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周恩来同志曾脱险来到吉林市

文摘   2024-11-07 10:29   吉林  

一年一度春光好,岁岁春光迥不同。六十五年前(永昌源注:此文发表于1993年)阳春五月,封冻五个月之久的松花江,早已冰消雪融,红杏吐蕾,杨柳泛青。碧蓝澄澈的松花江水,欢快地流进古城吉林,又拐个S型大弯,向北而去。正是这个万物复苏、桃红柳绿的季节,当时的省城吉林市,迎来了两位尊贵的客人。他们是一对年轻潇洒的夫妇,男的是中共中央负责人之一,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女的是他的妻子邓颖超同志。这次他们去苏联莫斯科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临时转道吉林探望他的伯父周曼青先生的。

一九二八年,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国内处于白色恐怖的环境中,六大不可能在国内召开,所以定于六月十八至七月十一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党的六大代表都分批、零散地经大连、哈尔滨,再转去苏联。

周恩来当年三十岁,是六大正式代表,邓颖超二十四岁,不是代表,但为了掩护周恩来旅途安全,组织决定让她同行,列席六大。五月初,他们从上海乘日本轮船,经青岛到大连,再改乘火车去哈尔滨。在哈市设立了六大代表秘密接待站。

五月三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山东济南杀害了中国外交官,并打死打伤中国军民数千人,制造了“济南惨案”。形势很危急,为此周恩来特别关心国内动态。船到青岛有短暂停靠码头时间,他们上岸买了青岛的各种报纸,准备回船上看。因此,引起日本特务的注意。客船行驶一夜,次日上午到了大连港。旅客们陆续准备离船上岸。这时大连港的日本水警上船,对周恩来进行盘问。

日警:“你的,什么地干活?"

周答:“做古玩生意的商人。”

日警:“买卖人的,为什么买那么多报纸?”

周答:“坐船时间长,没事看看,一则消磨时间,二则了解各地行情。”

日警:“你们的,哪边去?”

周恩来随机应变,没说去哈尔滨,机警地说:“去吉林 ”。

问:“吉林的去干什么?”

周答:“去看舅舅 ”。

日本水警问不出什么破绽,但又不死心。让周恩来跟他到岸上警察厅去一趟,却没让邓颖超去。周恩来让日警帮忙把太太先安排到旅馆住下,跟他们去了。在水警厅,日特还是反复问周恩来姓名、年龄、学历、职业等问题。日警突然转换话题,问:“你舅舅姓什么,叫什么?"

周答:“他姓周,名叫曼青 ”。

问:“他的,什么职业干活 ”?

答:“他在吉林省财政厅任职员”。

日警无知地问:“你舅舅姓周,你怎么姓王”?

周答:“中国人叔叔和舅舅的姓氏是不同的,不外国人舅舅、叔叔都叫UNCLE。因此,我舅舅姓周,我姓王 ”。日警突然变声变色地叫道:“我看你不姓王,而姓周,你不是古董商人,而是当兵的”。说完以饿狼般的眼光盯周恩来的脸 。

周恩来面不改色心不跳,沉着的伸出双手,说:“你们看,我当兵的吗?”许多日警都凑过来,仔细看了半天,摇了摇头,确实不当兵人的手。日本人黔驴技穷,最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卡片,晃了晃说你就是周恩来,想以此唬一下。周恩来镇定地反问道:“有什么根据你说我是周恩来?我确实姓王,不信,可到吉林调查。”

日本水警确定没有可靠证据,不好随便抓人,不得不放人走了。周恩来从西服口袋里掏出一些钱,幽默地对日警说:“拜托替我买两张下午去长春,再转吉林的火车票,咱们已经相识了,出门靠朋友吗?”日本人“哈咿、哈咿”答应照办。

