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唯一撤销又恢复的“省份”,从27.49万km²到6.6万km²,为何如此特殊?

乐活   2024-12-15 18:00   广东  

在我国众多的省级行政区中,宁夏回族自治区显得尤为特殊。它是唯一一个曾经被撤销后又重新恢复的省级行政单位。尽管其人口数量并非全国最少,经济状况也并非垫底,但宁夏的存在感却相对较低,这在34个省级行政区中颇为罕见。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宁夏的这种独特地位和关注度确实值得探讨。

与其他省份相比,宁夏的陆地面积虽然比海南省大了近一倍,达到了6.6万平方公里,但其常住人口数量却相对较少,仅有728万。相比之下,昆明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就已达到800万,而面积更小的海南省也有1043万人口。这种人口分布的特点使得宁夏在全国各省中显得较为“低调”。

对于许多外省人来说,如果大学不在宁夏就读,那么很可能不会有机会结识来自宁夏的朋友。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宁夏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相对较低。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自治区,却在我国的版图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我大学期间,结识了几位来自海南的朋友,却未曾遇到过宁夏的同胞。然而,若在宁夏的高等学府深造,便会发现周围充斥着大量的宁夏本地学生,其比例之高在其他大学中并不常见。一般而言,大学中有半数学生来自当地,但在宁夏,由于学生较少外出求学,因此在校园内遇见儿时玩伴的情况并不罕见。

谈及外出务工的人口比例,以云南为例,该省总人口约为4600万,其中有600万人选择外出工作,占比大约为13%。相比之下,宁夏的外出务工人口虽达到100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4%,但由于基数较小,因此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并不高。

至于宁夏的行政地位,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其划分一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晚清时期中央集权统治的弱化,使得宁夏这片曾被称为“塞北”的土地孕育出了一支武装力量。自鸦片战争以后,回族穆斯林民众便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清运动,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

在中华民国时期,马家军与其他地区军阀割据一方,统治宁夏、甘肃及青海三省。1929年,新设立的宁夏省包括今天的宁夏地区以及内蒙古的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和磴口县,总面积达27.49万平方公里。由于外蒙古于1911年宣告独立,当时的内蒙古被划分为绥远省、察哈尔省、热河省和宁夏省的一部分,这些区域统称为“塞外四省”。

蒋介石领导的中央政府未能有效控制马家军,使得马鸿逵在宁夏实施了长达17年的独裁统治。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和调整历史遗留的行政区划问题。例如,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便与蒙古国建交,承认其独立地位。这一举措缓解了北部边境的紧张局势,促使原属塞北地区的省份逐步整合进内蒙古自治区。

1954年,随着宁夏省北部的撤消,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及磴口县被并入内蒙古自治区。与此同时,银川与南部的西海固地区则划归甘肃省管辖。

后续,鉴于回族人口众多且尚未拥有独立的自治区,中央决定将固原地区和海原县设立为回族自治区。然而,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极为恶劣,经济条件落后,缺乏发展基础。

考虑到银川在历史上是宁夏地区的中心,并且拥有丰富的回族文化背景,最终银川从甘肃划分出来,成为新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这一决策反映了对历史地位和文化根基的重视。

有人戏称银川是为了成为省会而加入宁夏,形象地比喻为“为了一碟醋包了这盘饺子”。

到了1969年,原先属于内蒙古的阿拉善左旗和右旗的5个公社重新划归宁夏。但在1979年,由于两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再次将这些区域划回了内蒙古自治区,以更好地尊重和保护当地居民的文化与传统。

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划工作最终得以基本完成,形成了两者间面积差异显著的局面。

回族及宁夏的历史渊源深厚。早在灵武旧石器遗址中发现的3万年前人类活动痕迹,揭示了宁夏地区先民的存在。商周时期,这一地区的居民被统称为胡(北狄)、羌(西戎),涵盖了多个游牧民族。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固原南部归秦国管辖,其他地区则由不同少数民族部落占据。

随着秦国逐步统一周边少数民族,整个宁夏地区被纳入北地郡的管理之下。秦朝建立后,宁夏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秦人在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进行屯垦,发展了沿黄河的灌溉农业,并部署军队以抵御匈奴侵扰。汉朝收复河套平原后,进一步迁移汉人至银川和河套地区耕种,巩固了对该区域的统治。

