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吉林名士孙介眉先生选定“吉林新八景”并为每一景观赋诗

文摘   2024-11-08 15:30   吉林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吉林市,历史上也曾有八景之说,兹录如下:龙潭胜迹、北山双塔、鹿苑遗迹、天坛孤松、桃源晓日、玄观吊柱、灵岩晚钟、大江弯弓。迨至本世纪三十年代初,吉林名士孙介眉先生就本城的新陈名迹,复撰称新景八处,其条目如下:

澄阁藏碑、夜桥毂声、斗宫吊柱、晓城江气、大东龙潭、雀峰插云、猴石返照、小白鹿苑。

吉林城三百多年间人文荟萃,产生许多咏景诗词歌赋。兹就孙介眉先生1933年所撰《吉林新八景》(孙晓野先生家藏未刊稿《桃花流水打渔人诗文集》)诗为例,试作注析如次一一

原诗小序云:“闻有旧景诗,惜不获见。癸酉寒假之余,就当地新陈名迹,撰称新景八处,并赘诗以说明之。

案:虽统称新景八处,内中却新旧景观杂陈:既有新事物新景观,亦有旧事物新景象,总之意在新字之上。

一、澄阁藏碑。前有小序:“壬戌岁,李静山创澄江阁于许山之阳,藏铁梅庵尚书书万寿宫碑迹,镶于东壁。洵雅人雅事,拟此为八景之首"。

案:壬戌,此指民国十一年(1922)。

据《吉林市市区文物志》附录的《民国十三年(1924) 始修北山公园记》载:“迨民国十三年,李君敬山慨任此……殿之西南建楼三楹,日徵江阁,高高山半,万屋鳞鳞,江山烟树,一览无余。

“徵江阁”,《永吉县志》作“徵江阁”,均误。应按孙介眉先生的题咏作“澄江”取谢脁名句“澄江静如练”之诗意。证之乾隆驻跸吉林将军署所咏诗句:“设教图入丹青画,应拟宣城谢氏楼。”更无疑义。谢氏楼即谢公楼,为南朝时齐国大诗人谢朓所建。李白曾登临其上,有“江城如画里”的传世名句。

李敬山,即李静山。所建澄阁为民国十一年(1922)“商会添修”(《永吉县志》)时落成,并非主持修建北山公园的民国十三年(1924)。孙介眉先生其时执教于吉林省女子中学,以当时学人的严谨记述当时发生之事是不会有误的。谢朓于宣城“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地建北楼;咏“澄江静如练”之诗;千年之下李静山于吉林“大江东去,爽气西来”之北山,建澄江阁,实确为文化承传中的雅人雅事。

澄江阁位于北山关帝庙正殿之西南。楹联为“吉林三杰”之一宋小濂所撰,上联曰:“南临大麓境无穷,万叠烟云供几席”,下联云:“东望故乡归不得,十年风月负江山”。

北山关帝庙始建于康熙四十年(1701),乾隆十九年(1754),高宗弘历东巡吉林曾题“灵著豳岐”匾文,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铁保(另三家为成亲王、翁方纲、刘石庵)被贬吉林期间曾书“泽被松江”“文武圣神”两块匾额。庙内另有道光九年(1829)、同治八年(1869)所立碑记。孙先生题此景为“澄江藏碑”乃指新建澄江阁下东墙所嵌铁保书丹的“恭建吉林万寿宫记碑”。万寿宫在迎恩门外。

“澄江藏碑”诗云:

澄江杰阁许山阳,水望松花九转肠。最喜雅人多雅事,铁公碑迹壁东镶

二、斗宫吊柱。小序云:“玄天岭斗姥宫特缺一梁,吊柱不倾。虽为力学作用,足证旧艺构造之妙。”诗云:

北岭玄天斗姥宫,匠心妙结运神工。架空吊柱无梁础,不年年雨雨风

案:斗姥宫即斗姆宫,又名斗姆阁。在北极门外玄天岭之真武庙内。真武庙又称玄帝观,为乾隆三年(1738)所建。《吉林外记》载作北极庙,云“乾隆三十年建”,“在城巴虎尔门外”,均属误记,据光绪十九年(1893年)道士张真理重修碑记,知确为乾隆三年所建,五十二年(1787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修。

另据《吉林市市区文物志》载:“前殿为真武庙,祀真武大帝;后殿为斗姆阁,亦称斗官,祀斗姆。真武庙建筑新颖,别具一格。其中‘悬梁吊柱'曾列为吉林八景之一。

案:“悬梁吊柱”微别于“斗宫吊柱”,可能系旧八景之一。后者却是专指斗姥官吊柱的,不关真武庙之事。

三、大东龙潭。小序云:“城之江左龙潭有乾隆所书殿额‘福佑大东’,光绪所书牌坊“挹娄泽洽”。诗云:

苔藓斑斑幽境通,绿荫茂密蔽穹空。挹娄泽洽龙潭雨,福额御书佑大东。

案:序中所云“江左”系古人在地理位置上的习惯称呼一一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按今科学意义上的方位,依松花江的流向,龙潭山则在江的右岸。

“福佑大东”匾额悬于龙潭山龙凤寺正殿(《吉林外纪》作“观音堂”),系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高宗驻跸吉林时所题。“挹娄泽洽”匾额悬于龙潭前之牌坊,系光绪十七年(1891)清德宗御书。“挹娄”,古族名,源于肃慎。汉至两晋分布于今吉黑两省一带,北魏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五代时称女真。

