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街魁府院内竖立着一根被游客忽视的索伦杆

文摘   2024-10-10 10:49   吉林  

国庆节期间在乌拉街参加三府开放活动时,在魁府院内见到了一根高耸的索伦杆。索伦杆出自满语,也叫索罗杆、索摩杆,译成汉语即为神杆,也有称其为祖宗杆子。索伦杆是满族人民旧时祭天用的木杆(吉林地方俗称“祭杆子”),自下而上分为基础、主杆、方斗三部分。基础一般为石墩,有孔承柱,另有夹杆石或木桩以固定主杆。主杆上方安有锡斗,祭祀时盛放米谷碎肉。

所谓祭天,实际上是祭祀乌鸦和喜鹊。这种祭祀起源于满族先民日常生产生活形成的自然崇拜,但后世则附会一些大人物,并杜撰出许多离奇古怪的故事。如在伪满时期刊行的《吉林新志》中就记述:谓乌鸦尝救其祖先樊察也。相传樊察为异族所追逐,奔远之,止立,有乌鸦群集其顶,追者遥望以为伐木之余,忽之,乃得脱。族人以为神鸟,而感其德,故立杆于院以祭之。在民间传说中,樊察有时也被说成老罕王,即清太祖努尔哈赤。

旧时,几乎所有满族居民都会在家中院落里立有一根索伦杆,索伦杆堪为满族人家特有的标志性物件。受汉族民居习惯影响,城乡间一些高等级的满族民居后来多在院内添置影壁(照壁),索伦杆常被安放在影壁内侧。另外《吉林市满族志》中还记载“祭杆……均置大门前右方”,民国版《永吉县志》则记载为“墙内东南隅”。

在史料记述中索伦杆式样尺寸也有差异。原本在清代,对索伦杆是有制度要求的。《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中规定:神杆长13尺,斗圆径0.7尺、高0.6尺。在吉林地区,索伦杆的尺寸有自己独特的“说道”。如在《吉林市满族志》中记载:杆长九尺,以示“九天”。而大多数地方史料对索伦杆的长度则笼统记为“一丈有余”。如民国版《永吉县志》就记载为:丈余细木。

在索伦杆前祭天会选在“春秋佳节”。地方史料对祭祀的礼仪内容描述,虽均认定为祭祀乌鸦和喜鹊,但在细节和过程描述上,不同史料间也存在局部差异。如在《吉林市满族志》中记载:上置锡斗一个,尖头涂猪血,内放五谷杂粮,杆上绑草把,上拴猪碎骨肉,以供乌鸦、喜鹊等天神食用。锡特哈利姓的祭天神歌,唱道:“浩浩青天,分有九层,乞请高天神灵听着,选择良辰吉日,已备办清洁祭品。祝祷浩天神灵,纳享丰盛献物……”

民国版《永吉县志》则记述为……上置锡斗,如浅碗形祭之次日,献牲竿前……男皆免冠拜,妇女不与。割豕而燥其皮,脔肉肠肺肚置斗中,鸟鹊来食,谓为神享。斗上竿梢横衔猪喉骨

另据地方史料记述,民国之后,满族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下降,原本浩繁的俗被大大地简化据《吉林旧影》描述,许多人家在祭祀时,只在新砍下的杨木杆上绑一草把,再将猪碎肉内脏绑缚在草把上,然后将杆绑于桌腿而立之。祭祀过后,将整个木杆送到江边或野外。这个描述和我少年时在永昌胡同的听闻大致相符。

近年来,满族文化在吉林市虽然得到很大的弘扬和发展。但是由于索伦杆属于比较小众的物件,出现频率远不及呼兰烟囱、万字炕,即便出现了,也往往被人们忽视(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中也有索伦杆)。国庆期间的乌拉街魁府中,我就看到如潮水般的游客在室内外展区摩肩擦踵,唯独索伦杆前,却分外清净,让那直指天宇的祭天之杆有些孤零零的意味。


吉林乌拉永昌源
以我们的视角,介绍东北的物产和文化,分享心得和感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