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有“杏”读此书】 文 / 王帅许

文化   2024-12-30 06:15   江苏  




写在晚秋


2024-12-30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我亦有“杏”读此书

文/王帅许

我早就知道金陵文盛,然而直到读了熊代厚老师的散文集《橙黄橘绿时》,才对这一论述有直接而深刻的认识。从熊老师的文章中,我感受到一种与其它散文有所区别的、较为独特的精神与气质。

我习惯于倒序读书,最先阅读的是这本书的第三辑——沉淀的光阴。顾名思义,这一辑所写的,主要是作者生命里温暖的故人与故事。

读完了这一辑,一个孝顺父母、关爱学生、对身边人富有同理心的作者形象就在我的面前呈现出来。有人说文学始终是“人学”,是要彰显人性、书写人文之美的艺术,想来熊老师也是此观点,他在这方面“我手写我心”的创作理念,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这一辑里最令我惊艳的是《晚晴小筑》与《爱在深眸,玲珑剔透》两篇,集中体现了熊老师在写人物方面的造诣,正如王振羽老师的评价“他写人,不是正面强攻,事无巨细,而是旁敲侧击,剪切片段,风情万种,令人回味无穷”。

更难能可贵的是,熊老师在写人的同时,能够运用联想、通感等方法,在文章中融入自己独特的感知与体会,行文流畅自如,一气呵成。

除此以外,熊老师的创作还巧妙地规避了写名人时大段话罗列其生活经历的通病,不落窠臼。

在写生活中的平凡人方面,书中《牵手》一文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曾和朋友们讨论过其中的片段,那一系列准确的动词以及细致的描写,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美好而温馨,读之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

这种生动而细腻的文字表述,无疑是源于作者对于周遭事物极其细致的观察,也与作者本人对于词句的精准把控不无关系。

熊老师的散文,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在形式上,多以短小的段落展开,这种段落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与作者本人的抒情气质是分不开的。小小的段落,就像是钢琴键或者乐符,作者真切的情感,就随着精巧的段落,缓缓地流淌出来。

其二是在文本内容上,常常可以见到对于古诗词的引用,这充分显示出熊老师对诗词的透彻理解与精准把握,这些古诗词也为他的文章增添了一种格外的文化气息。

书中《“杏“运连连》《心形的银杏叶》等是写学生的,字里行间,流淌着满满的爱,我为他的学生感到开心,他们是多么地幸运啊,能够遇到这样一位懂教育、重实效而又爱生如子的老师。

我早注意到熊老师的微信头像,是两片像嫩芽一样的小叶子,他的昵称是“杏坛心语”。为什么用这样的一个头像?为什么叫做“杏坛心语”?书中《杏坛心语》一文,解答了我的疑惑。

“杏”是熊老师最喜欢的果物,在他的散文里,这种水果被熊老师以最多的频次提及。杏花又开、一颗杏子、两棵杏树,承载了关于亲情、师生情的诸多回忆,也是熊老师精神的重要寄托。

熊老师说,“杏,幸也”,我也有幸,能读到这样优美的文字。这些文字,深情而不矫情,精致而不妖艳,在如今浩荡的散文汪洋里,实属一股清流。













杏坛心语,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南京市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著有散文集《守望成长》《杏坛心语》《春风花草香》《山长水阔知何处》《橙黄橘绿时》。微信xtxy99




长按进店



杏坛心语i
点击关注,更多精彩!
 最新文章