又《吉林旅游》(吉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一书称“龙潭印月为吉林八景之一”。知何所依据?倘系传信之言,可能也归于旧八景之中。

四、小白鹿苑。小序云:“小白山,清望祭之所。佳木青葱,苑中尚有鹿十余匹。”诗云:

佳木葱茏灵秀钟,白山望祭帝清封。坡东辟有鹿儿苑,云壑春深正养茸

案:有清一代的统治者认为,长白山是其祖宗的发祥之地。继康熙皇帝两次东巡吉林于松花江岸遥拜长白神山之后,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城西南温德亨山(即小白山)建长白山望祭殿,“每岁春秋,将军率属望祭。”(《盛京通志》)鹿苑为祭祀杀牲所建。

乾隆十九年(1754年)弘历皇帝亲临望祭殿拜长白山神。赋诗云:“洁旦升柴温德亨,高山望祭展精诚……风来西北东南去,吹膻芬达玉京。”场面之盛大显赫当世!但建成二百年后,即孙介眉先生吟咏“小白鹿苑”之时,已衰微到只剩十余只鹿了。诗中的钟灵毓秀仅于青山绿水、木葱林,而“帝清封”只是“配极神山峻,修封帝命崇”的历史遗迹。

五、夜桥毂声。小序云:“横江铁桥为吉敦要险,每值夜车到时,响振林谷。斯亦一胜。”诗云:

黑漫长堤村树遮,参差灯火路弯斜。轨桥推毂声逼至,知是吉敦夜到车。

案:吉敦铁路,即吉林至敦化一线。是在国家多事之秋的民国十五年(1926年)开工的,由当时的交通部筹备,向日本帝国主义先后贷款三千万元,包交日本南满铁路公司修筑。时二年多,于民国十七年(1928)双十节正式通车。《永吉县志》所载:“六月全线告成”。但慑于民众当时的抗日情绪,未敢举行通车典礼。

诗中所云:“参差灯火路弯斜”不仅与铁路的笔直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也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城区建设的情况一一“吉林的马路,随弯就弯。”

六、晓城江气。小序云:“唐韵·‘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可为此地写真。”诗云:

画料诗材觅几回,郭门东处小东莱。晓来江气连城白,泊岸丛船露半桅。

案:此诗巧借前人题咏写北国江城烟水迷蒙之一天晓雾。小东莱即小东门,又名东莱门。即今城“船夫摇橹”的江桥一带。六十多年前(永昌源注:本文创作于1995年舟船丛集的情景,令人联想起康熙所唱《松花江放船歌》中的名句“连樯接舰屯江城”和乾隆所吟“往来舸舰织清秋”的昔日繁华景象。

七、雀峰插云。小序云:“雀峰遥矗江南,视群山青接天。俗称朱雀砬子,山半多云,预卜晴雨。”诗云:

雀峰高跨众山巅,腰插云间首及天。借作农樵晴雨计,雨前先见雾绵绵

案:吉林古城山环水绕,环城之山有“左青龙(即龙潭山)、右白虎(即小白山)、前朱雀(即此指插云之雀峰)、后玄武(即玄天岭)”。

朱雀山在吉林城南,海拔800多米,又名猪石山、猪嘴砬子。民间传说有一只遍身火红的神鸟栖息山中,后来窜至一群猪妖与之争夺地盘,在激烈战斗的关键时刻,雷神助朱雀一臂之力将猪妖定形于山巅。

另据《吉林乡土志·乡土传说之神话》载:“每当天将阴雨之际,山巅岩石形成一大型之猪,头尾俱,同时更现无数之小猪,头背相展,而列其后。不知者,几疑为人间所畜之群猪登山也。"

又,朱雀标示南方,始见于班固《白虎通义》一书,可证之于唐长安城的朱雀门(南门),六朝之都金陵城南的朱雀桥(即刘禹锡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之所指)又名朱雀航。吉林朱雀山,今已辟为公园。朱雀山庄已为旅游名胜之区。

八、猴石返照。小序云:“江北有峰屹立,怪石高耸,踞如沐猴。当夕阳西下,山烟沙水,反照艳明。”诗云:

怪石如巉猿狖居,游踪到此便停车。荆崖烟锁山光紫,返照沙明映落墟。

案:《吉林乡土志》载:“省城之北二十五里,有山曰猴石山,山之南端有大石耸立,如猴蹲状。”另据《吉林市风物》(延边人出版社1988年版)载:“猴石山自然环境十分优美。西面和南面濒临松花江和牤牛河,江河两岸为冲积平原,东面和北面与起伏连绵的山岗相接。”难怪诗人吟唱此间的山烟沙水和艳明绚丽的夕照。

更为有趣的是诗的结末一句“返照沙明映落墟。”奇妙地预了近半个世纪后的考古发现——1976年考古工作者的此间清理了三座居住址,发掘了三座石棺墓。1979至1980年间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出土了石斧、石刀;陶鼎、陶缸、陶纺轮;及铜器,骨器,麻布残片等。1986年再发掘,又有所获。经考证,猴石山确有原始文化遗存,属西团山文化。


本文选自1995年5月由政协船营区委员会编印的《船营文史资料-第四辑》,原标题《吉林八景诗注析》,作者:伊戈

吉林乌拉永昌源
以我们的视角,介绍东北的物产和文化,分享心得和感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