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以西
一道天然绝色
一个英雄之城
在2018年初,一首方言说唱在朋友圈中迅速传播,这首歌在萍乡城市让人耳目一新:
“打得粗 耐得烦 是萍乡人大度
恰得亏 霸得蛮 是萍乡人态度”
起初,“耐得烦““霸得蛮“似乎在形容湖南人,而且这种方言,听起来也很像长沙方言。因此,这首歌的歌词里提到的萍乡是在湖南吗?
不,她是湖南的邻居,一个充满“湘”味的“江西老表”。
自古以来,湖南与江西就像是亲兄弟,省境南北走向,三面环山,北临长江。湘赣两江北上汇合于长江,一个是洞庭湖,一个是鄱阳湖。湘赣交界处的罗霄山脉,天然地把两省分隔开来。在山脉北端,有一块“咽喉之地”,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赣江与湘江的支流相分离。萍乡,就位于这里。
萍乡是湖南的邻居,是江西的“西大门”。在这里,赣语和湘语交织,距离最近的湖南醴陵不到30公里。从萍乡到长沙的路程还不及去南昌的一半,从长沙黄花机场乘高铁到萍乡北站也只需要半小时。因此,萍乡与湖南总是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两省交界处总能孕育出“奇葩”,很难用一个词语去定义,正如毗邻陕西的山西运城、靠近四川的陕西汉中一样。萍乡也是这样:晚清志士眼中的洋务运动“发动机”,革命先辈心中的工人运动圣地;煤炭之都、红领巾之城;在吃货们嘴边热烈翻滚的辣火城市;在雨水中自由呼吸的海绵之城……
数百年来,萍乡的城市版本多次“更新”,然而,在炎炎盛夏,所有关注萍乡的眼光都投向了“最大公约数”:想避暑?去武功山总不会错!
萍乡是江西的“西大门”,而武功山则是萍乡的“东大门”。初次登上武功山的人,大概都会有这种既亲切又熟悉的感受:蓝天、白云、芳草地,这不是以前经常见到的Windows经典桌面图片吗?
虽然那经典桌面图片并不是在武功山拍摄的,但武功山的景色能完全复制,360°全景展现着主峰白鹤峰海拔1918.3米,云海缭绕;海拔1600米以上,高山草甸连绵不绝,如“天上草原”一般;白天鲜花遍地,晴空万里,夜晚星空璀璨,近若咫尺。
日出日落“金在冶”,蒸腾云海“勃奔”,在武功山不只能享受这般绝色,还能在“清凉国”中尽享:全山植被覆盖率高达81.6%,林木葱郁,年平均气温14—16℃,最高温度23℃,是天然的避暑天堂。
峰、洞、瀑、石、云、松、寺,七大景观在武功山上交相辉映,使这里成为户外探险界的“北太白、南武功”。那些经历丰富的驴友都说,如果没有点“武功”,来武功山可能就要吃些苦头。当然,武功山的壮阔景色能够吸引任何不怕劳累的人,四百年前,地理学家、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登上武功山后感叹道:“不得不说,武功山真是有些奇特。”
除了令人赞叹的自然美景,武功山还蕴含深厚的人文底蕴。主峰白鹤峰(金顶)、拥有1700年历史的江南古祭祀群,气势恢弘,金光闪闪。而萍乡的武功山脚下同样充满了“武功”之气。森林覆盖率高达67.25%,湿地保护率76.07%,位居全省之首。这座城市,拥有明亮整洁的城区,传统的能源产业迎来改革创新,新型电子科技产业在这里扎根。这里有着如“阳光花海”般的乡村,容得下艺术区,住得进藏书楼,这一切都是这座“烟煤之城”蜕变的见证。
萍乡位于吴头楚尾之地,相传,春秋时期,楚昭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红如日,甜如饴。孔子说,这是吉祥的象征,只有成就霸业的人才能得到它。从此,这片土地便被称为“萍实之乡”。几千年来,萍乡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却也始终低调神秘。直到近代洋务运动才大放异彩——中国近代钢铁工业起步的见证地,南方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曾是首屈一指的“江南煤都”。
在百年之间,萍乡经历了三次“更新迭代”,从朴实粗犷热诚的工矿基地,到今天秀丽多姿的江南山水美城,跨度巨大,凝结成了近代中国变迁的缩影。
让我们回顾一下百年前的洋务运动 —— “师夷长技以自强”之关键,是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发展工业,不能没有钢铁。然而,在洋务运动初期,几乎所有兵器、铁路所用的钢铁都依赖进口。直到1890年,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建立了湖北汉阳铁厂,开办了大冶铁矿,中国的钢铁工业才艰难起步。
然而,要使钢铁工业起步,就需要煤矿。南方长期缺少像北方开平煤矿那样的大型煤矿。直到1898年,萍乡煤矿(或称安源煤矿)开发,这里的煤炭以储量大、灰分低、磺磷少著称。萍乡煤炭投入生产,帮助铁厂运作,终于让中国的钢铁工业逐渐摆脱了对列强的依赖。
到了1915年之前,中国生产的钢铁几乎都是出自汉冶萍公司。伴随着煤矿的兴起,萍乡矿工人激情澎湃,短时间吸引了数万煤炭工人,煤炭年产量最多时达到111.5万吨的高峰,占全国产量的十分之一。萍乡成为早期中国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城市之一。许多党的领导人,也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1906年发动了萍浏醴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萍乡成为党开展工作的重点区域之一。整个1920年代,是萍乡最充满热血,充满英雄主义的时代。
经过这段历史,萍乡级“红色基因”历久弥新。中国产业工人的第一个党支部、第一块红领巾,就在这里诞生;1922年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工人斗争,就在这里爆发。党的大会在这里召开。萍乡成为了地方党组织最大的城市,也拥有最早的地方党校。
在过去的百年中,萍乡一直默默地承载着丰富的红色革命遗产。
然而,萍乡并没有止步不前。2008年,萍乡与景德镇一起被列入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一开始,与其他老工业城市一样,萍乡在经济和财政上严重依赖煤炭采选、煤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这导致城市的生态环境恶化,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但是,迷茫期是短暂的。萍乡人民决定走上转型之路,开启了3.0版本的发展。在经济方面,他们使黑(煤炭)、白(陶瓷)、灰(建材)、红(花炮)、金(冶金)这五大传统产业焕然一新,实现了机械化绿色生产。他们还向深加工制造业敞开大门,新旧产业交相辉映,使老工业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
接着,萍乡进行了从“煤城”到“美城”的华丽转身。萍乡是典型的江南山地丘陵城市,城区地势低洼,萍水河流经其中。在夏季,常常出现积水暴涨,导致城市内涝。从2015年开始,萍乡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提高了城市对雨水的渗透、滞留、蓄存、净化、利用和排放的能力。曾经被煤烟和内涝困扰的城市开始重新呼吸自由。
一座城市的转变是经历多少曲折才能取得如今的成果的。在这个过程中,萍乡不仅继承了悠久的传统,也积极面对挑战,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未来。
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丰富的人文底蕴,萍乡都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城市,也是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和红色记忆的地方。萍乡的转型和发展,展示了中国城市的动态和活力,也向世人展示了萍乡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萍乡都值得被称为一个英雄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