到了东汉末年,随着各地军阀格局和战乱的频发,匈奴人趁虚而入,越过贺兰山和黄河,占据了整个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并逼近甘肃和陕西地区。在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纷争中,边境上的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也推动了各民族在宁夏一带的大融合。

在这些融合过程中,具有胡人血统的两个王朝——隋杨王朝和李唐王朝最终脱颖而出。特别是在唐朝时期,宁夏不仅仅是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还成为了西域通商的重要通道。然而,每到王朝末期,身处塞北的宁夏总是成为胡汉政权交替的“试炼场”。

作为西羌分支的党项族,在对中原王朝臣服多年后,通过与汉人通婚,建立了一个农牧合一、兼有手工业和商业的西夏政权,定都于银川。然而,这个政权最终被蒙古消灭。蒙古人建立元朝后,为了制衡人数众多的汉民族,联络其他少数民族,使得回回族登上了更大的历史舞台。

一般认为,回族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来往于中西方的穆斯林商人。这些商人在长期的贸易往来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群,并在元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回纥部落的兴起与融合,始于贺兰山西麓与其他民族的联姻。在蒙古军队西征期间,他们吸纳了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进入其军事力量。随着元朝的建立,这些穆斯林士兵的贡献得到了认可,并被纳入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包括汉、蒙古和维吾尔族之间的混合血统后代,统称为“回回”。

这一时期的“回回”族群因此成为了一个具有复杂血统背景的群体,其最显著的共同特征是伊斯兰教信仰。由于他们在元朝时期被派遣至全国各地担任官职,这一族群迅速扩张和发展。

到了明朝,朱元璋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将各地的“回回”族群集中安置于宁夏、山东和云南等地区。自那时起,“回回”族群在这些地方定居下来,从事农业和其他生产活动,逐渐发展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清真文化特色。

历经数千年的变迁,今天的宁夏银川已成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占据人口的64%,而回族则占约35%,其余少数民族不足1%。在民族团结的政策指导下,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书写着宁夏的发展篇章。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伊斯兰教的信仰依然根植于许多回族老人心中,他们通过家庭传承的方式继续传播这一宗教。然而,现代教育的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放弃宗教信仰,这一趋势与汉族社会相似。

尽管宁夏地域面积不大且人口稀少,但其战略位置和农业产出使其成为不可忽视的地区。宁夏平原肥沃,年粮食产量达378.8万吨,为西北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粮食供应。此外,贺兰山作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不仅阻挡了黄沙的侵袭,还有效抵御了冬季寒风深入内陆。

宁夏的存在划分了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使两地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气候特征和饮食习惯。作为回族人的主要聚居地,宁夏还促进了包括蒙古族、藏族在内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银川以南的西海固及北方的阿拉善盟在历史上曾经被分开,这种安排背后有其深层考量。宁夏虽然面积不大,但在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发展方面却树立了一个典范。

谈及此,不能不提到海南的历史。1949年1月,国民政府设立了海南特别行政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立了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后又改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到了1955年10月,海南自治区改成了自治州,南海诸岛的管理事务都归属广东。然而进入80年代,海南的行政区划又经历了多轮变化,最终撤销了自治州,改为海南省。这一系列变迁背后有许多因素。

个人认为,其中主要原因包括:海南面积相对较小且当地少数民族数量较少,不适合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如果降级为自治州归属广东管辖,会给广东省带来过多的管理负担。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广东作为经济改革试点,不宜承担过多的政治任务。

海南省的成立标志着南海事务的管理权正式纳入三沙市,同时海南也获得了经济特区的称号。这两项任务为海南省赋予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使其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从国家战略和南海问题的角度来看,海南省的地位相较于自治区或自治州显得尤为重要。海南和宁夏两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单位反映了各自承担的历史责任。这种差异化的设置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地方发展的不同定位,也为各地区提供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

看荐城市
一座城,一个人,一道风景; 一首新词一支曲,一盏香茗一幅画。 走进城市,体会城市,用心讲述别样城市故事。 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