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儿童公园内的清代铁炮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身世

文摘   2024-10-12 09:39   吉林  

在吉林市儿童公园东侧绿树掩映的甬道路边,有一门颜色黑褐的清代铁炮。它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吉林人的记忆锚点,几十年来,但凡到过儿童公园的市民,对这门铁炮的关注可能要超过园区内任何一处景点和游乐设施。许多人都有抚摸,甚至骑在炮身之上的经历。如今,炮身铸字已被磨蚀得不甚清楚,但同时,炮身也被岁月赋予了一层特有的光亮。

据史料记述,此炮身长1.85米,炮口内径100毫米,外径240毫米,距炮尾250毫米处的炮身上方有一点火孔,炮管中前部两侧有炮耳,清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由吉林将军景淳责成工匠李本发铸造。这门铁炮炮身中段铸有铭文,尽管文字模糊,尚可解读:

靖夷将军。钦命镇守吉林等处地方将军兼理打牲乌拉拣选官员等事景淳,都率正蓝旗二品衔协领常明、正红旗协领庆林、署正白旗二品衔协领奖赏花翎辑顺、厢白旗骠骑校富尔松阿,咸丰九年九月吉日制造。匠役李本发

由铭文可知,此炮有着“显赫的身世”——竟被御赐有“靖夷将军”称号。其实在历史上,大炮因“军功”而被封为将军的事例屡见不鲜:唐宋时期,大型机械抛射类兵器——“砲”得到技术改良,被广泛使用于战争中,成为屡获“战功”的所谓“攻城利器”,进而得名“将军炮”。从十六世纪开始,欧洲发明的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火炮传入中国,并被大量仿制。这种炮因由长有红头发的外国人传入,因而被称为红夷大炮。在实战中,红夷大炮威力巨大,因而常被封为“将军”,从明代开始,“天佑助威大将军”、“神威将军”、“神功将军”、“武成永固大将军”都是特定型号火炮的封号。

由于清代满族人也曾被贬称为夷人,为了避嫌,红夷大炮改称红衣大炮。当时,这种新式大炮“炮管长,管壁厚,口径大,整体形状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广泛地配置于清军中。从大炮的造型上判断,儿童公园内的“靖夷将军”就属于中小型红衣大炮。

为何取名“靖夷将军”呢?这个名字与清代东北边疆危机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国门被英国殖民者的重炮洞开,不久后,南方又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东北八旗兵主力被大量抽调入关平乱。趁清廷内忧外患,东北边防空虚之际,沙俄侵略者从1849年开始,不断侵扰中俄边境,进行武装殖民渗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乘机大举入侵中国东北,并于清咸丰八年(1858)五月,武力逼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该条约不仅把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拱手相让,还将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领土划作中俄共管。

面对沙俄的汹汹来势,清廷遂令黑、吉驻防将军加强武备,此即铸造“靖夷将军”火炮的历史背景。然而对清廷而言,铸造火炮难于解决制度、观念、经济落后带来的边疆危机。尤其是在强化边防方面,优柔寡断的吉林将军景淳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贻误保境守土的契机,坐视乌苏里江以东地区被沙俄蚕食,并最终使得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被沙俄霸占……

据《吉林市园林志》记载,“靖夷将军”大炮原本被放置在今市政府门前的江岸。从放置位置上也活脱脱证明:此炮和“靖夷大业”一样,不过是懒政的太平官为完成任务的摆设罢了。在这些庸懦之辈的虚张声势下,大炮上“靖夷”的武备目标早已注定是水月镜花般的泡影。

史载1934年日寇修筑神社时,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将铁炮移置到现在的位置,算起来,至今已整整九十年了。


吉林乌拉永昌源
以我们的视角,介绍东北的物产和文化,分享心得和感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