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最无奈的城市,鸡比城市更出名,虽毗邻珠三角,却汤都喝不上

乐活   2024-12-11 18:00   广东  

广东省内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中,“一泡二漂三吃鸡”的清远三件套无疑是深具地方特色的代表之一。然而,对于许多广东本地居民而言,尽管他们经常将清远视为休闲娱乐的后花园,却未必意识到清远实际上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城市。

清远位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附近,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但长久以来却常常被形容为“山清水秀,贫穷落后”,这种印象并非毫无根据。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即清远刚刚从县升级为市的时候,全市共有34个贫困县石灰岩乡镇,覆盖了近四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影响了约72万人口。当时广东省内特别贫困的四个乡镇中,清远就占了三个。此外,在1993年时,广东省山区大约有2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其中清远市占了10万人。这些数字背后反映出的是清远面临的严峻挑战。

地理位置和发展条件对清远的影响深远。这里集“老龄人口多、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地形复杂、边界地区以及经济欠发达”等多种不利因素于一体,形成了所谓的“五毒俱全”的局面。尤其是平原地带仅占总体的十分之一,使得农业生产面临巨大困难。超过一半的地区被山地所覆盖,限制了大规模工业活动的可能性。因此,尽管自然风光优美,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清远的发展仍然受到严重制约。

清远地区地形以贫瘠的石灰岩山区为主,除北江沿岸部分区域地势较为平坦外,大部分地区面临石多土少、水资源匮乏及人口密集而耕地稀少的挑战,导致该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尽管从地理上看,清远靠近广州和佛山,但由于山脉阻隔,实际上交通条件并不理想,这限制了其地理位置优势的发挥。

清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介于1631.4毫米至2149.3毫米之间。由于北部山体较多,核心区域位于东南部且地势较低,使得该地区易发生自然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问题尤为突出。例如,在1982年的一场罕见的大暴雨中,清远遭受了超过600毫米的强降雨侵袭,这一数值相当于许多北方省份全年的降水总量。

在历史上的一次严重洪灾中,清远县城内涝水位高达16米,相当于六层楼的高度。此次灾害波及全县31个公社(镇、场),受影响的人口接近48万,占全县总人口的一半以上。2022年6月22日,北江水位上升,导致文峰塔孤立于江中。此后,清远还经历了多场暴雨和洪水的侵袭。

根据《清远市志》记载,从1988年到2003年的15年间,清远市遭遇了超过40次的暴雨和台风袭击。这些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市政设施和居民的生活条件。

有建市初期调任至清远的干部回忆称,当时的清远几乎每年都要经历水灾,卫生状况极其恶劣,蚊虫滋生严重;城市规划混乱,“拥抱楼”和“握手楼”比比皆是。然而,尽管珠三角地区的自然条件并不理想,但广州、佛山和深圳却借助改革开放的机遇实现了飞速发展,而地理位置相近的清远却没有享受到同样的发展红利。这个问题早在三十年前就有人提出过。

1991年2月,《人民日报》在二版发表了一篇题为《邻近“金三角”的“寒极”》的详细报道。文章开篇描述了尽管车窗外是广州灯火辉煌的景象,但作者的心绪仍停留在那片静谧、幽暗的大山深处……粤北山区南缘与珠江三角洲北端的地理距离虽然不远,但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差异却令人震撼。

清远的自然条件限制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尽管有“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但清远地区特有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结构,使得高密度路网建设面临巨大挑战。原料难以运入,产品难以输出,资源流动受阻,经济活力因此受到抑制。

清远建市后,第一条一级公路——龙狮公路的建成,缩短了清远至广州的时间,使两地之间的日常往返成为可能,但整体交通状况仍然不甚理想。

直到2012年,清远市公路局局长参加省级会议时,因全市道路状况不佳而被戏称为“烂路局长”。当时,无论是出省还是出市的道路,几乎没有一条是完好无损的,这导致外地投资者对在清远投资望而却步。

清远地区的陆路交通并不便利,而水运也未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尽管该区域拥有密集的水网,但其航运能力和条件相对较差。截至2003年,清远超过千公里的航道中,有一半以上被评为五级以下标准,与理想的一级航道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枯水季节,浅滩问题更加突出,限制了大规模运输活动的开展。

鉴于此,位于粤北山区、拥有广阔土地资源的清远市面临着经济发展受限的问题。与之相反,毗邻海域的珠三角地区则通过利用成本较低的海运优势,在承接产业转移及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

此外,这种地理差异还导致了清远面临严重的人口外流挑战:许多年轻劳动力倾向于离开家乡前往经济更为发达的城市寻求工作机会。根据1990年和200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这十年间,从清远流出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达到了七十万之众。

最令清远遗憾的是,在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广东省政府关于将清远设为全国首个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的请示。然而,正是为了保住这个“扶贫牌”,清远错失了并入珠三角的机会。据清远市时任社科联主席刘国华公开撰文回忆,当时广东省委领导曾主动征询清远市委领导的意见,希望把清远纳入珠三角,但最终清远市委决定先打“扶贫牌”。这一决策导致清远与珠三角的发展机会失之交臂。

虽然错过了一些发展良机,但客观来说,扶贫政策也给清远带来了显著的帮助。扶贫试验区成立后,清远实施了大规模的山区移民计划,这也是岭南地区现当代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行动之一。从1993年到1997年,清远共异地安置人口达188,269人,成功帮助二十万山民走出了大山。

通过这段历史,清远从依赖外部扶贫逐渐转向自我造血,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长期依赖政策资金的转移支付,并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过度依赖“扶贫牌”可能对城市形象造成不利影响。90年代末期,清远本土企业为了避免与贫困标签关联,往往自称来自广东而非清远。

1996年至2002年期间,清远在全省GDP两位数增长的背景下,其GDP增速却长期处于个位数,表现出明显的尴尬和徘徊。

2003年,清远调整发展策略,提出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建设珠三角后花园的战略路径,并全面优化招商引资政策,旨在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时任市委书记陈用志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清远与珠三角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业上,清远应以“工业立市”为主导战略。

清远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004年,广东省对各地的七项经济指标考核中,清远市有五项位列第一。到2006年,清远市的GDP总量在全省山区市中排名第一,相比2002年跃升了六位。这一发展速度被《人民日报》称为“清远现象”。

2012年3月,随着都市圈扩容的大背景,《广州·清远市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奠定了“广清一体化”的基础,使清远更深地融入这一区域。清远从广州承接了大量产业转移和资金注入,特别是在合作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到2020年,广清产业园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其中约80%的项目源自广州。2021年,清远市的GDP达到2007.4亿元,成功跻身“2000亿俱乐部”。

清远,虽在广东的经济版图中排名并不领先,但其城际列车的便捷连接、吸引众多食客的山区农庄、归家游子的温暖回归以及当地特色美食——皮薄骨软的土鸡,共同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与小确幸的发展画卷。正如歌曲《清远不远》中所唱:“清远不远是你的花园/来吧亲爱的朋友/这里可以感受快乐无限/清远不远有你的悠闲/来吧亲爱的朋友/这里可以仰望你的蓝天……”

看荐城市
一座城,一个人,一道风景; 一首新词一支曲,一盏香茗一幅画。 走进城市,体会城市,用心讲述别样城市故事。 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