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选在“上海影城”集合,再在新华路兜兜逛逛的话,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新华路(番禺路至定西路)很短一段路,从211弄进去,329弄出来,大家可以在这条“外国弄堂”听到一些历史的回声,1929年美国经济进入大萧条时代,持续了五年,而上海的地产开发商好像没有受到大萧条影响,孜孜不倦地在帮当地富商定制郊区别墅。这个定名为“普益模范村”的项目,普益地产公司聘请建筑师邬达克规划督建。建筑师都是聪明人也善于利用规则,在哥伦比亚圈营造过程中,邬达克拿了一块位置非常好的地,大约7亩,为自己建造了郊区别墅,这栋老别墅如今成为邬达克纪念馆,今年二月初闭馆,暂时不对公众开放,引得邬达克“粉丝”不舍。其实,有兴趣的热爱邬达克的朋友可以移步去延安西路918号达华宾馆底楼大堂,那里有邬达克纪念室。
从邬达克的手绘图到达华公寓成品图,个中酸甜苦辣只有身兼甲方和乙方双身份的邬达克自己清楚,好在在项目完成了,孤岛了,据说1937年之后,达华公寓遇到停电停暖时,邬达克还作为物业“总经理”出马解决。
好了,回到今天主题,地产侦察员去年陪几位朋友在新华路211弄和329弄walk,目前弄内旧居已挖掘出不少名人故事。名人后代的回忆录很重要,海外汉学家挖掘史料功不可没,举例来说,新丰洋行大班师煌(J. E. Swan)私宅由俄罗斯汉学家张霞发现。
师煌(Jos. E.Swan 1897年-?)
摄影:Owen Wong 2014年7月14日
师煌先生在创设“新丰洋行”前给雷文(普益地产以及普益银集团美丰银行董事长)打过工,他1920年来华,1922年在上海成婚,1926年成为众业公所经纪人,1929年成立新丰洋行,柯达公司上海公司经理葛布生(C.D. Culbertson)和美国五金公司驻沪代表弗里茨(Chester Fritz)成为他的合伙人(来源:黄光域) 。师煌先生比较有趣也执着,他觉得“哥伦比亚圈”普益模范村风水好,让他赚了钱,于是他请普益地产公司为他定制新家,"Asia Realty Co. building new home for Mr and Mrs J. E. Swan Residence designed in smart style will be built on 7-mow site in Columbia Circle; building ready for occupancy by end of year."(1934年8月16日《大陆报》),好家伙,师煌先生新家占地七亩。老地址为安和寺路269号,如今对应的是新华路329弄32号乙。师煌没住几年。1939年,约翰·冯·贝克·弗里斯男爵(Baron & Baroness Johan Beck-Friis)入住,他当时担任瑞典驻华公使。
约翰·冯·贝克·弗里斯男爵
以上两幅图源:Brian Beesley家族相册
托比亚斯·亨特(Tobias Hunter,1877-1970年)
背景为万国储蓄会公寓(I.S.S.Apts.),如今的武康大楼
上图,安和寺路301号(如今的新华路211弄1号)北阳台拍摄,暴雨后的安和寺路。地产侦察员不认为此宅居住者是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大班,而可能误传,将华昌洋行(Geddes Trading & Dairy Farm Co., Ld.)经理T.亨特先生错成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大班。下图,汽车销冠马迪私邸,安和寺路119号(如今的新华路329弄16号)。
马迪(Mark L. Moody,1892-1955年)
马迪和邬达克一样,都是16毫米摄影机爱好者,这东西当年是奢侈品现在更是古董珍藏品。外国弄堂36号蛋糕房,地产侦察员找到了永安纺织郭家后代回忆文章,郭棣超曾在1947年至1956年在此居住。
再早,上海泰晤士报记载,T.O.Schmid夫妇1936年邀请建筑师E.S.J.Phillips设计,于1937年完成建造。从1939年行名簿得知,T.O.Schmid是美安棉业洋行中国区大班(Anderson,Clayton & Co.),“蛋糕房”地址为哥伦比亚圈251号。
郭棣超、马锦超、 Edith Spliid和郭棣活合影
图源:张霞
图源:郭棣超家族
图源:长宁文旅公号
哥伦比亚圈别墅还需要花比较多的精力去还原历史真相。当年的普益地产公司雄心勃勃地开发哥伦比亚圈项目,他们认定上海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力。1928年的“普益地产公司地产报告”内附广告,广告表达了普益地产公司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信心。这一广告放在今天看,依然有效: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放眼今日中国,如果您将资金投入上海地产项目,那是最安全的。
广告 梧桐区老公寓
广告:广电制作 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