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漆东梅 邓芳 段娇
一、项目背景
1.基本情况
花园南街社区建立于2001年6月,行政区域面积1.4平方公里,地处火车站、汽车客运总站附近,东起花园路,西至双碑立交桥,南以临园干道为界,北至安昌河堤。社区总人口数18466人,总户数6463户,商住小区21个,单位改制小区18个,三无小区1个。辖区有17个企事业单位,11个基层党组织,3所幼儿园,2所私立学校。
2.治理难点
随着城乡社区治理发展,社区面临着人员结构复杂,社区管理难度大、居民需求多元,社区服务难度大、小区问题多样,社区治理难度大等三大难点。
3.创新举措
社区党委结合社区实际,以“贴心关爱型”社区建设为契机,聚焦社区服务开展,探索形成1444基层治理模式,以建设1套完善的治理体系,推进4个点位的阵地建设,推动4类朋友的服务铺开,共创4项规范的标准形成,通过阵地使用可持续、资源参与可持续、机制保障可持续,实现贴心关爱服务全人群、全区域、全类型开展。
二、创新举措
(一)建强“一套体系”,夯实服务基础
坚持全局谋划,制定《工区街道花园南街社区2023年度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创特色”项目方案》,成立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细化落实各成员职责,全面负责项目统筹安排和监督管理,强化组织保障,引入社工机构,动员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商企代表等,协商共同制定多元参与机制、请示汇报机制及监督管理机制等,让治理工作有机制保障;培育包括五彩志愿者队伍、一老一少服务队伍等10支志愿者队伍,让治理工作有行动保障。
联合人民医院开展重阳节活动
联合商业银行、医院开展便民服务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二)抓准“四个阵地”,延伸服务触角
积极撬动包括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妇联、区总工会等300余万元资金,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打造居民共享空间,引导绵阳客运站、小区物业等通过空间让渡,完成了150平方米社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工之家营造,为辖区居民、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群体提供休憩、学习、交流、娱乐等服务空间;打造30平方米的花园共享空间,为辖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阅读交流、延展便民功能等服务;链接到客运站内的服务空间,为辖区乘车的老年人、孕妇、儿童、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暖心服务;
整合企业,建设“幸福食堂”,为辖区老人提供各类优惠服务,为其提供方便、健康、实惠的餐食。鼓励志愿者参与阵地运行,盘活社区闲置空间,优化公共空间,完善便民服务功能,以阵地的可持续运行,让居民享受服务更便捷;
(三)聚焦“四类朋友”,精准服务供给
社区以服务居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辖区“老朋友”“小朋友”“残障朋友”“新朋友”等不同主体,整合社会慈善资源,以居民需求为切入点、贴心服务为落脚点,充分调动志愿者积极性,为“四类朋友”提供服务。
关爱“老朋友”。依托“空巢不空心 花南情暖夕阳”关爱服务项目,积极链接社会各类资源,围绕空巢、独居、高龄等特殊困难群体,从打造亲老居住环境、提供“五助一教”爱老志愿服务、搭建乐老参与平台、营造敬老孝亲氛围等各方面出发,全方位为老年朋友提供贴心服务14场。
守护“小朋友”。依托“未爱护航 花南情暖少年”未成年保护项目,整合辖区3所幼儿园、花园暖心驿站等,围绕社区未成年人及家长开展服务阵地运营、未成年人服务活动、志愿者服务等10余场,为社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浓厚关爱氛围。
赋能“残障朋友”。依托“益路前行 花南情暖微光”助残服务项目,围绕社区残疾人及家属,从身体、心理、精神、生活技能各层面进行赋能,通过动员志愿者参与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心理团辅文创助残项目参访、主题演讲等形式开展10场,并动员辖区内外医疗资源为其提供每月常态化义诊服务,助力社区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支持“新朋友”。依托“携手同行 花南情暖春光”就业帮扶项目,链接整合工会、商家企业等资源,搭建社区就业服务平台,为辖区新就业群体、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等,积极开展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送温暖“四送”行动,构建就业援助服务模式,建设就业援助“一站式”服务,为辖区约120名提供了就业指导和帮扶。
(四)健全“四项规范”,推动服务高效
聚焦社区服务标准建设,邀请服务对象、服务主体、商家企业代表等,联合共创形成以开展贴心关爱服务为初心,针对社区老人,开展每周情感陪伴、每月卫生清洁、不定期暖心关怀和主题活动、线上线下定期巡访等服务形成《“五助一教”敬老爱老服务模式》;
以“花园暖心驿站”为主阵地,辐射辖区3个幼儿园的服务阵地;社工+幼师两个主体联动,聚焦学龄前期、学龄期、家长三个服务群体;开展困境儿童帮扶、常态化服务阵地运营、未成年人服务活动、社区志愿服务等四类服务,形成《花园小屋“1234”社区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模式》;围绕残障人群服务原则、服务要求,兼顾残障人群社区康复及社会融入,形成《社区残障人群服务规约》;围绕志愿者管理及激励,从积分累计规则、积分认定办法、积分使用办法、积分兑换规则、处罚减分项5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形成《志愿者管理及激励机制》。
以新模式新标准新机制的持续使用,让社区服务更有品质。
重阳音乐节暨爱心义诊活动
“小店大义”便民服务活动
三、项目成效
(一)创建“1444”基层治理新模式,提升治理综合能力
围绕“贴心关爱”主题,社区以“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多方参与、服务创新”工作思路,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贴心服务为内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形成社区服务支持中心平台下,聚焦四类人群,开展四个项目的1444治理新模式。
(二)搭建“五社联动”参与平台,激发治理内生动力
社区合计撬动资金300余万元,带动企事业单位30余家,实现社会捐款2万元,培育志愿者队伍10支,发展志愿者骨干100余人,建设新的阵地4处,开展社区服务118场,服务2万余人次,实现了社区服务“量”的突破;依托项目实施,培育了本土社工3人,新建4项社区治理机制,形成2个社区服务模式,让社区知道后续该如何更好地开展服务,实现社区服务“质”的改变。从而实现以社区服务为平台,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活化社区治理内生力。
(三)提供“四心四化”贴心服务,提高居民幸福感
社区以满足不同群体个性化需求为目标,采取“用心、放心、聚心、贴心”四心法,推行“体系化、标准化、多元化、常态化”四化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精准化、零距离”的服务,让服务有力度、有温度更有速度。切实提高了辖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你有做过社区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