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2006年之于我而言,我正式从一线工作岗位转入二线的第一年,工作变得压力不那么大了。二线工作相对轻松有趣,有机会调整心态。在互联网图库看2006年的上海,感觉已经蛮遥远,那时智能手机还未普及(2007年第一代iPhone 推出,黑莓不是一般人使用的),苹果专卖店中国第一家北京三里屯店要等到2008年7月19日开张营业。乔帮主很厉害,他的iPhone和iPa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大多数人接受了“智能移动”概念是从苹果手机开始,后来用手机上网发邮件和QQ及拍摄成为常态,海量照片开始上传。
2006年的拍摄多数来自数码相机。
2006年的上海街头广告是这样的画风,全键盘的还少,苹果移动设备已到来,iPod随身听曾被认为是“21世纪第一个文化符号”。
2006年的时候北苏州河路有点被遗忘,地属于闸北(后来归了静安,后来大家意见基本一致了,认为那是新静安),此地来了华侨城集团这位大手笔的地产开发者,他们想法和别人不太一样,苏河湾与外滩、陆家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同构成令世界仰望的大都会黄金三角。华侨城集团以近50万方体量成片开发,融合人文艺术、时尚商业、高端居住、都市娱乐为一体,在上海“十二五”、“十三五”及新静安“一轴三带”的政府规划引擎驱动下,一场世界级城市滨水复兴正在磅礴上演(来源:华侨城苏河湾官网)。
历史照片,门匾上的字并不一直是“上海总商会”,稍微有点不一样,1928年“上海总商会”,到了1935年“上海市商会”。
下图的拍摄者是著名摄影记者福曼。
下图是“1933老场坊”,以前名字叫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刚建成不久,福曼还专门来拍摄过,以”摩登上海“做专题。内景有点瘮人,外景很有设计感。2006年8月1日上海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上海锦江国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原工部局宰牲场的租赁协议,正式启动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百科)。
2006年的南京西路|青海路口,上海很少见的西班牙南部伊斯兰摩尔风格建筑物“飞星车行大楼”,当年“齐辣火锅店”还挺热门,齐家三个人共同投资,操盘是大哥齐鲁,齐豫和齐秦用歌声陪伴。
门口回旋车道没有恢复。
2006年的南京西路|常德路口,当年南京西路1522弄至南京西路1550号之间的程家大院围墙边开过餐馆。
2006年的四行仓库是个创意园区。但这里的历史意义极其重要,入选 "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辟出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是上海少有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方网记者蒋泽2015年8月12日报道:8个炮弹孔、430余个枪眼……剥去时光加在墙体上的层层外衣,四行仓库将回到78年前的战时模样。2014年10月下旬,四行仓库大楼清空,纪念地进入修建阶段。百联集团配合设计单位对历史图纸、档案、历史影像资料等做了细致挖掘研究,委托专业机构,对整幢大楼做了较为细致的房屋检测。最终,拆除了1至6层中的后期加建,整体拆除7层加建。
2006年的德义大楼外观。
美美百货2007年从淮海大楼撤离。
亚洲第一弯,2008年2月23日开始拆除,仅存世12年。很多驾驶员怀念TA因为其高度正好高于外滩防汛墙平台,将浦江两岸的好风景尽收眼底。
2006年一位带着高级照相机的外国客人在希尔顿饭店“钓“到了巨鹿路一带花园洋房,其实那时邬达克22宅的产权转移和改造就很闹猛,看顶。后来发生产权人擅自拆除巨鹿路888号老洋房事情,罚款和修复,2017年的事情。2024年,巨鹿路880号以100万元/㎡的单价刷新了人们对上海老洋房的认识。
2006年的小马立斯的马厩,当时是小南国瑞金宾馆店(已拆除),有次朋友请客吃饭,我坐在里面就觉得房子高大得不可思议,经人提醒才明白是马厩。在威海路|黄陂北路口,还存有小马立斯父亲的马厩,小马立斯未入住金神父路豪宅前,曾住在威海路|黄陂北路口。
2006年会德丰国际大厦地下工程紧张进行,还没有出海平面。Kohn Pederson Fox(KPF是一个世界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是该大楼建筑设计方,难怪啊,静安嘉里中心也是他们设计的,做得区域内各家风格很和谐。
以上和以下是从上海本地摄影BBS上摘录的2006年城市散片,可以看到18年前的上海历史街区的种种和房子有关的细节。
那时候,市中心房价还比较正常,“国际丽都城”70平方米,176万元;“中凯城市之光”大房型204平方米,价550万元,威海苑135平方米,价185万元。
当年的物价,牛肉面6元,大肉面、大排面和辣肉面5元,都已经涨了价,如今看来,很亲切。
2006年曾有一件被广泛关心的大事。2006年3月14日,据管理襄阳路市场的新上海国际商城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市襄阳路市场将在今年6月30日前全部拆除,7月1日起该市场将在上海的版图上消失(中国新闻网报道)。
那一年对陈凯歌导演来说很胸闷,一个叫胡戈的短片制作者发布了他自己的电影剪接作品,短片名叫《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还有印象?
有关上海梧桐区武安古镇的那些事可微信交流:
新书:《为时代写的蓝色情歌》(王莫之)
10篇传记、60余张珍贵照片,32开精装,描摹早期流行歌曲的幕后群像:黎锦光、陈歌辛、严折西、严华、梁萍···作家王莫之倾力于上海老歌研究,挖掘近现代报刊史料,收集当事人书信,采访时代曲历史人物的同侪、后人,写就此书。
新书:《枕流之声》(赵令宾)
本书围绕“枕流漱石”的精神内核,收集了近30位居民和管理人员的口述史,受访者包括艺术家和高级知识分子本人、二代及三代,年龄跨度达66岁。书中穿插不同时期的档案和影像资料作为补充印证。此外,通过分析居民口述和旧时平面图,采用建筑建模的手段还原了30年代枕流公寓建筑特征,为百年公寓在空间上的历史变迁提供参考。
广告:广电制作 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