大,电视频道倒跟不上了,互联网这个竞争对手从弱转强,短视频抢了电视台的“生意”。

车行在西藏中路|北京西路口,大上海电影院门口海报及标语,当年黄浦区正在深入开展大卫生双月活动,搞好环境卫生人人有责。路口,黄楚九女婿许晓初主持的“中法大药房”总店大楼还以原外立面呈现。

摄影:エフサさん 1989年5月 

幌付きのオート三輪。中々洒落ている。目と鼻を描いたら鉄腕アトムに出てくる垂れ耳犬のパトカーだな。この頃、上海は交通渋滞とは無縁の街だった。
三轮机动车相当时尚。如果画上眼睛和鼻子,它看起来就像阿童木警车。此时的上海是一座不堵车的城市(翻译器译文)。
摄影:がおちんさん 1989年7月
摄影:ぼぬかいさん 1991年4月

又一位入住上海大厦的日本客人拍了窗外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建造实况,日夜各一幅。吴淞路闸桥壮观,已拆,如今从黄浦去虹口可选择走外滩隧道。

摄影:hhb00102さん 1992年1月 

摄影:こまちゃんさん 1994年8月 

上图,一位入住在四平路喜临门大厦的日本客人拍到1994年8月的临平北路|欧阳路|宝安支路,这里一大片后来成为虹口豪宅区,开发新天地的瑞安地产主持开发了“瑞虹新城”。下图,1994年年底的上海大厦,楼顶的广告牌“aiwa”,这一品牌还有多少人认识?她的中文品牌名叫“爱华”。
摄影:こまちゃんさん 1994年12月

下图,外滩27号,外贸大楼。《繁花》汪小姐曾在这里上班,据真正在外滩27号上过班的朋友说,外贸公司没有这样“咂吧”的外销员。

摄影:高橋英夫さん 1998年9月 

如今人山人海的武安古镇标志性建筑“武康大楼”1998年9月模样。拍摄者说,他从刚启用的香港赤鱲角机场来上海观光,玩了10天。精神可嘉。他写道:

今は分かりませんが、街中を歩いていると、日本語でなれなれしく近寄ってきて金品を騙し取ろうとする中国人がとても多かったです。
上海は10日位宿泊しましたが、赤いVWのタクシーで街中をドライブがてら、色々ホテルを探した記憶が有ります。
看文中的中文字,大概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本次图文报道收录我们有兴趣的1985年-1999年日本客人拍摄的上海照片,最后一幅,黄河路夜景。电视剧《繁花》第十集有这样的一段旁白:“1993年的黄河路,755米长的一条街,开了一百多家饭店。每天晚上吸引着无数大款来这里消费。单单这一年,数以几十万计的洋酒灌进这些上海喉咙。
摄影:じゃっきーさん 1999年3月




有关上海梧桐区武安古镇的那些事可微信交流:


新书:《为时代写的蓝色情歌》(王莫之)



10篇传记、60余张珍贵照片,32开精装,描摹早期流行歌曲的幕后群像:黎锦光、陈歌辛、严折西、严华、梁萍···作家王莫之倾力于上海老歌研究,挖掘近现代报刊史料,收集当事人书信,采访时代曲历史人物的同侪、后人,写就此书。


新书:《枕流之声》(赵令宾)



本书围绕“枕流漱石”的精神内核,收集了近30位居民和管理人员的口述史,受访者包括艺术家和高级知识分子本人、二代及三代,年龄跨度达66岁。书中穿插不同时期的档案和影像资料作为补充印证。此外,通过分析居民口述和旧时平面图,采用建筑建模的手段还原了30年代枕流公寓建筑特征,为百年公寓在空间上的历史变迁提供参考。


广告:广电制作 值得信赖






外滩以西
通过走访上海开埠后存量西洋建筑倾听历史传说查证实物 上海本地历史口述文字的记录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