两个小时后,周恩来找到邓颖超住的旅馆,做出安然无事的样子。他简略地把日特盘查经过说了一遍,邓颖超悬起的一颗心才放下。然后,他低声对邓颖超说,为防万一,快到哈尔滨接头的证件销毁。他们分析,日本人可能掌握周恩来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的档案卡,不然他们为何怀疑他就是周恩来呢?这一关虽然过了,但不能麻痹大意,要时刻警惕周围各种人的动向,随时应付突发的情况。然而,又不能草木皆兵,畏首畏尾。他们十分沉静,若无其事的样子,有说有笑地进出旅馆,这样多少也解除了日本人的一些怀疑。

当天下午,车票拿到手了,他们按时登车,座席对面有个日本人,他主动用汉语跟周恩来聊天。周、邓二人心里明白,这是一条跟踪的尾巴。次日上午到了长春,周恩来夫妇在站前找家旅馆休息一下。他把胡子刮掉,换上长袍马褂,邓颖超也换了件夹旗袍。吃完午饭,观一下,跟踪的尾巴没有了,他们下午即乘火车去吉林。到吉林后他们没直接去伯父家,先住旅馆,写了一封信,让旅馆伙计(服务员)送到通天街(现解放路)xx号周曼青家。

周恩来的三堂弟看过书信,认出周恩来的笔迹,马上就到旅馆去接他们。弟兄见面格外高兴,寒喧过后,他三弟说没有麻烦,就跟他回家了。周恩来夫妇原来确实没有转道吉林探望伯父的计划。由于在大连被日本人查,他临时应说到吉林看望舅舅。如果不到吉林来,日本警察厅真要查问周曼青有姓王的外甥没有,岂不给伯父添了麻烦,受惊扰事小,说不定还受牵连吃官司。因此,周恩来宁可多耽误几天时间,也要来吉林,一要向伯父说明前情,二也要迷惑日本人。当然,周恩来也十分想念伯父母和堂弟们。他自献身党的革命事业以来,确实无暇念及亲情。

周恩来与邓颖超于一九二五在广州结婚的时候,正值大革命高潮到来之际。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疯狂屠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周恩来力挽狂澜,在南昌领导“八一”起义,创建了人民革命武装,后又转入领导地下斗争。这次,他们夫妇转道吉林,既探望了亲人,又摆脱了“尾巴”,心情异常高兴。邓颖超同志回忆这段吉林脱险的往事时,无限深情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当了周家的媳妇啊! ”

他们在吉林通天街伯父家住了两天。商定,周恩来先走,到哈尔滨他二弟家住。第三天,他三弟陪同邓颖超到哈尔滨会合。因为他们在大连把接头证件毁了,无法与哈尔滨秘密接待站接头。邓颖超每天都到车站,闲逛似的散步,以便能见到后来哈尔滨的六大代表。过了数日,果然接到李立三同志,通过他与接待站联系,得以转去莫斯科。

永昌源注:对1928年周恩来同志途经吉林市的情况,《吉林市市区文物志》有专门词条“周恩来同志参加党的六大途经吉林的居住旧址”词条。根据记载他的伯父周贻赓时任吉林省财政厅的课长,家庭住址位于在吉林市船营区昆明街安长胡同32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门牌号,当时称财政厅东胡同)。周恩来同志在吉林旅馆里是给堂弟周恩寿(此人应为总理亲三弟,当时在伯父处生活)写的便条,在伯父家住了一宿。

周恩寿同志回忆:“当时总理外穿一件风衣,内穿一身中山服,走时把风衣留给我了,带走了我的毯子,他怕不方便,没有让我送站”。第二天,邓颖超才走,周恩寿一直把她送到哈尔滨。时,李立三等人早已在哈等候,后来总理、邓颖超同李立三等人一起由哈启程去的莫斯科。

本文选自1993年12月由政协船营区委员会编印的《船营文史资料-第四辑》,原标题《周恩来脱险来吉林》,作者:徐放


吉林乌拉永昌源
以我们的视角,介绍东北的物产和文化,分享心得和感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