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爱搬驻地的县,县城搬了7次,全国罕见,名气还越搬越大

乐活   2024-12-15 18:00   广东  

在湖北有一个特殊的县城,就像屈原的人生经历一样经历了风风雨雨,搬迁了七次,这在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上都非常罕见。这个县城是哪个?

这个县城就是秭归县。它的名字来源于《水经注》中的一段:“屈原有位贤德的姐姐,当他被放逐时,姐姐也随之回来,因此被称为姐归,后来演变成了秭归。”

秭归县是湖北省宜昌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湖北省西部,毗邻长江西陵峡两岸,是三峡大坝的库区。它与东部的夷陵区接壤,与南部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相邻,西临巴东县,北接兴山县,总面积为2274平方公里,人口约36.4万。

为什么秭归县城会搬迁七次?

秭归县最早建于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但是秭归县城最早是在三国时期建立的,据说刘备在公元221年的蜀汉章武元年建造了秭归县城。

第一次搬迁发生在南宋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为了避开蒙古军队的入侵,首次将州治迁到江南的曲沱。五年后(1241年),又迁至新滩,仅仅一年后再次东迁,在1242年搬到了白沙南浦。

在洪武年间(1368年),归州再次搬迁,并在洪武四年(1371年)迁往长宁,也就是楚王城(位于江南楚台山下)。嘉靖四十年(1561年)由于连续多日的大雨,冲毁了位于楚台山的州治所,因此于次年(1562年)迁回江北。

这六次搬迁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一是为了躲避战乱,二是由于县城选址不当导致秭归县城频繁迁徙。

最后一次搬迁发生在1998年,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秭归县城再次迁往目前的茅坪镇。

一个县城经历了七次搬迁,在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都非常罕见。

秭归拥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已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提到秭归,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当然是屈原,秭归县是屈原的故乡。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他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称为“楚辞之祖”。

早年,屈原受到楚怀王的信任,有机会施展他的抱负,但后来受到排挤和打压,先后被流放到汉北和沅湘流域,深感失意。

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被秦军攻破,得知这个消息后,屈原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于汨罗江。后来,人们通过祭拜、赛龙舟、吃粽子等方式来纪念屈原,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端午节文化。

除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秭归还拥有丰富的特产。当地产出屈乡丝绵茶和板栗等农产品,特别是脐橙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具有多汁、化渣、酸甜适中、香气浓郁的特点。

从先秦时期开始,秭归就以柑橘的产地而闻名,被誉为柑橘之乡。你喜欢这样的秭归吗?

看荐城市
一座城,一个人,一道风景; 一首新词一支曲,一盏香茗一幅画。 走进城市,体会城市,用心讲述别样城市故事。 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