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市光华路倒塌的办公楼处,曾是大名鼎鼎的北窑坑水泡子

文摘   2024-10-25 08:29   吉林  

23日晚,吉林市光华路上一座正在维修中的办公楼发生了倒塌,此事件很快吸引了各界关注,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不过,当大家热议这座楼、这条路时,似乎已经淡忘了此处旧时的名号。任时光倒溯几十年,那个还没有光华路和这座办公楼的年代,此处曾是吉林市东关三大窑坑中北窑坑的核心区:胡同盘桓交错,地势低洼易涝——一个臭水泡子就隐藏在这杂乱的胡同之中。

吉林市东关的三大窑坑出现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当时吉林地方政府为改造土城墙为砖城墙,在东关挖地取土,自北向南形成了北、中(也叫季家窑坑)、南三个巨大的窑坑。三大窑坑占地面积近15万平方米,从清末开始,就是吉林城贫苦人家安身之处。由于缺乏管理,窑坑内居住环境、卫生条件比较恶劣,常被称为贫民窟。

新中国成立不久,吉林市人民政府就开始着手治理窑坑,脏乱差的环境较解放前有所改观。但由于当时财力条件有限,治理效果虽可圈可点,但还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三大窑坑的面貌。这其中北窑坑北侧地势很低,历史上曾有一个积水形成的水泡子,其位置就在倒塌办公楼处。水泡子北靠一个木板障子围成的木料场,平时很浅,最深处在半米以上,但是下雨后深处就会超过1米。夏季时,水泡子里面有很多鱼虫,常有很多孩子在那捞鱼虫或玩水,不时也会有儿童溺水的消息传出。

1966年之后,政府下决心要填平窑坑,彻底改变三大窑坑旧日面貌。然而由于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加之财力掣肘,三大窑坑的改造只能分阶段、分区域逐步推进。其中北窑坑面貌的彻底改观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据《吉林市房地产志》记载,北窑坑填平处在1978年建成吉林市物资局五层砖混结构办公楼,1980年又相继建起市政工程公司办公楼、税务局办公楼,以及住宅楼和五中住宅小区。

在1980年兴建的两座办公楼拔地而起之际,原本东端只通达南京街的光华路,已然完成了最后的改造——继续向东取直,穿过正阳街(即解放前的福兴里街,现为吉林大街的一部分),在重庆街与上海路相连。这一变化不仅改变了北窑坑的风貌,也大大加速了中窑坑填平改造进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东关地区旧貌彻底改换了新颜。

很遗憾,这段吉林市东关地区的变迁历程已经被很多现代人忘记,更遗憾的是这段历史竟然以一座办公楼的倒塌为由,才被我这个好事者提起。

其实对于改变,或期待、欣喜,或失望、苦闷,每个人都可能有着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同时这观点和态度也受年龄、心境,以及利益考量等因素影响发生着不同的变化。然而当目睹熟悉的旧事物渐渐离去时,当事人终难免会趟入回忆的河流,生出些许怅然。好在此时,新事物也即将悄悄降临——迎接怅然人去熟悉和感知。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贾大为先生、闻焱先生、邴赫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吉林乌拉永昌源
以我们的视角,介绍东北的物产和文化,分享心得和感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